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化学入门基础知识4篇

时间:2023-09-23 12:40:04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一、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1、常用仪器的分类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细口瓶、滴瓶、集气瓶取用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加热仪器:酒精灯反应容器: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一、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1、常用仪器的分类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细口瓶、滴瓶、集气瓶取用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加热仪器:酒精灯反应容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入门基础知识4篇,供大家参考。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4篇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篇1

一、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的分类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细口瓶、滴瓶、集气瓶 取用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 加热仪器:酒精灯

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的试管 燃烧匙等,能间接加热的烧杯 烧瓶等 称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 分离仪器: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等

2、药品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味,不尝药品

节约原则: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处理原则:一般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能随意丢掉

3、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用完酒精,必须用灯帽盖灭。

二、配制溶液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装瓶贴标签。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三、过滤及蒸发

1、过滤是除去液体中难溶固体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等。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蒸发操作需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 4、在蒸发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重难点:过滤操作,粗盐提纯的步骤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一、物质的检验

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常用紫色石蕊溶液来检验,若石蕊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有氢离子,若石蕊溶液变蓝,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2、氯离子: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硫酸根离子: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4、碳酸根离子:稀盐酸,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铜离子为蓝色,铁离子为黄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和红褐色沉淀。

推断题寻找突破口:

作为突破口的一般是物质的状态、溶解性、特征颜色或特征反应等。如蓝色沉淀一般是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一般是氢氧化铁。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的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种物质的原来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

2、物质的提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除杂。

3、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用适量的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氯化钠是新杂质。

4、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除去,不能选用稀盐酸除去的原因是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5、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又称降温结晶)法提纯;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时,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法提纯。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篇2

高中化学反应知识重点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

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篇3

一、原电池

课标要求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要点精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不能设计成电池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类应用。

(2)原电池装置的构成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简易记法:负失氧,正得还。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依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而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正极通常有气体生成,或质量增加;负极通常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构成原电池后,原电池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

②原电池的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注: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质量增重或减少来判断。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根据有无气泡冒出判断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本节知识树

原电池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

二、化学电源

课标要求

1、了解常见电池的种类

2、掌握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

要点精讲

1、一次电池

(1)普通锌锰电池

锌锰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干电池。锌锰电池的电极分别是锌(负极)和碳棒(正极),内部填充的是糊状的mno2和nh4cl。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是:

(2)碱性锌锰电池

用koh电解质溶液代替nh4cl作电解质时,无论是电解质还是结构上都有较大变化,电池的比能量和放电电流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它的电极反应如下:

(3)银锌电池――纽扣电池

该电池使用寿命较长,广泛用于电子表和电子计算机。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为:共3页,当前第1页123

(4)高能电池――锂电池

该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能电池。由于锂的相对原子质量很小,所以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使用寿命长。

如作心脏起搏器的锂碘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2、二次电池

原理:充电电池在放电时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生成物重新转化为反应物,使充电放电可在一定时期内循环进行。

铅蓄电池

构成:该电池以pb和pbo2作电极材料,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放电时二氧化铅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铅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二氧化铅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铅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3、氢氧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

在氢氧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石墨为电极,h2和o2或空气)源源不断地通到电极上。

(2)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产物只有水,不产生污染物。

本节知识树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各种用途的原电池产品。需要了解常见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范围。

三、电解池

课标要求

1、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反应方程式

3、了解电解池、精炼池、电镀池的原理

要点精讲

1、电解原理

(1)电解的含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①直流电源。

②两个电极。其中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阳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阴极。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用石墨、金、铂等制作的电极叫做惰性电极,因为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用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制作的电极叫做活性电极,它们作电解池的阳极时,先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阴、阳极的判断及反应原理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阳极如果是活泼的金属电极,则金属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阳极如果不能失去电子,则需要溶液中能失去电子(即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在阳极表面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阴极如果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则阴极本身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阴极如果不能得到电子,则溶液中的离子在阴极表面得电

子,发生还原反应(如下图所示)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原理

②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烧碱的主要生产流程

(2)电镀

①电镀的含义:电镀是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②电镀的目的:电镀的目的主要是使金属增强抗腐蚀能力、增加美观和表面硬度。

③电镀特点:“一多、一少、一不变”。一多指阴极上有镀层金属沉积,一少指阳极上有镀层金属溶解,一不变指电解液浓度不变。

(3)电镀的应用――铜的电解精炼

①电解法精炼铜的装置

②电解法精炼铜的化学原理

电解精炼是一种特殊的电解池。电解精炼中的两个电极都是同种金属单质,阳极是纯度较低的金属单质,阴极是纯度较高的金属单质。

(3)电冶金

原理:化合态的金属阳离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单质。

本节知识树

化学能与电能可以相互转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反应为电解反应,实现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原电池与电解池比较

四、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课标要求

①能够解释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②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

③掌握金属腐蚀的防护措施

要点精讲

1、金属的腐蚀

(1)定义: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

(2)分类:由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发生腐蚀的情况也不同,一般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①化学腐蚀: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化学腐蚀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普通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原电池反应,无电流产生。

②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3)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实际上是由大量的微小的电池构成微电池群自发放电的结果。

①析氢腐蚀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薄层水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的薄膜,与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了原电池。这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遍布钢铁表面,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若电解质溶液酸性较强则发生析氢腐蚀。

②吸氧腐蚀

金属表面酸性较弱或呈中性时,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与水结合,生成oh-,消耗了氧气,从而使得溶液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发生吸氧腐蚀。

2、金属的防护

金属防护的目的就是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防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使金属不被氧化。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将被保护的金属与更活泼的金属连接,构成原电池,使活泼金属作阳极被氧化,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

(2)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利用外加直流电,负极接在被保护金属上成为阴极,正极接其他金属。

(3)非电化学防护法

①非金属保护层②金属保护层③金属的钝化

3、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规律

(1)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

(2)金属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

(3)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该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更活泼。

(4)两金属构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更活泼。

(5)在电解的过程中,一般地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比后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弱。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篇4

1、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性等。

5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过巨大贡献。

(空气)

1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CO、NO,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质

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

2、金刚石(CC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5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 C2H5OH+ O2—甲醇燃烧 CH3OH+ 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CO+ O2—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 O2—(氧气充足) C+ O2—

②还原性 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

CO+CuO—

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 CO2+Ca(OH)2—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 2+Ca(OH)2— CO2[CO] CO+CuO—

CaO[CaCO3] 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2O2、CO),(CO、CO)]用石灰水

8、酒精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

1导体。

2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 Cu、Zn、Al

5

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是置换反应)

7、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

4、盐酸中溶质是石灰水中溶质为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为H,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

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

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质量守恒定律)

1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

1、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推荐访问:基础知识 入门 化学 初三化学入门基础知识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书籍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点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书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电子版 化学的入门知识 化学入门教程 化学新手必知 化学入门知识第一课 化学初学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965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