选修课的心得体会8篇【精选推荐】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摘要:儒家教育思想对教育所起到的影响与作用是历史的又是永久的。音乐教育在高校教学中也在完善人格、群体和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儒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选修课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篇1
摘要:儒家教育思想对教育所起到的影响与作用是历史的又是永久的。音乐教育在高校教学中也在完善人格、群体和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儒家教育与音乐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精神,并以此为基准,对当前高校音乐选修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儒家教育思想;音乐教育;高校音乐选修课
一、儒家教育思想关于教育的作用
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既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也重视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礼记》中《大学》篇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既说明了儒家关于大学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清楚地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做到不为各种私心邪念所动摇)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即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为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齐家、治国),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儒家教育思想很重视个人的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儒家促进个人发展的理论基础。但儒家的个人发展不是只强调“自我”而不管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而是“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和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正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二、关于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在我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中,音乐教育历史同样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鼻祖孔子及后继者就提出了一系列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思想。孔子在前人所形成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集古代教育思想之大成创立了儒家学派,重视礼乐教化并积极躬行,其谈仁、谈礼、谈信等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孔子不但学识渊博,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音乐家,他熟悉声乐韵律,能弹古琴、会吹笛、吹箫。《史记》:“《诗》三百篇,父子皆弦歌之”,“乐”在孔子的社会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他大兴私学、“三千弟子”的学校教育中就把“乐”作为“六艺”的主要课程亲自教导。在教学中还善于以“乐”来教育弟子,在日常生活中以“乐”来交流思想,在音乐教育中重视对人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师挚之始,关雕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他把礼乐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认为对人的教育应当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以上可以看出,儒家的音乐教育不存在应试压力而更加表现出对人的素质教育的培养,从孔子开始就很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对音乐的感性体验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我们当前音乐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精神。
三、关于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学
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深入,选修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音乐选修课由于其独特的专业领域与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像李岚清同志所说的那样: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他还说,香港汇丰银行的总经理经常招聘学音乐的人才,总经理的经验是学音乐的人几年之后更富有创意;4任美联储**格林斯潘是学音乐出身的;爱尔兰利默里克理工大学建有爱尔兰音乐中心,其目的之一是增加学校的音乐氛围,培育学生的创造性。
著名教授周荫昌先生也说:音乐的作用在于教育人,在于告诉人什么是真善美。音乐是高于生活的,它提升了人的鉴别能力。它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去分析判断,作出自己的选择。周荫昌教授还指出,只有经过艺术体验才能得到精神升华。艺术不会直接的带给人思想,但它会带人进入一种状态,一种情绪的状态,精神的状态,生命的状态。
综上所述,从儒家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到当代的“直击心灵的力量”,“得到精神升华”,都从不同的方面积极肯定了音乐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极大作用。而高校音乐选修课对于经过了激烈的高考压力的大学生来讲,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在音乐艺术的体验中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因此,努力促使高校音乐选修课规范化、高要求是很必要的。
四、音乐选修课教学要求
首先,教师要以精妙的教学设计带学生进入新奇的探究天地。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敢问、敢说、敢动、敢干,这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多数大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没有时间欣赏精妙的音乐,更没有欣赏音乐的能力,而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就不能机械地套用专业音乐课的教学模式,而要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如:交际教学法、提问法、任务型教学法、游戏法,小组讨论法等,最有效地打开学生相对封闭的"心灵,真正地使音乐课能够起到“直击心灵的力量”的作用。如在视唱课上为了让学生正确分辨出音符的高低、就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法与游戏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清思绪,在游戏中较快地掌握基础乐理知识,为欣赏音乐打下良好基础。而在音乐欣赏课上就可以采用交际教学法、提问法与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互相交流中、在完成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中理解音乐的实质,欣赏音乐的精妙,身心得到愉悦,知识得到巩固。
再则,由于音乐选修课大都属于全校性选修课,学生构成成分非常复杂,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院系,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性差异,这些都是直接影响选修课教学环境优劣的因素,在教学管理上,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上如:如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等,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目前许多高校的选修课大都采取大班上课,人数偏多,因此教学物质环境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如:教室是否宽敞明亮,光线是否适度,教学设施是否先进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专门设有选修课教室,根据不同的选修课特点来配备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保证选修课教学环境的优化,以适应其教学需要。
第四,由于学分制在高校的试行,选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选修的积极性提高,选修课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对承担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已感到不堪重负。必须借助科技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教学媒体的建设步伐,提早实现教学媒体现代化,是提高选修课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
总之,不论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还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儒家教育家都为教育者提出了纲领性的教育方针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高校音乐选修课与其他专业课一样,都承载着人才教育的重担,应在遵循儒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在如火如荼的高校教育改革所搭建的平台上,发挥音乐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潜质,在高校教育这个大舞台上唱出符合主题的优美的旋律来。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篇2
大学选修课现状之思考
[摘要]以学术自由为特征的高等学校,大学选修课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选修课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在选课中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没有达到开课的真正目的,不得不引起学校、老师、学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大学选修课;现状
大学选修课是大学生扩充自己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普通高校基本上无一例外地都开设有选修课,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但是,目前选修课出现了很多问题,违背了开课的真正目的,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峻的问题。
1.开设大学选修课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学术氛围自由,多种思想学说在学校交流并存,多元化的课程能够扩充大学生自身知识面,引导学生用新视角看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都开设了选修课,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学科,如湖北大学开设的公关与礼仪课程能提高大学生情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实用语言交际艺术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便于学生的沟通发展和求职应聘;清华大学将空竹和花毽这两个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大学,并使之成为与学分相关联的选修科目丰富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使得具有古老历史的民族体育奇葩在校园中重新绽放。“现代的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很多学生并不会通过咨询等途径寻求解决,而开选修课来辅导是个很好的方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韩老师说。暨南大学中文系的何老师指出,单从学术领域来说,一些新的学术观念和社会观念应最先在高校讲授,高校氛围比较自由。不少学校和老师都一致认为,开设新颖的选修课对学生而言,利大于弊,在高校是一种很好而被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大学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如初中、高中教育的一个标志。
2.大学选修课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选课带有明显功利性
目前选修课出现了很多问题,违背了我们开课的初衷。作为一名开设选修课的大学老师,笔者的体会非常深刻。笔者开设的是《生物技术制药》选修课,目的是为了拓宽医药类专业学生的生物医药领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初笔者在这门课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可在课上发现了很多问题,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对选修课带有抵触情绪,第一节课就有几个学生没来上课,而且上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坐在后面;上课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听课,大部分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如看书、发手机短信等。看到这种状况,笔者百思不得其解,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个别学生居然对老师熟视无睹。经询问,才发现选修课存在很多不为学校和老师知道的问题:由于学校有硬性要求,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修满一定学分的选修课才能大学毕业,于是很多人也许一点兴趣也没有,就冲着学分去选课,结果很多人选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课程,或者选容易通过学分又高的课程。选修课在学生的心里已经是那种爱听就听,不爱听的就不用听的课程,现在的大学选修课变得越来越功利化。
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意向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也表现在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正在变得日趋单一:热衷于选修和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像经济管理、社交礼仪等。而政治学、哲学、名著赏鉴等社科类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化选修课却很“冷门”。事实上,不少同学对于学校要求的“非实用型”选修课大多兴趣不浓。这也许在短期内会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等有一定帮助,但从长远看违背了选修课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来自学生的心声
一名大三的同学说:“与兴趣相比,学分更重要。”也有学生这样抱怨:“大学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迂腐了,这样搞太浪费我们的时间了,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为了凑学分而上课,一点意思都没有”。这些学生的心声说明大学选修课出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授课老师和学校的反思。
目前,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潮流新思想在原本纯净的象牙塔里渗透蔓延,给大学生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很大的冲击,大学生急功近利、消极厌世等思想逐步蔓延。学生为完成学校的学分要求或为了课终考试而上课就是这种功利主义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小邵是同济大学大二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课余做股票,他的选修课都是和股票投资有关的,选修课上学的这些实用知识给了他很大帮助。小邵毫不讳言,自己在综合素质上不够平衡,对一些传统文化几乎是空白,但他还是比较青睐“实用型”选修课。上海大学大四的阮同学则认为,老师讲的东西如果不能“立竿见影”就很难吸引如今的同学了,他和很多同学都是把“实用性”当作选择科目的重要标准,他今年的选修课选了公共关系、现代物流、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会,对求职有所帮助。
2.3 老师的反思
在当代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现在的学生信息量都很大,搜集信息的能力强,对老师的能力和知识面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对教师要求也更高。一位大学老师曾说:“学生对选修课老师的水平要求很高,选修课上课难度更大,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要广泛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上课时想出一切办法千方百计调动课堂气氛和积极性,上选修课比必修课还不容易!”这位老师道出了广大选修课老师的的心声,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上好选修课的更高要求。“课程也需要与时共进!”某高校一名老师举例说,“多年前,大学生商海小试牛刀绝对不可以想象,但现在这种情况就很普遍了。”现代大学生敢于创新、思维活跃,传统的教学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当前,大学选修课出现的严峻性问题引起了不少授课老师的重视和反思。
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一部分授课老师,一些老师抱着完成学校任务和完成自己教学学时的需要而开设选修课,不认真备课,上课照本宣科,课终考试学生无一例外的全部及格,老师、学生皆大欢喜。可见,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和老师的思想影响是深刻的、长久的,在高校教学特别是选修课教学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学校、老师、学生应采取的对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学校的总体方针政策、授课教师的知识及授课水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等均有关系。
3.1 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学校应在选修课上积极探讨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倡导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开设新选修课,否则就达不到开课的真正目的。开课之前可在学生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爱好、授课方式及考试方式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声,再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等开设课程,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自己选的课程没有兴趣,选修课的目的就没有办法达到。在一些大学,由于师资和办学条件的缺乏,再加上办学态度的误区,很多选修课没有选择余地,名义上是选修,实际上是必修,学生为拿学分而选课。相反在一些大学,每学期有十几门选修课可供选择,学生对哪一门课、哪个老师感兴趣,就可以报哪门课去修,这才是真正的选修,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有了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3.2 授课老师应作出的努力
为解决目前选修课面临的种种问题,作为任课老师应从几方面努力来提高选修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应为如何上好课而作好充分的准备,平时注重知识的积累,随时更新知识,同时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做到讲课时游刃有余,才能确保授课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平时应注重教学艺术和手段的培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学课堂本来就应是气氛活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尝试多样的教学模式,如课堂自由讨论、学生上台演讲或授课、播放有意义的录像等,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这样的老师通常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气氛自然很好。
3.3 大学选修课的主体是学生
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否从选修课上真正有所获,关键在于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大学的选修课之所以设置多种类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进修机会,学生应当珍惜这样的机会。原本学理工科的同学选择文学类的选修课,或是学经营管理的同学选择自然科学类的选修课,这能让你感受到知识的不同魅力,同时学会用另一种思维去看待问题。大学生应该把选修课当作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大舞台”,而不应该局限于就业等短期目标上,不应该急功近利。
4.总结
总之,当前我国高校选修课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应引起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几年,深圳大学一直在推进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公共课程创新。如果我们能都像深圳大学那样对选修课引起高度重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多思考,并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相信终有一天高校选修课能达到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传统必修课无法达到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荣,刘怀锋,鲁晓燕。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23):144-146.
[2]杨静,赵蓉,李慧茹。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与管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4):115.
[3]熊匡汉。关于大学选修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6,(6):51-54.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篇3
【论文关键词】大学物理;选修课;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使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对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针对这一目标,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通过身边的物理、生活中的物理以及工程技术中的物理直到最新科学动向(如高温超导、纳米材料、反物质世界等)导入物理基础知识,应强调:
1、定性与半定量,对计算能力要求不高[2]
由于非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高,因此为了让此类学生对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有明确直认识,应采取定性、半定量及适度的定量方法来阐述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中的语言描述,降低物理学科中的定量要求,给出清晰的和较宽阔的物理图像、科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并注意将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渗透其中,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领会了方法。[1]
2、增加物理学史的讲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
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定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历史行程。回顾这些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逐渐建立的历史过程,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正确运用物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从哲学角度考察物理学的思想根基古代物理学的理论形态实质上是自然哲学,它是未分化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自然界当做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认识它。从16世纪起,自然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物理学开始了它的近代发展时期。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客观的东西都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的,它从不把自身的理论当做一部不变结论的汇集,而看做是同样必然地要不断发展变化的斗争。这样的思想贯穿在物理学里,如:物理规律是普适的、场是运动变化着的、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能流是有方向的等等。
4、物理学方法论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在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产生了物理学方法论的科学。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介于哲学原理和物理学理论之间,对物理学探索和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指导作用的普适原理。课程中应向学生介绍研究物理学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科学的抽象、理想实验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假说和模型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数学公理化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多维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5、内容广而新
覆盖面要广,除了介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产生、发展、应用,更要阐明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物理规律在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和科技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扩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物理学在近代发生了重大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科学,并在实践中获得了重要应用。因此课程要充分体现近代物理学的内容以及当今某些物理前沿内容及其重大应用,以便学生对最新的物理学理论、应用及科技发展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
大学物理选修课不是进行系统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而是从欣赏的角度,以科普的形式,力求轻松、有趣,侧重身边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及趣味物理,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这样学生渐入状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会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不强求系统性,不严格遵循物理学发展的顺序,而是根据一些起源于物理学、现在已渗透到各学科甚至人文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如航天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地球系统、环境科学等。[3]
大学物理选修课的主要对象是非理工科学生,不需要讲授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故传统的“边板书、边讲授”的方法不适用,而应尽量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4]。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阅读文献,收集和制作课件、图片、flash动画、音像影视资料,做到音像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引人入胜地传递教学信息,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考核方式
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理工科物理不同,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不采用解题、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查找文献撰写专题论文;撰写读书报告、课程心得体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演示实验或自我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分组研讨某些物理问题或口试答辩等等[5]。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要求课程结构要趋向综合化,文理要相互渗透。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弥补普通理工科物理教育的不足,对非理工科学生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启迪思维、萌生感悟、提供思想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婕,詹士昌,杨建宋。加强文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80—184。
[2]周雨青。东南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89—92。
[3]何晓燕,陈小凤,李侠。大学文科学生物理通识教育问题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95—97。
[4]薛建国,黄黎红,郑志霞。物理通选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5):70—71。
[5]高志华,卢常芳。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3):101。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篇4
今年,我选了张旺老师的网站设计选修课,每节课都认真的听完了,学习到了很多网站设计方面的知识。这里,我不做技术方面的讨论,只就对网站设计的总体把握说一说我的心得。
网页设计禁忌:
1 网页成功的首要条件便是主题清晰。如果你只不过是做一个个人网页,你的内容很杂,这也无可厚非。如果你想吸引更多人,就要写得专业点,要有特色,不要把一些毫无关系的内容放在一起,不如做多一个网站,个人的精力有限的。尝试做一个精而专的网站,既可以使你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网友也可以从中受益。
2 不要制作一些无聊或言之无物的网站,网络上这类网页很多,若你不洁身自爱也加入的话,实属不智。可尝试制作有意义的网页,如个人介绍、收藏、明星网页等等,对于初学者,网页的主题、取材是最大的困惑,不妨多看看别人的网页规划及内容。
3 不要使用本地化、口语化的文字,别以为所有的浏览者都能看懂这些所谓的亲切的口语。个性的反映不只在于网页的整体设计,你的文字表达风格也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因素。
关于外观的禁忌
1 不要先决定网页的外观,然后强迫自己甚至是强迫别人去适应它,应该从网站的浏览者、网站要传达的信息以及网站的发展目标考虑,设计出一个最适合的网页架构。
2 不要每页都采用不同的背景图片,以免每次转页都要花时间去下载。采用相同的背景色及近似的按钮都能增加网页一致性,树立统一的风格。这也是最基本的网站VI设计(视觉识别系统)。
3 底色或背景须与文字颜色形成明显对比,方便阅读。若你的网页里有较多文字,不妨在这方面下多点功夫,力求让浏览者能舒适阅读你的文章。
4 每页的排版不要太疏或用太大的字,尽量避免看网页的时候要作很大的卷动。
5 太长的一页要使用内部链接,聪明的网页设计者不会让浏览者在看网页时太多卷动。常见的内部链接例子如 FAQ、或名词解释。
6 在17寸显示器尚未普及的时候,不要以 800x600 以上的像素设计网页,因为这常常会导致设计上的判断失误。因此,无论你有再大的显示器,能上再大的分辨率,将显示器设置成 800x600的显示模式是适当的。
7 不要于每页插入太多的广告牌。相信你也不会喜欢贴满广告的网页。什么广告交换、点钱Banner、弹出窗口,还有时下最流行却又最讨厌的浮动广告,还是少放为妙。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篇5
这次选修课我选了“数学文化”,因为当我看到这个名字时,我觉得学到一些数学的周边知识对我的学习与生活可能还是有点用的,所以我报了名。
“数学文化”这门课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数学的知识,包括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发展等等,早在2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周三经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讲的圆周率π,而西方国家到了17世纪才有这样的概念,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惊。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一个人不识字完全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现代科技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觉得“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为我们剖析“数学”这门神秘而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学,对我们来说是获益匪浅的。
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
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老师还给我们点评了数学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三次数学危机,这三次数学危机每一次都是数学探索者们在进行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探索时产生的问题,每次出现了数学危机后,数学家们都努力地对其进行探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这些问题解决。那节课让我了解到数学的世界是时时刻刻都会有矛盾的世界,研究数学就是在研究把这些矛盾解决掉或者用正当的理论把矛盾解释清楚的方法。
有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由数学分形而制成的各种各样的图像,我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那让我明白了原来生活中在衣服上、各种电器的屏保中的那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出自数学这门神秘的学科里,那节课真的让我们体验到了数学的神奇与壮观。
这门课让我对数学——这门把一切事物抽象化的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知道,要学好数学很难,学习数学不单单是学习数学的公式定理,更要学习数学家们坚持不懈、开拓进取的精神。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篇6
摘要:专业选修课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高分子物理》是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溶液、聚合物的力学性质、流变性质、热、电和光学性能等。课程内容多、概念多、数学推导多,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学时少、内容多、理论性强且抽象难理解的情况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抓住课程的教学主线,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分子物理;选修课;教学改革;创新
0引言
随着高分子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制品应用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1]。《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材料、材料化学等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或者选修课。《高分子物理》主要围绕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溶液、聚合物的力学性质、流变性质、热、电和光学性能等展开讨论。课程内容多、概念多、数学推导多,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讲授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消化知识点,时间一长会觉得分辨不清,晦涩难懂,兴趣锐减,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各高校任课教师针对自身学校特色和专业方向,认真思考,积极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尝试并实施了多种教学改革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效果[25]。例如,大连工业学院刘兆丽老师等[6]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交流答疑相结合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交互性和生动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州石油化工学院的张世杰老师[7]通过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分子物理》课堂进行教学改革;桂林科技大学的张焕芝老师[8]认为通过引入科研内容,可以促进《高分子物理》的教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侯文顺老师[9]尝试了《高分子物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通过以授课教师为项目委托方,授课班级学生为项目接受方的工作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并就项目内容签定协议书,利用青年学生头脑灵活、好奇心强、勇于探索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玉林师范学院刘括老师等[10]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一直承担《高分子物理》的教学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实验环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教学现状
作为专业选修课,《高分子物理》面临的教学现状:1)教学课时少。《高分子物理》在其他院校高分子相关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学时多为48~64学时[11]。而在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中,由于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差异,为专业选修课,学时数为30学时。2)教学内容多。高分子物理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基本规律,课程内容不仅涵盖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统计学和概率学等诸多基础知识,而且课程中专有名词多、基本概念多、内容庞杂、关系错综、数学推导繁多等。对于刚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及时消化知识点,就会导致分辨不清,晦涩难懂,进而学习兴趣锐减,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12]。3)授课时间延后。专业选修课的开设一般安排在大三年级,此时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如专业必修课,存在着“混学分”的思想,因此如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深思和研究。
2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梳理整合
高分子物理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其研究的对象是高分子,因此,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分子量大”带来的一系列特殊结构和性能进行梳理。例如,分子量大使得高分子材料只有固态和液态而没有气态;分子量大导致的不均一性;分子量大使得分子运动单元具有多重性;分子量大使得分子运动具有粘弹性;分子量大使得溶液和熔体的粘度大,具有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分子量大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等等。抓住“大”这条教学主线展开讲解,从最小的结构单元扩展至整个分子,再到聚集态结构;从力学性能扩展至热性能、电性能、光学性能等,结构和性能之间则通过分子运动来实现。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初衷是实现学生“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13]。针对《高分子物理》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将公式的推导过程列入选学内容,强化公式的内涵和应用。此外,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采用短词短句记忆法。例如,学生已学习了有机化学课程,对结构单元以及整个分子结构的理解相对容易,但对于聚集态结构中的晶态、非晶态结构等相对难懂,由于此前学习的课程中涉及的聚集态内容不多,因此,在讲述时与小分子的晶态和非晶态结构对比讲解,总结出“两句话,八个字”,即高聚物的晶态比小分子的晶态无序得多,简化为“序中有乱”;高聚物的非晶态比小分子的非晶态有序的多,简化为“乱中有序”,高度概括出了高分子的晶态结构和非晶态结构特征,学生容易理解,更加深了记忆。
2.2教学手段的丰富多彩
《高分子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仅依赖板书难以完全展示教学内容,教师讲解时往往费神费力,学生理解困难[14];借助多媒体教学,融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信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不容易讲清楚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达到了很好地教学效果[15]。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增大了教学信息量,也使得难以讲解的内容更直观、形象。例如,讲述链段和柔性一节,由于涉及分子的内旋转运动,特别是随着碳链增长的内旋转过程,学生不易想象和理解,通过动画演示从一个碳-碳单键,到2个碳-碳单键,再到3个,4个,……形象地展现了碳链的增长所对应的内旋转运动以及链的空间运动,然后引入链段和柔顺性的概念,再扩展到分子柔顺性的表征方法即末端距和均方末端距的计算,学生更容易掌握。课堂上,还可以通过教师或者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演示,如讲述取向态结构时,让学生拉伸准备好的薄膜样条,对比拉伸前后不同方向的性能差异,理解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并延伸到生活中的纤维制品和薄膜制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过渡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借助于现代的通讯手段,建立QQ交流的群,随时就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解答,将课堂学习延续到课下。
2.3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一言堂”和“填鸭式”说教,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和融合。例如,可根据设定的主题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的想逐渐过渡到主动思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此外,也可以采用讲座、参观、见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尽管高分子物理课程理论性较强,但由于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等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对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制品有一定的感知和认知,因此,选定主题讨论时最好结合生活应用,像日用塑料产品上的标记、商品标签的识别、长期挂在衣帽勾上的衣服挂钩处的变形等诸如此类的主题,学生兴趣更浓,互动效果更好[16]。此外,也可结合学生实验中的操作进行互动,例如化学实验中胶塞打孔插管的操作,就如何选择打孔器进行主题讨论,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同学选择比插入的玻璃管直径略粗一点的打孔器,另外一部分同学选择直径相同的打孔器,结合这个问题讲解橡胶的粘弹性和挤出物的胀大效应。近年来,高分子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大量学术论文公开发表,任课教师必须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传授新知识、新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17]。此外,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2.4实验教学的紧密配合
生动的实验教学可以活跃理论教学的枯燥气氛,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可以充实单调的理论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往教学计划,第1周即开始理论课,实验课延后1周开始,由于实验涵盖整个理论课教学内容,时常出现实验提前于理论课的现象。尽管实验指导教师会讲解实验原理,但受时间限制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被动地实验。等到理论课讲解到该内容时,学生可能因实验早已结束而一知半解,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均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任课教师开课前与实验老师进行沟通,及时调整实验项目,甚至可将实验课延后几周开始,避免实验在前理论在后的现象,提高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5实践环节的创新训练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对高分子科学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课上的时间已难以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因此,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让一些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经费支持,进行科研实训活动,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为止,《高分子物理》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已经有3年时间,每年均有学生考取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学校的高分子相关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16年科研小组申报的课题“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快餐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成分及安全评价”获批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篇[18];2017年科研小组申报的课题“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儿童泡沫塑料中甲酰胺的含量”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支持,目前实验正在进行中。
3教学反思
《高分子物理》作为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尽管学时少、内容多、理论性强、难理解,但在严格阐明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紧抓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这条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能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加大实验环节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方面:1)高分子物理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化学、数学和物理学知识,对任课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选修课的任课教师,需要潜心研究教学内容,不断吸纳新知识和新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将知识传授到位。2)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的简单理解,存在着“想当然”的选课思想,缺乏必要的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凭兴趣选课,选课分散,没有与考研、就业相结合,缺少整体规划和学业设计。3)学校对专业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往往低于必修课,使得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资源、教师配备不足,需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投入和人才引进,等等。总之,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对实现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高分子物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吴强,傅深渊,张艳,等。《高分子物理》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6,44(5):191192.
[3]方征平,郭正虹。在独立学院开展高分子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分子通报,2009(8):7478.
[4]马娟娟,许兴友。《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化工时刊,2006,20(3):7677.
[5]陈世良。独立学院《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3,14(16):217218.
[6]刘兆丽,曹亚峰,谭凤芝,等。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的几点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8283.
[7]张世杰,黄军左。结合工程实际的《高分子物理》课堂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2,4(2):148149.
[8]张焕芝。《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17):177.
[9]侯文顺。《高分子物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9(4):1015.
[10]刘括,班建峰,梁春杰,等。高分子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18):208209.
[11]谭凤芝,刘兆丽,王大鸷,等。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1(10):156157.
[12]付文,王丽。高分子物理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5):6971,105.
[13]李道西,张世宝,陈平。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6(5):170172.
[14]吴强,傅深渊,宋平安,等,《高分子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广州化工,2014,42(21):179181.
[15]张爽男,韩雅静,许鑫华,等。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高分子物理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5):7679.
[16]孙秋菊,辛士刚。塑料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2):151155.
[17]刘括,班建峰,梁春杰,等。高分子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18):208209.
[18]范佳琳,杨芮,王汝沫,等。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法分析快餐食品包装材料的成分[J]。广州化工,2017,45(19):9798,105.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篇7
摘要:为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建设,通过对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与总结,找到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教学改革的新方法与途径,为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建设提供参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兼职处理文字宣传、文案策划、网络编辑等工作。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技术型人才的孵化地,在重视技术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设了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譬如应用文写作、现代汉语、新时期文学研究等,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文字应用能力作为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而发展战略实现的关键又在于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
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文字的具体运用上、文学作品的讲解上,却很少关注学生观点的表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安排上,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为空白。即使有部分教师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也主要是以课堂练习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发展战略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2、课程开设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必备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在开设上,要将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仅限于低年级开设,使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的培养缺乏连续性。
3、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陈旧
在这个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许多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如只重视课堂的讲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只重视课程的规范性和条理性,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新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已逐步与社会脱轨,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这必然需要我们进行教育改革。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
1、构建”五项基本功”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提出的新时代要求,我们将”五项基本功”,作为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的特色项目。这”五项基本功”分别由表达、写作、阅读、赏析和规范字书写五部分构成。在具体的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分项训练和全程指导,将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形成切实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并设置每项0.5学分作为学生的实践学分进行考核,让学生在获得学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调整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体系,系统设置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
在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根据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调节和整合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每个学期都有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的安排,以确保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都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基础写作能力和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3、以教学实践为科研的基点,强化教育教学创新
以教学实践为科研的基点,强化教育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根据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的应用性研究。做到”课堂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充分利用问答法、反思学习法、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实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第二加强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汉语言文学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建设对于落实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既完善了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也满足了学生对文化的多元性需求。使学生在获得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开发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虽然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积极整改,建立科学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体系、”五项基本功”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创新,就能促使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赵丽,刘昭,何长仁2015《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精品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黑龙江高校研究》第6期。
选修课的心得体会篇8
摘要:本文从当前大学英语选修课建设亟待规范和创新的实际要求出发,以有关批判性思维的理论研究作为依据,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有关指导思想,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选修课中语言文化类课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设计和课程评估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批判性思维课程设计。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已经普遍增设了选修课(或称“通选课”)。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们对如何建设科学、规范和有效的选修课体系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有关语言教学研究者们也就此撰写了许多相关研究论述。然而,其中专门针对关于选修课中语言文化类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论述却并不多见。这使得开展文化类选修课的英语教师在需要完成更高教学任务要求的同时缺乏相关的教学理论的指导。随着英语选修课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语言文化类课程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个值得所有大学英语教师思考的课题。
1语言文化类英语选修课简介。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特别制定并于2007年进一步修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称《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指导性地将大学英语选修课划分为: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和专业英语四大类课程,明确了除“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外,大学英语课程还应着重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要求》所建议的大学英语中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是以英语为载体,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实施的文化类选修课程教学,根据各校师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开设,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这类课程尤其“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2007)。
目前我国各高校已开设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主要涉及:文学诗歌类,如《美国文学赏析》、《英诗鉴赏》;人文历史类,如《西方简史》、《美国文学史》;文化知识类,如《西方礼仪文化》、《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概览》;以及艺术鉴赏类,如《影视作品欣赏》、《艺术鉴赏》等等。
然而,这些文化类英语选修课的开展主要还处于开课教师各自为政,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及特长对所开课程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的阶段,这就使得选修课教学在为大学英语教育注入了“个性化”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等特色的同时出现了因教师对课程设计整体把握不同导致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的千差万别。
2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要讨论批判性思维,我们应该首先对西方学术界给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个简单回顾。就曾对学界纷繁复杂的论述进行了一次梳理,认为常见的与批判性思维紧密相关的还有“批判性分析(criticalanalysis)”、“批判性意识(criticalconsciousness)”、及“批判性自我反思(criticalreflection)”等概念。他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批判之力”主要在于思维者接受某种观点或结论时进行评价和辨别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思维者在假设的基础上检验命题,并发现偏见和正确看法、以及看法与事实之间的区别。被誉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将批判性思维中的“反思”定义为:对自己的一种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种知识形式,从其所依存的基础上和可能得出的结论上,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另一位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Robert·Ennis则在1991年将这一思维形式精炼地表述为:
“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Ennis的定义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强调“个人判断”及采取的相应的取舍(知识)的“决策”。一个较新的观点来自于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调查研究的说法,认为其目的是探究一种情景、现象、问题或假设,以达到整合所有有效信息并能够有说服力地证明结论或假设。与其他众多从纯思维角度所给的定义不同,Kurfiss把批判性思维比作一种调查研究活动,使批判性思维过程更加易于理解的同时强调了“信息整合的效度”和“说服力”两条标准,而“批判”活动的基础是“有效信息”或“知识”,因此,在大学生日常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批判性思维技术训练并有意识地鼓励其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培养,能逐步提高其整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99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教育界发表的《批判性思维:一份专家一致同意的关于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指示的声明》将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核心分解分为: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元认知六个方面,认为其中的“元认知”是一种“自我的、有意识地监控认知行为,以及这些认知行为中所运用的认知手段和所引起的结果,特别是以一种质疑、反省或校正推论或结果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己的推论性判断”。
批判性思维还可被细分为认知技能(cognitiveskills)和情感意向(affectivedispositions),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精神。前者可以说是批判性思维具体的运作和构成机制,偏重于指导学习中的实际操作;而后者则指思维者个性气质中的一种趋向性,起到主观引导作用。
3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在1998年发表的《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的第一项议题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这一态度已经被确立成为当今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我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只在近三、四年,才有对国外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零星介绍出现”。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谓是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带有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其批判性思维精神;另一方面,在主动的逐步增强的“批判性思维精神”驱使下,学生又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其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辨能力。
下面我们将遵循《课程要求》指出的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结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对大学英语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作一些建设性的讨论。
4文化类选修课中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培养。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思维过程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或自己的思考方式具有何种趋向性。在英语提高阶段的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理解自己在文化选修课中的“辅助者”角色,力求放弃课堂中的“主角”地位,而仅应为学生规划出学习范围和方向,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利用文化类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好奇,为学生搭建一个通过自主收索并消化信息的平台。同时,教师应起到科学调动学生自己“计划、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内容的”的主动性,使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能动力,树立起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精神的自信心。
5文化类选修课中教学模式设计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设计;第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中建议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及互联网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利用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科学训练。当今社会网络咨询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网络收索到丰富但略嫌庞杂的相关知识。选修课教师可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讨论话题;建议合理的关键词或关键话题的网上搜索;或是推荐一些优秀的原版英文网站或链接地址,并且据此安排相关课堂活动任务,如: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原版英文资料打印出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将其浓缩为简单易懂的PPT文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摸索Kurfiss所说的“调查研究”技能,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选择”和“有效整合”。为了在课堂中参与小组讨论或进行上台讲解,学生必须要对应该“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分析、解释、推论、说明或自我校对,以使自己的发言能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6文化类选修课中教学评估方式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课程要求》倡议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估”,其中排列在前两位的“学生自我评估”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估”同样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有效训练和考验。针对这一倡议,教师可以根据“元认知”理论,调动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等认知手段,积极地通过“质疑、反省或校正推论或结果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观点、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表现。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设计出一套“全面、客观、科学、准确”但又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标准,让学生充分了解应该从那些方面去评价自己和同学,通过反复的相互比较,学生逐渐熟悉了导致“课堂成功表现”的构成因素,因而更容易发现自己学习策略中的不足,并及时做出“取舍”和改进。
7结语。
在开展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时,大学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言学习自然而有效地融合到其他文化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主观情绪的调动帮助学生提升其批判性思维精神;通过客观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的设计强化训练其批判性思维技能。最终达到使学生能主动地、有意识地调动其批判性思维技能,逐步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稳步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拓展知识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最终建立其稳定的批判性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模块化和超文本—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2]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与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
[3]王玮。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
[4]王祥兵,刘晶。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
[5]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
[6]朱新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Alec,:AnIntroduction[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相关推荐:
- [工作计划] 大学选修课心得【10篇】
- [工作计划]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1500字五篇(范例推荐)
- [工作计划] 有关大一军训心得体会1000字五篇【完整版】
- [工作计划] 交通安全主题教育心得体会7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范本500字4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新中国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4篇【精选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新中国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800字4篇(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全国爱眼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9篇【通用文档】
- [工作计划] 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心得体会范本五篇(2023年)
- [工作计划]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心得体会五篇(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全国爱眼日活动心得体会【10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写给领导道歉信范本五篇
- [工作计划] 中学毕业典礼演讲稿【10篇】(完整)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万能年终工作总结【10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关于疫情工作总结范本【10篇】【优秀范文】
- [工作计划] 2023年作文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清明节踏青活动方案范本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母亲节贺卡制作比赛活动方案五篇(完整)
- [工作计划] 跨境电商实习总结参考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幼儿园朗读比赛活动方案五篇(完整)
- [工作计划] 2023年幼儿园儿童节活动方案大全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