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10篇)学习关于党员干部绝不能“躺平”文章心得体会汇编【精选推荐】

时间:2023-11-24 09:42:03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甘于‘躺平’”“当‘老好人’‘太平官’”新春伊始,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等多个省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强调干部作风问题,批评一些“躺平式干部”的“为官不为”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作风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篇)学习关于党员干部绝不能“躺平”文章心得体会汇编【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10篇)学习关于党员干部绝不能“躺平”文章心得体会汇编【精选推荐】

学习关于党员干部绝不能“躺平”的文章心得体会汇编(11篇)

向“躺平”说不

  “甘于‘躺平’”“当‘老好人’‘太平官’”新春伊始,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等多个省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强调干部作风问题,批评一些“躺平式干部”的“为官不为”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过去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风气得到根本性扭转,但在一些干部中仍潜伏着一股“躺平”的暗流,值得警惕——有口号喊罢“唱空城”的,有拈轻怕重“做样子”的,有撸起袖子“站着看”的,有遇到难题“绕道走”的,有作风散漫“拖着干”的,有自甘平庸“差不多”的,一碰到“沟沟坎坎”就打起“退堂鼓”,一遇到困难挑战就选择“一躺了之”,不一而足这类干部,被群众形象地戏称为“躺平式干部”。

  “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如此“躺平”,不仅污染了干事创业的环境,带偏了为民服务的节奏,还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对此,2022年x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便将“整治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不作为问题”纳入今年工作重点。

  2022年x月x日,《求是》杂志刊发A***题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重要文章。“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在这篇重要文章中,A***深刻指出,“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并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的明确要求,进一步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确立了行动准则。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尤为需要广大党员干部鼓足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精气神,荡涤身上的消极萎靡之气,更为需要各级党组织旗帜鲜明地向“躺平”现象说不,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真正实现干部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舞台。

以“躺平”为耻以“奋斗”为荣做不负时代的奋斗者

  日前,中组部发布的关于党员干部绝不能“躺平”的文章,概括了“躺平者”不敢为、不愿为、不真为、不会为、慢作为等典型表现,深刻剖析了“躺平”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如何纠治“躺平”现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出了明确的举措要求,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释放了党员干部要勇当“奋斗者”、绝不做“躺平者”的鲜明信号。

  x月**日,集团公司党组召开了2022年第x次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会上,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x领学了这篇文章,并交流分享了他的思考与体会。他强调,全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认真学习这篇文章,针对少数党员干部x种典型“躺平”现象,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树牢“有位必须有为”的责任意识,修炼“有为不必有位”的境界格局,强化“有为才有位”“无为者无位”的激励约束效应,坚决纠治“躺平”思想,铲除“躺平”土壤,激活干事动能,拒绝“躺平”、起而行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用实践实干实效说话。

  A***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躺平”与新时代的奋斗基调相悖,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相悖,与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作风相悖。关于党员干部绝不能“躺平”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躺平者”不敢为、不愿为、不真为、不会为、慢作为等具体表现,深刻指出了“躺平”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牢固,强调要从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干部专业能力培训、干部考核导向用人导向、干部激励保护和管理监督等方面综合施策,释放了党员干部要勇当“奋斗者”、绝不做“躺平者”的鲜明信号,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对如何纠治“躺平”现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把A***的殷殷嘱托牢记在心、践履于行,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有关要求,以“躺平”为耻,以“奋斗”为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实实在在的奋斗足迹。

  A***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直接体现。我自己始终认为,选择了“当官”,就是选择了率先垂范、选择了牺牲奉献、选择了朝乾夕惕(毛**讲,“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是企业的向导,没有领导领错了路而事业能成功的。领导干部对每一项决策都要慎之又慎、实之又实、细之又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当官”是一种责任,“当官”是一种担当,“当官”就得永远兢兢业业,“当官”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从中国邮政来看,我们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勤勤恳恳、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不讲条件讲奉献、不讲困难讲付出、不讲权力讲责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中国邮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社会感受得到、客户感受得到、广大干部员工感受得到的改革成绩。尤其在近期上海、吉林的疫情防控和保供保通保畅工作中,当地邮政的领导干部主动带头,吃住在单位,坚守在一线,展现了行业“国家队”应有的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仍然有极少数干部存在“躺平”现象。比如,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的干部拈轻怕重“不愿为”。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绝不是喊喊口号、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深入的思考认证、过硬的专业能力,还不可避免要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个别干部不愿意系统地思考问题、不愿意深入基层调研写实、不愿意去进行实践探索、更不愿意去触碰复杂的利益纠葛和矛盾冲突,从而严重阻碍了我们结合企业实际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制定的“三大核心优势、八项战略任务”的落实落地。面对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的干部能力不足“不会为”,既不进行核心要素的对标对表,也不愿意沉下身子庖丁解牛、解剖麻雀,对于各项业务、管理的流程、标准、定额、制度都不甚了了,稀里糊涂当“南郭先生”,以其昏昏,使人昏昏。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任务,诸如分业经营改革,寄递“六大改革”尤其是“两集中”改革、邮区中心规范化改革、市趟改革,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IT变革,金融业务改革等工作,有的干部明哲保身“不敢为”,缺乏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作为的精神,涉及人员分流、岗位调整等难题时就一味当“老好人”,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问题躲着走,致使部分改革进展缓慢。面对服务乡村振兴等集团公司重点战略任务,有的干部不思进取“慢作为”。农村市场是中国邮政的“根据地”“大粮仓”和核心优势所在,同业“千军万马”正在加速涌入,已呈现“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局面,而我们个别干部依然缺乏忧患意识,动作迟缓、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导致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体系难以有效落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影响着整个单位和部门的氛围,如果选择了“躺平”,那更加会涣散全员士气、败坏企业风气、贻误事业发展。中国邮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躺平”现象必须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坚决防范和纠正。

  党员干部拒绝“躺平”,首先必须树牢“有位必须有为”的责任意识。A***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我们深刻认识到,“躺平”是对问题的麻木、对困难的妥协、对未来的放弃、对自身责任的不担当,本质上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的不负责任,与党的性质宗旨、党对干部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背道而驰。中国邮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笃行,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了,把自己应该干的工作干好了,把应该取得的业绩取得了,让组织“放得下心”,用实践实干实效兑现入党誓言。

  党员干部拒绝“躺平”,必须不断修炼“有为不必有位”的境界格局。A***曾满怀深情地讲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还强调,“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夯实理想信念之基,自觉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用心用情担责。不简单以职位高低、职权大小来衡量个人价值,要从国家大局、企业发展、群众需要来定位人生目标,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工作成绩成就人生价值。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自己奉献的自我价值认同,然后是广大员工的认同。不管职位升迁、岗位变动,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从容,以自我认可、毫不懈怠的精神一往无前、干事创业。

  各级党组织要坚决防范和纠正党员干部“躺平”,必须切实强化“有为才有位”“无为者无位”的激励约束效应。A***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中国邮政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和用人导向,通过实施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突出对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的考核,明确所有领导干部的重点任务和岗位业绩,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从管理上让“躺平者”无法躺平;
根据中组部有关文件精神,对能力平庸,长期打不开局面、完不成目标任务,重大战略、重要改革、重点工作推进不力,关键时候经不住考验、敷衍塞责甚至临阵退缩,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果断调整下来,决不让他们占着位子贻误发展,从制度上让“躺平者”无处容身;
对“躺平”现象纠治不力的单位和部门,要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追责问责,从执纪上对“躺平者”形成震慑。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邮政将坚定不移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纠治“躺平”思想、铲除“躺平”土壤、激活干事动能,让“躺平者”躺不住、没市场,从思想上“站起来”、行动上“跑起来”,让全体党员干部坚决对“躺平”说不,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邮政力量!

为何有些干部选择了“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混日子的没市场。”“要做好斗争准备,坚定斗争意志,练就敢斗争、善斗争的硬功夫、真本事,坚决不做‘老好人’‘圆滑官’‘太平官’。”春节假期后,全国多地召开了“虎年第一会”。从内容上来看,多地聚焦干部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其中不乏痛批“躺平式干部”的疾言厉色,以鞭策、激励干部铆足干劲,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

  “躺平”事小,作风事大。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躺平”现象,备受各地主要领导关注,折射了当下一些干部在工作作风上的松懈。

  “躺平式干部”不仅是工作推动不力、带偏工作节奏、破坏工作氛围的直接责任人,还是影响行政效能的群体性障碍,其背后的心态和病因值得关注和探究。

  奖惩机制不畅,“没动力”

  待遇不高、晋升无望、“不干不错”,这可能是个别干部选择“躺平”的直接原因。

  《半月谈》杂志近期刊发的一篇记者调查指出,职位升迁无盼头、待遇落实有困难是一些干部工作热情消退、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一些基层干部更是在受访时表示,“与其身心俱疲,不如享受生活,升职、加薪、干事都‘道阻且长’”。

  也有一些干部年近退休,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因心态失衡而选择“一躺到底”。

  “辛辛苦苦几十年,到头来还是个股长”一位基层干部在说出这番话时,一脸的怅然与无奈。**多岁的人了,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但如今“一张旧船票哪还能登上提拔的客船”,“洞察”一切的他早已激情不再。

  “**年的股长”“**年的科长”基层“天花板现象”比较普遍,使得这部分干部不愿干事。这里既有个人思想懈怠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原因。并且,由于缺少有效的正向激励手段,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机制也加剧了“躺平”现象的出现。

  **首席研究员**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缺少正向激励的情况下,当某些干部觉得精力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时,便会把“躺平”当作一种相对低边际成本的所谓“理性选择”,以期及时“止损”,从而降低“沉没成本”。

  此外,与激励机制相应的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洗碗效应”则为某些干部“躺平”创造了可能——“不洗碗的就不会打烂碗”。**省委组织部曾在全省**个市(地)进行了一次干部状态专题调研,样本近两万人。结果显示,一些地方有超过**%的干部表示“不敢作为,内心没有安全感”。也就是说,由于一些地方的问责督导过频过严过泛,导致一些干部萌生了“为了不担事,宁愿不干事”的心态,继而选择“躺平”。

  干事氛围不佳,“没干劲”

  在个别地方或一些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干事氛围不佳则是有些干部选择“躺平”的客观原因。

  2021年**月x日,**网刊发评论指出:“在一些单位,上级领导搞‘一言堂’,或者很喜欢搞‘团伙’,只跟所谓‘自己人’混在一起,紧紧把握话语权,让其他‘非亲非故’的干部无奈地成为‘边缘人’,想做事又处处掣肘,无法施展抱负,最终只好选择‘躺平’。”

  另外,有的地方或部门,岗位职责不明确,有的领导习惯“鞭打快牛”,进而造成“能者”多劳、“庸者”悠闲。“庸者”在遇到困难或者是比较麻烦的工作时动辄大吐苦水,向“能者”推诿工作,或者干脆“一躺了之”。久而久之,“能者”也失去了动力“,躺平”也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干部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干部,都是很希望干出一番事业的。但是,有的干部如果所处环境的干事氛围不佳,长期承受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制而又无力改变,最终也就只好选择庸碌无为的“躺平”状态。

  此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带来的不实之风,也在一点点“榨干”实干者的工作热情。

  **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D建研究所副研究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下边”的“躺平”和“上边”的折腾,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本来基层干部的事务就比较琐碎繁杂,又疲于应付各种形式主义的“花活儿”,耗时耗力。

  《**》也曾刊发评论指出:“部分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眉毛胡子一把抓,轻重缓急都不分,文件通知发得快,报表总结要得急,指挥得基层干部如陀螺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超负荷工作的基层

  干部,还有多少时间、精力和心气去细化落实一项项措施?”

  因此,在缺乏实干导向的氛围中,让一些踏实肯干的干部寒了心,热情日渐消磨,倦怠情绪滋生,干劲逐渐消退。

  主观能动不足,“没担当”

  有些干部之所以选择“躺平”,固然存在一定的外在原因,但病根还是在自己身上——理想信念缺失、政治定力不足、素质能力欠缺才是根本原因。

  A***深刻指出:“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

  “躺平式干部”看似无欲无求,实则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干部并没有真正厚植人民情怀,没有真正把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是把个人的晋升、待遇、福利看得太重。《**》就一针见血批评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躺平式干部’私心太重。”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则指出:“一个人如果把价值的聚焦点放在自我的身上,一定会觉得累,想‘躺平’。红军长征苦不苦、累不累?为什么红军能完成两万五千里的伟大壮举,答案就两个字:使命。所以,一个人一旦把注意力放在小我的悲欢离合、咀嚼着自己的所谓得失成败时,就容易‘躺平’。”

  有的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将个人得失放在首位,缺少为民情怀、报国之志、责任担当,所以才会在遇到麻烦时“绕着走”、面对重担时“装样子”。

  此外,能力不足是“躺平式干部”不敢担当的另一个自身原因。《中国纪检监察》刊文剖析“躺平式干部”时指出,审视种种“躺平”现象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干部个人能力不高、本领不强的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黑”,既没有应对新环境、新挑战的能力,也缺少同不良风气斗争的本领,只好选择“一躺了之”。

  须知,从来没有“躺”出来的成绩,也没有“躺”出来的发展。深入剖析并把握好“躺平者”的上述心态,方能更好地对症开方、“治病救人”。

躺平,当代年轻人的“习得性无助”

  转眼,我在高职院校担任心理老师已数年,在心理咨询、教育教学服务中,我发现高职学生的“躺平”现象十分普遍。这两年,在网络上频频引起讨论的“996”“社畜”“打工人”“内卷”,最终也指向了躺平的现象,表现为年轻人对生活没有什么想法和目标;
对工作没有上进心;
不恋爱,或恋爱不结婚,或结婚不生子,不愿意承担养育和照料孩子的压力;
在物质消费上也呈现低欲望的状态。

  有人称年轻人的躺平态度极不负责,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社会;
有人建议年轻人应该追求精神财富,而非钞票;
还有人说年轻人不要太佛系,不然国家就没希望了

  在我看来,这些人根本不懂什么是躺平。何为“躺平”?

  躺平,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的是放弃拼命工作、攒钱、焦虑伤身的生活,主动去过低欲望生活的一种生活哲学。

  躺平的哲学并非来源于网络热议,而是来自我们身边。在刚离开校园时,人人都想干出一番事业,可随着步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长,对职业套路的越来越熟悉,不少人都陷入了“上班没什么意思”的自我怀疑。

  接着,有人跳槽,有人选择考研重回校园,有人一边工作一边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还有的人选择了逃离——月薪几万的工作说辞就辞,你若是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工作不快乐”比“没有工作”更难以忍受。你若是问他工作为什么不快乐,他会告诉你“因为我想要的东西,无法通过工作得到。”最初的美好愿景,逐渐被消磨殆尽,所以躺平就成了一种防御手段。当经历了多次的“先尝试,后失败”的过程,躺平可以帮助年轻人不受“我努力了,但我还是得不到我想要的”想法的伤害,毕竟“我已经躺平了,所以不拥有那些东西也没关系”。

  躺平,有可能是一种“习得性无助”

  不可否认的是,在工作竞争、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躺平成了一种自我探索的新机会和自我保护的新方式。年轻人为了放下焦虑、慌张、恐惧、挫败和无力感选择躺平,也不能算作一种错误。

  只不过,躺平不是你想躺就能躺,躺平是有门槛的:

  经济能力:很多年轻人的躺平生活都无法持续太久,因为躺着躺着就没钱了,需要去找工作。

  压力程度:躺平现象往往出现在长期受挫的单身青年身上,而上有老、下有小,有工作压力和房贷车贷的中年群体,是根本不敢躺平的。

  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意味着拥有正常的成人自恋和正常的自尊调节,能真正以自己的内心标准去衡量自己的现状,能真正实现自我状态的接纳,面对外界评判能保持清醒,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正在做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真正能够躺平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躺平的条件,又偏偏要躺平,很可能是因为习得性无助。著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去的失败经验可能使人们认为他

  们无法掌握自己的未来,从而选择被动接受,放弃做出改变,这种由于过去受

  挫导致的消极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对事物总持消极的态度,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不确定的态度,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年轻人因为长期受挫而选择躺平,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并且他们不仅无法通过躺平缓解无助感,还会长期处在强烈的焦虑中,加剧习得性无助的循环。

  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

  既然不是人人都可以真正躺平,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沼,就没救了吗?当然不是。

  在提出习得性无助之后,塞利格曼还研究了那些乐观的人,提出了“习得性乐观”。他通过研究发现,乐观的人对坏事情的解释具有暂时性、特定性和外在化特点,并相信好事情是持久、普遍的,是自己努力获得的。另外,乐观的个体在压力下表现得更好,更不容易放弃,能更快地从失败中站起来。悲观的人则是相反的。

  塞利格曼还提出“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获得的。通过培养习得性乐观,能够有效消除无助感。

  那么,怎样才能够从习得性无助转变为“习得性乐观”呢?

  依据塞利格曼的研究,一个人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关键取决于一个人在解释问题与挫折时所采用的归因方式。塞利格曼团队发明了ABCDE技术来培养个体乐观的归因方式。

  A代表事实;
B代表想法、认知;
C代表基于想法后产生的反应;
D代表反驳;
E代表激发。

  举例子来说:

  A:你用心给家人准备了晚饭,但爱人就只尝了几口菜。

  B:菜不好吃,我可能根本不会烧菜。本来想和爱人拉近关系的,现在全泡汤了。

  C:我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对自己失望。

  D:我知道某个菜是我的拿手菜,饭菜没有那么难吃。爱人没有吃多少,但是其他家人吃了很多。爱人今天的反应有很多种理由,比如今天身体不舒服、没有胃口,或者在节食,或者有紧急任务。

  E:我没有像之前一样不高兴了,我多了一个机会去理解爱人,我可以去关心爱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样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

  这就是ABCDE的具体内涵和在具体生活中的示例。

  ABCDE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它可以使你觉察自己的自动化解释,并帮助我们练习反驳的能力。熟练运用这个工具,当你遇到负性事件时,才能够觉察自己自动化、消极的想法,寻找事情的真实原因和保留更多可能性去反驳它。

党员干部岂能“躺平”

  有一个网络热词叫“躺平”,意思是指面对外部的一切,内心毫无波澜,不再热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躺平看似妥协、放弃,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这无疑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如果任其蔓延必将后患无穷。

  我们党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历程,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了无数次考验和磨难,才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但越是在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的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越不容易,特别是承平日久,一些党员干部难免会出现精神懈怠的问题。从物理学“熵增”定律看,一个系统的“熵”总会自发地增加、有效能量则会相应减少。社会上出现的“躺平”现象在我们党内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党员干部出现的不敢斗争、不愿担当、不愿作为等现象警告我们,必须要持续不断地焕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激励他们勇于奉献、勇于牺牲,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我们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在前进道路上注定会有艰难险阻。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正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国际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具有很强的外溢性、破坏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处在关键时期,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疯狂遏制打压。历史的经验无数次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战略定力,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党和国家事业是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前进的,改革发展越是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干部担当尽职、勇于斗争。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党员干部什么时候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要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一名党员、每一位干部都要充分认识“严”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不能因为组织上从严要求,就怕出事而不干事。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把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在干事创业方面,要以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为重,少一些瞻前顾后,多一些担当作为;
少一些患得患失,多一些实干苦干,尽心尽力,再立新功。要保持激情,绝不能静看风云起,我自心悠然,做“躺平”式的人。

  需要警惕的是,不作为不担当的“躺平”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危害,但乱作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尤其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敬畏法纪,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干任何事都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决不能为了自己搞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不尊重规律,胡乱作为。

“内卷”“躺平”与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培育

  当前,“内卷”“躺平”成为中国青年日常社交的高频词汇,吸引了青年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一般而言,“内卷”是青年对其所处客观环境的主观定性,而“躺平”则是基于“内卷”这一主观定性后的行为选择。如果将“内卷”与“躺平”置于社会运行的大环境中思考,可以发现其间的逻辑转换不是单维度的,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多维度变迁,折射出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复杂心态。当代青年的需求世界多元复杂,不应夸大青年“内卷”“躺平”现象并将其绝对化、标签化,而要整体把握并关切青年多元需求,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需求观。以“内卷”与“躺平”为特征的部分青年精神状态,于个体而言可能仅仅是当事青年人生发展的阶段性消沉与萎靡;
但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一现象一旦在青年群体蔓延开来,则可能造成国家与社会发展层面的停滞与萎缩。A***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既为回击“内卷”“躺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也为中国青年指明了人生的奋斗方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自觉抵制“内卷”“躺平”的人生哲学,将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促进青年奋斗、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有机统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近日的《光明日报》报道,x位“奋斗者”在激昂的背景音乐声中,精神抖擞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鲜花和奖杯,收获如潮掌声;
x个“躺平者”单位负责人则红着脸上台各领取一面黄旗,旗上印着两行红字:“不做躺平者勇做奋斗者”。这一幕发生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新年初召开的全县工作会议暨“大抓招引、大干项目”动员部署会上。

  一段时间以来,不担当不作为的“躺平式”干部成为热议话题。“躺平”是时下颇为流行的网络热词,它原指社会上一些年轻人放弃理想和奋斗,选择佛系的人生态度,以“躺平”姿态面对生活。然而,现实中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缺乏信心与斗志,面对工作任务左躲右闪,甚至直接“躺平”,被群众称为“躺平式干部”。

  “躺平”就是妥协放弃、瘫倒在地,内心不再沸腾、渴求成功。“躺平干部”是典型的不想干、不能干、干不成事业。党员干部选择“躺平”,看似心态豁达,实则是在试探突破制度底线,是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过去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风气得到根本性扭转,但在一些基层干部中潜伏着一股“躺平”的暗流。

  现实中,诸如提拔无望式“躺平”、推脱绕躲式“躺平”、偷奸耍滑式“躺平”、担心问责式“躺平”、未老先衰式“躺平”等等如此干部不在少数。归根到底,无论哪种“躺平族”,其本质都是丧失了理想信念、淡忘了初心使命,“躺平式干部”以虚字当头、空字挂帅,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心。

  对“躺平式”干部猛击一掌,让其站起来,站直了。“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对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躺平”现象,我们不能姑息迁就,必须深挖根源、找准症结,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精准“靶向”治理。对不珍惜岗位、不愿作为的干部,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对“躺平”者亮剑,让“躺平”干部付出代价,下猛药治顽疾。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破除“大锅饭”思维和“铁饭碗”现象,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病,让想干事能干事者上,让不担当不作为者下,让习惯于“只进不出”的“懒汉式”干部危机重重,让自以为端上“铁饭碗”的“躺平式”干部无处容身。

  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人民公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既是政治品格,更是从政本分。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厚植人民情怀,践行群众路线,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刻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从思想深处摒弃“躺平”,真正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党员干部要“挺直”身板、有为向前,以“功成不必在我,克难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使命感,扎根基层谋发展,甩开膀子干实事,坚决做到敢担当善作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苦干实干,在工作岗位上展现担当、实现作为,不断取得工作实效。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共产党人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忱,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鼓足攻坚克难的勇气,用矢志不渝的理想撑起践行初心的脊梁,用坚如磐石的信念扛住民族复兴的重任。

让混日子的“躺平式”干部没市场

  “躺平”指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现实压力面前难以抗争、不再渴求成功、主动降低欲望的一种心态。基层干部的“躺平”现象则特指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无欲无求,缺乏动力与热情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基层部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广大基层干部不辞劳苦,承担了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工作压力的增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躺平”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躺平”现象的出现,使得基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政令落实的“中梗阻”,影响了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与绩效达成。只有让“躺平”干部从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绊脚石”转化为“铺路石”,才能确保国家肌体健康、事业赓续。

  “躺平”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难推难动,一推一动牢骚满腹。这类“躺平”干部是单位里的“特殊人士”,惹不得碰不得。他们平时工作消极,不但推不动、干不了,而且传尽风凉话、说尽丧气话,将负面效应发挥到极致。比如:工作部署时,台上领导讲话,台下就唱起反调,导致工作无法层层落实到位。然而一旦这些干部在工作中被批评,或是考核时被评为不称职,他们便会成为“拼命三郎”,不是向纪委无穷尽举报,就是成为年终考核的“杀手”或是信访干部。还有一些“躺平”干部是快到退休年龄的单位“老人”,他们稳坐过去的“功劳簿”,工作全都推给他人,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但好事绝不能少,成为坐享其成的“功臣”。面对他们,一些单位的领导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是又躲又推,拈轻怕重做表面文章。这类“躺平”干部并不真正关心群众的衣食冷暖,工作形式主义作风严重,花拳绣腿,不重实效。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他们怕担责任,找尽理由躲开绕开;
看到有利可图、有权可握的工作,想尽办法把持到手,利用权力来拉拢关系,为晋升铺路搭桥。他们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部署工作时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表态之后无表现,服务群众靠表演”,工作形式大于内容,缺少实实在在的成效与变化。

  三是不争不抢,明哲保身得过且过。基层工作面广人少,干部承担的工作越多,意味着责任越大,风险越大,加之晋升通道相对狭窄,部分人认为自己提拔无望。为此,“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的思想在基层有一定市场。一些干部抱有“只要工资奖金不少、不贪也不干”的躺平心理,工作上满足于完成常规性本职工作,对于上级部署的重点任务能拖就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平时准点下班,享受生活,不再争先创优,抢当先进,只求差不多、过得去。

  四是不想不问,心生倦怠冷眼旁观。近年来,中央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但在政策落实时,一些地方也存在“会议多、活动多、文电多、工作组多、检查评比多”等问题,加重了基层负担;
一些政策的出台缺乏部门间协同,政策“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部门在政策理解及方案设计上不够严谨,工作安排一日三小变,三天一大变,导致一线执行者长时间、重复性地做同一项群众性工作,引发深层次的干群矛盾,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逐渐处于“躺平”状态。比如,某县的扶贫表格一年要变十几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在帮扶贫困户时,要求必须帮助打扫庭院,最后变成干部干得热火朝天,老百姓搬个凳子看热闹。

  五是不作不为,心灰意冷退意十足。近年来,基层工作的规范化要求逐步提高,各级纪检监察以及职能部门不断加大巡视督查力度,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得到了纠正和处理,基层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观。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容错机制还没能真正落到实处;
个别下派干部业务知识与工作经验欠缺,特别是不了解基层工作的客观情况,常常只看到问题的表面便指指点点,妄下结论,导致一些干部无所适从;
各级组织对于被无端诬陷、造谣的基层干部,真正采取澄清机制加以保护的少;
个别部门为给上级组织和上访者等早有交待,采取“一刀切”的简单粗暴的执纪方式,甚至挑老实人进行处理,让老实人、实干人伤透心,不再承担工作,甚至退出体制,成为影响政治生态的暗流。例如,某县在处理中央环保督查案件时,在事情未查清前,便将干部先行处理,待结果查明才发现,案件和此干部毫无关系,但查处结果已经上报,导致干部抵触情绪高涨,基层党委无法开展工作。

  以上列举的只是基层干部“躺平”的几种典型表现,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躺平”现象复杂多样,它们程度不同,原因各异。根据“躺平”的程度与原因,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原因全躺平、内在原因半躺平、外在原因全躺平、外在原因半躺平四种类型,其中,全躺平是个别现象,半躺平则相对常见。

“躺平”现象产生的原因

  “躺平”一词是新生事物,但“躺平”现象并非现今独有。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总结过当时20种常见的官僚主义表现,上述“躺平”现象就在其列。“躺平”现象并非是公共部门的“专利”,私营部门也同样存在。任正非曾将“惰怠”列为华为最主要的腐败表现,“以奋斗者为本”则被确定为企业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从学理上看,“躺平”现象源自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职业、组织、工作甚至社会等方面的固有特征与情境因素,内在因素则主要指从业者的人口学特征、人格特质、能力等。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便注意到科层制的“反功能”(Dysfunction),在严格的等级及规章制度的作用下,科层组织一般都易滋生形式主义,甚至礼仪主义;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工作倦怠”(JobBurnout)概念的提出,个体因工作而产生的情绪性耗竭现象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一些研究表明,员工的年龄、性别、个人能力、人格特征等内在因素与工作倦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组织与社会的环境等外在影响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等美国心理学者总结了工作倦怠的三种表现,即:情感耗竭、玩世不恭与成就感低落,认为工作倦怠之所以在北美流行,源自于个体与工作的不匹配。工作超负荷、对工作缺乏控制、缺乏对工作贡献的认可、缺乏公平待遇、共同体瓦解、价值观冲突等都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

  既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和分析“躺平”现象提供了线索。从内在角度来看,近年来基层干部“躺平”自然也可以从干部个体差异上找寻原因。比如,在同样的工作压力下,单身群体比已婚人群更容易倦怠,年轻员工比老员工更容易倦怠;
男性更有可能玩世不恭,对待工作不再热心,对待他人冷漠疏远;
而女性则比较容易出现情感耗竭,感觉工作压力大,疲惫不堪;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个人成就感水平相对较低,对自身的评价容易负面,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怀疑自己的贡献价值;
干部的宜人性越差、神经质越严重,则情感耗竭可能性越大,而其责任感越强则倦怠程度越低。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作责任心欠缺而引发的“躺平”现象并不鲜见。少数干部敷衍塞责、无所用心,他们个人整体素质堪忧,却故步自封,不愿意学习;
对国家三令五申的部署要求充耳不闻,过目即忘,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躺平姿态应对工作,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而从外在角度来看,“躺平”现象无疑也侧面反映了国家发展进程中制度建设与组织生态等层面的隐性问题和潜在暗流。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层制反功能未能有效抑制。目前基层干部的“躺平”很大程度上源自“工作长期超负荷”“工作自主性缺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多为科层制的反功能作用使然。科层制带有典型的“双面神”(Janus)性质,一方面,它通过严密的等级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专业化的分工建立起权威的“命令—服从”体系,能够确保组织理性高效地达成目标;
另一方面,理性结构的运行也可能带来不少“非预期成果”:严守工作规范与程序极易异化成繁文缛节、形式主义;
专业化分工、层级节制也会引发大量的协调难题。目前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痕迹管理”“文山会海”“查考繁多”等现象正是科层制反向功能的现实体现,正是这些现象人为地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致使干部疲于应对,心生倦怠。此外,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的组织伦理,也意味着对于下级工作控制权的限制。上级要求被视为金科玉律,基层干部缺乏工作自主性,挫败感也容易随之萌生。

  二是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感欠缺。组织公平感是指个体对工作场所公平性的整体感知,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等维度。其中,分配公平是指员工对于报酬数量及分配公平程度的看法,程序公平是指员工对分配程序公平程度的看法,互动公平则指个体在互动中感觉的关怀以及尊敬程度。研究表明,工作倦怠与组织公平感密切相关。如果员工认为分配结果不公平,则更容易出现情感耗竭的现象;
而当员工没有机会对分配问题表达意见,或是上级对于分配结果的解释理由不充分、前后不一致时,则容易产生玩世不恭的心理。

  对照现实分析,基层干部的“躺平”现象与其组织公平感缺失有很大关联。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权力逐步向基层下放,资源逐步向基层倾斜,推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开辟职级晋升空间,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难、待遇低等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让干部们看到了希望。但好的政策更需要好的执行,程序的公平、领导的互动等对于组织公平感的营造都必不可少。事实上,目前基层干部考核与任用的标准、方法、程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奖勤罚懒的激励问责机制未能真正有效运行。

  例如,一些地方干部考核不够全方位、立体化,简单将划票、稳定等数据和指标作为重要依据;
职务职级套改中论资排辈,不加竞争筛选,致使“混子同志”也获得晋升,而有限的名额却被占满,年轻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已无晋升可能;
任用干部缺乏正确的识人观、政绩观,脸熟、耳熟、心熟的潜规则依然流行,而从不露脸的“老实人”根本难入眼;
为按要求配齐配全领导班子,不顾实际情况实行“暴力配备”,工作任劳任怨的“奉献牛”、能力突出的“创新牛”常常因为年龄限制而被排除在外,最终出现“台上的不如台下的、指挥的不如干活的”等不良后果。比如,某乡镇2021年换届将一名刚到单位工作的年轻人推上领导岗位,年轻人自言啥也不懂,啥也不会,领导班子结构的确符合要求了,但工作局面可想而知;
对于主动“躺平”的干部没有根本性的治理办法,对待敢于碰“硬”的干部缺少强有力的保护、支持和宽容,导致碰“硬”干部常招批评教育和处理,“躺平”干部更加安安稳稳地“躺平”,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感也被一点点消磨殆尽。

  “躺平”现象的治理之道

  形形色色的“躺平”现象发人深思,也令人警醒。无论何种类型的“躺平”,对于党和国家事业都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必须坚决加以克服。

  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干部的责任心与进取心。“躺平”现象的出现,暴露了少数干部内在思想问题。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作精神统领,遇到困难自然容易退缩。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全面持续地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教育,补足精神上的“钙”,让“躺平”干部不想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躺平”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

  形式主义是基层工作负担的重要来源,大量的无谓事务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压力,成为基层干部“躺平”的外在诱因。近年来,中央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机制为基层减负,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必须意识到科层制的反向功能与其正向功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形式主义是大型组织的固有顽疾,根深蒂固,去而复来。无论是运动式治理还是常态化机制都需要真正有效运行,只有持续发力,精准落实,才能久久为功,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

  三是要优化考核任用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观。研究表明,个体对于程序公平的感知格外敏感。要充分考虑基层特殊情况,优化机制,完善细节,保障考核标准和程序的科学性、公平性和一致性。树立唯实干重实绩的政绩观,鼓励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出

  台周细的保障性政策,根治用人上的诸多顽疾,给老实人搭建好平台,给实干者提供好舞台,保证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真正能独当一面,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感,让“躺平”者不敢躺、不能躺。

  四是要落实基层干部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职务职级并行是党和国家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基层干部晋升难题的重要政策。各级组织要进一步优化职务职级并行制的落实工作,以一药对一人对一症的决心研究细节,提高政策落实的透明度,避免出现“看希望、得失望”的现象,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五是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营造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组织氛围。互动公平特别是主管领导的态度行为是影响员工组织公平感的重要因素。各级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沟通渠道,倾听干部诉求,疏导情绪压力;
各级领导应当尊重下属人格,支持下属工作,帮助下属成长,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的命令方式,努力在机关内部营造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构建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另外,对于违纪干部也应当关心关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认识错误,避免自暴自弃,始终坚定信念,以奋斗者的姿态投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去。

如何力促“躺平式干部”担当作为?

  2022年x月x日,虎年的第二个工作日,**省**族自治县的一场颁奖大会火速“出圈”——在该县工作会议暨“大抓招引、大干项目”动员部署会上,三个“躺平者”单位的负责人上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一面黄色旗子,旗上印着“不做躺平者、勇做奋斗者”的鲜艳红字。这让三位负责人齐齐“红了脸”,更让台下的干部绷紧了弦。

  景宁县此举,只是全国各地向“躺平式干部”亮剑的一个缩影。

  然而,“躺平”既是新花样,也是老问题,纠治起来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如何树正树牢选人用人的“风向标”,让混日子的“躺平式干部”没有市场,是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答题”。

  思想破冰,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说到底,干部肯不肯干事,关键还是思想问题。因此,要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必须革除其“躺平”思想。

  针对“躺平式干部”的“信仰低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文指出,从“躺平”中“起身”,须捧一颗滚烫的初心奔赴信仰高地。要有干事创业的情怀,摒弃“工作分好坏、干事论大小”的思维,让情怀转化为担当干事、为民办事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现实中,有些“硬骨头”不好啃,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还可能要担风险、担责任;
有些难题牵涉面广,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却又必须破题、解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共产党人该如何应对?

  “因为怕争议而缩手缩脚,该干的也不干,这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A***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回顾自己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的故事,以亲身经历为年轻干部讲明“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的深刻道理,并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此外,有评论指出,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找到解开思想症结的“钥匙”非常重要。各级党组织应主动与有消极懈怠表现的干部深入谈心谈话,以耐心倾听和循循善诱的方式,了解其内心想法、找到关键症结、摸准其期待诉求,帮助其排解郁闷情绪。

精准问责,狠刹“庸懒散慢拖”之风

  “有的放矢,不枉不纵,才能维护问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让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拼搏。”《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文指出,对于各类“躺平式干部”,要采用谈话、函询等方式及时“咬耳扯袖”,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充分运用监督手段,准确界定职责范围,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问责的坚决问责,不搞“避重就轻”式问责。

  “纪工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你经常迟到早退,多次无故缺岗,对交办的到龄青年婚房确权等工作不能及时完成,且未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这暴露出你规矩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担当作为不力等问题”日前,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纪工委对一名年轻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这是启东经济开发区纪工委坚决治理不担当、不落实、不作为等问题,狠刹“庸懒散慢拖”之风的一个缩影。

  “对‘躺平式干部’不同的问题情形,需要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强化日常监督、完善管理制度等举措,多渠道、多形式向‘躺平式干部’说不。”云南省墨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精准发现问题、掌握动态、传导压力、促进整改,才能从根源上唤醒“躺平式干部”的干事热情。

  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x看来,还应探索建立退出机制,破除“大锅饭”思维和“铁饭碗”现象,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病,让习惯于“只进不出”的“懒汉式干部”危机重重,让自以为端上“铁饭碗”的“躺平式干部”无处容身。

  正向激励,树立干事创业鲜明导向

  “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要有良好的氛围。”**x教授**撰文指出,如果不能形成明确导向,如果不能让担当者受尊重、让作为者有地位,党员干部的一腔热血、满怀豪情也不可能持久。

  为了让干部看到考核的鲜明导向、组织的关心激励、成长的方向路径,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近期,**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副局长**x牵头完成“**一级保护区基本建成无化区”攻坚任务,“担当指数”排名靠前,被提拔为**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这样的结果源自**市探索运用的“担当指数”考评机制——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对干部的担当作为水平进行专项评定、量化赋分,有效激励干部挑重担、啃“硬骨头”。

  “强烈的动机是基层干部良好工作状态的基础支撑,须从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个层面着手,激励基层干部‘想’担当作为。”**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x撰文指出,就外在动机激励层面而言,要体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担当作为的基层干部有“奔头”,最大限度激发其活力;
就内在动机而言,通过减少繁文缛节、为基层减负、建立合理且清晰的绩效目标、加大对基层干部的精神关怀力度、校准基层工资水平等途径,促进基层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想”担当作为。

  容错纠错,为干事担当者撑腰鼓劲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被动“躺平”的干部,不能“一棒子打死”。“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由于一些工作没有明文规定,难免出现改革实践者干得越多、出错可能越大的情况。”**表示,这就需要组织为干部明确容错免责的情形,让干部知道能试水的地方在哪儿、不能踩的红线在哪儿。

  调动干部积极性、提升工作精气神,既要靠个人努力,也需要组织撑腰护航。

  20**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后,各地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在“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上做出了积极探索。

  《人民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我可以干这个活,但别让我签这个字。”**省**畔澄江县,环保要求严,根据规定,施工基本都得去住建局规划科报批。因为一度“谁当规划科科长谁被追责”,导致这个“烫手山芋”位置长期空缺。**县出台容错机制后,新走马上任的规划科科长**压力减轻不少。“以往没土地证就拖着不批,现在凭借土地出让合同和土地划拨决定书可以预审批,要在以前可不敢这么办。”他说,“不少项目都是省市重点项目,又已经通过了规委会讨论,我只要依据相关规定就可以放心审批。”

  此外,对被诬告的干部,要予以有效保护,并采取有效方式及时消除负面影响,还其清白。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看来,如果干事者频频蒙受“不白之冤”,也会引发思想困惑,挫伤其干事担当的积极性,阻碍事业发展。各地党组织要坚持在依纪依法的前提下,保护敢负责、敢担当的干部。

推荐访问:(10篇)学习关于党员干部绝不能“躺平”文章心得体会汇编 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 绝不能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xindetihui/10813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