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10-21 11:08:02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8篇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篇1

  ******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民主地形式、拓展了民主地渠道、加深了民主地内涵。

  实现民主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地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地评判标准。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地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拓宽民主协商渠道,深入开展多种协商,建立健全多种协商方式,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篇2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20**年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种制度自信,从何而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制度自信的“压舱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决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是一致的,国家政策、方针都反映了人民的向往和追求,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能实现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凝聚强大的社会合力,而不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相互推诿。无论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还是以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都凸显了党的领导力和向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制度自信的“定心丸”。“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质的差异,每个国家的制度都会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在全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政治、经济乱象丛生的情况下,我国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风景这边独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些人坚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将一些社会问题的原因粗暴的归结为制度不如别国好,奉行简单的照搬照抄和“送来”主义,只会带来“水土不服”。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制度自信的“动力针”。“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我们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日趋成熟定型,但需进一步完善发展,我们不惧怕与别国比较,也不惧怕出现问题,更不会怀疑自己选择的道路,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着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能始终坚定自信,从中国实际出发,本着兼容并包的心态和改革创新的勇气,直面问题,仔细甄别,化解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风险和挑战愈发严峻,我们要继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强大的政治定力,应对世界前所未有之百年大变局,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篇3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认同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党的十九大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反映了全党心声、体现了全党意志,我们坚决拥护,并将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新时代铸就新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的时代划分,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角度提出来的十分正确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从现实出发作出的理论判断。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带领***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这个时代,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要加快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丰富、更加完善的时代。

  新征程激发新干劲。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目标,是我们党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时代提出的战略部署、描绘的发展蓝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接续奋斗、持续发展的方向标,也是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干事业、做工作的目标牵引和行动指南。“两步走”目标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更加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体现了我们党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强大信心和坚定决心,让我们精神倍振、信心倍增。

  新体系指引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同志为核心的***,面向美好未来、围绕奋斗目标、着眼中国实际,运用战略思维、体系思维、创新思维,统筹经济发展各方面因素,对经济建设作出的总体谋划和科学布局,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系统性、实践性、指导性。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是指引我国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必然。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着力在更加均衡、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开放上狠下功夫,为构建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做出我们的贡献。

  新风气保障新航程。建设好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有力、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推进“四个伟大”、引领中国人民伟大梦想航船破浪前进的根本保证。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实践中,我们将全面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真正使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推动伟大梦想航船胜利驶向光辉彼岸付诸我们的行动、做出我们的贡献。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篇4

  文章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自身工作中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政治制度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不可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党员干部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篇5

  回顾我国发展史,历尽沧桑,回顾我国的经济发展史,日益进步,国家的强大,源于制度的健全,经济的发展,源于制度的更新,人民生活的提高,源于制度的优越,通过发展史,更能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制度自信的信心。我认为,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制度的自信是用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来体现的。体现一个制度好不好,那就要看是不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三步走”战略,人民群众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这是完善的制度带来的结果。

  二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国民生产总的数目来体现的。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璀璨的东方明珠,证明我国的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促进社会发展的。

  三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中来体现的。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在联合国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一带一路计划稳步推进,体现了大国的风范,就是因为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外交战略,实施了有效的合作方略。

  四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国防实力的提高中体现出来的。建国70周年大阅兵时,我们的部队使国人骄傲,世人惊叹,我们武器装备使国人兴奋,世人震惊,有报道称,这样的国家不能惹、也惹不起,这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国防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防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国防,这是强国之路,更是国强奠基。

  我们要坚持制度自信,因为我们有伟大的祖国;我们要坚持制度自信,因为我们有先进的党;我们要坚持制度自信,因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人民。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篇6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以制促治,做出有颜有味有品的中国“特色菜”。

  党的领导提“颜值”。******说:“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我们正处于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更要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提升中国“颜值”凝聚中国力量。

  人民当家保“原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兴国的最牢固根基。翻开中国历史长卷,无论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还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无私帮助,一路支持。正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这份深厚情谊,让党的事业深深扎根在人民的土壤中,引领党的事业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如今,站在新长征的路上,要如何“走”?显然需要保持“原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只有目标坚定,才能够在前行的过程中凝聚更强大的人民力量,攻克前行路上的艰难险阻。

  法治建设优“品质”。“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经验和教训使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信访不信法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良现象,更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更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而优化中国“品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制度是中国之治的“主菜”,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有颜有味有品,方能做好中国“特色菜”,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篇7

  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根本,制度稳则国家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复兴的进程、奇迹的创造,无疑离不开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有效支撑。

  这一伟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因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就要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得体会篇8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必须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谓‘宪政’、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等政治思潮的侵蚀影响。”我们今天讨论民主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但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建构问题,也是一个在国际层面如何界定民主、发展民主,展开民主话语权竞争的问题。结合现实情况,审视民主问题,中国民主理念与实践具有“两个超越”。

  第一个超越是超越“民主与威权(极权)二分法”

  这一二分法是在冷战时期形成的,表达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实质未变。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两种制度的对立就已经显现了。无论是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批评、对市场经济的捍卫,还是熊彼得对实质性民主的否定以及对民主的程序主义界定,都显示了这一点。那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以各自的方式建构了自己的二分法。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二分法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谈到经济问题,就是市场经济VS计划经济;谈到政治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民主VS资本主义民主,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的、对抗的。冷战结束之后,二分法思维并没有终结,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继续延续下来,然而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无论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都以不同的方式瓦解或解构了二分法的逻辑基础。曾经被认为是概念构成的决定性要素,现在无力扮演原先的角色,如选举不再成为判别民主与否的标准;曾经捆绑在一起的概念要素或属性正在不断地呈现离散的趋势,如民主与选举的脱钩,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的分离。

  这个世界呈现的东西越来越模糊,原来是对立的关系,现在构成了一个对比的关系,出现大量的模糊地带和第三者。整个世界的形势和冷战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资本主义,这是改革开放时提出的命题。改革开放成功以后的今天,我们要再次提出这个命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自己。

  这种大分化和重新组合的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超越二分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说,“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态,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在逻辑上是有内在关联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了灵魂和价值。

  如何超越民主问题上的二元对立呢?这就需要我们把二元对立转化为三位一体。所谓三位一体是一个概念的立体结构。在这个三角结构中,民主政体居于顶端的位置。我们都认可民主是普遍的人类共同价值,这种普遍价值的制度实现方式是民主政体。在它的下位,中国的民主和西方的民主构成了两种亚类型。中国的民主政治还在发展之中,但目标是不变的。这样的三位一体是对民主政治的一个新理解。即使保留原先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说法,由于有了一个共同的上位概念,其关系的性质也与以前不同了。

  第二个超越是超越西式民主,重构民主的普遍性

  民主研究中有一个误区,即认为西方民主是普遍的。如果说在民主扩展的初期它还有点道理,那么在民主化过程展开之后,这个说法就要调整了,因为民主原型不能等同于民主标准。

  民主制度发源于西方社会,古典民主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因此西方人在民主话语上享有先行者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不能被滥用。为什么说民主的原型不等同于民主的标准?这里涉及到概念与制度传播过程中的扩散以及新品种的形成问题。概念、制度、语言、技术的创新发明等在传播过程中都会产生新的品种,形成新的亚类型。最初,人们一般倾向于用原型作为标准来衡量新的亚类型,常常忽视问题的另一方面,新的亚类型是认识和反思原型的重要依据。在开始的时候,原型只有一个,集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身,人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便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将特殊性也作为普遍性来看待。随着新的亚类型的大量出现,人们逐渐将原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区分开来。在民主问题上也一样,西方民主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在实践中出现不同的亚类型时,我们就有必要回过头去考察西方的民主原型。此时,西方民主原型就会发生某种认知方面的裂变:一方面根据新的亚类型民主和西方民主的共性,可以提炼出一个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民主概念,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三位一体”中的民主上位概念;另一方面,把原先被认为是普遍的西方民主原型沉降为一个特定的、与新的亚类型并列的民主子类型。经由这样的方式,我们把三位一体的概念问题转化成一个理论问题来讨论。那么,可以抽象出来的普遍性或共性是什么?这是一个可以商讨的问题,我认为至少有三条:第一,人民主权,这是权力来源的问题,必须消除权力私有化现象;第二,公民的普遍参与;第三,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回应。

  那么,竞争性选举是不是民主的衡量标准?我的看法是,它是西方民主的衡量标准,但不是民主政体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它是二级标准,是区分不同亚类型的标准,但不是一级标准。对民主概念的重新理解,以及普遍性的重构有助于我们看清这一点。

  既然西式民主和中式民主在逻辑上是并列的两个概念,那么我们的民主理论重构工作就必须在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建构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致力于建构超越西方和东方的普遍民主理论。因为只有建构出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民主理论,我们才能把西方的原型民主锚定在特殊类型的地位上。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xindetihui/10234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