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14篇(精选文档)
《军神》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情感,积累情感,升华情感,使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神》教学设计14篇,供大家参考。
《军神》教学设计篇1
教学理念: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情感,积累情感,升华情感,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主探究,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革命领袖的崇敬。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刘伯承将军的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刘伯承像,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谁来介绍刘伯承?(让学生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刘伯承)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速读感知把握情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用简洁的话概括。
3、检查:
(1)出示词语:沃克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晕过去勉强刘伯承
(2)交流感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再读课文,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处,好好的多读几遍,细细的体会,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感受?再在小组内交流。
(二)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在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指导感情朗读,读中悟因,读中生情。)
重点交流以下几处:(其余几处让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指导感情朗读)
a、出示:“他愣住了,……他冷冷的问……”
1、“愣住”、“冷冷”分别说明什么?
(学生说体会,师相机板书:冷冷)
2、指导学生读好开头至课文11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评议;男女生分角色再读。要读出刘伯承的镇定,沃克医生的傲慢。师相机板书:微笑)
b、出示:“沃克再一次愣住了……一刀刀割掉!”
1、引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愣住)
3、再读这一段。(“能忍受”“摘除”“一刀刀割掉”
用红色显示,读出沃克医生吃惊、难以相信的语气;突出手术之重、之大。)
4、引读第15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c、出示第16、17两自然段。
1、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颤抖汗珠滚滚忍不住一声不吭
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用红色显示)
(师相机板书:颤抖汗珠滚滚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2、指导读好这两段。
d、出示22自然段。
1、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谈体会。(师板书:惊呆勉强一笑)
2、指导读好这两段。(指读;评价;再指读,齐读。读出沃克医生的无比敬佩、由衷赞叹之情。师板书:肃然起敬)
3、(师指板书)追问:是什么使沃克的神态、情绪有这样大的变化?
4、再次齐读22自然段。
5、(点击段落中“军神”两字,使其呈现红色)问:现在,你怎样理解它?
6、让我们带着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再读一读课题:军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指刘伯承像)说:现在,这位可敬的军神就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先写下来,再交流。)
2、师述:全体起立,向这位可敬的军神献上我们最崇高的队礼!敬礼!
3、深情朗读全文。
4、总结: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由交流,可以是感想,可以是写法,也可以是其他,只要与课文内容衔接,都可以。)
5、出示作业超市:
(1)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继续搜集刘伯承(其他革命前辈也可以)的故事,举行讲故事比赛。
附板书:军神
沃克刘伯承
冷冷微笑
愣住平静
颤抖汗珠滚滚忍不住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惊呆勉强一笑
肃然起敬
《军神》教学设计篇2
教学理念: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情感,积累情感,升华情感,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主探究,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革命领袖的崇敬。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刘伯承将军的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刘伯承像,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谁来介绍刘伯承?(让学生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刘伯承)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速读感知把握情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用简洁的话概括。
2、检查。
(1)出示词语:沃克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晕过去勉强刘伯承
(2)交流感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再读课文,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处,好好的多读几遍,细细的体会,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感受?再在小组内交流。
(二)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在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指导感情朗读,读中悟因,读中生情。)
重点交流以下几处:(其余几处让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指导感情朗读)
A、出示:“他愣住了,……他冷冷的问……”
1、“愣住”、“冷冷”分别说明什么?
(学生说体会,师相机板书:冷冷)
2、指导学生读好开头至课文11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评议;男女生分角色再读。要读出刘伯承的镇定,沃克医生的傲慢。师相机板书:微笑)
B、出示:“沃克再一次愣住了……一刀刀割掉!”
1、引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愣住)
3、再读这一段。(“能忍受”“摘除”“一刀刀割掉”
用红色显示,读出沃克医生吃惊、难以相信的语气;突出手术之重、之大。)
4、引读第15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C、出示第16、17两自然段。
1、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颤抖汗珠滚滚忍不住一声不吭
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用红色显示)
(师相机板书:颤抖汗珠滚滚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2、指导读好这两段。
D、出示22自然段。
1、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谈体会。(师板书:惊呆勉强一笑)
2、指导读好这两段。(指读;评价;再指读,齐读。读出沃克医生的无比敬佩、由衷赞叹之情。师板书:肃然起敬)
3、(师指板书)追问:是什么使沃克的神态、情绪有这样大的变化?
4、再次齐读22自然段。
5、(点击段落中“军神”两字,使其呈现红色)问:现在,你怎样理解它?
6、让我们带着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再读一读课题:军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指刘伯承像)说:现在,这位可敬的军神就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先写下来,再交流。)
2、师述:全体起立,向这位可敬的军神献上我们最崇高的队礼!敬礼!
3、深情朗读全文。
4、总结: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由交流,可以是感想,可以是写法,也可以是其他,只要与课文内容衔接,都可以。)
5、出示作业超市。
(1)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继续搜集刘伯承(其他革命前辈也可以)的故事,举行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军神
沃克 刘伯承
冷冷 微笑
愣住 平静
颤抖 汗珠滚滚 忍不住
一声不吭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惊呆 勉强一笑
肃然起敬
《军神》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的方法,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建构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感受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并体会这种感情;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借助具体的文字材料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品质。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会有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猜谜,导入课题
⑴猜谜:1+1=?(1、2、王、田……)结论: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⑵揭题,指导朗读课题。理解“神”字的意思。带着这样的理解,响亮地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说到猜谜语,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谜语可让学生感到新奇,以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较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贵有疑”把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摆出问题(讲析课文时再解答)
(1)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2)沃克医生开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人,后来又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3)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
(4)刘伯承为什么能这么坚强?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围绕问题,深入探究
环节一:感悟“军人”特质
句子: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感悟刘伯承伤势的严重程度和他的从容镇定。
1.伤势有多重? 补充资料。
2.从容镇定是什么意思?读读表现刘伯承从容镇定的句子。(可以分角色读)
环节二:感悟“军神”特质
1.拒绝使用麻醉剂
⑴刘伯承是怎样拒绝的?指名读句子。
句子: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⑵在这段话中,他最想强调什么?——他为什么这么看重自己的大脑?——你从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革命事业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
⑶他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你从“平静”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他深思熟虑,已经作好了忍受巨痛的准备)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句子。
2.忍受手术的巨痛
⑴手术到底有多痛?指名读句子。
句子: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⑵作者是怎么写出巨痛的?(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与神态描写)
⑶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难道手术室里没有一点儿声音吗?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⑷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理解读句子。
3.一直在数刀数
⑴出示句群: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⑵两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⑶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将课文第14、20、21三个自然段整合在一起出示,因为这三个自然段,都强调了“刀”这个字,分别是“一刀刀”、“多少刀”、“七十二刀”。“一刀刀”强调了手术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多少刀”突出了沃克医生的怀疑和震惊,“七十二刀”说明了刀数之多。另外,还可以抓住两个人的不同语气。从标点符号处入手,沃克医生的话末尾分别是感叹号和问号,而刘伯承的话末尾却是句号。
引导学生揣摩两人说话的语气为什么不一样,感受刘伯承的崇高精神。
四、回归整体,升华感情
⑴出示中心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⑵品读句子,理解这句话中的递进关系。读出惊奇、赞叹与敬佩之情。
⑶补充资料,介绍刘伯承的伟大功绩。
⑷刘伯承为什么能这么坚强?(为了他的信仰,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
⑸像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能举些例子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首先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沃克医生的话“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这句话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在感情层层递进,使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其次,通过出示补充材料——刘伯承的历史功绩,进一步感受刘伯承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军神。最后,让学生思考: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为什么能这么坚强?通过寻找刘伯承刚毅勇敢的动力源,使人物的精神内涵得到升华。由此进一步拓展:像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能举些例子吗?以此寻找英雄人物的共性,进行了良好的人文熏陶。
五、写法迁移,课后拓展
1.仿写句子。提示:可以写写着急、喜欢、紧张的情景。
2.如果想深入地了解这位共和国元帅,建议大家读一读《中华名将——刘伯承》、《少年刘伯承》、《刘伯承回忆录》等。
【设计意图】课文的16自然段是很有特色的,作者成功地表现了刘伯承的“痛”,却没有用到一个“痛”字,关键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神情和动作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本次作业,要求学生根据16自然段来仿写句子,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同时不忘落实语文的工具性要求。
板书设计:
12、军 神
手术前 拒绝麻醉
刘伯承 手术中 一声不吭 } 意志坚强
手术后 数出刀数
《军神》教学设计篇4
《小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是在小学生中进行阅读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利用学生阅读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高年级段主要负责小学生阅读心理——阅读意志方面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的优良品质。包括阅读时善于表达自我控制,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边读边想,熟读精思,边读书边做笔记等。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意志的培养。我们主要采用了文献查阅法,研究有关小学生阅读意志的理论、课程纲要、实施案例等;调查法,跟踪研究不同学生的阅读意志的形成;实验研究法,针对本课题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推出了“破一立二”阅读意志教学策略。所谓“破”指的就是排除学生们一些不良的阅读心理障碍,“立”指的就是使学生在课内、课外双方面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达到锤炼学生阅读意志的目的。
基于这一课题的开展,我以《军神》一课向课题组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七课《军神》。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课文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使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钦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同时,也为了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意志的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养成“读写结合”“读思结合” “设疑自答”等多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自能读书”“联想拓展”“迁移创新”等诸多阅读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来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的理解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意志。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正确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因而,我在认真研究本课的基础上,决定采用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本课进行教学。同时,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之后,我与学生一起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刘伯承的资料,并在我的评价中使学生明白获得资料的渠道。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对刘伯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课前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及课外书中查阅资料,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阅有关资料的习惯,增长他们的知识面,开拓视野,使课外阅读有效地为课堂学习服务,从而使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养成。
针对文中的重点语句: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后通过阅读理解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并将自己的理解及时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使“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渗透。最后,通过学生们的探究,一步一步地解决开课伊始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从“质疑——破疑”走了一个过程,“设疑自答”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充分地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在设计本课时,采取为学生出示的自学阅读题为线索组织全文的教学。
当学生对本课提出质疑之后,我相机出示阅读题:小组合作交流以下问题:(1)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2)想想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 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既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又能在合作学习中吸纳别人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了阅读理解的水平,使得语文的素养得到全面地提高。
(三)激发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次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朗读环节。如:学习手术前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朗读的:先指名分角色读1—10自然段中两人的对话,读后全班共同评价,在评价中我及时引导学生抓住“冷冷地”来体会沃克医生刚见到刘伯承时的神态,并鼓励学生读出“冷冷地”感觉。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抓住“目光柔和了”来体会沃克医生神态发生的变化,使学生的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地表达出。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在这种训练中得以一步一步地提高。在教授文章的17自然段,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表现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尤其是对“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越来越使劲”“居然”等词语加重读音,减缓语速。使学生通过老师的范读,来体会刘伯承的“强忍剧痛”“坚强意志”。接着我又创设情景:播放音乐,电脑出示文中插图,激情引读,这样学生的情感就在这种感情的渲染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最后,我又出示刘伯承的照片,对学生说:同学们,这就是被称为军神的刘伯承将军,你如果就是沃克医生,你想怎样称赞他呢?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称之为“军神”“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在赞叹声中,学生的情感与沃克医生的情感汇集到一起,从而对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发出由衷的赞叹,再次朗读22自然段时,感情就自然而然地表达了出来。这样,使得感情朗读进一步深化,更好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朗读能力。
(四)体现训练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因为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节课,我提出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再次巩固此训练项目,使学生融会贯通,培养了他们“温故而知新”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力。据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有意增加此环节。当分析完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表现后,我追问:“刘伯承在手术中没有吭一声,更没有嚷一下,难道他的思维停止了吗?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展开充分的想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对刘伯承的情感也由惊讶到赞叹到肃然起敬。
整节课的教学,我就是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有效地体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的。
《军神》教学设计篇5
一、教材简析
课文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二、设计理念
文中有许多表现人物神情变化的词语和语句,从中体会能理解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意志。因此,在教学中紧扣读、思、找、议、交流等互动形式,深入体会刘伯承将军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0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理解“军神”的含义。
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1、自学法:课前查阅资料,预写课文。
2、图文结合法:表象与想象相结合,体会人物的形象。
3、词句理解法: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自
主
学
习
一、创高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定看过许多有关战争题材的影片,而在影片里也一定见过许许多多在战争中士兵受伤的场面,请回忆一下所见过的画面是什么样的?(静默一分钟)
2、谁来说说你见过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3、点题:我们的士兵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有的牺牲,有的受伤,有的……他们的品质是何等的高尚,他们……,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认识一位在战争中赫赫有名的军人——刘伯承。
4、板书课题,简介刘伯承。
5、从课题上你能想到哪些有关“军”或“神”的词语。
1、听谈话
回忆
2、说,交流
3、听讲解
4、看并读课题。
5、说词语。
互
动
学
习
二、精读释疑
1、初读感知,你能认知文中哪些词语,作标记。
2、找出你认为难读准的字、词,难读通的句子。
(重点强调:“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的断句)
3、提出难点,共同订正。
4、整体把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评点。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读文。
2、找难点。
3、交流。
4、读文。
5、分角色读文。
6、评。
7、说。
延
展
学
习
三、强化重点
1、指导生字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以及字形结构、部首、音节等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2、3题。
1、书写。
2、描红抄词。
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难点: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自
主
学
习
一、激趣、揭题。
1、温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通过熟读课文后,刘伯承将军给你们留下一个什么印象?
2、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3、围绕课题,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4、生提问。
1、听导入,回想。
2、概括。
3、质疑。
4、提问。
互
动
学
习
二、精讲释疑
1、教师筛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1)文中与“军神”为题,军的神韵在哪些地方可看出?(伤重、走着来;伤重却如此镇定;术中不用麻醉;术中数刀数)
(2)文中表达插图的语句是哪些,找一找,读一读。
(3)文中是哪几个环节来展现军神的?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4)用小标题在相应自然段中作标记。
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段落小组互动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并点评。
4、把学习的成果,展现在表格中。
师作点拔时,相机教学“不悦”、“愣住”、“镇定”、“颤抖”、“一声不吭”等词意。
5、生围绕所学知识,体会最后一句话含义。
6、教师小结(围绕内容,刘伯承的品质和写作方法等方面去小结)。
1、
(1)轻声读文。
(2)找、读。
(3)分层。
(4)标小标题。
2、互动学习。
3、交流、点评。
4、补充表格。
5、体会含义。
6、听小结学习写作方法。
延
展
学
习
1、学了本文,你对刘伯承了解些什么?生互相出题考一考。
2、在我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具有刘伯承将军这样军神的人物?说一说。(可结合洪灾、雪灾、震灾、旱灾来说。)
3、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把刘伯承将军“军神”一样的品质应用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4、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1、出题考。
2、说一说。
3、议一议。
4、谈收获。
板书设计:
20、军神
刘伯承
沃克医生
体会
医生态度的转变
求治
伤重、镇定
不热情
从容、镇定精神
冷
术前
不愿用麻醉药
愣
态度诚恳、坚决
意外
术中
一声不吭
手颤抖
刚强
感动
术后
数刀数
不禁、失声
坚忍不拔
赞扬
军人(真正的男子汉) 精神(会说话的钢板)
军神
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二、过程方法:
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沃 刘 龄 匪 拒 醉 剂 施 哼 晕 勉 堪 承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板书设计:
17 军神
沃克医生称刘伯承--军神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听写“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next]二、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 ),这是( )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三、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板书设计
军神
沃克医生称--刘伯承 -- 军神(惊人的毅力)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镇定、平静-一声不吭
《军神》教学设计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沃 刘 龄 匪 拒 醉 剂 施 哼 晕 勉 堪 承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军神》教学设计篇8
【教学背景】
课堂上,我班的学生们过去常常随教师这根“指挥棒”转动,而很少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提出质疑。课堂上只是等待老师提出问题来思考回答问题。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说,善于想,能言人不能言,说尽方休,坦率表白,流露真我。课堂上要启发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平等而又真实的交流中尝到参与的甜头。这样,课堂教学就成了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
【教学片断】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揭题:人们都知道三国时代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但可能还不知道我们共和国有一位元帅要超过关羽。他负伤后,在不使用麻药的情况下,经受三个多小时手术,右眼部开了72刀而一声不吭,因而被主刀的德国大夫誉为——。板书课题 14、 军神
二、初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眼科手术)的故事。被主刀的德国大夫 誉为军神。
介绍:刘伯承(189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人,现代军事家。……(定性的介绍)
世人对他的评价:(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发挥词汇量)
戎马一世,勤学一生;施计用兵,略胜孙吴;指挥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将风。
……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这里根据班上小朋友们的兴奋程度介绍一点背景资料,其中有学生能够讲述的鼓励其尝试,最后由老师做总结。
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他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不用意味着什么?(担心使用会损坏脑神经。害怕以后再也不能行军打仗为国效力了。)
……
五、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
【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善问”,促进自主学习
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收集展示问题,引导共同提炼教学的核心问题,作为探究主线。本课确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刘伯承的表现及沃克的神态变化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一中心。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军神》一课中刘在手术中的表现一段描写细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着重刻画了刘伯承的什么?当学生知道是动作、神态时,再让学生抓重点词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畅所欲言,深刻地理解了刘伯承忍受巨痛所表现出的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三、从读到写,重在学会表达
教学中,力求巧妙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如,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这是为什么?这一提问使学生注意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是因刘伯承而引起的:伤势严重仍无比镇定,令沃克十分惊疑;拒绝使用麻醉剂使经验丰富的沃克双手颤抖、不忍心动手术;手术中以超人的力量忍受着巨痛并清醒地数出医生割了多少刀,这令沃克大加赞赏。课文以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眼光去看刘伯承的表现,更能体现他坚强的意志。这一设计让学生理解了侧面烘托的好处,也体会到了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今后运用于写作实践,从而学会了表达。
《军神》教学设计篇9
一、教材简析
课文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二、设计理念
文中有许多表现人物神情变化的词语和语句,从中体会能理解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意志。因此,在教学中紧扣读、思、找、议、交流等互动形式,深入体会刘伯承将军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0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理解“军神”的含义。
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1、自学法:课前查阅资料,预写课文。
2、图文结合法:表象与想象相结合,体会人物的形象。
3、词句理解法: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自
主
学
习
一、创高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定看过许多有关战争题材的影片,而在影片里也一定见过许许多多在战争中士兵受伤的场面,请回忆一下所见过的画面是什么样的?(静默一分钟)
2、谁来说说你见过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3、点题:我们的士兵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有的牺牲,有的受伤,有的……他们的品质是何等的高尚,他们……,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认识一位在战争中赫赫有名的军人——刘伯承。
4、板书课题,简介刘伯承。
5、从课题上你能想到哪些有关“军”或“神”的词语。
1、听谈话
回忆
2、说,交流
3、听讲解
4、看并读课题。
5、说词语。
互
动
学
习
二、精读释疑
1、初读感知,你能认知文中哪些词语,作标记。
2、找出你认为难读准的字、词,难读通的句子。
(重点强调:“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的断句)
3、提出难点,共同订正。
4、整体把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评点。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读文。
2、找难点。
3、交流。
4、读文。
5、分角色读文。
6、评。
7、说。
延
展
学
习
三、强化重点
1、指导生字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以及字形结构、部首、音节等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2、3题。
1、书写。
2、描红抄词。
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难点: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自
主
学
习
一、激趣、揭题。
1、温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通过熟读课文后,刘伯承将军给你们留下一个什么印象?
2、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3、围绕课题,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4、生提问。
1、听导入,回想。
2、概括。
3、质疑。
4、提问。
互
动
学
习
二、精讲释疑
1、教师筛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1)文中与“军神”为题,军的神韵在哪些地方可看出?(伤重、走着来;伤重却如此镇定;术中不用麻醉;术中数刀数)
(2)文中表达插图的语句是哪些,找一找,读一读。
(3)文中是哪几个环节来展现军神的?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4)用小标题在相应自然段中作标记。
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段落小组互动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并点评。
4、把学习的成果,展现在表格中。
师作点拔时,相机教学“不悦”、“愣住”、“镇定”、“颤抖”、“一声不吭”等词意。
5、生围绕所学知识,体会最后一句话含义。
6、教师小结(围绕内容,刘伯承的品质和写作方法等方面去小结)。
1、
(1)轻声读文。
(2)找、读。
(3)分层。
(4)标小标题。
2、互动学习。
3、交流、点评。
4、补充表格。
5、体会含义。
6、听小结学习写作方法。
延
展
学
习
1、学了本文,你对刘伯承了解些什么?生互相出题考一考。
2、在我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具有刘伯承将军这样军神的人物?说一说。(可结合洪灾、雪灾、震灾、旱灾来说。)
3、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把刘伯承将军“军神”一样的品质应用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4、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1、出题考。
2、说一说。
3、议一议。
4、谈收获。
板书设计:
20、军神
刘伯承
沃克医生
体会
医生态度的转变
求治
伤重、镇定
不热情
从容、镇定精神
冷
术前
不愿用麻醉药
愣
态度诚恳、坚决
意外
术中
一声不吭
手颤抖
刚强
感动
术后
数刀数
不禁、失声
坚忍不拔
赞扬
军人(真正的男子汉) 精神(会说话的钢板)
军神
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设计篇10
《军神》一文,在谈到刘伯承说出割了“七十二刀”这一环节时,不少教师未能作更深入的分析,学生从中得出的“刘伯承的意志很坚强”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从情感上真正体会到坚强的意志。一个人如果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时,头脑是很混乱的,教师应先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应先认识“七十二刀”对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的作用。
对于此,笔者不成熟的看法是:
教师在讲到这里时,可以把自己当作沃克医生,用自己的语言一边描述动手术的过程,一边配上动作:“……这里肉烂得厉害,得割一刀,伤得太严重了,一刀还割不干净,得再来一刀,这里已经长了新生的息肉,这里不割不行,来一刀,哦,我手有些发抖,没切中要害,再来一刀,我的汗都冒出来了,护士在帮我擦汗,接着干……”“割”过几次之后,问学生:我刚才割了几刀?学生肯定没几个能说出来的。然后问:三个多小时的手术,刘伯承能说出刀数,说明了什么?
接下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运动会:你有参加过1000米或是更长的距离赛跑的经历吗?比赛时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是200 米跑道)比赛过程中你还记得自己跑了几圈吗?喊加油的同学记得吗?你看,你跑步时的痛苦同刘伯承动手术的痛苦相比,你跑步时头脑一片空白同刘伯承清楚地说出刀数相比,看出了什么?
本部分的教学同样是重点,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动手术中两人的表现,但是这部分更不易为学生所理解,因此是难点。学生对此部分的“理解”,其实是顺着前一部分的“水”“漂”来的。教学这部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有充分的认识,知道伯承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头脑清醒,而不是口头上说了算。
以前的资源:军神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录像 】《军神》教学实录 军神
《军神》教学设计篇11
《军神》这篇课文,苏教版安排在小语第五册的第20课,而人教版安排在小语第九册的第18课。同样的教材面对的却是不同年段相差两个学年的学生。因此,教者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之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20《军神》教学设计a
一、 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读题《军神》。
2、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谁是“军神”?
3、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是“军神”。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段。
意图:
将课后的问题做了转换,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读书操作,为理解课文内容找到了”桥”或”船”。
二、 读讲句段,理解内容
1、 谁来汇报?(教师写出相应的板书:坚决 一声不吭 72刀)
a、 手术前
(1) 刘伯承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2) 是的,刘伯承曾经说过:“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3) 刘伯承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坚决不愿意使用。
(4) 谁能怀着这样的感情,读好第二自然段。
i. 手术中
1.刘伯承的表现怎么样?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2.“竟”什么意思?(出示“竟”的解释:a终了,完毕b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你们看,在句中应该选择注释几?
意图:
训练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据词定意,长期坚持便于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培养。
3. 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这句话中,你们看出了什么?(教师说:刘伯承用紧紧抓住床单的办法来克制手术带来巨大的痛苦,努力做到一声不吭,表现出了他有惊人的毅力。)
4.谁能把刘伯承这种内心活动读出来。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刘伯承在手术台上是怎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难以忍受的痛苦。(播放视频)
6.谁愿意再把刘伯承顽强的精神,通过读表现出来。(个别读、齐读)
意图:
适时播放相关的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适度唤起生活的回忆,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体验刘伯承承受的痛苦。
ii. 手术后
1.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进行了一番对话,谁来读5-6小节。
2.“失声”是什么意思?你们看,在文中应该选择哪一个?(a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b因悲痛过度哭不出声音来)
3.沃克医生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教师说:手术后,刘伯承不仅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还在默默地数着刀数,真是了不起啊!)
4.于是,沃克先生不禁失声喊道——多次指名读
5.从句中三个感叹号,你们看出了什么?
6.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激动、钦佩的心情,读好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
(5) 感情朗读,总结课文
a) 现在,我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进行评议,再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 谁能说一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吗?”
意图:
一方面训练学生经历作答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课文。
板书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刘伯承 军神
坚决 一声不吭 72刀
18 《军神》教学设计b
一、 揭示课题,回顾内容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军神》。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默读课文,找出线索
1、 在这件事中,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思考
2、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调整、梳理
(1) 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删:同学们看看,有没有不是表现沃克医生态度的词语。
(3) 调:这样的板书符合课文的顺序吗,应该怎样调整?
意图:
提供一条理解课文内容的线索,让学生能够紧张、有序的进行学习,这是作为对话首席的教师应负的责任。在汇报时,采用“先放后收”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碰撞,获得共同认识的过程。
三、 抓住线索,理解内容
1、 就诊时
(1) 1916年的一天,刘伯承头缠绷带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他和沃克医生进行了一段对话,谁来读一读
(2) “冷冷”的近义词是什么? “悦”表示什么,“不悦”是什么意思?
(3) 谁能把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冷淡、不高兴的态度读出来,其余的同学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
2、手术前
(1)要动手术了,什么事使沃克医生愣住了,谁能读出有关的语句?
(2)面对沃克医生愣住了的神情,刘伯承平静地说“能”,从这平静、简短的回答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3、 手术中
(1)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他对刘伯承说了什么,谁来读?从这句话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从哪里看出手术疼痛难忍?
(3)“竟”是什么意思,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这句话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4)谁能把刘伯承这种内心活动读出来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刘伯承在手术台时,怎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难以忍受的痛苦?(播放视频)
(6)谁愿意再把刘伯承顽强的精神,通过读表现出来。(个别读、齐读)
3、手术后
(1) 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进行了一番对话,谁来读5-6小节
(2) “失声”是什么意思?
(3) 沃克医生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
(4) 于是,沃克先生不禁失声喊道——多次指名读
(5) 从句中三个感叹号,你们看出了什么?
(6) 我们怀着这样激动、钦佩的心情,读好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
(7) 从沃克医生“关门、俯下身子、亲切地注视”这些细节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2、从沃克医生对待刘伯承态度变化中,你们看出了什么?(可从人物的精神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去谈)
3、教师点出文章重墨描写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这种采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刘伯承堪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有着很多传奇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去图书馆借阅。
意图:
把课内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刘伯承的生平事迹,
认识刘伯承这位元帅的人品及精神,而且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板书
18
就诊时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沃克医生 冷冷、不悦 吃惊 关心 敬佩
刘伯承 镇定 平静 一声不吭 勉强一笑
18 《军神》教学设计c
一、 揭示课题,回忆问题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军神》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 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2) 本课写了刘伯承是一位伟大的军神,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
意图:
通过回忆,学生不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产生了研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为这些问题来自他们的困惑,希望得到解决。
二、 理解内容,解决疑难
1、 首先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圈画思考
2、 小组交流,组长汇报。
3、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做相应的点拨:
(1) 抓住描写刘伯承言行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刘伯承的顽强意志和坚强精神。
(2) 抓住描写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认识沃克医生态度的转变衬托了刘伯承精神的伟大。
4、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本课写了刘伯承是一位伟大的军神,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让学生认识侧写的方法)
意图: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全班的学生都能经历一个自读自悟,互帮互学,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
三、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1、 教师讲述: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 之后,他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不愧为是中国的——齐读,《军神》。
2、 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什么?(先写后说)
设计思考:
a教案的教学设计力图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入手,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能够表现刘伯承是位军神的句段,再抓住关键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播放相关的视频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为了革命承受巨大痛苦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从而读懂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伟大的军神之内涵。
b、c两封教案的教学设计,都适合高年级使用。不同的是:b教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提供了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沃克医生在为刘伯承做眼部手术过程中的态度变化,要求学生沿着沃克医生情感变化的轨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理解,逐步认识到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之所以经历一个由“冷淡”到“关心”,再到“敬佩”的过程,完全是刘伯承一心为革命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所铸就的。
如果说b 教案对学生来说有扶持的痕迹,那么c教案则是完全放开,以学生初读课文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第2课时研读的内容,在研读的过程中,首先倡导学生潜心会本文,与文本作零距离的接触,在字里行间中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认识,接着小组进行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研讨之中,便于思维的碰撞,认识的沟通。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最后小组代表在全班做汇报,展示研读的成果,发展大家的认识,让全班学生经历一个扎扎实实的学习过程。
《军神》教学设计篇12
《军神》教学反思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原则,我在本堂课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只设计了一个主干问题: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这个质疑后,由教师将这个疑问进一步内化为可操作性更强的具体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军神”?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本堂课的教学就此展开,最终以这个问题的解决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刘伯承忍受剧痛却一声也不吭,把床单都抓破了的句子,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使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
在注重朗读的同时,我也设计了引领学生通过想象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亲眼目睹了这次手术可能会看到什么,可能会听到什么,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朗读,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步步深入,课前预设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感悟文章的时候,难以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中“挤牙膏”式的说出一个个孤立的词语,难以形成完整的语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并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将是为一段时间中日常教学中的重点。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一课的教学总的来说是“课前踌躇满志,课中心急如焚,课后垂头丧气”。
课前踌躇满志。
应该说,我对于本文准备较充分,对课文钻研较透。不但对于叙述顺序如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较清晰,对以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来侧面衬托刘伯承钢铁般意志的方法了熟于心,而且设计也较新颖,设计含从谈话“神”到“军神”到“初读谈整体印象”到“从学生质疑中提炼核心问题”,还设计了亮点:让学生抓住直接写刘伯承术中动作神态的语句品析,进入情境,披文入境地反复读,读出层次,读出个性,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手术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带着所感所想再读文本,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回忆自己手脚被刺破的例子,让学生对比刘伯承一刀一刀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共割72刀,一共割3个多小时,让学生带着此感受读文本,最后还让学生闭上眼睛进入角色,老师数刀数,学生感受氛围,再把感受说出来。
课中心急如焚。
由于课前未及时布置学生预习,多少影响了学生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当课堂一进入正轨学生就对“军神”的猜测,对“刘伯承的了解”远未达到教师的预想时,我便开始有点急。而当给了学生3分钟初读文本后,他们对文本的把握和质疑又远未达我之预设(连个分术前、术中、术后三阶段都未说到,更别说对话描写和沃克神态描写)时,当学生质疑时,连个刘伯承为什么用假名都不会质疑,更别说沃克医生问真名时要打发护士关上门,为什么沃克医生神态会这么大的变化,以及为什么称“军神”。因为学生的表现之差距令我措手不及,而我“因碍于体现学生主体”不敢结果缺乏“主导、点拔、引导”,结果被学生热情的举手发言和不着边际的质疑把时间给耽误了耗掉了。其实一句“本文写作顺序能发现什么特点”便能提醒学生找到“术前、术中、术后之分”,一句“本文哪种句式较多”很容易找到“对话的写作特色”。
课后垂头丧气。
虽然有亮点,能引导学生抓住沃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话反复读,抓住手术中刘伯承动作的句子反复读,通过想像画面、想像声音、联系自己受伤经历,反复读,读出层次,也有点把学生带进文本情境。再者让学生闭眼数刀数再说感受,通过句式“虽然刘伯承一声不吭,但是他……”,课堂上还是闪动生命的活力,擦亮着思维的火花。
最大的问题,课堂不高效,虽然在努力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悟、让学质疑,但因为教师点拔时机把握不够好,“该出手不敢出手”,加上老师的评价不到位、语言不精炼,爱重复学生的话,虽然教师满腔热情,激情满怀,并未把学生的激情点燃。
原因是对学情不了解,高估了学生的表现,对困难预设不足,如果学生的质疑层次较低时怎么办想的不够。
不过,这也是学生认知水平的真实反映,他们的整体把握能力不足,方向性不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因为平时对学生整体把握和质疑能力的训练时间和水平不够,
思路不统一。在课前我的思路仍游离于抓刘伯承身份“病人、军人、军神”为线和沃克医生神态变化“冷冷、柔和、慈祥、肃然起敬”以及“手术前 拒绝麻醉、手术中 一声不吭、手术后笑说刀数”,虽然有三套方案,美名为“充分的预设”方能有“精彩的生成”,但连我自己都未确定偏向于哪一套,在课堂上出现思路不清晰就显得很正常了。
潜心字里行间 品悟军神形象——《军神》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上完《军神》一课后,听课老师普遍认为这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训练点准确,教学方法科学恰当,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后自我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教学的。
一、充分考虑以学定教。
1、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考虑到学生会对“为什么把刘伯承称为男子汉、军神、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产生疑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带有“军神”一词的句子,并让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就提出了上面的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小组讨论等方法,这三个问题迎刃而解。而后,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针对沃克医生及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来仔细琢磨,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品悟军神的形象。
2、在这个问题的展开过程中,我能注意方法的渗透。比如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正面描写在侧面描写的烘托下更能突出主题等,这些不仅是对阅读方法的潜移默化,还可以对学生今后的人物描写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顺学定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进行感悟理解。
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我选择片段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内化。整堂课上,学生的读书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通读、默读、朗读,齐读、分角色读、多形式、多遍读,而且,每一次读书,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阅读理解感悟,从核心问题“读了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展开,在谈“为什么”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语言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从中受到感染。
三、将文本与课外知识进行的链接是合理而有效的。
在课堂中运用了这样一些资料:刘伯承眼部受伤的原因补充、让学生在研读手术前的句子时对刘伯承不做麻醉的介绍、手术中的影片再现、(将电影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感观认识,通过观看电影,自觉地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融为一体。)结尾的课外拓展等,都是将文本与课外知识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链接。
四、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教育即生活,教材要让学生觉得感兴趣、有用并与日常生活有关,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把学习教材课文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小伤的痛,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说说他们以前受伤的体会,这样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对刘伯承受伤的体会更为深刻。
五、遗憾的地方。
第一,问题设计的还是有问题。例如“读了以后,你有怎样的体会?为什么有这种体会?”这是一个可以使用于任何课文教学的问题。但是,就每一篇课文来讲,还是应该设计出“个性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这样,针对性会强一些。在这里,教师还可以转变角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如,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从学生的问题入手,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会表现出预期的兴趣来,这样,情绪受到感染的指数也会高一些。
第二,朗读的形式及时间都比较少,可以去掉一些齐读的形式,多一些个性化的朗读。由于上课的仓促性,原来设计的回归课文整体的分角色朗读没有上,这不能不成为本课的遗憾。
第三,过多地注重了侧面的描写,没有转到正面描写上来,因此就缺少了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再感悟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多是教师用激情来渲染的。
《军神》教学设计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8
河北 唐山 开平小学 姚丽霞
我在讲《军神》一课时,有个孩子提出:“为什么沃克医生手术时是“汗珠滚滚”,而刘伯承却用的是“汗如雨下”?仅仅是避免重复吗?”
我问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吗?有的孩子说:二者只是表达流汗的程度不同,沃克承受的只是担心、紧张,程度要浅一些,所以用“汗珠滚滚”,刘伯承承受的是剧烈的疼痛,常人难以忍受,所以是“汗如雨下”。我越想越是感觉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不是那么简单,其中还包含更多的含义,于是我让孩子们再想一想,我说:那么这两个词我们可以交换一下吗?有的孩子恍然大悟,说:如果沃克医生“汗如雨下”是不是就把汗水滴进病人的伤口里呀,所以沃克医生不能“汗如雨下”,那样是不真实的。我又要求孩子们联系上下文谈一谈,有的孩子谈到,沃克医生的后面有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还没等汗珠落下就擦掉了,所以还是用“汗珠滚滚”比较准确,不能用“汗如雨下”,而刘伯承并没有护士为他擦汗,所以“汗如雨下”更恰当。这样一提示,有的孩子深受启发,马上补充说:沃克医生额头上的汗擦了一次又一次还“汗珠滚滚”呢,所以刘伯承的“汗如雨下”就更是顺理成章了。
细细品味看似简单的两个词,这里既有突出手术惊心动魄的一面,又有文章再现真实的一面,孩子们由衷的感悟到作者在斟词酌句上是经过推敲而不露痕迹的,用词之准确多么令人叹服呀。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军神》教学设计篇14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遵照新课标的主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的体会与感受而设计的。
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两条线索而展开:
第一条线索:阅读课文,自主表达感受
新课标对于高年级的阅读要求较为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在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脱离课文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阅读过程的逐渐深入而产生的愈来愈明晰的体验,它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全过程中,把“学生的感受”作为学习课文的突破点,对于鼓励学生个性阅读、自主体验有积极的作用,应该说是向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大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交流感受,交流是使自己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悟,在畅谈着自己读书的体会。
第二条线索:走进课文,体验人物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军神》一文主要赞美了刘伯承坚如钢铁、令人敬畏的意志。阅读课文时,我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而与他直接面对的沃克医生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阅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使文中人物成为我们的对话者,与我们一同感受着刘伯承超乎常人的举动、令人敬佩的意志。研究沃克的感受,就是在了解使他的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就是在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与变化。通过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此过程解决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研究方法的问题。此外,关于详略的处理,关于对课文中两个重点部分的深入理解,关于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的结合,都是在此设计意图指导下而进行,其主旨也是为了充分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体会课文内容;
2、通过充分的阅读,了解刘伯承意志坚强的特点;
3、感受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并体会这种感情;
4、进一步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四、说课
《军神》是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力图体现新课标关于高级年教学的一些理念,结合课文自身特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课的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目标:
1、在充分感受、体会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继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培养和指导,如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多种方法体会保文等,鼓励学生运用个性的方式体会课文;
3、针对高年级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上述三点目标的确定,遵循的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三个维度,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体验的充分尊重,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充分重视,并落实了语文学科的感悟、品味、培养语感的基本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如下策略:
1、从个性感受入手,以学生的感受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感受和体会课文。
作为生动鲜活的学习主体,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课文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我们教师要认可,并且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体验。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自己的独特感受,然后沿着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去体会课文,使学生这种情感体验得到延伸和深入。
2、调动自身已有经验,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查阅资料、与人物对话、配图配乐、联系生活经验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因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和体会课文内容就成为阅读过程中的又一重点。这一过程将贯穿于课堂始终,使课堂的学习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提升。在课堂上,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多种方法来感悟和体会课文,让学习的方式多样化。我们重视学习的过程,努力使学生积累并掌握一定的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正是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最有力的工具。对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终身的语文学习都有极大的益处。
这种运用和积累的载体是合作学习,核心是使学生在个性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交流与互补,。从而使自己的认识更充实、更全面。,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单位。我把每一个小组作为一个学习整体,努力实现与每一整体的对话与交流,使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得到收益与提高。我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也很善于用整体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天的学习也将努力体现这一点”
3、本单元的训练重,或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这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在多种媒体充斥学生视野,大量图文资料可以运用的今天,我觉得强调快速阅读,意义尤为突出,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来获取大量信息。在课堂上,我准备先后提供给学生三份资料,都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处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处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上述的构思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而进行,也许还不能够很明晰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也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因为我们对新课标的领会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也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正。但我相信正是这种不足,为我们教师之间的研讨与商榷提供了机会。真诚地希望能够以本节课为平台,与各位专家和同仁进行沟通、交流,使我们都能够更好地领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掌握信息。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资料,快速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从这段内容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刘伯承右眼受伤的时间。
生:我知道刘伯承眼睛受伤的经过和伤势严重。
生:我知道刘伯承非常坚强,能够忍受这种难以想像的痛苦。
师:周学们都了解到了很多信息,看来这种快速阅读的方式的确有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
(二)激发兴趣,交流感受。
师:资料主要告诉我们刘伯承的右眼是怎样受伤的,以及伤势如何。大家对《军神》这一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讲了刘伯承做眼部手术而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
师:不用实施麻醉而进行手术,这个故事一定很吸引人!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出声地读一读课文,然后与大家交流你读过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出声地自由读课文)
生:我非常惊讶。
生:我觉得不可思议。
生:我读完后大吃一惊。
生:我感觉刘伯承非常坚强。
生:我觉得这好像不是一件真事,因为这是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生:我感到很震撼。
师:受到震撼。
生:刘伯承这种精神胜过关羽刮骨疗毒。
(三)自主体会,合作交流。
师:读过课文后,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篇文章,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去感受文章呢?
生:想!
师:我们知道学习课文有很多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采用自己喜欢的,而且适合于本课的学习方法,对本篇课文进行研究、体会,然后与大家进行交流。(学生合作学习,研究、讨论。)
交流:
小组1:
生:我们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生:我们组还有几个问题:1、沃克医生为什么“额上汗珠滚滚”?2、沃克医生为什么让护士出去后才问刘伯承的真名叫什么?
(学生研究、发表见解。)
小组2:
生:我们组采用3种方法:1、分角色朗读;2、联系课文插图;3、查阅资料。
师:你们采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能不能把这些方法结合得很好呢?
生:能!。
小组3:
生;我妈妈在医院工作,我为大家介绍关于眼部手术的一些常识。
(介绍眼部手术。)
小组4
(对课文质疑。)
生:我们想问一下,为什么沃克医生那么想知道刘伯承的真实姓名?
生:为什么沃克医生就知道“刘大川”是假名?
生:我想与刘伯承对话,问问他为什么数刀数?为什么宁可抓破白垫单也不吭一声?
(研究,理解。)
小组5:
生:我们组采用质疑、讲故事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课文。
(研究、体会。)
(四)总结方法,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课文,对课文内容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看起来运用多种方法学习课文,的确有助于我们理解、感受课文内容。今天回家后,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有,明天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军神 军神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军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军神教学设计一等奖 军神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军神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 《军神》教学设计思路 《军神》教学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