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忠散文作品,菁选2篇【通用文档】
赵世忠散文作品1 乌髻岩位于锦斗镇飞凤山的山坳里,初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1300多年,是泉南佛国独具特色的著名古刹,集山水风光与宗教朝圣于一体,以其丰富的历史胜迹、绮丽的山光水色和迷人的民间传说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赵世忠散文作品,菁选2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赵世忠散文作品1
乌髻岩位于锦斗镇飞凤山的山坳里,初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1300多年,是泉南佛国独具特色的著名古刹,集山水风光与宗教朝圣于一体,以其丰富的历史胜迹、绮丽的山光水色和迷人的民间传说而驰名远近。
第一次到乌髻岩,是读初中的时候,年段组织春游,从学校步行到乌髻岩,沿着飘着泥土气息的泥巴路一路经过好几个村庄。当时看到的岩寺感觉很壮观,四大金刚高大威武。
到这里来的人都很虔诚,对乌髻观音的美丽传说更是浮想联翩。我们敬仰她的慈悲情怀,懂得人来到世间要有憧憬和梦想。那天刚好是周末,游完乌髻岩,同村的几个同学结伴走山路回家,尽管一个个饥肠辘辘,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暖。
在几张泛黄的老照片里,定格着乌髻岩给我们留下的美好记忆。
多年后,约二三好友再次故地重游,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一样,看到乌髻岩是那样的亲切。前往乌髻岩的山路旁,稻田里的稻穗满眼的金黄,老屋旁的桂树的香味扑鼻,篱笆上瓜果飘香。此时,我们从视觉到味觉全方位地陶醉于这十足的乡村味道。
进入乌髻岩首先来到大雄宝殿前面的放生池,放生池里金鱼自由自在地游玩嬉戏。我非庄子亦非鱼,但我知鱼之乐。鱼儿在宁静的山林之中,凝听着晨钟暮鼓,定然是快乐的。
记得以前放生池的小亭上题写着一幅苍劲有力的草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此时,庄子的池塘,便多了份“无为而无不为”的入世精神,给人满满的正能量,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
拾阶而上,我们进入大雄宝殿,四大金刚好像没那么吓人,可能自己长大了。
可以静静感悟殿里传来靡靡的佛音,读懂朝拜者的一脸虔诚。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心”的存在,习惯了尘世的喧嚣和嘈杂,忽然听到这靡靡佛音,顿时心静如水,不再有烦恼障覆,仿佛一切可以释然,万物皆那样纯粹、静美。
如果没有水的衬托,山便失去了灵性;没有山的呵护,水便少了柔情。而乌髻岩恰以“山青”和“水秀”而让人惬意忘怀。走在幽静的"小道上,迎面而来的满是清新的山野气息,让人陶醉。
除了漫山的山花和绿树,还有一路上叮咚泉鸣,低吟浅唱,大雄宝殿里飘来了袅袅香火。在这里我们仿佛置身仙境,感受到一份超脱与宁静。
沿着山涧往上走,一架咿呀转动的老水车映入我们的眼帘。水车历史悠久,外观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灌溉工具。水车又叫“天车”“灌车”“龙虎车”。
在现代社会中,水车的实用性已经消失,它也借此逃离了那古老的苦役。很久以前,古老的水车用小小的水斗兜起清水,渗入农事的骨节,缓缓的节奏,翻动漫长的农耕时代。
在这个匆忙而浮躁的年代,水车的“慢节奏”让我们驻足,让我们怀念。在水车缓慢的节奏中,我们找到了那份久违的闲情。
我们流连乌髻岩,因她的美丽的山山水水,因观音的美丽传说,更因她带给我们的那份内心的宁静。
赵世忠散文作品2
山的那边有一位老人,望着村口,充满期待。山的那边有一位妈妈,对着夕阳,默默祈祷。
……
我梦见了望着村口伫立家门的爷爷,我梦见了对着夕阳的妈妈,还有那亘古不变的山。
我怀念家。家是什么?是晚餐时,母亲对贪玩的孩子的叫唤。家是舒婷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她太贫穷了。但她却在《诗经》中写下“不可畏也,依可怀也”的千古绝唱。
我怀念家。那里有不变的山,有亘古流动的水。不,这一切还不够,还不清晨叽喳的鸟鸣,还有春耕时老牛后面的老农的吆喝,还有唐诗里的蛙声……然而,她没有闪烁的霓红,只有晚上山腰上依稀几盏孤灯带来的寂寞。
星期天,看着舍友一个个都回家了,回家看看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蠢蠢欲动。那天,冒着细雨我踏上了那条弯弯的村道。家是温暖的。我听到了妈妈的唠叨,我看见了望着村口伫立家门的爷爷,看到了胡子里长满故事的二叔。一切都是那样亲切,可爱。
家的温暖让我留念,家的落后又使我想逃遁。春雨愁煞人,绵绵的雨丝更拉长了家的寂寞与封闭。告别元宵的月亮,亲朋好友都各奔东西。因此,我只能独自面对眼前的老山,让雾将我弥漫。梦里流泪招手的家乡此时却是那样多愁善感。我也因此读懂了《秋夜》中彷徨于两株枣树下的鲁迅。
或许对我来说,家是游子梦中挂着眼泪的笑涡,是母亲的招唤。住久了,家便成了一张网,我是它上面的挣不脱的飞蛾。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