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完整版】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教后记谈到《人民币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总不免有些提心吊胆。因为一年级儿童年龄小,购物的机会也少缺乏社会经验,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单元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在《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例题是这样这样设计的:有四种杂志,单价分别是:5元一本、6元一本、8元一本、7元一本。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由于数量关系简单,数据也比较小,有些学生可能很容易找到答案。找到题的答案不是目的,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正好”是什么意思,“两种”与“两本”的区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读题张才会慢慢变得善于思考,善于抓取关键词。接着通过同桌交流,使学生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从而说出可能的选择方案,这仅仅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要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还有其他策略。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初步会使用尝试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1、从教案的初稿到终稿,修改了近10几次。虽然最后的教案还不是很完善,但这里面却容纳着我的一些想法和创新,也包含了我对一年级数学的理解。它在我心目中非常成功。而且在修改教案的过程,试讲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不单单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多的是对低年级学生,乃至小学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最初的一份教案,我是这样引入的: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小朋友买东西不知到怎样付钱,引出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人民币。但备好后通过翻阅一些资料才了解到,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的清晰,系统的认识。虽然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于是,我将引入改为“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付钱的场景,引出人民币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认识人民币。”因为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初步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小老师训练检查同学们的预习。
3、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巩固新知部分我特意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故事的设计中有认识人民币的训练,有付钱的训练,有换钱的训练,还有检查1元=10角的训练。在其中还渗透了节约的教育,购物文明的教育。可以说灵感是在长期对一件事深思熟虑时的自然流露。
4、但从两次试讲的效果中我发现了许多欠思考的地方。如,1虽然考虑了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新知,但观察角度方面不够宽泛,深度欠缺。2 虽然本节课我有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但在实际操作时,我给他们的时间和指导不够,小组学习有待提升。3 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5、给我下段工作的一些启示:1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在*时加强训练。2 多了解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脑子里将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脉络。将自己10年的教学历程取精华,去糟粕,扬长避短。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这是叙事性案例研究——《认识人民币》的第三阶段(新行为阶段)由邹晓桃老师执教的一节课。邹老师在前两次教学的基础上,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研究,反思上节课的教学环节实行怎样,进行改进,以求新理念的落实。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又创设买价值6角的本子和价值1元的笔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在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老师创设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情境,学生的学习情绪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样付款。这些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拿一拿自己最喜欢的人民币,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汉字、拼音、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付款活动,买6角的本子、1元的笔,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激发,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币方法,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怎样付2元4角钱快,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又体现算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习。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最后一题练习,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未来教室,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想好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以对于整节课而言,不论教学设计还是环节安排上,可能还都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今后能够准备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来教室的各项功能,为未来的教学服务。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我授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元角分的进率,会进行兑换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分钱、换钱、购物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针对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浅显认识,但对元角分的关系又不是很清晰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初我利用“购物”这一谈话形式导入新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外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人民币。
在开展“认人民币”活动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认识人民币。在接下来“人民币分类”的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很轻松地完*民币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按元、角、分来分类,进而进行兑换,了解进率。在活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要爱护人民币,正确合理使用零花钱等。
在购物环节,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准备好钱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进行生活经验的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生活的购物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
1、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的角度不够宽泛,细节观察不到位。
2、学生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的,特别是认识人民币,更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他们需要在活动中体验、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所以本节课就通过创设生活中购买杂志这个情境引入。
人民币中的解决问题主要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使用尝试调整策略和罗列策略。尝试调整策略主要是:先随便选两本算一算,再根据结果调换调整。罗列策略主要是: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的试算。
例题设计了四种杂志,单价分别是:5元一本、6元一本、8元一本、7元一本。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学生对“正好”是什么意思,说的很明白,正好就是买了两种杂志后,钱没有多余,全部用完。但由于课本中的四个数字都非常小,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选那两种合适。
看着学生跃跃欲试,我就说:明明也挑选了两种杂志,可是,他算来算去钱不够,是怎么回事呀,你能帮帮他吗?
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了学生想表现,想帮助他人的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不再认为下面教的两种策略多此一举了,就会认真的跟老师的思路走了。
先教尝试调整策略,明明先任选两本,选单价是6和8的两种杂志,一算,14元,比13多了,怎么办?学生很快知道,得把其中的一本换成便宜的。究竟换哪种呢,学生说先定一本,把另一本换成便宜的。通过学生的帮助,明明调换好杂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当总数大于13时,这两个数都选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小一点的数。尝试调整策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的解决问题,并且间接的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罗列策略在这里主要是有序的“试算”,体现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教学罗列策略时,我说:兰兰也想去帮助明明,她对明明说:可以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一本一本试。随后学生和兰兰一起感受罗列策略的运用。
学生经过这两种策略的学习,对于难于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用尝试调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当数据较大时会非常有效。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显示在课后反思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美国学者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体现了教师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我们才决定以教师的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学期,针对老师们没有写反思的经验、方法,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六安路小学请来了张宁老师给我们指导,传授经验,谈体会。而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每课必写教学反思,可写长处,亦可写短处,可三言两语,亦可详写、细写,每月要有两篇反思在组内交流。在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通过张宁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书写教学反思,在书写教学反思中我们知道了书写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1、反思什么?是我们写反思的目标对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A、教学定位;
B、课堂的动态生成;
C、教学设计、教师的活动、教学效果;
D、教学的预设;
E、教学的资源。我们只有明确了反思的对象,才能去写好反思。
2、怎样去写好反思。我们在写反思时,可以抓住课堂中的一个闪光点来写,亦可对教学中的败笔之处来反思,反思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分析,对自我的剖析,如果现在对上过的课再上一遍,能否做到将自己的败笔之处删去,在写教学反思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四大环节去运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写好反思。
二、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反思策略,这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反思书写中收获较大的一部分。
1、教学环节反思策略。我们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分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反思:
A、教学目标:通常教学目标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C、教学过程:要根据设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模式选择最恰当的策略。
D、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既要有量,又要有质。
2、教学行为反思策略。我们可把课堂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应包括:显示行为、对话和讨论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应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而师生互动行为则应有:接纳学生的情感、表扬或鼓励学生、接受学生意见、学生自发提问等。
3、教学问题反思策略:教学问题有别于教学事故,是可作探讨的问题,可从自我反省角度去探讨,可以从听课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去探讨。
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是我们写反思活动的开始,而我们的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是以增强教师道德感为基准。一个优秀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学,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灵感,探索教材内容的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学生学习的新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勤学的善于反思的优秀教师。而我们教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反思,最能代表我们本期教学反思活动的收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定要不断完善。
1、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课后要做进一步的拓展。
2、学生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如何互相整合意见,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需要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3、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需要老师、小组长、小组同学密切关注,引导他们也要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4、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组织所有学生有效学习。
5、教具准备不够充分,老师自己可以准备能够在黑板上粘贴移动的钱币,也可以帮学生准备小信封装好钱币,让学生操作完后能够及时摆好。
起初,我选课题的时候就很纠结,是选课堂比较容易掌握的算理新课,还是这种课堂很“活”的操作应用课,最后还是决定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固有状态。在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几次试课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期间多亏了师傅张迎春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呈现的效果对比上学期末的汇报课还是有了质的进步。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城南的一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现在的状态较之学生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目前我还只有一年的功力,但我会继续汲取养分,在慢慢积累中,实现更好的自己。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不久前教了“认识人民币”,昨天做了一张练习卷,想想人民币在生活中也是经常要用到的,可学生还是错误百出!让人不禁感叹:“人民币”真的很难“认识”!
“认识人民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课时的内容因为准备了人民币,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人民币的调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当时的学习效果还好!
第二课时:“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则……
(1)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得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了困难。
(2)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等等理解困难。
(3)下面一道题目,更是让学生难以理解:一个闹钟32元,下明付的钱正好买一个闹钟,那么,小明最多付了()张10元的。而小军付的钱全是10元的,那么,他最少付了()张10元的。
简单的两课时“认识人民币”,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可不简单。还得继续努力啊……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刘老师,有什么发现?
生:今天老师穿了新衣服,挺好看的。
师:是吗?谢谢!这件衣服我是在海盐的超市里买的。小朋友,你买过东西吗?
生纷纷回答。
师: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
生回答钱,钞票等。
师:我国的钱就叫人民币(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继续边用课件演示边向学生介绍美国的叫美元、日本的叫日元、香港的叫港币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人民币”。
[评析:由师生的谈话来展开教学,比较自然。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的购物、付款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以找准知识的起点。在介绍人民币时,同时也向学生介绍美元、日元、港币,不但使学生拓宽了眼界,更使学生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并且货币的名称也不相同。]
片段二、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信封,倒出里面的东西,看看是什么。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2)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把不认识放在旁边。(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把各小组不认识的请其他小组里的同学帮忙,并说说怎么认的?
[评析: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其实在*时的生活中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让学生把不认识的拿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认一认。本来估计大面额的可能学生会有困难,结果恰恰是分币学生不认识的比较多。学生一个劲地追问,“老师,5分是5角吗?”“老师,这些钱可以在哪里用呀?由于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估计不足,所以在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够好。]
2、再认人民币
(1)你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2)学生动手操作
(3)展示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展开教学。使学生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人民币有不同的版本。
(4)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拿人民币,其他三人说面值。
[评析:让学生给人民币分类,通过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使学生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人民币有不同的版本。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的时间,进而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片段三、
1、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超市去看看。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其价钱。
2、如果想买一块橡皮,应该付多少钱?可以怎么付?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那个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拿。
1元10角
2个5角
5个2角
1个5角2个2角1个1角
1个2角8个1角
3个2角4个1角
2个2角6个1角
4、从这么多的拿法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评析:给学生提供了操作实践的*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反思:回顾本课的教学,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虽然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第三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重点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突出辨认人民币的方法,但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学生去认、记人民币的颜色、图案等。其实我觉得只要学生会认就可以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1
一、教学熟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确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识人民币吗,同学都很自豪地答复熟识!,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识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识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惜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确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玩耍
这是熟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经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确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确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熟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玩耍,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同学在熟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敏;
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差距较大;3、有确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2
教学熟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确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识人民币吗,同学都很自豪地答复熟识!,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识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识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惜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第2页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确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玩耍这是熟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经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确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确定的成就感;四、模拟购物活动既然熟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第3页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玩耍,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1、同学在熟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敏;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差距较大;3、有确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3
《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后我觉得具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模拟人民币,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了新课。通过模拟购物的,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兑换游戏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的特点,我设计了许多的活动。如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等。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在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换算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式学习。
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打印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上课时给学生展示,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出现了混乱,农村孩子东西见的少,他们问:“老师,这是真钱吗?” “可以送我们吗?” 这说明我备学生方面做的不够。虽然后来我及时解决,把思路拉了回来。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比如小组合作熟悉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和合作的机会。但是在教学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捉住学生提出的问题 “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我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这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学生好多都看书了。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由于“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讲的又不够。第二是以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实在这是熟悉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熟悉同样重要,随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熟悉是不容忽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4
近几日看到新闻,11月份要发行新版人民币,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期给孩子们上的人民币一课。《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知识,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孩子们对人民币并不陌生,上课也十分的积极,于是我便抓住这一特点做了以下活动:
(1)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画(部分孩子的样张不齐全,就画一张),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2)购物付款。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付款→找钱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新情境,增加小面额购物,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环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3)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然我也有一定的困惑:
分币的教学如何达到理想化,其意义何在?学生对分币非常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基本不用,只是在各种数据单上有所显示,学生常见的仅限于超市的购物小票,对于分币,也基本上是忽略不计的。我将带来的分币给他们看,大多数孩子一脸茫然,摇头说“从来没见过”,只有个别个孩子在妈妈的储蓄罐里看见过,或者听大人说过。那么,在孩子们这种认知条件下,认识人民币起始课中的“分币”的认识,如何人孩子们掌握?分币已经停止使用,教材还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其意义何在?无奈,只能将人民币中关于“分”的知识硬灌输给学生。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5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1、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52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1)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今天是第一课的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第一、教学认识人民币及分类
1、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以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让“同学们把认识的人民币悄悄的告诉你的同桌。”同学们在互相说的时候钱都乱了。然后,我给他们创造一个当小班长的机会,同学们很高兴当小班长,激起他们对人民币分类的兴趣,自发开动脑筋分起来。
2、根据他们分类的情况:
一、纸币和硬币,以制作的材料来分的。
二、元、角、分,以单位来分的,分完后我以“我们认识元这个大家族的成员”为切入点来一一认识人民币,主要从颜色、面值、大小、新旧版几方面来辨认。
最后,以2元和20元为例来验证同学们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
3、针对重点设计练习:本节课的练习我没有单独设计,是边授新课边练习,在同学们认识了元角分后,我设计了买泡泡糖、小刀和本子,让学生在买东西时训练他们认钱、数钱的能力。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口、手、脑并用,达到了较好的强化效果。
第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我从练习中导入买泡泡糖2角,让学生摆出2角钱,学生有摆一张2角的,有摆2张1角的,从中让学生理解2个1角是2角。买小刀同样让学生摆出小刀的价格5角,生的方法很多,但归纳时让学生明白5个1角是5角。买本子时,提问“谁知道怎样付钱?”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来付钱,有的同学说我付10角,有的说我付1元,这样老师都予以肯定,并告诉大家1元=10角,这一信息再让全班同学大声读出来。
虽然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对元角分的小结不可忽视。我指出10个1角就是1元。这样加深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理解。
第三、我的教龄尚短,经验不足,教学中有很多不到位,尤其是时间的安排我觉得不够合理,以至后面的几道闯关题没来的及出示,加之我有点怯场致使语言不够精炼连贯,以至于课堂没有预想的顺利。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一、教学熟悉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肯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悉人民币吗,同学都很骄傲地答复熟悉!,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悉,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认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悉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悉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悉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马上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第4页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嬉戏这是熟悉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肯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既然熟悉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
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第4页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嬉戏,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很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同学在熟悉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敏捷;
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差距较大;
3、有肯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第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是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之后所学习的内容。
复习时不仅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通过复习商品价格,培养学生的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在这个环节里,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让学生先自己选择你喜欢的两个物品,然后再提出:一共要多少钱?让他们口头列式。老师板书,这样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选择。然后,请大家为他们算一算,如果买铅笔和小刀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激起学生的.争强的性格,为解决问题和节省练习时间,充实练习量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和讨论,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些内容,让他们对计算的方法选择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直接同单位的数相加还是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之后才相加然后再转化?
比如:3元2角+2元1角=
方法一:单位是元的数相加得5元,单位是角的数相加得3角,所以3元2角+2元1角=5元3角
方法二:3元2角+2元1角=32角+21角=53角=5元3角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所以第二种方法很多孩子都不会。但是要是在教学上重点强调方法一的话,对于1元3角-5角又可能无从下手。
对于这一块内容最大的感触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对这一块内容的处理是:认识-理解-练习强化,规范解题过程及结果,学完两位数加两位数之后再回顾,方法多样化并总结方法。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认识人民币”课后反思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的一开始就以幻灯片情景引入“兔博士要和大家一起参加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比比谁的收获大,谁的纪律好”。以卡通人物参与教学的形式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教学内容之后的游戏设计:吹气球、模拟购物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不过,在教学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对于10角就是1元,买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等等的多种方式,是有一定基础的。在教学中完全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生活基础的。老师和其他同学在学生不断的谈话中,对知识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说明,这样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这样学生会表现的更精彩。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面值一样的的人民币互换,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一年级的孩子小如果拿大额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进行交换游戏,会发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既能让孩子们拿着大额钞票互换,又能避免大额钞票带来的麻烦,我让他们提前把100元、50元、10元、5元等每个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复印,并剪下来作为学具备用。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游戏。首先我找了几个大个的同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又找了几个中等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后找了几个小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先让他们分别以元、角、分为小组,在小组内按面值的大小排队(一样的排在后面)。
之后,座上的同学做指挥,换前面的人民币。如:一组生:我给二组一张十元的人民币。二组生:我还一组两张五元的人民币。前面的孩子配合着移动。立刻,孩子们的兴致都上来了,纷纷跃跃欲试。游戏进行几次之后,孩子们的兴致空前高涨,都想参加,都想换钱。这时我有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换钱游戏。这样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学到了知识,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在本次幼儿园开展的三优课数学赛教活动中,我与其他两位同一年级组的同事上的是同课异构的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在组织这一活动前,我就和搭班老师商量事老师自己准备钱呢?还是让幼儿自己在家里准备了带来?如果老师自己准备的话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大家的钱都是统一的,要是让孩子带吧,那些硬币肯定会背孩子们不小心弄丢的,但汇过来想想,让孩子带钱来园,硬币会让孩子不小心弄丢,但幼儿“带”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幼儿发现并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就方便多了。
在活动开始前我给每个幼儿分发总额均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能探索出这些硬币的关系,活动开始我以参观《纸币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认识从古至今的纸币,感知钱的不同,和它们的共同名字“人民币”,让幼儿找出现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接下来出示人民币中的硬币,让幼儿了解1角、5角、1元硬币,从硬币的大小来知道它们钱的面值不一样,让幼儿了解后带着分发的钱去购物,并用钱来收银员这来付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1元=10个1角,1元=2个5角,5角=5个1角。我在这个环节只是说一下有两个小朋友买了5角东西,其中一个小朋友给我一个5角,另外一个小朋友给我5个1角,有的小朋友买1元的东西,一个小朋友给我1个1元,一个小朋友给我2个5角,还有一个小朋友给我10个1角,其实我在这里应该立即把这个等价兑换的公式列举在黑板上,让幼儿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幼儿在做练习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买东西的环节,幼儿“买好东西”到下一个环节,幼儿一直都把东西抓在手里,觉得这样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没有明确买好后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如果当时要是买好了,把钱付好了,再添加一个把买来的东西捐赠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这样东西就不会在孩子们手中碍手碍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习。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最后一题练习,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未来教室,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想好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以对于整节课而言,不论教学设计还是环节安排上,可能还都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今后能够准备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来教室的各项功能,为未来的教学服务。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挂图。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课前我布置了一次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体会自己付钱,并且写一篇购物日记。来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表达自己对人民币的了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也能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对人民币的不同理解。在看日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已经在家长的帮助下,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让我感慨万分。
2、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重点放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3、《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其中,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4、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和孩子们共同总结出第五、第四和第三套人民币的特点,以及怎样初步的来区分他们的方法。并且渗透了盲点和一些辨别真伪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拓展。
5、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6、在第一天教学中,倪星雨的家长把珍藏的第五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习之用;第二天,庄可而的家长也把珍藏的第四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习,这两次帮助让我感觉到了家长对老师的支持,更让我感到了身上的担子之重!
最后,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无止境,进入了最佳学习习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体现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索的动力呢。
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
第一环节: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第二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2)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无止境,进入了最佳学习习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 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体现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索的动力呢。
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
第一环节: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 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第二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要完成这些目标,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是认识了人民币,如何能让他们正确的取币、换币、付币、找币,原本3个课时的课,是肯定不够的。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在交流中基本认识了人民币。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为下面认识人民币的几种辨认方法做好准备。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1元、5角较熟悉,认识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对于2角、1角、5分、2分、1分比较陌生,在换算“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较灵活的几个孩子积极举手。我想,要理解“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知识,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机会几乎是零,为了让学生明白“5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计算5张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让学生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意,因为有的学生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30元+2角=32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行计算。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注意:
1、书上和练习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学生看了,在后来的练习中也就没有问题。
2、在课后练习中,有很多人民币兑换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假币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题。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习。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最后一题练习,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未来教室,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想好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以对于整节课而言,不论教学设计还是环节安排上,可能还都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今后能够准备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来教室的各项功能,为未来的教学服务。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观察主题图:买东西、买车票、存钱)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让学生动手先自己认一认人民币,再通过当小老师、我会拿等活动进行集体反馈。同时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一种分类方法:纸币和硬币。
三次课下来,在这一环节,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刚刚认过的杂乱无章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动手分类。由于学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视时,发现不少学生分类错误,导致我直接把分对的学生作品拿上台,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过分类,再次让学生强化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接下来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币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小男孩买一元钱的练习本却不知道怎样付钱,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让同桌先讨论好一种付钱方法,并摆一摆。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摆出了1张一元,2张5角,5张2角,10个1角……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但是由于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有点多,学生找到需要的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最后,我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总之,三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完整。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面值一样的的人民币互换,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一年级的孩子小如果拿大额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进行交换游戏,会发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既能让孩子们拿着大额钞票互换,又能避免大额钞票带来的麻烦,我让他们提前把100元、50元、10元、5元等每个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复印,并剪下来作为学具备用。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游戏。首先我找了几个大个的同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又找了几个中等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后找了几个小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先让他们分别以元、角、分为小组,在小组内按面值的大小排队(一样的排在后面)。
之后,座上的同学做指挥,换前面的人民币。如:一组生:我给二组一张十元的人民币。二组生:我还一组两张五元的人民币。前面的孩子配合着移动。立刻,孩子们的兴致都上来了,纷纷跃跃欲试。游戏进行几次之后,孩子们的兴致空前高涨,都想参加,都想换钱。这时我有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换钱游戏。这样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学到了知识,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无止境,进入了最佳学习习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 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体现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索的动力呢。
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
第一环节: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 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第二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我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课时,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手段。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课件。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渗透:*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人民币的分类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虽然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认识人民币》是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见得多用得少,特别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不熟悉。
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调整教材,因需设教。
一、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书上教学的是如今已过时的第四版人民币,而现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只有极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币。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既然学是为了用,我果断地决定将第五套人民币作为重点主要教学。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仍有少
量第四版人民币流通,我也将它们在新课导入时做了简单介绍,促进学生自主迁移、灵活应用。
二、这节课以“知识竞答”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填一填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用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叉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
学生在学会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了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的学习。一个颁奖活动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着。通过4个装有同样多人民币的特殊奖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这一结论,同时也学会了元、角之间的兑换。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分币虽然已停止流通,但作为人民币的又一单位同样有教学的必要,尤其是角与分的进率。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探求元与角的进率的过程,具有此认知基础及经验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猜测。学生很顺利地进行了迁移,大胆提出“1角=10分”。在最后揭晓知识竞答比赛结果时,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思维无比活跃,自然地引到下一节课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我时刻关注学生,激励评价。
本节课我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层面。如:当学生自主认出并介绍如何认识1元以后,我适时评价:“你观察真仔细,说的也很清楚。”为其他学生的认币、汇报做了示范性指向。还不断的变换语言:真聪明、太了不起了、回答得真出色等等。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要回到到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这节课不足的是,没有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为了弥补不足,我还要联系家长配合我们的教学,通过课后生活的实践,达到最终的目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
回顾本课的教学,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虽然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第三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重点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突出辨认人民币的方法,但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学生去认、记人民币的颜色、图案等。其实我觉得只要学生会认就可以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3)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前我为孩子们留了课外实践作业: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活动,为本节课做了准备,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
1、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不足之处是:在讨论时,个别学生没有充分讨论。个别同学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掌握不好。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我之前没有教过一年,但是听其他老师说过《认识人民币》是个“烫手的山芋”。由于现在很多家长都是采用了手机支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年级的孩子们有现金去购物的体验特别少,而且这个单元还涉及到了单位换算这个很抽象的知识点。《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疫情期间在家网课学习的,通过检测发现孩子们掌握的情况不是特别好,人民币单元之间的换算是同学们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生掌握单位换算上,通过换钱的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的复习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通过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旧知,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注意观察课件,,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
第二环节:“换钱”活动
在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换钱的问题。通过换钱的活动丰富学生对较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重点让学生明确一张10元可以换成10张一元;一张100元可以换成10张10元。在换钱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每种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在购物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我设计了“小小售货员”的活动,让同学们唤起日常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有以下几点细节需要改进:
1、练习题太多了,一节课下来,老师特别累,学生也特别累。所以要减少习题量,单位换算和解决问题都特别重要,一节课讲不完,下次课把重点放在复习单位换算。
2、在人民币兑换时,如果我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他们手里的学具多摆一摆、多换一换,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习。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最后一题练习,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未来教室,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想好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以对于整节课而言,不论教学设计还是环节安排上,可能还都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今后能够准备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来教室的各项功能,为未来的教学服务。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要完成这些目标,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是认识了人民币,如何能让他们正确的取币、换币、付币、找币,原本3个课时的课,是肯定不够的。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在交流中基本认识了人民币。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为下面认识人民币的几种辨认方法做好准备。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1元、5角较熟悉,认识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对于2角、1角、5分、2分、1分比较陌生,在换算“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较灵活的几个孩子积极举手。我想,要理解“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知识,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机会几乎是零,为了让学生明白“5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计算5张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让学生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意,因为有的学生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30元+2角=32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行计算。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注意:
1、书上和练习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学生看了,在后来的练习中也就没有问题。
2、在课后练习中,有很多人民币兑换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假币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题。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本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在课中我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渗透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尽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显示在课后反思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美国学者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体现了教师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我们才决定以教师的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学期,针对老师们没有写反思的经验、方法,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六安路小学请来了张宁老师给我们指导,传授经验,谈体会。而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每课必写教学反思,可写长处,亦可写短处,可三言两语,亦可详写、细写,每月要有两篇反思在组内交流。在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通过张宁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书写教学反思,在书写教学反思中我们知道了书写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1、反思什么?是我们写反思的目标对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A、教学定位;
B、课堂的动态生成;
C、教学设计、教师的活动、教学效果;
D、教学的预设;
E、教学的`资源。我们只有明确了反思的对象,才能去写好反思。
2、怎样去写好反思。我们在写反思时,可以抓住课堂中的一个闪光点来写,亦可对教学中的败笔之处来反思,反思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分析,对自我的剖析,如果现在对上过的课再上一遍,能否做到将自己的败笔之处删去,在写教学反思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四大环节去运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写好反思。
二、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反思策略,这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反思书写中收获较大的一部分。
1、教学环节反思策略。我们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分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反思:
A、教学目标:通常教学目标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C、教学过程:要根据设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模式选择最恰当的策略。
D、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既要有量,又要有质。
2、教学行为反思策略。我们可把课堂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应包括:显示行为、对话和讨论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应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而师生互动行为则应有:接纳学生的情感、表扬或鼓励学生、接受学生意见、学生自发提问等。
3、教学问题反思策略:教学问题有别于教学事故,是可作探讨的问题,可从自我反省角度去探讨,可以从听课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去探讨。
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是我们写反思活动的开始,而我们的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是以增强教师道德感为基准。一个优秀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学,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灵感,探索教材内容的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学生学习的新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勤学的善于反思的优秀教师。而我们教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的反思,最能代表我们本期教学反思活动的收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教材是2000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本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在课中我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渗透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尽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今天是第一课的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第一、教学认识人民币及分类
1、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以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让“同学们把认识的人民币悄悄的告诉你的同桌。”同学们在互相说的时候钱都乱了。然后,我给他们创造一个当小班长的机会,同学们很高兴当小班长,激起他们对人民币分类的兴趣,自发开动脑筋分起来。
2、根据他们分类的情况:
一、纸币和硬币,以制作的材料来分的。
二、元、角、分,以单位来分的,分完后我以“我们认识元这个大家族的成员”为切入点来一一认识人民币,主要从颜色、面值、大小、新旧版几方面来辨认。
最后,以2元和20元为例来验证同学们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
3、针对重点设计练习:本节课的练习我没有单独设计,是边授新课边练习,在同学们认识了元角分后,我设计了买泡泡糖、小刀和本子,让学生在买东西时训练他们认钱、数钱的能力。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口、手、脑并用,达到了较好的强化效果。
第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我从练习中导入买泡泡糖2角,让学生摆出2角钱,学生有摆一张2角的,有摆2张1角的,从中让学生理解2个1角是2角。买小刀同样让学生摆出小刀的价格5角,生的方法很多,但归纳时让学生明白5个1角是5角。买本子时,提问“谁知道怎样付钱?”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来付钱,有的同学说我付10角,有的说我付1元,这样老师都予以肯定,并告诉大家1元=10角,这一信息再让全班同学大声读出来。
虽然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对元角分的小结不可忽视。我指出10个1角就是1元。这样加深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理解。
第三、我的教龄尚短,经验不足,教学中有很多不到位,尤其是时间的安排我觉得不够合理,以至后面的几道闯关题没来的及出示,加之我有点怯场致使语言不够精炼连贯,以至于课堂没有预想的顺利。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
回顾本课的教学,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虽然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第三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重点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突出辨认人民币的方法,但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学生去认、记人民币的颜色、图案等。其实我觉得只要学生会认就可以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4)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认识人民币一课是第五单元的一节课,主要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无止境,进入了最佳学习习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体现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索的动力呢。
2、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看似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习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学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出发,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学生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学生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恐惧。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单的算式,从“分”开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3
一、教学熟悉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肯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悉人民币吗,同学都很骄傲地答复熟悉!,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悉,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认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悉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悉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悉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时提问: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马上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嬉戏这是熟悉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肯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既然熟悉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
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嬉戏,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很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同学在熟悉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敏捷;
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差距较大;
3、有肯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一元的币值。难点是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认为创设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 1角=10分。最后创设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我认为设计淘气买一支铅笔怎样付钱,一是有利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二是有利益让学生主动去解决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应该怎样付钱等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通过学生之间怎样付钱的交流与对话,使更多的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付钱的方法的多样化,而且对从中提炼出来的知识(1元=10角,1角=10分),有更直观的理解。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认为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算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
我授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元角分的进率,会进行兑换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分钱、换钱、购物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针对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浅显认识,但对元角分的关系又不是很清晰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初我利用“购物”这一谈话形式导入新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外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人民币。
在开展“认人民币”活动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认识人民币。在接下来“人民币分类”的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很轻松地完*民币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按元、角、分来分类,进而进行兑换,了解进率。在活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要爱护人民币,正确合理使用零花钱等。
在购物环节,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准备好钱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进行生活经验的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生活的购物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
1、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的角度不够宽泛,细节观察不到位。
2、学生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6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一元的币值。难点是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认为创设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 1角=10分。最后创设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我认为设计淘气买一支铅笔怎样付钱,一是有利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二是有利益让学生主动去解决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应该怎样付钱等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通过学生之间怎样付钱的交流与对话,使更多的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付钱的方法的多样化,而且对从中提炼出来的知识(1元=10角,1角=10分),有更直观的理解。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认为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算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7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共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面值。第二课时学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换算,明确:1元=10角,1角=10分。第三课时让学生模拟购物,体验购物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付钱。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样想法: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所以我大胆地进行了创新,下面把我将对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通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钢笔,23元的转笔刀,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的购物游戏奠定了基础。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一副存钱的图片,利用问题:图片上的小男孩在干什么?来引导学生学会存钱,学会如何合理地花钱。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太活跃了,导致纪律有些差。
2.在购物游戏中虽然学生大部分都挺活跃的,但有的学生把小组里所有的货物都买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没买,虽然我在这个过程中把每一个组都问了一遍,帮助一些不动的同学买到了物品,但这也暴露出了问题。如何才调动起这一部分人的主动性呢?这将是我以后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由于时间关系,结束时太仓促,没有引导学生说,而是自己说了出来。
4.自身业务水*还有待提高,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8
在本次幼儿园开展的三优课数学赛教活动中,我与其他两位同一年级组的同事上的是同课异构的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在组织这一活动前,我就和搭班老师商量事老师自己准备钱呢?还是让幼儿自己在家里准备了带来?如果老师自己准备的话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大家的钱都是统一的,要是让孩子带吧,那些硬币肯定会背孩子们不小心弄丢的,但汇过来想想,让孩子带钱来园,硬币会让孩子不小心弄丢,但幼儿“带”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幼儿发现并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就方便多了。
在活动开始前我给每个幼儿分发总额均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能探索出这些硬币的关系,活动开始 我以参观《纸币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认识从古至今的纸币,感知钱的不同,和它们的共同名字“人民币”,让幼儿找出现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接下来出示人民币中的硬币,让幼儿了解1角、5角、1元硬币,从硬币的大小来知道它们钱的面值不一样,让幼儿了解后带着分发的钱去购物,并用钱来收银员这来付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1元=10个1角,1元=2个5角,5角=5个1角。我在这个环节只是说一下有两个小朋友买了5角东西,其中一个小朋友给我一个5角,另外一个小朋友给我5个1角,有的小朋友买1元的东西,一个小朋友给我1个1元,一个小朋友给我2个5角,还有一个小朋友给我10个1角,其实我在这里应该立即把这个等价兑换的公式列举在黑板上,让幼儿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幼儿在做练习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买东西的环节,幼儿“买好东西”到下一个环节,幼儿一直都把东西抓在手里,觉得这样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没有明确买好后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如果当时要是买好了,把钱付好了,再添加一个把买来的东西捐赠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这样东西就不会在孩子们手中碍手碍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9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1、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52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原先预想学生对人民币会很熟悉,但实际上下来发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了解。这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少自己去买东西,*时接触人民币的机会不多。所以上了这节课之后,我感到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对此我做了一下几点反思:
1、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还不够。少数学生上完这节课还不能很好地识别不同的人民币。人民币的的认识要注意“数字”与“单位”结合起来进行认识,认识错误的学生都是只看数字或者只看单位导致错误。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人民币,讨论如何区分这些人民币,比如:观察同单位但不同数字的人民币,看一看有什么不同,进而总结出看人民币的方法。
2、学生未对人民币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人民币上有着很多的图案,陈晓娟老师在点评时说过,可以首先花一节课来光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而先不教他们之间的换算。而在认识中可以让学生深入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各种图案的意义。这样进行操作的话,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去区分不同人民币,并对人民币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因此对人民币产生更大的兴趣。
3、另外在教学技能上,我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这节课,我没有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做任何的表扬和批评。虽然公开课上,学生在有老师在后面听课的情况下显得特别安静,但教师仍然要紧抓纪律,一些针对纪律的表扬批评的语言不能少,并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另外,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我虽然有进行评价,但评价语太过单一,没有很好地做到激励的效果。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5)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一、谜语激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本买笔都用它。”
二、故事导入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小猪、小羊、小兔、小狗在过生日呢,我们一起去祝福他们吧。(一起拍手唱生日歌。)
师:唱完了生日歌,每个小动物都许下了自己的愿望,我们来听一听。
(小狗说:
师:怎样帮小动物实现愿望呢?——(用钱买)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钱?(生自由答)
师小结:钱的作用可真大,谁知道现在咱们*人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课题)
三、新课
(一)初识人民币
师:小朋友都见过人民币吧?桌上盒子里就有人民币,如果你认识,就像同桌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同桌活动)(二)认识一元
1、大屏幕出示一元纸币
师:这是多少钱呀?谁愿意做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你是怎么认出是一元的?)
师介绍:“壹”是大写的“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现在通常写成“元”(板书)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在一元纸币上你还认识什么?(*头像、*等)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咱们再一起看一元人民币的背面,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这样少数民族的人使用起来会很方便。再看正面还有盲文,盲人朋友只要摸一摸,就知道是多少钱。再看*,它是伟大祖国的标志,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也要爱护人民币。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不乱花钱、不在签上乱涂乱画等)
2、认识纸币和硬币
在你的盒子里找到一元钱,把它举起来。(有硬币、有纸币)
师问:“这两个一元有什么不同呢?”
认识硬币(简单介绍)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认识旧版)
(三)认识角币
1、师设疑:小朋友们快看,老师这儿还有一张1元。(大屏幕出示1角)
这不是数字“1”吗,怎么会不是1元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后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字——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
1元和1角虽然都有1,可单位不同,差的可就远啰。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
老师随便指,你能说出来嘛?
2、圈出分币,认识单位“分”
3、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能根据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认识人民币,真不错!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60页例题,第61-62页“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认识人民币”这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要求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材从一幅三名孩子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入,使学生联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组织学生通过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整体的认识。“试一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为学生购物付币做准备。“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得层次分明:第1、2两题让学生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第3、4两题让学生认识取钱方案的多样;第5题创设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面至少有1分、1角、2分、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分、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 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三个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钱) 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购物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认识) 请你从盒子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学生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展示出来。
[评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随着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实现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地位。]
(3)、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4)、提问: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请学生从盒子里用不同的方法拿出1角钱,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完成课本第60页填空:1元=( )角 1角=( )分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也使用过人民币,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知。通过从盒子里取出1元钱、1角钱,使学生看到取钱方案的多样,并从中筛选出“1元=10角、1角=10分”,顺利地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5)、试一试:一张1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评析:通过换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元=10角”的规律的理解。]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盒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购物活动: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一件价格小于1元的文具,例如一块橡皮或一本田字格簿等。
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要记清所购买的文具的价格,付给店家多少钱,有没有找钱,找回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可能缺乏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这项课前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了解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创设看看一位小朋友存钱罐里的零钱的情境,认识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2)认识分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
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设计意图: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接触不到分币以及有关分的计算活动,在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建立分的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加强对分的认识。】
2.学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参与度高的学习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出示: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人民币的分类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交流时将“纸币”与“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注意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使学生深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
师:**×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为什么?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板书:1元=10角
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课前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趣味练习,巩固认知
1.练习活动一:比一比
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巩固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2.练习活动二:摆一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3.练习活动三:数一数
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
4.练习活动四:换一换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
师:换成元是几元?为什么?
师:换成角是几角?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二题
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1元=()分
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1元=10角=100分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换一换的操作活动,展示人民币单名数之间兑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5.练习活动5:选一选
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
师:小朋友们*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
【设计意图: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和建立合理消费的意识。】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师: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消费,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人民币欣赏
师:1999年10月1日,*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感受货币文化,渗透爱国教育,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3.拓展练习
出示统计表,分类整理玲玲的存钱罐里的钱。
元角分
3元14角8分
师:14角=()元()角
算一算:玲玲一共有多少钱?她的钱可以买到什么?
师:谁也有存钱罐?小朋友们*时能得到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教育。】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巩固认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2、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3、在购物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及合作的主动性。
3、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和节俭、拾金不昧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字样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具准备:
每组实物人民币若干,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谜:薄薄一张纸,作用真不小,买书买笔买玩具,全都少不了。
师:谜底是什么?(生:钱)
2、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买东西、交学费、手机费、治病、买衣服……)
师:看来钱的作用还真不小!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钱,不仅样子不同,连名字也不同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欣赏各国的钱。*的钱就叫人民币。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1)特征辨认
(课件出示一元纸币)这是一张人民币的正、反两面,这是多少钱啊?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上面写着数字“1”。
师:可能是1角、1分啊。
生:这儿有“壹”,这儿有“圆”,合起来就是壹圆。
师:讲得真好!“壹”是汉字一的大写,“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师:在这张一元的人民币上,你还看到什么?(**、印制时间、*……)。*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小朋友们都非常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小朋友们也要爱护人民币,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
师:说到一元钱啊,老师就想到超市门前一边唱歌一边摇摆的摇摇车,多少钱坐一会啊?咱们赶紧拿着着一元钱去吧。
师:咱们拿这张一元的纸币塞进去能做摇摇车吗?(硬币)
认识旧版一元纸币。
师:这是多少钱?这也是1元钱,怎么看出来的?只不过是旧版的一元钱,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们用的都是新版的一元纸币或硬币。
小结: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一元的人民币。在认识人民币时可以从图案、字样、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但我们一般是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2)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A、小组认识活动
师:认识了一元人民币,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其他人民币。要求:由组长负责拿出人民币,考考你们组的小伙伴:“分别是多少钱?从哪儿看出来的?”。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认完后就坐正。
B、抢答方式小组汇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角和分。
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老师随便指一个,你来说说这是多少钱?(开火车答题)5角(怎么看出来的?)、板书: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还有哪些也是用角作单位的,上来指一指,其他小朋友读一读。认识5分、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还有哪些也是分币?
C、人民币的分类
纸币、硬币
元、角、分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不错,不仅能正确认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按制作材质不同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元、角、分。
三、自主思考,感悟元、角、分之间关系
1、元和角的进率
(1)1元小超市
师:知道什么叫一元小超市吗?
小兔买一元的布娃娃只付了一张纸币,小羊买一元的花皮球却付了10张,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兔付的是一张一元的纸币,小羊付了10张一角的纸币,10张1角的是多少角,一起数数。
板书:1元=10角(反过来说说)
(2)等价兑换
小猪买一元的笔记本,付的都是5角的纸币,小猪要付几张?怎样想的?
小狗买一元的水彩笔,付的都是2角的纸币,小狗要付几张?怎样想的?
追问:1张一元可以换几张5角?几张2角可以换一元钱呢?
2、角和分的进率。
师:咱们刚才知道了1元=10角,谁来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
(课件1分1分显示)咱们一起来数一数,10分就是1角。(板书10分=1角)齐读
师:咱们现在都不用分币了,在你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个年代,都是一分钱一分钱的在攒,想想要攒多少分才是1角?
3、轻松一分钟
关于一分钱的故事有很多,有一首儿童歌曲就叫《一分钱》,小朋友们会唱吗?(课件播放)?师生同唱。
四、合作探究、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小狗存钱。
师:小动物拿到红包后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狗把钱存进了银行,第一次存两张纸币,一共是几角?第二次一共存了几元几角?(课本P70第2题)
2、“想想做做”第3题:开心超市
小猪特别贪吃,它有了钱就赶紧去超市买东西吃,它买了什么呢?(出示一根棒棒糖实物)棒棒糖5角钱1个,用托盘里的钱该怎么拿就正好是5角钱呢?小组合作,在桌上摆一摆,比一比哪一桌的拿法最多!
(展示4种摆法,注意摆放时的有序性)比一比哪一小组听得最认真。刚才小朋友们用几种不同的拿法解决了一个问题,不管怎样拿,我们只要使得每次的钱合起来正好是5角。
3、“想想做做”第4题:模拟购物
百姓超市里不仅含有零食,还有一些文具,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书签2角,固体胶1元,本子5角,荧光笔没标价)
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物品?
1元钱买一支铅笔,要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1元钱还可以买那些物品,需要找回多少钱,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1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件不同的物品?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
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盒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购物活动: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一件价格小于1元的文具,例如一块橡皮或一本田字格簿等。
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要记清所购买的文具的`价格,付给店家多少钱,有没有找钱,找回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可能缺乏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这项课前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了解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创设看看一位小朋友存钱罐里的零钱的情境,认识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2)认识分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
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设计意图: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接触不到分币以及有关分的计算活动,在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建立分的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加强对分的认识。】
2.学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参与度高的学习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出示: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人民币的分类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交流时将“纸币”与“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注意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使学生深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
师:**×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为什么?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板书:1元=10角
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课前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趣味练习,巩固认知
1.练习活动一:比一比
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巩固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2.练习活动二:摆一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3.练习活动三:数一数
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
4.练习活动四:换一换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
师:换成元是几元?为什么?
师:换成角是几角?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二题
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1元=()分
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1元=10角=100分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换一换的操作活动,展示人民币单名数之间兑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5.练习活动5:选一选
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
师:小朋友们*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
【设计意图: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和建立合理消费的意识。】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师: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消费,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人民币欣赏
师:1999年10月1日,*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感受货币文化,渗透爱国教育,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3.拓展练习
出示统计表,分类整理玲玲的存钱罐里的钱。
元角分
3元14角8分
师:14角=()元()角
算一算:玲玲一共有多少钱?她的钱可以买到什么?
师:谁也有存钱罐?小朋友们*时能得到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教育。】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巩固认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8 页例7、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说明: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课本第59页第4题。
3、课本第60页第7、8题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0页第6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说的价钱板书算式和口答。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认识元、角、分
1. 认识1元。
谈话: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再问:(指学生手中的1元纸币)他拿的是1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有谁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 认识1角和1分。
提问:(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纸币和一枚硬币,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吗?
要求: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谈话:每个小组的盆里,除了有1元和1角的人民币,还有1分的人民币呢。你能拿出1分的人民币吗?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上面环节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认识1元、1角和1分的方法,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3. 分一分。
谈话: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人民币,如果老师再拿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很快地认出它们吗?
课件分别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谈话: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说明:通过分类活动,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人民币的单位。]
4.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可以带上这些人民币去逛逛超市了。(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瞧,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啊!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谈话: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提问: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10角就是1元)
谈话:10角就是1元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 = 10角)
启发: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一起来数一数。(板书:1角 = 10分)
[说明:创设去超市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钱,自然地总结出“1元 = 10角”,并由此类推出“1角 = 1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师生一起数出10角、数出10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印象。]
5. 教学“试一试”。
谈话:(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提问: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说明:换钱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又能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口袋里钱的情况灵活付钱。]
三、 应用拓展
1. 提问:(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拿1张5角;拿2张2角和1张1角;拿1张2角和3张1角;拿5张1角。
2. 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展示课前布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买了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
[说明: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本环节的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四、 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 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习: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习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6)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1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不久前教了“认识人民币”,昨天做了一张练习卷,想想人民币在生活中也是经常要用到的,可学生还是错误百出!让人不禁感叹:“人民币”真的很难“认识”!
“认识人民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课时的内容因为准备了人民币,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人民币的调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当时的学习效果还好!
第二课时:“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则……
(1)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得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了困难。
(2)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等等理解困难。
(3)下面一道题目,更是让学生难以理解:一个闹钟32元,下明付的钱正好买一个闹钟,那么,小明最多付了()张10元的。而小军付的钱全是10元的,那么,他最少付了()张10元的。
简单的两课时“认识人民币”,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可不简单。还得继续努力啊……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近几日看到新闻,11月份要发行新版人民币,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期给孩子们上的人民币一课。《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知识,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孩子们对人民币并不陌生,上课也十分的积极,于是我便抓住这一特点做了以下活动:
(1)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画(部分孩子的样张不齐全,就画一张),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2)购物付款。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付款→找钱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新情境,增加小面额购物,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环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3)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然我也有一定的困惑:
分币的教学如何达到理想化,其意义何在?学生对分币非常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基本不用,只是在各种数据单上有所显示,学生常见的仅限于超市的购物小票,对于分币,也基本上是忽略不计的。我将带来的分币给他们看,大多数孩子一脸茫然,摇头说“从来没见过”,只有个别个孩子在妈妈的储蓄罐里看见过,或者听大人说过。那么,在孩子们这种认知条件下,认识人民币起始课中的“分币”的认识,如何人孩子们掌握?分币已经停止使用,教材还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其意义何在?无奈,只能将人民币中关于“分”的知识硬灌输给学生。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4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教学上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整节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串成一体,这两个小精灵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导入部分由教师出示玩具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问:“买这个玩具熊用多少钱”,到看录像,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要使用到人民币,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b、新授部分以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导出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分两层
第一层开放题:一件小玩具是1元1角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钱,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最后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第二层“小小超市”: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在情境教学中进行,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此时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多种活动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5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我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课时,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手段。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课件。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渗透:*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人民币的分类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体现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虽然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6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孩子对这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前两轮实验教师也形成和积累了较为成熟和理想的教学模式。能否在此基础上再次创新,对我来说充满了挑战。
人民币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知水*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经验丰富一些,不仅认识人民币而且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和换算,有的学生因为*时不接触人民币,很少实际运用,所以认识人民币这方面能力比较弱,甚至没有能力,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我把它理解为进行探索创新的原动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样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是能带来快乐的花纸,是一种象征国家的骄傲还是一种诱惑,这使我陷入了思考,书本知识是抽象的,人民币却是真实的存在着。通过教学研讨我们提出了4个值得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1、提供什么样的背景情境。
2、孩子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
3、采用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4、如何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具体谈一谈。
1、提供什么样的背景情境。
使用人民币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人民币也充满了诱惑,教孩子使用人民币不光是简单的认识币值,进率,还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决不是一节课可以做到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展开了讨论,本节教材书上给出了一个在小商店购物的情景,这是最*常朴实的场景了,孩子即熟悉又感兴趣,但我们通过思考提出了一种想法,人为什么到商店去,是因为有购物的需要,需要什么,买什么,这才是理性的消费者,那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到商店买东西呢?是因为我们要教孩子认人民币,要孩子学习使用人民币的方法。如果情景使用不得当,难免让孩子产生“假”的感觉,失去学习的兴趣,但这节课又不能没有了情景,情景可以让孩子产生购买的欲望,孩子强烈的购买欲望是本节课学习的动力。
经过两节课的教学尝试,我们丰富了本节课的情境,把本课的背景情境定为“爱心活动”,取名叫“爱心义买”,教学时我先出示了一些贫困地区孩子在艰苦条件下认真学习的图片,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了震动,然后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通过今天的学习,购买一件你最喜欢的文具,并自愿把它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们。同学们一呼百应,情绪高昂,场面是比较感人的。这样一来,孩子的购物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一节课被一条情感主线从前到后贯穿起来,孩子在学习人民币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一种形式,孩子不仅没有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反增添了一份责任感,可以说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这种形式最大的弱点就是需要占用比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组织,容易让德育目标的实施冲淡了知识目标,有可能导致一节课的任务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而且不同的老师驾驭的能力又不同,差别就更大了,把握不好度的话,这样的情境形式反到成了负担,起不到教育的功效还拖了课堂教学的后腿。如果过于简化了这种组织过程,又会产生一种“作秀”“走形式”的感觉,还不如不用呢!我想这种矛盾的解决对我们教师确实提出了挑战,也应该成为今后我们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好题材。
2、孩子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
这个问题本来是被我最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本课的知识和别的课不一样,联系生活实际的东西比较多,一开始我想,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应该是比较多的嘛,存在的差距我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两次教学实践后我大吃一惊,孩子对人民币的认知水*差距巨大,有的孩子不仅会认币,而且知道简单的换算,多数孩子所认的币种不全,还有部分孩子仅仅只了解一种到两种人民币,进率和简单的使用根本不知道。
对孩子的水*没有充分的估计,也是导致前两次教学尝试中认币环节的失败的原因。在改进时我调整了认币部分的教学策略,加强了孩子的拿、认、说的训练,并在孩子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人民币后,把人民币散乱摆在屏幕上,让他们想一想怎样摆看起来就不乱了,渗透分类的思想,这个环节开始我没有把握,尝试后发现,分类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并不大,因为比较直观能看的到,所以孩子的分类方法比较丰富,我重点引导了两种,一是按单位分,分成元、角、分三种;二是按材质分,分成硬币和纸币。有了分类的经历就巩固了孩子对人民币的认知水*,为下面使用人民币打下了基础。
3、采用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这是我这次教学尝试中体会较深的地方,最先采用的四人一小组的方式,每组安排了一个组长负责,但低年级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组活动不是搞不起来,就是闹哄哄、乱糟糟的,出现了能力较强的孩子包办代替,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的问题,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它并没有落到实处,走了形式,从购物活动一开始,老师基本已经失去了对课堂的引导和调控能力。后来我们分析问题是不是出在小组长身上,或是课桌椅摆放的形式影响了孩子的合作,基于分析的结果我们改进了合作方式,改四人一小组为六人一小组,精选了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把学生的课桌椅重新进行了摆放,让六人小组采取围坐的形式。这一下减少了小组的数量,每个小组的组长都是比较能干的孩子,纪律一下好了许多,课堂环节好象有条不紊了。当我正暗自庆幸时,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发现小组合作中的弱者更弱了,参与的机会更少了,不参与的人数更多了,在购物活动中能干的孩子能买到两件甚至三件文具,能力差,胆子小的孩子一件都没买到,在认币环节中体现更明显了,让孩子们交流他们所认识的人民币时,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能滔滔不绝,没基础的孩子不仅一言不发,而且不停的摆弄手中的纸币。看来是“能干”的小组长“震”住了他们。参与交流合作的群体大了势必导致群体中的弱者失去锻炼的机会,考虑到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我放弃了这些合作形式,在认币阶段采用同位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完成,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在购物活动中安排了四个购物柜台,每个柜台聘请了两名爱心售货员,这样让孩子在购物环节中可以轻松自由的在4个柜台中自由选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增强了趣味性和真实性,同时渗透公德教育,并在活动中充分指导孩子购物的技巧,找钱的窍门,对于那么确实有困难的同学,老师真正有机会去引导他和鼓励他们了,这样尝试后活动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了。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一条经验,合作要注意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帮扶要面向个体,要有针对性,体现不同的人在学习中的不同体验和收获。
4、如何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课上活动了,孩子更多参与了,那么动笔练的机会和时间就变少了,本课我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安排了与之相适应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一些,多为主题服务一些。趣味是吸引孩子学习的动力,本课的教学活动“爱心商店”的营业活动结束后就进入了反馈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化的巩固。我采用了“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孩子谈一谈自己是怎样购物的,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十分乐意回答,但实际教学中我这一块我完成的不够理想,交流的量太小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机会说,这也是下次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经过反思,我提出了对本课的这几点思考。当然这节课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尽叙,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改进。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7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的,特别是认识人民币,更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他们需要在活动中体验、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所以本节课就通过创设生活中购买杂志这个情境引入。
人民币中的解决问题主要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使用尝试调整策略和罗列策略。尝试调整策略主要是:先随便选两本算一算,再根据结果调换调整。罗列策略主要是: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的试算。
例题设计了四种杂志,单价分别是:5元一本、6元一本、8元一本、7元一本。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学生对“正好”是什么意思,说的很明白,正好就是买了两种杂志后,钱没有多余,全部用完。但由于课本中的四个数字都非常小,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选那两种合适。
看着学生跃跃欲试,我就说:明明也挑选了两种杂志,可是,他算来算去钱不够,是怎么回事呀,你能帮帮他吗?
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了学生想表现,想帮助他人的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不再认为下面教的两种策略多此一举了,就会认真的跟老师的思路走了。
先教尝试调整策略,明明先任选两本,选单价是6和8的两种杂志,一算,14元,比13多了,怎么办?学生很快知道,得把其中的一本换成便宜的。究竟换哪种呢,学生说先定一本,把另一本换成便宜的。通过学生的帮助,明明调换好杂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当总数大于13时,这两个数都选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小一点的数。尝试调整策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的解决问题,并且间接的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罗列策略在这里主要是有序的“试算”,体现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教学罗列策略时,我说:兰兰也想去帮助明明,她对明明说:可以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一本一本试。随后学生和兰兰一起感受罗列策略的运用。
学生经过这两种策略的学习,对于难于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用尝试调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当数据较大时会非常有效。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8
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定要不断完善。
1、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课后要做进一步的拓展。
2、学生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如何互相整合意见,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需要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3、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需要老师、小组长、小组同学密切关注,引导他们也要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4、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组织所有学生有效学习。
5、教具准备不够充分,老师自己可以准备能够在黑板上粘贴移动的钱币,也可以帮学生准备小信封装好钱币,让学生操作完后能够及时摆好。
起初,我选课题的时候就很纠结,是选课堂比较容易掌握的算理新课,还是这种课堂很“活”的操作应用课,最后还是决定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固有状态。在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几次试课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期间多亏了师傅张迎春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呈现的效果对比上学期末的汇报课还是有了质的进步。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城南的一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现在的状态较之学生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目前我还只有一年的功力,但我会继续汲取养分,在慢慢积累中,实现更好的自己。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9
这是叙事性案例研究——《认识人民币》的第三阶段(新行为阶段)由邹晓桃老师执教的一节课。邹老师在前两次教学的基础上,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研究,反思上节课的教学环节实行怎样,进行改进,以求新理念的落实。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又创设买价值6角的本子和价值1元的笔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在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老师创设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情境,学生的学习情绪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样付款。这些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拿一拿自己最喜欢的人民币,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汉字、拼音、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付款活动,买6角的本子、1元的笔,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激发,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币方法,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怎样付2元4角钱快,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又体现算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10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2、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如: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与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7)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3篇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1
今天要先表扬自己,同时再跟自己提一个要求。表扬:根据教材,推测出了隐藏在显性知识点后的隐性思维要求,这是教材解读上的进步。要求:重视课程标准,重视教师用书。这两类书,应该熟读精思,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例题:16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钩6元 玩具汽车 7元 童话书9元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我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有的基础:能够正确计算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于多少。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排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以后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决后续更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三:网络直播课堂后,学生家庭作业出现的情况:
1.直接勾选出答案
2.直接只写出一个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但没有说最后答案。
关于解决人民币“正好”问题,教师用书要求
教材解读:
1.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2.在阅读理解环节,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物品价格总和为16元。
3.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
对比发现,自己确实有些许进步,表扬表扬,哈哈。感性激动之后,还需要理性总结,才能进一步成长,随将感想记录如下:
今日看到这个问题,能够思考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关键,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但能够有这个进步,源于对教师用书的重视,同时曾经在三年级讲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以,教师用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发现:数学教学的很多理论,方法是在不断的利用并逐步升级的过程。想起了两年前备考招教,一个前辈给我建议:“把整个六年的书,都放在一起,抓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每一册出现的这个知识一起看,更利于你对教材的把握”。但那时,心浮气躁,未曾实施,计划接下来要去试着这样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重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给更多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计划方案: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4个周期,每周一总结。记录每节课提问学生的次数,以及提问学生的个数,可以录制音频的方式记录。整理下自己每节课,每周,会提问多少学生,为在课堂上给孩子更多展示机会做准备。
(二)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为我的学生也是为我自己建立一个数据库。每节课后,以类似本文的模式记录自己的课后反思以及学生易错点。从而促进自己对教材及学生的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制定出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规。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2
人民币的简单的计算是本部分第二课时的内容,是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之后所学习的又一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首先创设了购物情景:用白板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并简单认识了几种气球的形状,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通过这个环节复习商品价格,培养学生的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在这一个环节里,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让学生先自己选择你喜欢的两个气球,然后再提出:一共要多少钱?让他们口头列式。老师板书,这样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选择。然后,请大家为他们算一算,如果买某某和某某气球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激起学生的争强的性格,为解决问题和节省练习时间,充实练习量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和讨论,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些内容,让他们对计算的方法选择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直接同单位的数相加还是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之后才相加然后再转化?
比如:3元2角+2元1角=
方法一:单位是元的数相加得5元,单位是角的数相加得3角,所以3元2角+2元1角=5元3角
方法二:3元2角+2元1角=32角+21角=53角=5元3角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所以第二种方法很多孩子都不会。但是要是在教学上重点强调方法一的话,对于1元3角-5角又可能无从下手。
对于这一块内容最大的感触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对这一块内容的处理是:认识-理解-练习强化,规范解题过程及结果-学完第六单元之后再回顾,方法多样化并总结方法。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融于故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一、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一年级学生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
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一理念。让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8)
——《认识人民币单元复习整理》教学反思3篇
《认识人民币单元复习整理》教学反思1
我之前没有教过一年,但是听其他老师说过《认识人民币》是个“烫手的山芋”。由于现在很多家长都是采用了手机支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年级的孩子们有现金去购物的体验特别少,而且这个单元还涉及到了单位换算这个很抽象的知识点。《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疫情期间在家网课学习的,通过检测发现孩子们掌握的情况不是特别好,人民币单元之间的换算是同学们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生掌握单位换算上,通过换钱的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的复习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通过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旧知,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注意观察课件,,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
第二环节:“换钱”活动
在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换钱的问题。通过换钱的活动丰富学生对较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重点让学生明确一张10元可以换成10张一元;一张100元可以换成10张10元。在换钱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每种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在购物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我设计了“小小售货员”的活动,让同学们唤起日常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有以下几点细节需要改进:
1、练习题太多了,一节课下来,老师特别累,学生也特别累。所以要减少习题量,单位换算和解决问题都特别重要,一节课讲不完,下次课把重点放在复习单位换算。
2、在人民币兑换时,如果我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他们手里的学具多摆一摆、多换一换,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认识人民币单元复习整理》教学反思2
网课期间,一直都有登录河南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台,去听名师专家的课,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前没有机会听到这么多专家、名师的课,随着这次网络教学的开展,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改变。深刻意识到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名校课堂学习,适应学情,为学生科学规划了作息时间、学科课程,制定了共同的学习内容,多*台播放,满足学生的需要。
名校课堂,主动听课,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堂上,认真聆听名师的讲解,学到了不少经验,受益匪浅。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9)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3篇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1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次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面的环节里,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钱币的换算,主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我采用了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鼓励他们独立尝试,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互助,给幼儿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幼儿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用新的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真正走进新课堂,尊重孩子的思维和想法,让孩子们喜欢学习,从而彻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10)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案及反思3篇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案及反思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三、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四、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五、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扩展11)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1
认识人民币一课是第五单元的一节课,主要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把认识的重点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我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先学会小面额的,由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换钱、取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质疑解难者,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学无止境,进入了最佳学习习状态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满脑子的为什么,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我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探索活动进入更深的境界,也许有的问题是老师都解决不了的,这不更加体现了学无止境吗,或许还是吸引学生永住直前,不断探索的动力呢。
2、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另外一个就是人人都来动手操作的烦恼。人民币的认识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原准备给每生一整套人民币实物,但由于数额太大,最后还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币学具进行整体感知,到了关健时候才使用真币,致使整节课下来多了取币收币的步骤,便有操作活动太锁碎的感觉,有待改进。还有就是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2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教学上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整节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串成一体,这两个小精灵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导入部分由教师出示玩具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问:“买这个玩具熊用多少钱”,到看录像,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要使用到人民币,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b、新授部分以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导出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分两层
第一层开放题:一件小玩具是1元1角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钱,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最后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第二层“小小超市”: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在情境教学中进行,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此时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多种活动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着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实践出发设计了本课,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闫春玲。
课前我让让学生准备了玩具人民币和一些生活实物,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闫春玲》。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渗透:*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也很多,如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扬长避短,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成长自身,服务教育。
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4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看似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习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学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出发,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学生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学生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恐惧。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单的算式,从“分”开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推荐访问:反思 人民币 教学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0字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000字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分钟
相关推荐:
- [工作计划] 月考总结与反思400字7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月考反思总结五篇(范例推荐)
- [工作计划] 月考反思总结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幼儿园教学反思总结【10篇】(完整文档)
- [工作计划] 教师年度总结与反思1200字五篇【精选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化学月考反思总结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历史月考反思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 [工作计划] 第一次月考自我总结和反思12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月考经验总结反思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生物月考总结与反思五篇【完整版】
- [工作计划] 2023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4篇
- [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心得大全【10篇】(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教师教学工作心得【10篇】
- [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心得【10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高中班主任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 [工作计划] 班主任一年级学期教学计划五篇(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小学体育学期教学计划五篇(2023年)
- [工作计划] 2023年小学体育教学计划五篇(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小学德育工作教学计划五篇
- [工作计划] 学生德育教学计划五篇【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