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论文文献综述7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9-06 11:40:05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论文文献综述摘要:分级归纳了体育运动、体育艺术类项目、体育舞蹈中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根据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指出了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体

论文文献综述摘要:分级归纳了体育运动、体育艺术类项目、体育舞蹈中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根据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指出了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文献综述7篇,供大家参考。

论文文献综述7篇

论文文献综述篇1

摘要:

分级归纳了体育运动、体育艺术类项目、体育舞蹈中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根据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指出了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体能训练要根据专项特点,从专项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可行的训练方法。综述中讨论了体能的概念、体能的训练理论与方法和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文献综述

体育舞蹈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80年代发展较快,先后与日、美、英等国家进行交流活动。据我国体育舞蹈联合会调查及国家体育总局的权威统计,目前我国从事体育舞蹈锻炼的人群已达3000万人,经常参加各级体育舞蹈比赛的人数也在5万人左右。体育舞蹈的普及推动了我国体育舞蹈竞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各类体育舞蹈比赛的竞赛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体育舞蹈竞技的技术难度也大大增加,一定程度而言,现代体育舞蹈竞赛也是体育舞蹈选手体能的较量。体能是运动竞赛和训练的基础,是完美表现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保障。因此,选手在比赛中单单靠过硬的技术不一定能走到比赛的最后,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以近年黑池舞蹈节为例,各组别的参赛选手达到了两百对以上,多者近五百对,一天多者要进行七轮以上的比赛,因此没有良好的体能,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连续参加多场赛事,并完美表现其高超、精湛的技术。由此可见,选手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除了要掌握各舞种的基本技术和具备一定表现力之外,对他们在训练与比赛中的体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手的体能水平对其竞技能力和竞赛成绩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体育舞蹈教练和选手逐步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渴望得到体能训练的新知识和新研究,而目前关于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的研究甚少。对这一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并公开发表的文献只有何忠发表在襄樊学院学报上的《论体育舞蹈选手的体能特征及其训练》,由此可见对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广东省六所专业体育舞蹈院校的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现状,结合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对竞技体育舞蹈的专项体能特征和选手的体能水平构成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希望对体育舞蹈教练员和选手的训练和竞赛提供一定的参考。鉴于体育舞蹈专业体能训练的系统研究对体育舞蹈发展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体能训练和体育舞蹈专项特点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1 体能的概念

熊斗寅在《浅析“体能”概念》中通过对体能相关概念的比较研究认为“体能”是个不确定的概念,有大体能和小体能之分。大体能就是泛称的身体能力,它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状态和各项身体素质,小体能是

(1)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等。赵志英、郑晓鸿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

(2)力。何雪德等在《体能概念的发展演绎着新时期训练思维的整合》综合分析了众说纷坛的体能,认为体能可进行广义与狭义定义,但都仍有不确定性。广义体

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适应能力几个方面,与传统一般身体训练相比,它强调的是适应能力。狭义体能是指上述各种身体能力在技能类对抗项

(3)目中的应用,与传统专项身体训练相比,它强调的是对抗性和竞技性。总的来说,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活动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水平的基础条件,而体能的概念应该根据各个项目专项的特点,在其基本概念上,有所偏倚。

2 体能训练的相关研究

2.1 体能训练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有李之文(4)在《体能概念探讨》中对体能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王兴、

(5)司虎克在《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一文中对体能的定义和体能训练

(6)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又在《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研究》一文中对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科学依据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这些基础理论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2 指导各运动实践的具体体能训练理论

2.2.1 竞技体育运动体能训练理论

这些体育项目的体能训练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有起到重要启发作用的如袁运平(7)对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由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三个部分组成;谭肤斌、王保成等(8)通过分析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特点,深入研究了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体能构成因素、训练原则、训练内容等)及具体的训练方法、手段,并进一步研究了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武冰冰在对足球体能训练的探讨中认为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分为

(9)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速度耐力训练、有氧训练、训练负荷四个方面。

2.2.2 体育艺术项目中的体能训练理论

彭建敏、程在宽(10)在《对竞技健美操体能的概念及构成因素》和《竞技健(11)美操体能的概念及其训练内容的理论研究》的研究中剖析了竞技健美操体能的概念和它的构成因素,认为竞技健美操的体能训练决非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素质训练,它是器官和机能系统在结构和机能能力上的适应性再塑造工作,是运动员心理意志品质的再塑造工作,它的结论得出健美操的体能水平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身体形态、力度、整体力量、运动耐力、柔韧与协调和表现力。其中,表现力的训练是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独特之处。华中师范大学董丽丽在《竞技健美操

(12)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及方法之探讨》中结合健美操的项目特点,对竞技健美操体能的概念和体能训练内容的构成及体能训练的原则及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竞技健美操的体能训练水平由专项力量、成套耐力、高度协调性、动作速度、身体姿态、肌肉控制能力、动作力度、表现力构成。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要遵循:从竞赛实战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体能训练系统性原则。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力量、耐力、柔韧训练等的基础体能训练内容和包括肌肉控制力、灵敏素质、力度、动作速度、身体姿态、表现力等方面的专项体能训练。张卫星等在《竞技体操体能训练的研究》

(13)中分析了体能训练的意义,根据体操专项特点,为体操体能训练提出导向,对体操运动员的力能、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能力提供了一般和专项的部分

(14)训练手段。李文川在《中俄男子高水平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比较研究》中通过比较分析中俄体操训练大纲内容,提出我国体操运动员在初级和中级前期阶段过分注重了一般体能训练,影响了技术训练,因此体能训练在专项训练中的比重一定要得到合理控制,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了技术训练。

2.2.3 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理论

对于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理论只有何忠发表在襄樊学院学报上的《论体育舞

(15)蹈选手的体能特征及其训练》,作者通过分析体育舞蹈的体能特征,为体育舞

蹈的身体形态训练,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全文对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的论述不太全面,与专项结合不是很紧密,因此体能训练方法的提出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难以取得非常有效的效果。所以,紧密结合体育舞蹈专项特点,对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因素,并为之提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对提高体育舞蹈选手的竞技水平和竞赛成绩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 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

3.1 体育舞蹈的概念

体育舞蹈是竞技体育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舞蹈,是以身体动作舞蹈为基本内容,双人或集体配合,既有娱乐健身作用,又有竞技表演的体育运动。它将艺术、体育、音乐等融于一体,被人们誉为“健”与“美”的典范,是世界通用的“情(16)感语言”。体育舞蹈是一门融体育、音乐、美学、舞蹈为一体,以身体动作舞蹈化为基本内容,以双人或集体配合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娱乐健身型体育运动(17)项目。这一定义忽视了体育舞蹈的竞技特点。当今,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体育舞蹈不再只是一项娱乐健身的项目,目前它已经成为东亚运动会、亚洲室内运动会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因此,体育舞蹈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在各重大体育竞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性越来越强。

3.2 体育舞蹈的特点

3.2.1 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

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摩登舞除探戈舞外,都起源于欧洲,具有端庄、含蓄、稳重、典雅的风格和绅士风度,舞步流畅,轻柔洒脱,舞姿优美,起伏有序,是老少皆宜的舞系;拉丁舞除斗牛舞外,都起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动作豪放粗犷,速度多变,手势和脚步内容丰富,充满激情,具有热情、奔放、浪(18)漫的风格特点,尤为中青年人所喜爱。

3.2.2 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

体育舞蹈共十个舞种,既有身体运动幅度大的跳步、跨步,也有幅度较少的小跳、垫步、碎步,还有蹲、立、走、跑、转的变化和髋、四肢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交替和转换。只有身体各部分的肌肉紧张、松弛、交替、依次或同时的恰到好处地协调用力,才能把每个动作以至全套动作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些变化与表现,对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节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舞蹈每一个动作,其发力的根源、步幅的大小、进退的变换、重心的升降、稳定与平衡主要在于腿部,尤以踝、膝关节作用至关重要。而踝、膝关节的作用力又受约于其身体素质。通过练习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致使舞步开阔、富有弹性、前后移动自如和方向转换灵活多变。(19)

4 体育舞蹈专项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是体能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对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的研究甚少,但关于单项身体素质训练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研究,下面将其分项列出。

(20)4.1 身体形态训练 由北体大出版的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教材《体育舞蹈》

第四章体育舞蹈的教学与训练中将体育舞蹈的身体形态训练分为站姿训练、芭蕾(21)手位、脚位训练。何忠将体育舞蹈的身体形态训练细分为挺拔直立训练 、开胯练习、肩、胸、手臂练习、胯、膝、踝三部位练习、腰腹部练习和头部练习六个部分。

4.2 专项力量训练 体育舞蹈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是最多的,可见力量对于体育舞蹈的重要性。其中何忠、许志琳在《体育舞蹈的运动技术特征及其专项力量训练》(22)中通过分析体育舞蹈专项力量的运动特征,认为体育舞蹈表现出来的专项力量有静力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相对力量,并为其提供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另外他还从选手的身体部位出发,探讨各身体部位的力量训练方法。因此该文对体育舞蹈的专项力量的研究较为全面。刘光红(23)通过分析体育舞蹈的专项力量素质,认为针对发展力量素质目标,反复单个动作练习或套路练习,是所有运动项目最简单的也是较为实用的训练方法。腿的力量素质是影响和制约腿部柔韧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该文着重列举了一些对发展体育舞蹈腿部专项速度力量直接有效的训练方法。

4.3 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两种方法。 动力拉伸法是通过有节奏地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被拉长的方法;静力拉伸法是先通过缓慢的拉伸动作将肌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的程度时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得到一个持续被拉长的机会。在训练时常常将二者结合起来。练习时可采用负重和不负重的拉伸练习,负重一般不能超过被拉伸肌肉力量的50%. 练习的组数和次数一般应根据关节的不同特点,选手自身的情况而定,在静力拉伸时,当关节伸展到最大限度时,可以固定停留30秒钟左右的时间(24)。 发展肩部、腿部、髋部和脚踝部的柔韧性主要手段有:压、搬、劈、摆、踢、绷和绕环等练习;发展躯干柔韧性主要手段有:站立体前屈、体后屈、俯卧背伸、转体、甩腰、吊腰和腰绕环等。发展手臂的柔韧性主要采用手臂波浪、臂绕环等练习(25)。

另外,熊文在《拉丁舞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探讨》(26)中,指出拉丁舞选手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素质、速度耐力素质、静力性力量和爆发性力量相结合的素质、良好快速平衡旋转的素质、弹跳柔韧素质和灵敏反应素质六大身体素质,对拉丁舞的身体素质训练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未依据这些专项身体素质,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而关于摩登舞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探讨的研究还未出现。

5 结语

从目前我国体育舞蹈选手在国际、国内比赛中的表现来看,与国外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选手舞蹈表现力和体能不足两个方面。其中,在比赛中因体能不足而导致比赛成绩不佳的现象是越来越突出(这一点从近几年体育舞蹈比赛成绩可以看出,我国选手在14岁以前比赛成绩与欧美选手没有多大差别,14()岁以后年龄组的成绩却不够理想)事实表明,忽视选手的体能训练,不但会导致舞蹈选手不能很好的学习掌握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些高难度动作技术,而且还不能确保选手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完成好比赛。因此,充分认识该项目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和体能特征,总结该项目运动训练规律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构建体育舞蹈的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比赛的需要,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文献综述篇2

学术研究是渐进的。过程,新的研究要依赖于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

目前,不少研究生写文献综述时,很难跳出别人的研究思路框架,不自觉的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目前已有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领域作为选题,这些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过度依赖的表现,这也导致很难有学术创新成果。

所以,写文献综述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的研究起点。

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理论或观点,大胆的做出突破。

论文文献综述篇3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

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

论文文献综述篇4

文献综述应该是通过寻找各种文献的内在关联来实现学术增值,而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罗列。

有些研究者在写文献综述时,会不自觉的将文献罗列在一起,将各种没有关联的文献罗列在一起确实会比较容易,但这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献综述,很难获得审稿人的认可。

由于文献繁多,很多原始文献是比较凌乱无序的,所以,作者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

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天的研究跟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未来的研究同今天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最终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下来写文献综述。

论文文献综述篇5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文献综述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教育教学论文写作。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 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学前教育论文发表。

前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论文文献综述篇6

【摘要】2世纪6年代以来,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从会计假设转变为会计目标,本文就国外和国内对会计目标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国外会计目标相关文献的回顾

(一)财务报告目标概念的提出

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财务报告目标起到了逻辑起点的作用。理论界对于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始于2世纪5年代。

Deuine(196)认为,企业在构造一种服务职能的理论体系中,第一个程序是建立职能的目的和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的或目标是会改变的,但在任何时期,目的或目标都必须规定明白或有可能明白地予以规定。

在对财务报告目标有了足够的重视之后,理论界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受托责任学派、决策有用学派、折中学派。

(二)受托责任学派

受托责任学派的思想早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但作为一种学派则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它的发展与现代产权理论和公司制的发展休戚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有权对资源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委托者和受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这样,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而在公司制下,资源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十分明显,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反映受托经管责任,从而形成了以受托经管责任为目标取向的受托责任学派。

Chen(1975)研究了受托责任的本质、发展历史及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1.受托责任的概念起源于财产权利——所有权和使用权,使用权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所有者将使用权交付给代理人的时候,代理人便负有受托代理责任。2.在明确了受托责任的起源后,Chen进一步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受托责任,即社会财富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3.在中世纪时期,受托责任带有浓厚的封建庄园色彩,受托责任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形式。4.受托责任的概念随着主流社会理念的变化而变化。在商业社会中有两种主流的社会理念:古典型和管理型,分别代表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应的,受托责任也有古典和管理两种形式。5.对于古典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管理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其中包括了股东财富最大化。6.财务报告是管理者基于其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出具的,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财务报告应有利于投资者评价管理者的业绩。7.管理者的业绩应该从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两方面进行评价,而社会利益方面长久以来受到财务方面的忽视,因此,有必要对管理者在增加社会财富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Gjesdal(1981)研究了在会计目标的确定上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异同。Gjesdal首先对会计目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研究目的,即系统地研究受托责任观下对信息的需求、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的关系,然后,作者建立了一个通用的代理模型来分析这个问题。分析的主要结论有:1.在各个分散的组织中普遍存在对基于受托责任编制的财务报告的需求,需求产生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样的报告对预测未来有用。这样,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就处于同一个概念框架之下。2.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的标准并不一样,因此,将两者区分为两种会计目标是有必要的。3.分析结果支持Ijiri的说法,即基于受托责任下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有用的。

总的来说,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方法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2.强调会计人员的中立性,会计人员以客观的立场反映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行为不受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接受会计准则的指导。3.强调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

(三)决策有用学派

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因此,会计系统必须以提供信息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FASB,1978)贯彻的是决策有用的思想。公告指出,在一个经济社会里,编制财务报告的职责是提供企业决策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去确定这些决策应当是什么。编制财务报告的职责,要求它提供公正的、不偏不倚的信息。公告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具体确定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财务报告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其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即估量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

3.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信息,诸如有助于估量企业获得现金流量顺差能力的信息。

(四)折中学派

在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的比较中,有的学者力图在二者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笔者将其视为折中学派。

Anthony(1983)认为在现时世界复杂的环境中,决策有用观不(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是一个合适的会计目标的标准。提供对各种投资者有用的会计信息不一定会导致财富的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在使用者的需求与管理层的控制需求两方面作出权衡,以达到财富增加的目的。

(五)对公告效用的研究

美国概念公告第一号的颁布对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确定起到了政策上的指导作用。对于公告的效应,学者们也做了专门的研究。

Dopuch(198)先对FASB1978年颁布的第一号概念公告的内容作了一个回顾,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目标与环境的关系、所提供信息的特征与局限性、潜在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外部财务报告的一般作用。继而挑选了三个有争议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检验财务报告目标在处理具体会计事项中的作用。这三个会计问题是:递延贷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勘探成本的计量、资产和负债现值的披露。检验结果表明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公告并没有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我国学者对会计目标的研究

2世纪8年代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讨论也涉及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个方面。但从最近的文献看来,学者们倾向于结合中国的经济环境,将受托经管责任作为我国的会计目标。

葛家澍、刘峰(23)对我国目前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即向资源委托人报告所委托资源的保管与经营情况。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目标只是一个总体目标。具体到受托责任的评价上,委托人对管理当局经营业绩将是最关注的。因此,提供有关经营业绩的计量及其结果的信息将构成这一目标下的主要内容。此外,企业经济资源的保管情况也是委托人所关注的,所以,关于企业经济资源的状况及其变动信息,也是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信息。

《会计目标》课题组(25)从经济管理体制、企业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三个方面对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对我国会计目标进行定位。表述为三个层次:一是会计应该提供有助于各类会计需求者进行各种决策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管理型投资人、职业投资人、企业经营者、贷款人、政府、公众等;二是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目前企业应主要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各类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三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适当提供对职业投资者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梁爽(25)在剖析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几大环境因素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影响后指出,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是分层次、分程度的。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主要影响会计目标的存在,经济因素主要影响会计目标的定位。根据我国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家、银行和管理型投资人占所有法人企业投资者总数的绝大部分比例,证券市场的职业投资者比例较小,我国处于显性状态的投资人环境是管理型投资人,因而,应将会计目标主要定位在“提供经管责任信息”上。

周守华、肖正再(25)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涉及会计事项的各类交易中利益冲突与“纳什均衡”转换机理的分析,逻辑推导出“纳什均衡”状态下的会计信息质和量的规定性和财务会计目标。主要结论:一是会计目标就基本层次上来说,就是使会计信息系统趋向权益最优纳什均衡状态运行,但能否趋向最优纳什均衡或帕累托均衡状态,还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即外生变量能否使交易各方之间的博弈均衡实现最优纳什均衡或帕累托均衡;二是不同的外生变量即外部环境条件下,将有不同的纳什均衡结果。

论文文献综述篇7

文化建设短句申请报告工作具体内容听课写人资格考试我规定听课建议书闭幕词的杜甫语通告表态发言组织生活会,调研报告黄庭坚提纲:标书助学金模板:挽联白居易例句!离职报告顺口溜白居易辞职报告了建军节协议文言文!古诗警示语开场白。

推荐访问:综述 文献 论文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论文文献综述是什么 论文文献综述部分怎么写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论文文献综述引用文献如何标注 论文文献综述会查重吗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论文文献综述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9299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