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论文4篇(范文推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论文一、判断(10个共20分)前一二章略6、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在经济方面的PJ表现为?124二、简答(3个共30分)国家所有制占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论文篇1
一、判断(10个 共20分)前一二章 略6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在经济方面的PJ 表现为?124
二、简答(3个 共30分) 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过度集中的指令性
1、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思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想有哪些主张?(四点主张)43 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过分强调其一,按需分配。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为,未来社会将是人人尽其所能,各取所需。
三、论述(2个 共50分) 实行这种分配原则一般需要的条件是:社会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54产品极大丰富,“超过了他们全部需求,以致(1)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任何个人积累的欲望都将完全消失”,同时,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人们又有很高的觉悟,保证每个人都将勤奋在他们看来,“天才人物是在现在出现,真理劳动,而且也会保证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正是在现在被认识到,这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其二,以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人为突进程所必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纯出代表,主张对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他们粹是一种侥幸偶然现象。” 主张每个人都穿相数量和质量的衣服,住相(2)空想社会主义这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同形式和大小的房子,其他日用品也要人人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相同,每人一份。无法在所有的人之间进行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平均分配的东西则一律禁止使用,或者先贮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人才人物。
存起来,等到数量够了之后再行平均分配。(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观地研究它,以保证在运用这一理论时能够
事实求是地考虑运动的实际出发点,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现成的结论,用教条工的理论原理去剪裁现实。
第三,在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129
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弊病主要表现是: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经济上管理过死,总体效益差;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对外关系中搞大党主义。由于既存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游戏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这是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反映。随着苏联力量的增强,斯大林的后继者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实行同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注定失败的道路。斯大林搞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坚持世界革命和总危机理论是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的根子,根据有三条:第一,斯大林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第二,斯大林一直主张输出革命;第三,惟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斯大林的后继者,没有认真清理这些东西,走上霸权主义道路也就好不足怪了。
4、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三条历史教训? 161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是20世纪末震撼世界的重大的事件,是十月革命胜利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最严重挫折。根据以上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三个根本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和其三,按比例分配。圣西门认为,在实业制度下,应该贯彻按才能和贡献分配的原则,即个人的收入应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这样才能体现分配上的平等原则。 其四,按劳分配。圣西门那里已有按劳分配思想的萌芽,他去世后,他的学生把他的思想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并作了进一步发挥和阐释,提炼为“按能力记报酬,按功效定能力”的原则。
2、《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对国家问题的基本原则有几条? 77 首先,在资产阶级统治下,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暴力工具,在这个意义上说,“工人没有祖国”,只有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最终求的自身的的解放。 其次,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舞台往往是民族的、国家的。“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 再次,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的国家,无产阶级应当积极参加民族民主革命。 又次,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应该首先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 最后,无产阶级国家的历史使命就是促使国家的消亡。
3、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未来发展问题确实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思想,其主要之点可以归结为?86 其一,对自己过去的研究成果做了严格限定,反对别人把自己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其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多线条的,是多样性的同意。马克思指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 其三,东方社会,特别像俄国、印度等国家存在着两种进化的肯能性。其四,马克思、恩格斯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它的一切积极成果,并不是赞成俄国民粹派的观点。
4、列宁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102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各国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做同盟军,又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果这些条件汇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5、列宁逝世以后,苏共党内斗争影响有哪些?116 首先,使社会主义建设偏离新经济政策的道路,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准备了政治条件; 其次,助长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左”倾,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只能有一种模式即斯大林模式,这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乃至国际共产主义都带来了不良后果; 再次,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政治生活,把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都上纲上线,采取外科手术式的办法进行清洗; 最后,在党内形成了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制,并且使个人崇拜盛行起来。 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即便有少数人如圣西门等在一定程度上拿到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事实,但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甚至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完全持排斥态度,最终还是深信单靠阶级合作就能取得成功。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到的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无论是对现实制度弊病的批判,还是对消除这些弊病的手段和未来理性方案的设计,都不是在生产的现存物质事实和现实的阶级斗争中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出来”的,而只是凭着对人类理性的认识,凭着头脑的空想,凭着对现实制度的厌恶和愤怒,凭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存状况的同情和忧虑“发明出来”的。他们不能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以及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作出科学解释,最多只能提出某些天才的猜测。 第一,他们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不论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做出描绘,他们都是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人类理性、永恒正义的体现,而不是以社会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为客观依据,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第二,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和改良等阶级调和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社会改革方案。事实证明这在当时是行不通的。第三,他们不清楚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遭遇,但只是将其看做一个可怜的穷苦阶级,看不到它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力量,而把实现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个别达官贵人或天才人物身上。这只能是幻想。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者依据唯心史观和思维的悟性去批判资本主义,猜想未来理想社会,因而不能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和社会力量。三大空想家之所以存在这些根本缺陷,并不是由于他们才能低下,而是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条件造成的。因为当他们创立自己学说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还不够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还没有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仍然处在自发的阶段,无产阶级还没有显示出他们是创造新社会的伟大力量。既然解决社会问题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力量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三大空想家不得不仍旧从头脑里来构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他们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取代空想社会主义,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了。”
2、如何正确认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科学)的思想体系?94(1)科学社会主义是个科学的体系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科学,首先在于它不再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主观臆想之上,而是建立在现实社会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科学,还在于它不断地吸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从不故步自封、自视穷尽一切真理的宗教教义。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从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的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2)科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同时否定其不正确的个别论断。 第二,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认真地、客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
(1)民主范畴国语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 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权,使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尤其是干部人事权过分集中于中央的个别机构或个人。这就大大削弱了党和苏维埃的选举制度与监督制度,造成政治生活民主太少,而且容易滋生个人迷信和专权。选举在党的严密控制下几乎徒具形式,真正敢讲真话、有独立见解的干部难以被群众选举出来。在这种政治体制之下,领导集团或最高领导人就容易判断失误、独断专行、滥用权力。从苏联后来公布的材料看,斯大林时期的镇压规模是很大的。总之,镇压的人数达几百万人,镇压的时间很长,从30年代一直延续到50年代初。凡事被认为反对或怀疑斯大林的理论、政策和主张的人,都被视为人民的敌人而遭到镇压,其中包括大批高级干部和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镇压,使苏联社会主义的形象收到极大的损害,也使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受到极大的损害。这种错误尤其对苏联共产党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极大地破坏了党内民主,窒息了党的生机。从此,党内敢于冲破教条主义框框、提出创见、有独立简洁的干部变得越来越少了,剩下的往往是两类干部:一类是对上级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惟命是从、没有见识的庸碌低能之辈;另一类是阿谀奉承、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投机钻营之徒。这样的干部逐渐占据了各级领导岗位。苏联在斯大林之后之所以长期没有出现具有政治眼光、有魄力、有见识、有工作能力的接班人,很大程度上同大镇压、个人迷信和过度集权的体制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大镇压也使苏联共产党在道义上长期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这就使得人们误以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缺少民主自由,就是可以滥杀无辜。
(2)经济上管理的过死,总体效益差劲 在过度集权体制之下,中央主管部门采用指令性计划的办法直接领导成千上万的企业,很难进行高效的管理。企业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也缺乏经营积极性。在过度集权体制下,企业完全是上级主管部门的附属物,它的任务就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地方、企业和职工都少有积极性。由于从上到下把一切都管得很死,以致整个经济都缺少生机与活力,只能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结果导致速度高而效益差,数量多而质量低。苏联经济的发展进程表明,过度集中只适应了经济粗放型发展时期的需要。因为这一时期主要是为工业发展打基础,追求数量增长,并保证国民经济重点部门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总量的扩大、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过度集中的体制就越来越不适应形势了。因此,过度集权体制在战后苏联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就越来越明显。
(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
在斯大林时期,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条神圣原则。它是衡量公民是否有觉悟、是否认识真理的最高思想准则,是判断公民是否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主要政治标准,是界定某人是否是“人民公敌”的主要政治标准,甚至成了界定公民是否犯法的一条不见诸明文法律的潜规则。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愈演愈烈,原本是充满批判意识、辩证法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行动的指南,而是变成了僵化的教条,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造成了重大的思想障碍。
(4) 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斯大林体制的弊病,反映在对外关系中就是搞世界革命、大党主义、大国主义,这导致苏联最终走上霸权主义道路。为了搞世界革命,为了说明世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斯大林提出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指示各国共产党起来推翻本国政府。尤其是二战结束后,苏联要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同美国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与争夺。
改革中必须从中汲取以下三点主要历史教训。
(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是“左”的教条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观念、具体体制和方针政策。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建设和改革中,长期不能克服“左”的错误,很容易滋生右的东西,造成先“左”后右合葬社会主义。(第三国际以来各国共产党长期受苏联“左”的路线的深刻影响,宁“左”毋右几乎成了绝大多数共产党的通病。)当然,反“左”还要防右,不能调和折中,而是要真正站在不带引号的左派的立场上来。
(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东欧国家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它们的改革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而是取消、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而是放弃了社会主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认为,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最基本之点就是要在理论上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三点:a,首要的关键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清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进而按照这个特殊的基本规律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b,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来进行改革,还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相互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提高经济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切都离不开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则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条件,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否则无从谈起。而二战后历届苏联共产党领导人,都没有正确处理好三者的相互关系。C,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来进行改革,还要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在改革的年代,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历史是完全必要的,改革就是要克服以往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消除原有体制的弊病。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时,敌对势力乘机歪曲和污蔑共产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实践,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共产党本身采取什么态度。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苏联东欧剧变有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共产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丑化自己,结果为共产党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创造了条件。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3)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苏联东欧之所以发生剧变,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起了重要作用。这虽然不是导致剧变的决定性原因,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自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把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根本战略。当使用武力不起作用时,它们就转而采用和平演变的办法。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能否得逞,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何种态度,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为了防止和演变而倒退到对外封闭、与西方国家冷战对峙的旧格局中去。在对外开放以及与西方和平共处、写作、竞争和斗争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利益,不能迁就于退让,对西方腐朽、反动的思想与文化要进行抵制与批判。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论文篇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2、 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姓名:
学院:
学号:
年 月
1、 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人类进入20世纪,出现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预料到的社会现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空间并存、平时发展。两种制度在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较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中度过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两制并存的新情况,使得世纪历史更为生动,使得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更为错综复杂。面对两种制度相互较量、相互影响的严峻现实,社会主义的决策者和建设事业者理应全面了解资本主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深入研究资本主义。这是直接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问题。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是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正是基于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深刻认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写下了鸿篇巨制资本论,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结论,进而开创并领导了波澜壮阔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社会一样,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暂时性的历史阶段。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主义产生至今的几百年间,它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今天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繁荣发展,进入一个生产力迅猛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黄金时期”;相反,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危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减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导致了人们对“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怀疑,使一些人产生了信仰危机。能否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新的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内部进一步成熟,资本主义进一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自我扬弃,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由于资本自身的扬弃,就使它开始向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过渡。这个过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而作的自我调整,这种调整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完备的物质基础。所有这些因素,虽然没有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但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正如马克思所说:“我把生产的历史趋势归结成这样‘本身内一自然变化的必然性,造成对自身的否定’。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冈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者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体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只能转变为社会所有制。” 恩格斯说:“生产力的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已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正因为这样,列宁把包含有这些因素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看着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上升到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表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不仅是科学的理论逻辑,也是客观存在的趋势。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压力和影响下,正在发生的深刻的新变化,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的体现,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成熟的条件,因而它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了,而是更近了。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它的生成能力,另一方面又给它带来了更多、更强烈的自我否定因素。我们应当客观地、辩证地、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坚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2、 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林毅夫在第27届国际农经大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应对金融危机可采取三方面措施:第一,进行金融部门的改革,主要是加强金融监管;第二,在宏观经济层面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以及加强国家之间经济刺激政策的协调和防范各国的贸易保护;第三,解决贫困和脆弱人口的问题。“从长期看,增加收入是解决贫困人口脆弱性的最有效办法,这主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的投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在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也正如列宁所说:“不是生产食物更加困难,而是工人群众取得食物更为困难。”这也就是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自1929年大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2009年6月22日,世界银行发布《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称,预计全球经济2009年将下降2.9%,全部发达国家下降4.2%,其中,美国2009年下降3.0%,日本下降6.8%,欧元区下降4.5%。面对危机,西方各国纷纷采取了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干预措施向银行或企业注资实施救助计划甚至将其国有化。2007年9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英国诺森罗克银行遭遇百年来罕见的挤兑风潮。英国央行为此向该银行注资,以帮助其渡过难关。2008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暂时把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银行国有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之后半年多时间里,英国又采用类似方式,将英国第一和第二大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莱斯银行国有化。
在应对危机中,我国的国有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008年12月25日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形势严峻,要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尽力做到不裁员。在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与综合工作座谈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强调,各地国资委要引导国有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做到“五个不”,即,资金链条不断裂,经营业绩不萎缩,现有市场不丢失,新的发展机会不错过,发挥主导作用不打折扣,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出更大贡献。2009年两会期间,来自国企的代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在保增长中勇挑重担,带头优化结构上水平,在履行责任上发挥更大作用。例如,湖北的国有控股企业有120万职工,在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不仅没有减员,还新拿出20万就业岗位,支持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就业。再如黑龙江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99.3万名职工,无一人因金融危机失业。“国企不是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比起国企的优势和作用来,不是主流,而且是可以解决的。垄断、腐败的问题,其实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也存在,君不见美国的华尔街高管们一边高嘁政府救市,一边照样拿着令人 咋舌的高薪!”
自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经济的衰退为标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大。危机到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该做出积极思考,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许多专家都设法在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2008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
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是应对危机更带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强调要用知识和科技战胜危机。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社会主义事业经过高潮低谷,使人们对它的本质、形式、特征和建设它必须坚持的原则,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显示着社会主义的生命力,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在其经济的危机或衰退中证明着社会主义原则的不可抗拒性。
参考文献
[1]胡连生,杨玲。 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向研究[M]。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08:1. [2]刘青秀。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9(3): 14-16. [3]李慎明。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M]。 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07:3. [4]张聚昌。 应对金融危机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 行政论坛,2009(5):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论文篇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是不断对传统理论突破与创新的过程。
关键词:
1992年春天,***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
众所众知,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明确提出,在生产社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行的单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随着私有制的消灭和公有制的建立,必然使商品货币关系失去了基础而归于消灭,由国家调节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将代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否定,它克服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无政府状态,为有效地、合理地利用资源配置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化的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由一个社会中心按照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对生产进行统一的协调,通过制定统一的计划来协调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所坚持的仍然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观点,他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府先后实行了土地、银行和大企业国有化,借助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统计和监督机关,对全国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全面的监督,通过工农业、城乡之间的实物交换,限制市场的作用。其目标是逐渐消灭商品交换、货币流通,最终消灭市场,以保证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制度,建立完全的产品交换制度。随着1918年夏天国内战争的爆发,苏维埃俄国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对工农业实行高度集中领导的基础上,在分配方面也实行了有计划地严格控制。在列宁看来,只有在生产资料国有化的基础上,按照一个总的大计划进行建设,才配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因为建成社会主义就是建成集中的经济,由中央统一领导的经济。”‘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苏维埃俄国虽然没有完全和最终取消货币,但其作用范围已经相当狭小。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随着新的经济政策的实行,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列宁决定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商品货币流通的渠道,从而形成了商品货币关系的新思想。这一思想具体表现为:强调发展商业的重要性。商业是全党必须全力抓住的中心环节,如果抓不住这个环节,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样的环节就是在国家的正确调节(引导)下活跃国内商业。在历史事变的链条中,在1921—1922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过渡形式中,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尽管列宁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框框的束缚,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要手段的思想,是列宁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突破。因为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历来把商业、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把商业看成是“最平常、最普通、最庸俗、最微贱”的事业,是与社会主义水火不相容的。但是列宁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理论的束缚,而是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因为从经济上看,当时在俄国的各种经济成分中,宗法式的小
农经济占优势。这种经济条件决定了“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商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和手工业、小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农业和手工业、小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主义大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小农国家中站稳脚跟,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打下基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了几十年来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根本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开始反思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问题。早在1979年,***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兼副总裁弗•吉布尼等谈话时就表达了这种观点,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里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 1980年1月16日,***在《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谈话中又指出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他说:“我们过去长期搞计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农林牧副渔之间和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失调,煤电油运和其他工业比例失调,‘骨头’和‘肉’(就是工业和住宅建设、交通市政建设、商业服务业建设等)比例失调,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 实行计划经济的初衷是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避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发展的无政府状态。然而,实行计划经济的结果却适得其反,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起来,使***更加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什么一谈到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的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1994年春天,***在南巡谈话中更进一步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对曾经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商品经济作过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始终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一个根本原因是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姓“社”姓“资”的标志,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划等号,同时也把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之间划等号。并且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能实行市场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实行私有制,就是资本主义。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排斥市场经济,实行在国家计划支配下的产品经济。这样就把市场经济视为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东西。***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的束缚,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姓“社”姓“资”标志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是解决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化。其一,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它的作用不是削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反,而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其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目前,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社会基金所有制、社区集体所有制、劳动者集体所有制、委托经营、资产经营责任制、社团集体所有制、社区集体所有制、劳动者集体所有制、委托经营、资本经营责任制、社团集体所有制、社团集体所有制、联社集体所有制等等。其三,突破了单纯强调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量的优势,而主要强调其质的优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意味着公有制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主体,所谓主体,并不是公有制的比重越大越好,更不是要在国民经济中实行全面垄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混合的所有制形式。有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合,也有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或与私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之间的结合,有公有制经济与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合成的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因此,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能简单地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公私合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简单地划为非公有制经济。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的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从质的优势来看,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应重视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使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 《***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论文篇4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是什么?
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实现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国实践到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机,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3尽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是中国、越南等国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越来越多国家的有识之士都正在探索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新路。
三、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何不同?
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化。三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辨析: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迄今为止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时代发生了变化已经过时,)
这句话是错误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真理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是指导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真正科学,他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永远不会过时。当代世界变化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否定,而是对他真理性的进一步证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终将完成最后的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1)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2)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突破其中某些时过境迁的个别结论。(3)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在创造性运用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这个理论。(4)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品质,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不能以理论的久远来作为判定其科学性的依据。(5)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的时候,社会主义在中国却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在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时候,社会主义在中国却赢得了更高的发展速度,在西方势力断言社会主义要灭亡的时候,中国却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中国的成功,即是坚持科学社会理论的伟大胜利,又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胜利。
四、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贡献:(1)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
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2)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论证。(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4)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推进资本主义过渡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
历史局限:(1)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
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有找到改变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变成为空话,他们是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是从到的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5)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6)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制和努力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集中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五、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关于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
六、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过程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度,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实行余粮征集制;2消费品定额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3实行普遍的劳动义务,不劳动着不得食,以迫资本家参加体力劳动,以便更多的人奔赴前线。
新经济政策:用食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
由;将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退还原主,并对国外资本家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利用外资和技术来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
启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不可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策的实施必须依靠具体的现实情况,不能脱离具体的客观现实;对于一个农业大国而言,解决农民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若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要,必然会导致危机。
七、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特点和弊病是什么?
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
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形成鲜明的对照。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十分重大。二是取得了为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紧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了战后世界名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基本特征:过度集权。经济上: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2
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3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政治上:1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2共产党独掌政权;3党政不分,以党代政;4逆向、一维的权利监督机制;5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文化上:1实行大包大揽的管理体制;2以斯大林的理论观点作为判断是非和衡量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3把学术争论等同于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以大批判、大斗争的方法来推动学识文化的发展。4以文化艺术的单一性取代其多样性。
严重弊端:1经济上的高度集权和僵化是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
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活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 2政治上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3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严重影响了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理论上的教条主义,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八、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历史教训?
根本原因: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
义,先是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从左的方向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并维护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和官僚特权集团;后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从右的方面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搞民主社会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这样左右交混,先左后右,终于把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彻底埋藏了。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主要是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各国共产党自己培植的官僚特权集团,它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代表先进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不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根本利益,结果终于被人民群众抛弃了。
历史教训: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改革必须坚持并
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所取得的经验及教训?
教训: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改革,如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就把它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体制绝对化,而不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革,它就在新历史条件下丧失曾赢得的一切;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有丝毫动摇,如果因社会主义存在种种弊端和缺陷而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那就把改革变成了该向,其结果必将葬送社会主义,使整个国家陷入沉重的危机和灾难中;必须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保持高度警惕。
探索:《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
篇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经济上(4点): 1正确处理各个产业部门的关系,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按农、轻、重秩序协调发展;2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强调在中央领导下,适需扩大地方权利,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3在所有制基础上,提出以国家经营为主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4是在经济建设重坚持以独立自主、z自力更生为主,以争取外援为辅。政治上(3点):1加强执政党建设,防止和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全面集中制;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承认这会注意社会仍然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强调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3是正确处理与党外人士的关系,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思想文化上: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失误(3个):1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2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急
于过度;3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化。
十、***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修正、突破与贡献?
1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适应时代潮流的大政策;2提出了我国正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3揭示并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4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5.确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6深刻揭示了计划和市场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7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遵照中国的实际国情建设社会主义。8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9创造性的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式,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的科学构想。10.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创造性的提出了既要加强党的领导,又要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论断,为新时期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必须建立特殊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大力推动法制建设;必须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十一、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1)苏东剧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主导全球。(2)全球化是指货物和商品与资金的越境流动,经过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和全球化阶段(3)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但同时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球化(4)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其原动力是科技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革命(5)全球化同时带来很多负面恶果,如犯罪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等。(本质:资本主义全球化主流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制度推广到全球,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是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
十二、为什么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其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1)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2)资本剥削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3)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繁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趋势。
十三、我们当今时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对当今所处的时代应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变化: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认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的这场科技革命发展不是资本主义朝阳的升起,不是资本主义的起死回生,而是资本主义的回光返照,是资本主义的晚霞。当然这并是不说资本主义会很快死亡,我们应当从这场科技革命中看到共产主义未来的曙光。第一,生产力高度发展是扬弃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创造了条件。阶级的出现和存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即生产力发展到能够产生一定的剩余产品,但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消除阶级和实现按需分配的地步,这样就必然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所以新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高度发展,归根结底它是为了消除阶级对立、阶级差别创造了更充足的物质条件。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要真正实现马克思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就必须达到像马克思所说的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形态。第三。更进一步看,未来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人的素质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备了前提。
观念: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新的时代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协作、竞争将同步进行,互相作用,我们要善于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东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的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十四、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在当今这样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着两大时代性的挑战:其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其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这两大挑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否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又防止转向右的方面,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必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新
发展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第一,为什么被科学社会主义断定为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带头掀起以信息化为先导的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主义更加发达?第二,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是否仍然处于列宁所说的腐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阶段?或者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第三,为什么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等十几个国家都竞争不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剧变,并且倒退去发展资本主义?
2、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当代世界,民主社
会主义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越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应当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走向趋势?第三,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何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十五、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
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1)曲折性:1.道路的曲折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社会主
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前进的道路必然会更加曲折。3.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2)应该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1.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3.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中坚。4.世界共产主义组织在困难中坚持斗争,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相关推荐:
- [工作计划] 两学一做实践方案4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劳动实践活动心得【10篇】(范例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酒店实践工作心得【10篇】(精选文档)
- [工作计划] 2023年大学生实践活动心得模板【10篇】(精选文档)
- [工作计划] 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经验心得【10篇】(完整)
- [工作计划] 2023年大学生会计实践心得【10篇】
- [工作计划] 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大全五篇(完整文档)
- [工作计划] 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有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科学教案(2023年)
- [工作计划] 大班科学实验说课稿【优秀范文】
- [工作计划] 2023科学幻想作文6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在全区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启动仪式上讲话
- [工作计划] 2023年科学发展观的论文优秀5篇(全文完整)
- [工作计划] 科学发展观的论文11篇【精选推荐】
- [工作计划] 科学实验报告12篇【精选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写给领导道歉信范本五篇
- [工作计划] 中学毕业典礼演讲稿【10篇】(完整)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万能年终工作总结【10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关于疫情工作总结范本【10篇】【优秀范文】
- [工作计划] 2023年作文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清明节踏青活动方案范本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母亲节贺卡制作比赛活动方案五篇(完整)
- [工作计划] 跨境电商实习总结参考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幼儿园朗读比赛活动方案五篇(完整)
- [工作计划] 2023年幼儿园儿童节活动方案大全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