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13篇(完整)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一)基本资料服务社区:**社区地址:**市x区x街道**社区服务机构:**市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二)社区背景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13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1
(一)基本资料
服务社区:**社区
地址:**市x区x街道**社区
服务机构:**市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二)社区背景资料
1、**社区概况
**社区成立于x年1月,辖区位于x街道西南片 区,在深盐路以北、盐排高速公路以西位置,由深盐路、盐排 高速公路及**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围合而成。社区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约12000人(其中户籍 5300 人、非户籍6700人)。现有**居等9个住宅小区;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x高级中学、云海学校、**赛马会颐康院、x港自来水厂、东部公交交换总站、中海半山幼儿园等8家较大型企事业单位。
2、小区党建基本情况
**社区党委现有党员72 名,下辖9个党支部。分别是:**社区工作站党支部、**社区联合(老年人协会)党支部及7个小区党支部(金山碧海、三洲田畔山庭苑、蓝山雅园、 梧桐春晓、**居、半山溪谷、御景台),工作覆盖 100%。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2
(一)服务成效评估
1、以党建引领,推进居民参与社区营造
一是推动社区营造纳入基层治理。前期进行的社区营造活动,主要是由外部力量推动,具体来说是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由社会组织和机构以项目化的方式所开展的。由于社区营造属于新事物,前期的这种由外向内的推进方式是有合理性的。**社区内发性的特点及社区本身应具备进行营造的动力。
党委采纳社会工作者建议,将社区营造纳入社区基层治理当中,意味着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给社区营造一席之地,可以稳定地、长期地将这种模式推行下去,融入到基层社区的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设置专门办公室,有社会工作者监管并负责进行社会组织孵化,于是社会工作者将社会组织及专业人士吸纳进来。这可以从制度上保证社区营造能够持续、长久地开展下去,也就是对其身份进行“合法化”。这也为居民的参与提供了制度上的平台保证。
二是分类别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在社区当中,不同类别的居民群体在参与动力以及动力水平上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居民参与的动力上分门别类,扬长避短。对资源的使用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通过分析社区居民职业、交往水平、婚姻、是否有子女等因素与社区营造的参与动力的显著相关性。x年在社会工作者的建议与合作下,社区党委委托社区服务站开展了16余万元社区党建服务项目2个;在社会工作者团队的指导与帮助下,社会组织成功创投并开展了60余万元,4大类群体服务项目8个。x-x年寻找有能力的第三方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开展40余万元社区党建项目3个。科学合理地进行营造规划,安排相应的活动,提高社区营造的水平。
如红色文化服务。一是培育“红色文化”的基因传承:建立一支20-30人的专业的文艺队伍;二是酝酿“红色文化”的社区环境:开展一系列专业的文艺培训90余场;三是打造“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创造15个文艺作品,包含歌唱、舞蹈、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在社区举办“我从红色中走来”——庆祝建国70周年等文艺演出;参与社区、街道、区、市各级的展演、比赛,将“红色文化”通过**社区艺术团队进行宣扬。
如老年人服务。一是以社区老党员、老退伍军人为引领力量,使党的光辉思想在社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为目的,组织骨干成员,定期开展座谈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思想等,观看影视资料,促进交流,感受党的光辉岁月;组织老党员、老退伍军人,定期在党建书吧开展读书沙龙,感受新中国的美好。二是以社区老年人发挥光热,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的,开展二个国画、衍纸系列学习班活动,创作“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思想和正能量传递到社区和家庭,为老协进行文艺团体孵化、举办集体生日会、开展荔枝节活动、纪念毛**诞辰127周年活动等。
如志愿者服务。针对社区志愿者服务领域开展专业的志愿者培训、宣传招募、素质拓展、服务实施策划督导等100余场,志愿者队伍从69人壮大至224人,从一支服务队发展为各领域小分队4支。弘扬宣传志愿服务正能量、推动社区志愿者队伍规范化管理及能力提升,引导和带领社区志愿者组建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如儿童青少年服务。一是开展国画、绘画、木创艺术的培训学习活动60余场,在活动过程中结合“守孝道、报亲恩”传统伦理教育,以典故、传记、演讲等学习、分享方式进行,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并向居民展现作品和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学习文化艺术过程中真正融汇“爱、孝、恩”家庭和亲的思想品德。二是开展武术、跆拳道、古筝、吉它、葫芦丝等培训课程120余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加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识。
如睦邻友好服务。一是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儿童青少年的社区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二是通过社区家庭学校,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三是通过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营造社区友好互助的社区氛围;四是,通过组织社区主要人群成立社区团体,开展文体活动,加深邻里间的感情。挖掘、培养了好邻居典范5个。
2、发挥社会组织的带动促进作用
专业的社会团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协会组织、文艺队伍、培训机构等。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社会工作者对于“人”、“文”、“景”的侧重较多。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在社会工作者组织的社区营造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尤其突出。因此,x年在**社区营造的初级阶段,适当地培育或引入社会组织,对于提高居民对社区营造的理解以及其参与水平,是有很大的用处的。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社区本土文化资源,为后期成立起相应的专业水平、凝聚力较高民间组织奠定基础。x年以后筛选有能力、有经验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合理承担小区党建中的任务,开展党群共建、专题议事、暖心便民等服务。
3、广泛调动资源推动社区参与
需要通过资源去发起、推动、吸引居民进行参与。如资金、专业人员的投入,在物质回报、技能提升方面对社区居民产生吸引,从而推动他们参与。对于**社区而言,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于提高居民参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社区项目创投带来的资金,已有的场地、设施,为居民参与社区营造服务。
社区党委大力支持,认可社会工作者的视角,大力投入民生微实事资金到公共服务项目中来。这种项目资助的形式不仅为社区公共项目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也提供了专业支持。对于社区团体和社会组织来说,积极申报这些项目,可以获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对于社区和社会工作者来说,推动社区营造的开展以及居民的参与,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机制创新,服务中凝聚民心
x-x年创新小区治理架构新模式,坚持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坚持需求导向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聚焦居民关心的烦心事、揪心事,结合党委推动的举措,努力做到服务中引导,通过居民路线解民忧、聚民心、促治理。取得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多方协商解难题、矛盾化解在源头”的良好成效,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5、多样化宣传提高知名度和辐射范围
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百余次,对营造进行经常性、专业性的宣传报道,形成了社区营造氛围,提高社区营造的知名度及辐射范围。
(二)服务创新及亮点
1、社区营造中党建与居民参与相结合构建党促n+模式,有着一定的独特性。
一是切实发挥了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调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党建带动多种社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党组织联系居民的得力助手。
二是密切了党委与社会组织的血肉联系。社会工作者带领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内容实实在在,不走形式,将工作做到居民心中去、服务到居民心坎里,使居民在心理上认同社会工作者所做的服务,从而更好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在社区党委的统筹带领下,发挥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开放时间延长化,确保党群服务有时间、有内容。
四是推进了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样化。协助社区党委用好民生微实事政策的每一笔经费,让居民从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中获得实惠;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职能,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此外积极吸纳了社会爱心团体、企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公益服务;构建了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为依托、志愿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社区服务雏形。
2、小区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实现党组织100%全覆盖,让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小区党建逐步成为引领小区治理的核心力量。**社区是全市率先实现小区党支部100%覆盖的社区,而且这一治理模式和经验做法已于x年7月份 在全区进行推广实施。
通过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模式,有效聚合治理合力,引导小区形成多元共治格局,让小区治理有了“新变化”;把“资源、管理、服务”直接下沉到小区,打通基层管理服务的“最后一百米”,让小区治理有了“新成效”;小区党建引领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得到市、区组织部门有关领导的一致认可与肯定,取得了较 好的探索成效。
(三)专业反思
1、要保障成效的可持续性,落实资金链。
不论是小区党建还是社区基层治理都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有一定期限性,项目结束之后怎么办?如何继续?所以如何设法坚持下去,逐步提高居民的参与水平,将社区党建的基础打的扎实、深厚。这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不能依赖现有的民生微实事资金支持,必须要拓宽项目创投以及支援连接的渠道,如纳入社区年度财政预算、发动社会组织自己造血、积极参与各类基金会的项目创投、入选各种项目库等。
2、要重视对于社区营造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社区是人们生活重要的场所,社区营造对于居民的各方面都会产生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要重视对于社区的营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认同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社会工作者要能够吸收和引进全新的概念,开拓全新的工作模式,在吸收和引入社区营造理念的基础上,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注意面对居民工作方法的选择。
社区的任何工作都是从居民中来。首先,选择由浅入深的方式,从表面层次朝着核心层次发展,例如在社区妇女儿童问题解决上,可以通过妈妈之友小组或工作坊等形式让妇女空余的生活得到充实,以此为媒介吸引服务对象参与,社会工作者需要挖掘其存在的潜能,进而深入到儿童、家庭或亲子问题中去。其次,社区党建需要吸取其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来发挥出本社区特点,所以还要建立起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理论创新的概念,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团体活动来聚合某一类成员,并且让其积极性得到调动,通过挖掘团队的领袖作用来发挥出资源协调的优势,联系社会资源、社区内部资源为这一团体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形成相应的资金流动、服务模式,强化社区向心力、荣誉感等。社区工作的主体是居住在社区内的所有居民,主体的发展状况让社区整体受到影响,所以只有引导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够促进社区营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4、社区党建工作需要重点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扩大社区党建覆盖面,营造党群联动、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适合社区的本土治理新模式,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
二是深化社区治理纵深度。如,倡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将优秀的现任业委会主任发展为党员、引导小区党员在业委会竞选任职等,打造“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建立共同准则,培育共同精神,提升居民协商能力,从而促进社区的有机融合。
以社会工作手发介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探索实践工作。社工要保持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探索,为x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贡献力量。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3
(一)政策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x区下发了一系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相关规定,x街道也做出了创建特色社区的要求。
从国家到地方,基层治理、服务居民、走好“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运用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手法改善民生,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正向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 的社会治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和部署。x 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模式,靶向聚焦居民小区 这一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基础单元,按照《x区小区党建试 点工作指引(试行)》,选取**社区试点并全面推进小区 党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抓手,紧紧围绕思想引 领和协商议事两个关键领域,着力实现“生活圈”“服务圈”“管理圈”三个维度融合,系统推进聚集资源、锻造队伍、 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四项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 良性循环,在固本强基夯实小区治理根基、党建领航提升小 区治理水平方面走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小区居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得到持续提升。
(二)需求分析
1、社区内交通拥堵,需改善;社区文化生活单调,活动场地少,闲暇生活活动内容不丰富;居民之间连接较为薄弱,需加强社区融合。
2、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活力和机制不足,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3、小区赋能机制还没做深做实,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4、小区党员活力尚未有效激发,为民服务工作未能长期有效开展。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作用,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三)资源分析
1、社区党委重视基层党建和民生服务,为项目提供了必要的辖区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持以及场地支持。
2、民生微实事作为助推民生服务的重要抓手为项目提供了必备的经费保障。
(四)介入思路
开设社区学校,探索党建促n+服务模式(x年)→成立物理联盟,“一核三委”(x年)→小区党支部全覆盖(x-x年)→定向赋能找“头雁”→居民自主“治”→多方聚力“管”→构建小区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模式(x年)→夯实红色驿站,打造坚实堡垒(2022年)。
(五)理论与方法
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以社区营造为理论模型,充分发挥、利用社区“人、文、地、景、产”进行社区营造,针对不同种类的社区议题,孵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团体,推动系统化服务形成,保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社工服务的使能者、教育者和中介者的角色。
在社区党委的带动下,以优势视角贯理论穿于整个小区党建工作,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小区的优势和资源,定向赋能各小区支部,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专业社工服务协助者的角色。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4
(一)政策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x区下发了一系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相关规定,x街道也做出了创建特色社区的要求。
从国家到地方,基层治理、服务居民、走好“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运用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手法改善民生,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正向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 的社会治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和部署。x 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模式,靶向聚焦居民小区 这一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基础单元,按照《x区小区党建试 点工作指引(试行)》,选取**社区试点并全面推进小区 党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抓手,紧紧围绕思想引 领和协商议事两个关键领域,着力实现“生活圈”“服务圈”“管理圈”三个维度融合,系统推进聚集资源、锻造队伍、 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四项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 良性循环,在固本强基夯实小区治理根基、党建领航提升小 区治理水平方面走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小区居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得到持续提升。
(二)需求分析
1、社区内交通拥堵,需改善;社区文化生活单调,活动场地少,闲暇生活活动内容不丰富;居民之间连接较为薄弱,需加强社区融合。
2、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活力和机制不足,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3、小区赋能机制还没做深做实,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4、小区党员活力尚未有效激发,为民服务工作未能长期有效开展。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作用,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三)资源分析
1、社区党委重视基层党建和民生服务,为项目提供了必要的辖区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持以及场地支持。
2、民生微实事作为助推民生服务的重要抓手为项目提供了必备的经费保障。
(四)介入思路
开设社区学校,探索党建促n+服务模式(x年)→成立物理联盟,“一核三委”(x年)→小区党支部全覆盖(x-x年)→定向赋能找“头雁”→居民自主“治”→多方聚力“管”→构建小区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模式(x年)→夯实红色驿站,打造坚实堡垒(2022年)。
(五)理论与方法
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以社区营造为理论模型,充分发挥、利用社区“人、文、地、景、产”进行社区营造,针对不同种类的社区议题,孵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团体,推动系统化服务形成,保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社工服务的使能者、教育者和中介者的角色。
在社区党委的带动下,以优势视角贯理论穿于整个小区党建工作,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小区的优势和资源,定向赋能各小区支部,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专业社工服务协助者的角色。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5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区委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引导点、线、面结合,高标准谋划,制定印发《×区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项自治建设重点任务、×项法治建设重点任务、×项德治建设重点任务和×项服务进社区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分四批组织全区×余名各领域党务工作者到**、x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和**县委党校进行学习和培训;选拔×名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不断提升社区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对×名考取社工师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业津贴;畅通社区党组织书记晋升渠道,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名公务员和×名事业编,激发社区工作者活力。
三是抓好品牌创建。广泛开展“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点、成效明显、可复制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让社区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目前,×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深受党员群众欢迎,取得了“看得见、评价好、党员群众满意”的实效。
(二)坚持自治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搭建社区多元治理平台,实现自治共治有机融合。
一是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将德治与自治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受助—助人—互助”“奉献—回报—奉献”的党建服务新模式,激励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撬动党员群众更多的志愿服务热情,涵养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目前,“道德银行”已登记爱心商家×余户,党员居民储户×余户,服务人群×余人次。
二是扎实推进民主协商工作。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合理确定并细化协商内容,制定基层协商事项目录,并设立基层协商联络员,组织开展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基层协商专题培训,提高组织开展协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已有×个社区制定协商目录,×个社区设立协商联络员,共开展社区协商×余场,形成协商成果×个。
三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坚持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发展优秀的驻区单位党员、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热心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区域党(工)委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重大问题。目前,全区×个街道和×个社区均已建立“区域党(工)委”,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个,协调解决问题×余项。
(三)坚持法治为纲,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发挥法治护航作用,推动社区治理有序运行。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采用“互联网+大调解”的工作模式,运用“网格+调解”“政府+民间”“行业+专业”等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手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截至目前,共排查纠纷×件,化解办结案件×件,矛盾调处化解率达×%。
二是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对区级视频监控中心的数字化系统升级,加强了人脸识别、智能巡屏等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改造,实现社会法治治理智能化。目前,辖区一类联网已完成×路,二类网络已完成×个单位×路联网,辖区商业中心、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社会监控资源已接入区级视频监控中心。
三是稳步开展“四官服务进社区”。组建×支四官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筑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前沿阵地”。截至目前,共组织警民恳谈会×余场,开展法律咨询×余场,服务居民×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余起。
(四)坚持德治为先,培树基层治理新风。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红色教育正心、道德教化润心、文化服务暖心。
一是开展党建创新提升活动。持续推进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精神大讨论”“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家谈”“寻找×式好党员、好干部”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选树“道德榜样”×名,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拍摄《**》《**》等×部微视频,目前全网点击播放量已超×万次,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传承弘扬×精神的热潮。
二是积极弘扬“德治”新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余场,受众×余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组建了×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师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各类实践活动×余场(次)。同时,建成家风家训展示馆×个,总面积达×㎡,开展活动×余次。
三是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快乐星期天”“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年以来,共开展了“心系弱势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家风”等活动×余场,参与居民×余人;完成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余场次,村改居公益电影放映×余场次。
(五)坚持服务惠民,彰显基层治理温度。坚持从服务切入,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开展“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创新开展以“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万名党员连心群众;百姓口碑检验初心,**难题担当使命”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建立由县处级干部分包街道社区、科级干部包小区、社区干部包楼栋、普通党员连心群众的四级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与群众交朋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心民心交融。目前,全区累计走访群众×万余人次,协调解决问题×个。
二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社联动”。出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细则》,召开×区“三社联动”工作洽谈会,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搭建平台,精准对接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和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目前,已引入**恩派等知名枢纽型社会组织×家,开展活动×余场,服务群众×余人。同时,于×月×日、×日,先后举行了“党建引领、公益涧行”社区公益微创投动员会和启动仪式。
三是打造“一刻钟党建服务圈”。新建民政局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并投入资金×万元,对×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和“三去一改”原则,灵活利用电子显示屏、投影等形式集中显示各类规章制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制式的版面上墙,腾出更多的场地空间用于建设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功能区和活动室,让社区活动阵地更具亲民性和生活化,让辖区居民愿来、爱来、常来,邂逅家门口的“幸福”。×年,新建或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和住宅小区“邻里中心”×个,其中探索打造了亲民化便民化的×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邻里中心、党群共享空间。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6
(一)服务计划
x年:社会工作视角下构建社区“党建促n+模式”,引导社区营造中的党建与居民参与相结合
1、党带邻里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由社区党委牵头,社会工作者创办了“学生第二课堂”“社区银龄学社”“社区家庭学校”等三个学习课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兴趣培养等教育培训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丰富社区居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针对老人较多的特点,开展了“老有所学”计划,发挥社区老干部、老党员带头作用,广泛发动社区老年人和老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文化、体育、健康、养身等课堂,丰富老年人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2、党添邻里乐,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社会工作者统筹利用各方资源,特色化开展节日庆典活动,多元化开展社区邻里文化节、社区艺术节活动,常态化开展社区趣味运动会、社区棋牌、书画比赛、家庭才艺大pk、美食分享会、社区书画作品展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推进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社会工作者针对辖区儿童青少年群体庞大的特点,周一至周五开展暑期夏令营或寒假科教月,周末开展亲子家庭活动,减轻家庭假期照顾小孩的压力。
3、党增邻里情,构建新时代“熟人社会”。
**多数都是新入住的居民,彼此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为此,社会工作者建议社区党委通过党员居民结对帮扶、社工义工亲情陪伴等形式,组织开展党员邻里关爱送温暖活动,为社区老年人、复退军人、优抚、残疾人、单亲家庭、独居家庭、低保家庭、重大疾病等弱势群体提供主动关爱、精准关爱,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社区党委在全街道率先成立社区邻里互助会,社会工作者定期举办社区茶话会,以“亲情友情邻里情”为主线,开辟心灵驿站、幸福中转站、艺术治疗工作坊等活动场所,开展暑期课堂、单身派对、妈妈帮、老年之友等主题活动,帮助居民处理好邻里、夫妻和婆媳关系,消除邻里间“门与门相对,心与心相离”的疏离感,构建“相识、相知、相亲、相聚”的新型邻里关系,拉近了居民彼此之间的联系,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日益增强。
x年-x年: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深化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服务
1、小区党支部成立后,虽已确定了“主心骨”作用,但工作还没做深做实,尤其是小区党员的活力还没有效激发出来,居民认可度、满意度还没有提升。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党群共建活动,有利于提升居民群众的参与性和认可度;通过党员认领“居民微心愿”活动,有利于激发党员活力,有利于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资源和力量,更有利于保证活动和服务纵深推进实施。
2、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如何以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如何推动小区治理能力提升?
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改善和提升,通过“**治理学堂”平台,根据各小区党支部需求,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加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推动形成小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
3、社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等成效初显,但作为试点创新项目,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加上社区现有党建力量有限,未能有效突破现有瓶颈,亟需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予以补强。
(二)服务内容
x年围绕“构建党建促n+模式”,推动“新社区、新邻里、新生活”建设,培养“好邻居”、“好长者”、“好少年”,以“红”为魂,以“好”为形开展系列化、项目化服务10个,其中党建服务项目2个,各领域服务项目8个,大力夯实群众基础。
众所周知,小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做实小区党建是打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重要手段。面对复杂多样、矛盾频发的居住小区,如何走好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之路,实现社区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成为城市基层党建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以上难题,在x年扎实群众基础之后,x-x年,**社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筑共享美丽家园”的工作思路,坚持将党的战斗堡垒直接建在居住小区之中,引进第三方力量(党代表、人大代表、社会组织、社工、党员及志愿者等),引入民生微实事资金,项目化全面推进小区党建试点工作创新:
1、固本强基、定向赋能,夯实小区治理根基。
(1)小区支部“固本强基”。在条件成熟的小区成立小区党支部,参考社工常用的的服务遴选方式,从小区党员中遴选能力突出、热心负责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或委员,筑牢组织堡垒,树立小区治理“主心骨”。
(2)小区党建“定向赋能”。社区党委牵头,社工协助召集各支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协商制定清单化小区党支部职能职责和工作指引,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实操手册。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治理学堂”,邀请小区党员、群众、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一起参加,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累计开展4期,有效提升了党建引领各方参与小区治理的综合能力。街道挂职领导和社区书记累计定向走访小区13次,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交流,现场问政点评近期小区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向赋能小区党建。
(3)小区党员“亮身份、树典范”。社区党委牵头建立在职党员回居住小区党支部报到制度,摸底排查出203名小区党员。社工在社区各类微信群、公众号进行线上动员,社区公园、广场、小区空地开展线下宣传。鼓励党员“回家”亮身份,营造“党员双报道、为民解难题”的良好氛围。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小区党员带头,小区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小区党支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架起了党同小区居民的“连心桥”,累计84名党员向小区党支部报到,共征集认领小区居民“微心愿”“急需求”15 件并实现。
2、以小区党建为引领,创新小区治理模式。
(1)支部领航“聚”。
**社区坚持以小区党建为引领,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间办公室,牵头成立“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和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三者协同的“一核三委”小区治理新模式。建立小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各小区党支部书记轮流担任发起人,发掘其能力及优势,充分鼓励及赋权,组织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代表参加,已焦点小组、世界咖啡馆、社区漫步等形式开展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了噪音扰民、学校路段安全隐患等3个小区老大难问题。
找准头雁,着力高起点育团队。把实施“头雁”工程放到小区党建的关键位置,坚持高标准选人、育人和用人,强化高质量推进小区党建的人才保障。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及党建经验丰富社会组织手把手辅导他们从党建工作“门外人”迈向行家里手。
(2)居民自主“治”。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让其讨论研究并指导小区业委会规范运作;社区送出法律讲解、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大礼包”,社工开展法治活动进社区服务,加强对居民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业主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的意识;通过小区党支部常态走访社区和设立“服务信箱”等方式,了解居民所需,排查矛盾隐患,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涉及业主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小区居民事有地说、难有人帮、怨有人解。
社工积极以建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抓手,发挥邻里文化节等载体作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引导,推动互谅互助理念和志愿服务精神广泛传播,党员志愿者数量比上一年前增长 17%。
(3)多方聚力“管”。由小区党支部穿针引线,整合平安易站、街道下驻社区调解资源等,号召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发动小区业主力量,发挥专业特长,共同投入美好家园建设。由小区党支部牵头,社工协助,孵化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由党员志愿者率先示范积极引导小区人大代表、机关干部、老党员、贤达人士发挥所长,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小区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小区党支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进小区接访,动员居民借助“x民意通”反映解决。共计处理居民矛盾纠纷16宗次,民意诉求50件,共有310人次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64 场次。
3、发挥社会工作特长,服务中统筹资源,焕发治理动力。
坚持服务就是资源的理念。在协助相关主体落实工作、服务居民中获得认同。一是主动对接职能部门,利用职能部门投入基层的资源,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实现互促共赢。例如,将环保宣传用品作为小区儿童环保知识竞赛奖品;组织**居小区党支部与街道机关六支部结对共建,在小区举办安全急救培训等等。二是从业主中发现、培养和推荐达人能人热心人,以兴趣为纽带,组建技能、文化、兴趣等居民组织,安排党员跟踪联络,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对接服务小区居民需求。三是帮助居民获得价值认同、挖掘资源。创新居民参与方式,定期整理问题清单,以“微心愿”等方式及时发布,方便小区有专长或资源的居民提供帮助。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居民议事会20余场,使业主在参与小区治理和服务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四是激励中激发团队活力。收集整理小区党支部的工作场景记录,在联席会中以视频、图册、上墙等方式,展示和激励各小区党支部。结合传统节日和庆典安排,组织各小区党支部选送节目、作品,同台展演、竞争。推选成绩突出的小区党支部和党务工作者评先评优,向工作突出的党员家属、志愿者送呈感谢函。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7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区委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引导点、线、面结合,高标准谋划,制定印发《×区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项自治建设重点任务、×项法治建设重点任务、×项德治建设重点任务和×项服务进社区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分四批组织全区×余名各领域党务工作者到**、x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和**县委党校进行学习和培训;选拔×名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不断提升社区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对×名考取社工师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业津贴;畅通社区党组织书记晋升渠道,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名公务员和×名事业编,激发社区工作者活力。
三是抓好品牌创建。广泛开展“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点、成效明显、可复制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让社区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目前,×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深受党员群众欢迎,取得了“看得见、评价好、党员群众满意”的实效。
(二)坚持自治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搭建社区多元治理平台,实现自治共治有机融合。
一是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将德治与自治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受助—助人—互助”“奉献—回报—奉献”的党建服务新模式,激励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撬动党员群众更多的志愿服务热情,涵养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目前,“道德银行”已登记爱心商家×余户,党员居民储户×余户,服务人群×余人次。
二是扎实推进民主协商工作。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合理确定并细化协商内容,制定基层协商事项目录,并设立基层协商联络员,组织开展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基层协商专题培训,提高组织开展协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已有×个社区制定协商目录,×个社区设立协商联络员,共开展社区协商×余场,形成协商成果×个。
三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坚持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发展优秀的驻区单位党员、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热心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区域党(工)委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重大问题。目前,全区×个街道和×个社区均已建立“区域党(工)委”,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个,协调解决问题×余项。
(三)坚持法治为纲,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发挥法治护航作用,推动社区治理有序运行。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采用“互联网+大调解”的工作模式,运用“网格+调解”“政府+民间”“行业+专业”等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手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截至目前,共排查纠纷×件,化解办结案件×件,矛盾调处化解率达×%。
二是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对区级视频监控中心的数字化系统升级,加强了人脸识别、智能巡屏等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改造,实现社会法治治理智能化。目前,辖区一类联网已完成×路,二类网络已完成×个单位×路联网,辖区商业中心、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社会监控资源已接入区级视频监控中心。
三是稳步开展“四官服务进社区”。组建×支四官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筑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前沿阵地”。截至目前,共组织警民恳谈会×余场,开展法律咨询×余场,服务居民×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余起。
(四)坚持德治为先,培树基层治理新风。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红色教育正心、道德教化润心、文化服务暖心。
一是开展党建创新提升活动。持续推进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精神大讨论”“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家谈”“寻找×式好党员、好干部”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选树“道德榜样”×名,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拍摄《**》《**》等×部微视频,目前全网点击播放量已超×万次,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传承弘扬×精神的热潮。
二是积极弘扬“德治”新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余场,受众×余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组建了×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师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各类实践活动×余场(次)。同时,建成家风家训展示馆×个,总面积达×㎡,开展活动×余次。
三是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快乐星期天”“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年以来,共开展了“心系弱势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家风”等活动×余场,参与居民×余人;完成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余场次,村改居公益电影放映×余场次。
(五)坚持服务惠民,彰显基层治理温度。坚持从服务切入,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开展“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创新开展以“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万名党员连心群众;百姓口碑检验初心,**难题担当使命”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建立由县处级干部分包街道社区、科级干部包小区、社区干部包楼栋、普通党员连心群众的四级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与群众交朋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心民心交融。目前,全区累计走访群众×万余人次,协调解决问题×个。
二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社联动”。出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细则》,召开×区“三社联动”工作洽谈会,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搭建平台,精准对接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和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目前,已引入**恩派等知名枢纽型社会组织×家,开展活动×余场,服务群众×余人。同时,于×月×日、×日,先后举行了“党建引领、公益涧行”社区公益微创投动员会和启动仪式。
三是打造“一刻钟党建服务圈”。新建民政局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并投入资金×万元,对×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和“三去一改”原则,灵活利用电子显示屏、投影等形式集中显示各类规章制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制式的版面上墙,腾出更多的场地空间用于建设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功能区和活动室,让社区活动阵地更具亲民性和生活化,让辖区居民愿来、爱来、常来,邂逅家门口的“幸福”。×年,新建或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和住宅小区“邻里中心”×个,其中探索打造了亲民化便民化的×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邻里中心、党群共享空间。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8
今年以来,×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社区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宣讲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基层服务群众阵地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区将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持续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建立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党建覆盖体系,加强社区书记队伍建设,打造“红色业委会”,实现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是强化德治。结合×实际,持续开展“弘扬×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以及加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丰富活动载体,进一步激发全区广大党员传承弘扬×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是倡导自治。持续推进“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开展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培训工作,并与**恩派共同推动区级专业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培养,切实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各具特色、互联互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四是深化法治。通过深入推进×专项斗争、“四官服务进社区”、“雪亮工程”建设以及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让人民充分享受法治建设成果。
五是推进服务进社区。持续推进“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拓宽党和群众沟通桥梁,促进党心民心交融。同时,持续推进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小区邻里中心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科学化服务,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9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区委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引导点、线、面结合,高标准谋划,制定印发《×区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项自治建设重点任务、×项法治建设重点任务、×项德治建设重点任务和×项服务进社区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分四批组织全区×余名各领域党务工作者到**、x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和**县委党校进行学习和培训;选拔×名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不断提升社区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对×名考取社工师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业津贴;畅通社区党组织书记晋升渠道,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名公务员和×名事业编,激发社区工作者活力。
三是抓好品牌创建。广泛开展“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点、成效明显、可复制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让社区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目前,×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深受党员群众欢迎,取得了“看得见、评价好、党员群众满意”的实效。
(二)坚持自治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搭建社区多元治理平台,实现自治共治有机融合。
一是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将德治与自治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受助—助人—互助”“奉献—回报—奉献”的党建服务新模式,激励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撬动党员群众更多的志愿服务热情,涵养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目前,“道德银行”已登记爱心商家×余户,党员居民储户×余户,服务人群×余人次。
二是扎实推进民主协商工作。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合理确定并细化协商内容,制定基层协商事项目录,并设立基层协商联络员,组织开展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基层协商专题培训,提高组织开展协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已有×个社区制定协商目录,×个社区设立协商联络员,共开展社区协商×余场,形成协商成果×个。
三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坚持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发展优秀的驻区单位党员、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热心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区域党(工)委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重大问题。目前,全区×个街道和×个社区均已建立“区域党(工)委”,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个,协调解决问题×余项。
(三)坚持法治为纲,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发挥法治护航作用,推动社区治理有序运行。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采用“互联网+大调解”的工作模式,运用“网格+调解”“政府+民间”“行业+专业”等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手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截至目前,共排查纠纷×件,化解办结案件×件,矛盾调处化解率达×%。
二是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对区级视频监控中心的数字化系统升级,加强了人脸识别、智能巡屏等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改造,实现社会法治治理智能化。目前,辖区一类联网已完成×路,二类网络已完成×个单位×路联网,辖区商业中心、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社会监控资源已接入区级视频监控中心。
三是稳步开展“四官服务进社区”。组建×支四官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筑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前沿阵地”。截至目前,共组织警民恳谈会×余场,开展法律咨询×余场,服务居民×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余起。
(四)坚持德治为先,培树基层治理新风。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红色教育正心、道德教化润心、文化服务暖心。
一是开展党建创新提升活动。持续推进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精神大讨论”“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家谈”“寻找×式好党员、好干部”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选树“道德榜样”×名,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拍摄《**》《**》等×部微视频,目前全网点击播放量已超×万次,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传承弘扬×精神的热潮。
二是积极弘扬“德治”新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余场,受众×余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组建了×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师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各类实践活动×余场(次)。同时,建成家风家训展示馆×个,总面积达×㎡,开展活动×余次。
三是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快乐星期天”“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年以来,共开展了“心系弱势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家风”等活动×余场,参与居民×余人;完成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余场次,村改居公益电影放映×余场次。
(五)坚持服务惠民,彰显基层治理温度。坚持从服务切入,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开展“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创新开展以“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万名党员连心群众;百姓口碑检验初心,**难题担当使命”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建立由县处级干部分包街道社区、科级干部包小区、社区干部包楼栋、普通党员连心群众的四级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与群众交朋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心民心交融。目前,全区累计走访群众×万余人次,协调解决问题×个。
二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社联动”。出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细则》,召开×区“三社联动”工作洽谈会,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搭建平台,精准对接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和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目前,已引入**恩派等知名枢纽型社会组织×家,开展活动×余场,服务群众×余人。同时,于×月×日、×日,先后举行了“党建引领、公益涧行”社区公益微创投动员会和启动仪式。
三是打造“一刻钟党建服务圈”。新建民政局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并投入资金×万元,对×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和“三去一改”原则,灵活利用电子显示屏、投影等形式集中显示各类规章制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制式的版面上墙,腾出更多的场地空间用于建设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功能区和活动室,让社区活动阵地更具亲民性和生活化,让辖区居民愿来、爱来、常来,邂逅家门口的“幸福”。×年,新建或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和住宅小区“邻里中心”×个,其中探索打造了亲民化便民化的×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邻里中心、党群共享空间。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10
今年以来,×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社区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宣讲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基层服务群众阵地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区将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持续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建立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党建覆盖体系,加强社区书记队伍建设,打造“红色业委会”,实现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是强化德治。结合×实际,持续开展“弘扬×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以及加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丰富活动载体,进一步激发全区广大党员传承弘扬×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是倡导自治。持续推进“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开展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培训工作,并与**恩派共同推动区级专业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培养,切实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各具特色、互联互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四是深化法治。通过深入推进×专项斗争、“四官服务进社区”、“雪亮工程”建设以及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让人民充分享受法治建设成果。
五是推进服务进社区。持续推进“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拓宽党和群众沟通桥梁,促进党心民心交融。同时,持续推进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小区邻里中心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科学化服务,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11
(一)服务计划
x年:社会工作视角下构建社区“党建促n+模式”,引导社区营造中的党建与居民参与相结合
1、党带邻里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由社区党委牵头,社会工作者创办了“学生第二课堂”“社区银龄学社”“社区家庭学校”等三个学习课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兴趣培养等教育培训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丰富社区居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针对老人较多的特点,开展了“老有所学”计划,发挥社区老干部、老党员带头作用,广泛发动社区老年人和老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文化、体育、健康、养身等课堂,丰富老年人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2、党添邻里乐,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社会工作者统筹利用各方资源,特色化开展节日庆典活动,多元化开展社区邻里文化节、社区艺术节活动,常态化开展社区趣味运动会、社区棋牌、书画比赛、家庭才艺大pk、美食分享会、社区书画作品展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推进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社会工作者针对辖区儿童青少年群体庞大的特点,周一至周五开展暑期夏令营或寒假科教月,周末开展亲子家庭活动,减轻家庭假期照顾小孩的压力。
3、党增邻里情,构建新时代“熟人社会”。
**多数都是新入住的居民,彼此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为此,社会工作者建议社区党委通过党员居民结对帮扶、社工义工亲情陪伴等形式,组织开展党员邻里关爱送温暖活动,为社区老年人、复退军人、优抚、残疾人、单亲家庭、独居家庭、低保家庭、重大疾病等弱势群体提供主动关爱、精准关爱,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社区党委在全街道率先成立社区邻里互助会,社会工作者定期举办社区茶话会,以“亲情友情邻里情”为主线,开辟心灵驿站、幸福中转站、艺术治疗工作坊等活动场所,开展暑期课堂、单身派对、妈妈帮、老年之友等主题活动,帮助居民处理好邻里、夫妻和婆媳关系,消除邻里间“门与门相对,心与心相离”的疏离感,构建“相识、相知、相亲、相聚”的新型邻里关系,拉近了居民彼此之间的联系,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日益增强。
x年-x年: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深化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服务
1、小区党支部成立后,虽已确定了“主心骨”作用,但工作还没做深做实,尤其是小区党员的活力还没有效激发出来,居民认可度、满意度还没有提升。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党群共建活动,有利于提升居民群众的参与性和认可度;通过党员认领“居民微心愿”活动,有利于激发党员活力,有利于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资源和力量,更有利于保证活动和服务纵深推进实施。
2、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如何以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如何推动小区治理能力提升?
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改善和提升,通过“**治理学堂”平台,根据各小区党支部需求,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加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推动形成小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
3、社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等成效初显,但作为试点创新项目,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加上社区现有党建力量有限,未能有效突破现有瓶颈,亟需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予以补强。
(二)服务内容
x年围绕“构建党建促n+模式”,推动“新社区、新邻里、新生活”建设,培养“好邻居”、“好长者”、“好少年”,以“红”为魂,以“好”为形开展系列化、项目化服务10个,其中党建服务项目2个,各领域服务项目8个,大力夯实群众基础。
众所周知,小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做实小区党建是打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重要手段。面对复杂多样、矛盾频发的居住小区,如何走好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之路,实现社区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成为城市基层党建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以上难题,在x年扎实群众基础之后,x-x年,**社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筑共享美丽家园”的工作思路,坚持将党的战斗堡垒直接建在居住小区之中,引进第三方力量(党代表、人大代表、社会组织、社工、党员及志愿者等),引入民生微实事资金,项目化全面推进小区党建试点工作创新:
1、固本强基、定向赋能,夯实小区治理根基。
(1)小区支部“固本强基”。在条件成熟的小区成立小区党支部,参考社工常用的的服务遴选方式,从小区党员中遴选能力突出、热心负责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或委员,筑牢组织堡垒,树立小区治理“主心骨”。
(2)小区党建“定向赋能”。社区党委牵头,社工协助召集各支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协商制定清单化小区党支部职能职责和工作指引,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实操手册。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治理学堂”,邀请小区党员、群众、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一起参加,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累计开展4期,有效提升了党建引领各方参与小区治理的综合能力。街道挂职领导和社区书记累计定向走访小区13次,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交流,现场问政点评近期小区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向赋能小区党建。
(3)小区党员“亮身份、树典范”。社区党委牵头建立在职党员回居住小区党支部报到制度,摸底排查出203名小区党员。社工在社区各类微信群、公众号进行线上动员,社区公园、广场、小区空地开展线下宣传。鼓励党员“回家”亮身份,营造“党员双报道、为民解难题”的良好氛围。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小区党员带头,小区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小区党支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架起了党同小区居民的“连心桥”,累计84名党员向小区党支部报到,共征集认领小区居民“微心愿”“急需求”15 件并实现。
2、以小区党建为引领,创新小区治理模式。
(1)支部领航“聚”。
**社区坚持以小区党建为引领,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间办公室,牵头成立“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和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三者协同的“一核三委”小区治理新模式。建立小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各小区党支部书记轮流担任发起人,发掘其能力及优势,充分鼓励及赋权,组织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代表参加,已焦点小组、世界咖啡馆、社区漫步等形式开展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了噪音扰民、学校路段安全隐患等3个小区老大难问题。
找准头雁,着力高起点育团队。把实施“头雁”工程放到小区党建的关键位置,坚持高标准选人、育人和用人,强化高质量推进小区党建的人才保障。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及党建经验丰富社会组织手把手辅导他们从党建工作“门外人”迈向行家里手。
(2)居民自主“治”。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让其讨论研究并指导小区业委会规范运作;社区送出法律讲解、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大礼包”,社工开展法治活动进社区服务,加强对居民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业主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的意识;通过小区党支部常态走访社区和设立“服务信箱”等方式,了解居民所需,排查矛盾隐患,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涉及业主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小区居民事有地说、难有人帮、怨有人解。
社工积极以建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抓手,发挥邻里文化节等载体作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引导,推动互谅互助理念和志愿服务精神广泛传播,党员志愿者数量比上一年前增长 17%。
(3)多方聚力“管”。由小区党支部穿针引线,整合平安易站、街道下驻社区调解资源等,号召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发动小区业主力量,发挥专业特长,共同投入美好家园建设。由小区党支部牵头,社工协助,孵化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由党员志愿者率先示范积极引导小区人大代表、机关干部、老党员、贤达人士发挥所长,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小区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小区党支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进小区接访,动员居民借助“x民意通”反映解决。共计处理居民矛盾纠纷16宗次,民意诉求50件,共有310人次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64 场次。
3、发挥社会工作特长,服务中统筹资源,焕发治理动力。
坚持服务就是资源的理念。在协助相关主体落实工作、服务居民中获得认同。一是主动对接职能部门,利用职能部门投入基层的资源,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实现互促共赢。例如,将环保宣传用品作为小区儿童环保知识竞赛奖品;组织**居小区党支部与街道机关六支部结对共建,在小区举办安全急救培训等等。二是从业主中发现、培养和推荐达人能人热心人,以兴趣为纽带,组建技能、文化、兴趣等居民组织,安排党员跟踪联络,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对接服务小区居民需求。三是帮助居民获得价值认同、挖掘资源。创新居民参与方式,定期整理问题清单,以“微心愿”等方式及时发布,方便小区有专长或资源的居民提供帮助。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居民议事会20余场,使业主在参与小区治理和服务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四是激励中激发团队活力。收集整理小区党支部的工作场景记录,在联席会中以视频、图册、上墙等方式,展示和激励各小区党支部。结合传统节日和庆典安排,组织各小区党支部选送节目、作品,同台展演、竞争。推选成绩突出的小区党支部和党务工作者评先评优,向工作突出的党员家属、志愿者送呈感谢函。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12
为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辖区稳定,我社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及街道党委和综治办的亲临指导下,以创建平安社区为契机,把综治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的好事来做。
年初我们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决定通过加强领导,全面发动;加大措施,健络;加强宣传,家喻户晓三项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社会治安积极因素,以群防群治队伍为骨干,以建立平安网络为手段,以提升整体水平为目的,全面创建平安社区,形成了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社区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做到齐抓共管。将强化对广大群众的法制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作为抓手,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辖区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辖区单位负责人层层签订了综治维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设立了“第一时间情报站”,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
2、建立健全了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网络。做到了机构、人员、职责、办公场所“四落实”,工作得力,作用明显;建立了矛盾调解、纠纷排查、普法教育、社会帮教、义务巡逻等五个工作机构,五套工作力量作用发挥良好。
3、“警力有限,民力无限”,为预防犯罪切实加大治安防范力度,社区积极与派出所配合,采取私营业主扶助、居民捐助、社区补助的“土办法”,联手打造万福综治工作亮点——全日制义务值班巡逻队。义务巡逻队在社区民-警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群众控制犯罪、?月份又为其申报了低保救助,在解决了其基本生活问题后,随时与他交心,掌握他的思想动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他很受感动并表示“认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为社区多做点好事,报答关心和支持我的人”。
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增强了社区与居民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综治维稳工作明显得到了好转。
总之综治维稳工作是一项长期性且不可忽视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定。我们将对照各级领导所设下的责任目标并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党委及综治办的正确领导以及社区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将会使我社区的社会治安日趋稳定,居民都在安居乐业的环境中幸福生活。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篇13
(一)服务成效评估
1、以党建引领,推进居民参与社区营造
一是推动社区营造纳入基层治理。前期进行的社区营造活动,主要是由外部力量推动,具体来说是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由社会组织和机构以项目化的方式所开展的。由于社区营造属于新事物,前期的这种由外向内的推进方式是有合理性的。**社区内发性的特点及社区本身应具备进行营造的动力。
党委采纳社会工作者建议,将社区营造纳入社区基层治理当中,意味着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给社区营造一席之地,可以稳定地、长期地将这种模式推行下去,融入到基层社区的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设置专门办公室,有社会工作者监管并负责进行社会组织孵化,于是社会工作者将社会组织及专业人士吸纳进来。这可以从制度上保证社区营造能够持续、长久地开展下去,也就是对其身份进行“合法化”。这也为居民的参与提供了制度上的平台保证。
二是分类别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在社区当中,不同类别的居民群体在参与动力以及动力水平上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居民参与的动力上分门别类,扬长避短。对资源的使用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通过分析社区居民职业、交往水平、婚姻、是否有子女等因素与社区营造的参与动力的显著相关性。x年在社会工作者的建议与合作下,社区党委委托社区服务站开展了16余万元社区党建服务项目2个;在社会工作者团队的指导与帮助下,社会组织成功创投并开展了60余万元,4大类群体服务项目8个。x-x年寻找有能力的第三方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开展40余万元社区党建项目3个。科学合理地进行营造规划,安排相应的活动,提高社区营造的水平。
如红色文化服务。一是培育“红色文化”的基因传承:建立一支20-30人的专业的文艺队伍;二是酝酿“红色文化”的社区环境:开展一系列专业的文艺培训90余场;三是打造“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创造15个文艺作品,包含歌唱、舞蹈、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在社区举办“我从红色中走来”——庆祝建国70周年等文艺演出;参与社区、街道、区、市各级的展演、比赛,将“红色文化”通过**社区艺术团队进行宣扬。
如老年人服务。一是以社区老党员、老退伍军人为引领力量,使党的光辉思想在社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为目的,组织骨干成员,定期开展座谈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思想等,观看影视资料,促进交流,感受党的光辉岁月;组织老党员、老退伍军人,定期在党建书吧开展读书沙龙,感受新中国的美好。二是以社区老年人发挥光热,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的,开展二个国画、衍纸系列学习班活动,创作“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思想和正能量传递到社区和家庭,为老协进行文艺团体孵化、举办集体生日会、开展荔枝节活动、纪念毛**诞辰127周年活动等。
如志愿者服务。针对社区志愿者服务领域开展专业的志愿者培训、宣传招募、素质拓展、服务实施策划督导等100余场,志愿者队伍从69人壮大至224人,从一支服务队发展为各领域小分队4支。弘扬宣传志愿服务正能量、推动社区志愿者队伍规范化管理及能力提升,引导和带领社区志愿者组建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如儿童青少年服务。一是开展国画、绘画、木创艺术的培训学习活动60余场,在活动过程中结合“守孝道、报亲恩”传统伦理教育,以典故、传记、演讲等学习、分享方式进行,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并向居民展现作品和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学习文化艺术过程中真正融汇“爱、孝、恩”家庭和亲的思想品德。二是开展武术、跆拳道、古筝、吉它、葫芦丝等培训课程120余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加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识。
如睦邻友好服务。一是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儿童青少年的社区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二是通过社区家庭学校,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三是通过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营造社区友好互助的社区氛围;四是,通过组织社区主要人群成立社区团体,开展文体活动,加深邻里间的感情。挖掘、培养了好邻居典范5个。
2、发挥社会组织的带动促进作用
专业的社会团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协会组织、文艺队伍、培训机构等。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社会工作者对于“人”、“文”、“景”的侧重较多。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在社会工作者组织的社区营造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尤其突出。因此,x年在**社区营造的初级阶段,适当地培育或引入社会组织,对于提高居民对社区营造的理解以及其参与水平,是有很大的用处的。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社区本土文化资源,为后期成立起相应的专业水平、凝聚力较高民间组织奠定基础。x年以后筛选有能力、有经验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合理承担小区党建中的任务,开展党群共建、专题议事、暖心便民等服务。
3、广泛调动资源推动社区参与
需要通过资源去发起、推动、吸引居民进行参与。如资金、专业人员的投入,在物质回报、技能提升方面对社区居民产生吸引,从而推动他们参与。对于**社区而言,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于提高居民参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社区项目创投带来的资金,已有的场地、设施,为居民参与社区营造服务。
社区党委大力支持,认可社会工作者的视角,大力投入民生微实事资金到公共服务项目中来。这种项目资助的形式不仅为社区公共项目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也提供了专业支持。对于社区团体和社会组织来说,积极申报这些项目,可以获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对于社区和社会工作者来说,推动社区营造的开展以及居民的参与,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机制创新,服务中凝聚民心
x-x年创新小区治理架构新模式,坚持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坚持需求导向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聚焦居民关心的烦心事、揪心事,结合党委推动的举措,努力做到服务中引导,通过居民路线解民忧、聚民心、促治理。取得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多方协商解难题、矛盾化解在源头”的良好成效,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5、多样化宣传提高知名度和辐射范围
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百余次,对营造进行经常性、专业性的宣传报道,形成了社区营造氛围,提高社区营造的知名度及辐射范围。
(二)服务创新及亮点
1、社区营造中党建与居民参与相结合构建党促n+模式,有着一定的独特性。
一是切实发挥了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调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党建带动多种社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党组织联系居民的得力助手。
二是密切了党委与社会组织的血肉联系。社会工作者带领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内容实实在在,不走形式,将工作做到居民心中去、服务到居民心坎里,使居民在心理上认同社会工作者所做的服务,从而更好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在社区党委的统筹带领下,发挥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开放时间延长化,确保党群服务有时间、有内容。
四是推进了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样化。协助社区党委用好民生微实事政策的每一笔经费,让居民从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中获得实惠;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职能,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此外积极吸纳了社会爱心团体、企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公益服务;构建了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为依托、志愿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社区服务雏形。
2、小区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实现党组织100%全覆盖,让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小区党建逐步成为引领小区治理的核心力量。**社区是全市率先实现小区党支部100%覆盖的社区,而且这一治理模式和经验做法已于x年7月份 在全区进行推广实施。
通过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模式,有效聚合治理合力,引导小区形成多元共治格局,让小区治理有了“新变化”;把“资源、管理、服务”直接下沉到小区,打通基层管理服务的“最后一百米”,让小区治理有了“新成效”;小区党建引领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得到市、区组织部门有关领导的一致认可与肯定,取得了较 好的探索成效。
(三)专业反思
1、要保障成效的可持续性,落实资金链。
不论是小区党建还是社区基层治理都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有一定期限性,项目结束之后怎么办?如何继续?所以如何设法坚持下去,逐步提高居民的参与水平,将社区党建的基础打的扎实、深厚。这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不能依赖现有的民生微实事资金支持,必须要拓宽项目创投以及支援连接的渠道,如纳入社区年度财政预算、发动社会组织自己造血、积极参与各类基金会的项目创投、入选各种项目库等。
2、要重视对于社区营造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社区是人们生活重要的场所,社区营造对于居民的各方面都会产生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要重视对于社区的营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认同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社会工作者要能够吸收和引进全新的概念,开拓全新的工作模式,在吸收和引入社区营造理念的基础上,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注意面对居民工作方法的选择。
社区的任何工作都是从居民中来。首先,选择由浅入深的方式,从表面层次朝着核心层次发展,例如在社区妇女儿童问题解决上,可以通过妈妈之友小组或工作坊等形式让妇女空余的生活得到充实,以此为媒介吸引服务对象参与,社会工作者需要挖掘其存在的潜能,进而深入到儿童、家庭或亲子问题中去。其次,社区党建需要吸取其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来发挥出本社区特点,所以还要建立起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理论创新的概念,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团体活动来聚合某一类成员,并且让其积极性得到调动,通过挖掘团队的领袖作用来发挥出资源协调的优势,联系社会资源、社区内部资源为这一团体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形成相应的资金流动、服务模式,强化社区向心力、荣誉感等。社区工作的主体是居住在社区内的所有居民,主体的发展状况让社区整体受到影响,所以只有引导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够促进社区营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4、社区党建工作需要重点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扩大社区党建覆盖面,营造党群联动、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适合社区的本土治理新模式,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
二是深化社区治理纵深度。如,倡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将优秀的现任业委会主任发展为党员、引导小区党员在业委会竞选任职等,打造“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建立共同准则,培育共同精神,提升居民协商能力,从而促进社区的有机融合。
以社会工作手发介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探索实践工作。社工要保持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探索,为x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贡献力量。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基层 治理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范文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总结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怎么写 社区基层治理创新思路 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先进经验 社区治理创新经验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心得体会 社区治理创新做法
相关推荐:
- [工作计划]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1500字五篇(范例推荐)
- [工作计划] 有关大一军训心得体会1000字五篇【完整版】
- [工作计划] 交通安全主题教育心得体会7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范本500字4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新中国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4篇【精选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新中国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800字4篇(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全国爱眼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9篇【通用文档】
- [工作计划] 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心得体会范本五篇(2023年)
- [工作计划]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心得体会五篇(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全国爱眼日活动心得体会【10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刚入职基层工作人员入党申请书【10篇】
- [工作计划] 2023刚入职基层公务员入党申请书五篇
- [工作计划] 基层医生年度工作总结2篇【优秀范文】
- [工作计划] 基层公务员入党申请书格式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基层工作心得体会五篇【完整版】
- [工作计划] 基层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9篇
- [工作计划] 基层干部个人能力培训心得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基层公安调研报告3篇【通用文档】
- [工作计划] 2023关于基层调研方案7篇
- [工作计划] 基层干部年度工作总结7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3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