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高中语文成语(范文推荐)

时间:2023-03-22 10:05:03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高中语文成语高中语文成语1  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

高中语文成语高中语文成语1  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中语文成语(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高中语文成语(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成语

高中语文成语1

  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家去了。”师文扔掉琴,叹息道:“我不是不会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弹一首曲子。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里也没有音乐。由于内心找不到音乐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你再给我一些时间,让我找一找音乐的感受。”

  过了不久,师文回来见师襄。师襄说:“你的琴炼得如何?”师文告诉他:“我已找到音乐的感受,请听我弹一曲。”

  当春天时叩击商弦弹南吕调,凉风突起,草木都结出了果实。秋天时叩击角弦弹夹钟调,和风徐徐地吹起,花草树木都开花发芽了。夏天时叩击羽弦弹黄钟调,霜雪交下,河塘里都结冰了。冬天时叩击徵弦弹蕤宾调,阳光变得炽热,厚厚的冰块一下就融化了。一曲将终时,则以宫弦为主与其它四弦一并奏起,这时吹来了和丽的风,天空中漂着吉祥的云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师襄抚心高蹈说:“你的弹奏真是妙啊!即使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我得挟琴执管向你学琴了。”由上可见,音乐既可以使春天变成秋天,也可以使秋天变成春天,既可以使夏天变成冬天,也可以使冬天变成夏天。上述种种变化,皆是骤变,而非渐变。音乐的力量不言而喻。

  注: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列子。汤问》,与音乐有关。它常被用来比喻作事非常顺利。

高中语文成语2

  1. 开柙出虎 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2. 虎兕出柙 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3.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4. 分崩离析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5. 祸起萧墙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 五十步笑百步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 饿殍(piǎo)遍野 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8. 豁然开朗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 卓有成效 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1. 坚忍不拔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2. 永垂不朽 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3.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 义愤填膺(yīnɡ) 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 安之若素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6.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 息息相关 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8. 无济于事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9. 摇摇欲坠 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

  20. 不言而喻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1. 大放厥(jué)词 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22. 语焉不详 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23. 一帆风顺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4. 不可思议 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25.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6. 恫?(ɡuān)在抱 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 无忧无虑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8. 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29. 白头偕老 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30. 恻(cè)隐之心 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31. 忐忑(tǎn tè)不安 心神极为不安。

  32. 兴高采烈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3. 慢条斯理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34.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5. 奋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6. 物华天宝 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37. 人杰地灵 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8. 高朋满座 形容宾客很多。

  39. 命途多舛(chuǎn) 形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40. 冯唐易老 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

  41. 画栋珠帘 形容房屋装备的华丽。

  42. 李广难封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43. 老当益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4. 东隅已逝 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45. 各抒己见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6. 艰苦卓绝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47. 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48. 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9. 虚无缥缈 形容空虚渺茫。

  50. 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高中语文成语3

  1.一发而不可收拾:是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2.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自谦之词,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不能够接手。

  3.相濡以沫:比喻人在困境中互相救助。

  4.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却白白吃苦,没有得到一点好处。

  5.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6.行云流水:比喻诗文、书法洒脱自然,毫无拘束。

  7.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

  8.恃才傲物:形容自高自大5.空穴来风:比喻传言不是完全没有来由的。

  9.蓬荜生辉:表示因别人来访或得到别人诗文书画等赠品而感到荣幸。

  10.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9.鱼龙混杂:应为“鱼目混珠”,即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11.设身处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

  16.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17.不赞一词:不能添加一句话,形容文章很好;也指不发一句言,保持沉默。两个义项均不合语境。

  12.黄发垂髫: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儿童。

  13.一发不可收拾:指事情一发生便不能收住。形容对发生的事情无法控制,含贬义。而这里指才华过人,感情色彩不妥,应该用“一发而不可收”。

  14.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61.各自为政:比喻不顾整体利益,各搞一套;

  15.另辟蹊径:指原路不走,另外开辟出一条道,常用来比喻采用另外一种做法去做某项事情。

  16.胸无城府:多指率真坦白;全无心机。

  6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一叶障目:是所见受到障碍,不同于“产生错觉”;

  17.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思想主张不一样,就不必在一起商议。

  18.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13.无出其右:意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的。一般指别人没法与所指的人相比

  19.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句中讲的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与“生吞活剥”的语意完全不符。

  20.打牙祭:现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菜。与前面所述矛盾。

  21.一五一十:比喻叙述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21.过路财神:是指暂时经手大量钱财而没有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人,明显不符语境。

  22.师出有名: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也泛指做事情有理由。

  23.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应作“震耳欲聋”

  57.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

  24.一竿子到底:比喻直接贯彻到底,使用恰当,也符合说话人的身份。

  25.分崩离析:是指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用此处有点不妥,大词小用。

  26.水中捞月:比喻根本做不到,白费功夫。此处是想让考生区别“水中捞月”与“大海捞针”,此处应选“大海捞针”,大海捞针是指“极难做到”,但毕竟可以做到,而水中捞月却不能25.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

  27.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45.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用于形容人的品格,不能用于描述成绩,此处属用错了对象。

  28.石破天惊:原指箜篌的声音激越,出人意料。后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这里应用“翻天覆地”。

  49.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

  29.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喻依据现有的条件或东西采取相应的行动和对策。

  30.坐地分赃: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盗抢劫而分到赃物。

  53.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31.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

  32.不情之请:客套话,在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为不合理的请求”时用;

  34.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

  71.金玉满堂:既可形容财富非常多,又可以比喻才能出众,学识渊博。

  35.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64.一厢情愿:指:①单方面的愿望;②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主观愿望。

  36.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说法对,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37.通宵达旦:整整一天,从天黑到天亮。

  38.深入浅出: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39.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阴,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40.打破沙锅璺到底:比喻对问题寻根究底。

  41.纸上谈兵:形容脱离实际情况而空发议论。

  42.当务之急: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高中语文成语4

  1、峥嵘岁月:形容不*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 将危险转化为*安。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 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同学学习愉快!

高中语文成语5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无数古人宝贵的思想品质;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学语文教材和高考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在高中语文成语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很多教师往往只看中分数,忽视了成语本身的文化魅力,在教学策略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这无疑阻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成语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确成语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育真正地成为国语教学。

  一、兴趣,成语教学的前提

  兴趣作为入门学习的钥匙,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在成语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成语教学中充满着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成语教学也并不一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例如,在“不绝如缕”这个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语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么?”“当然知道了。”然后教师就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其出处,让学生猜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柳宗元在《寄许享兆孟容书》中说“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学生大都可以猜出情势危急这个义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意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在一代文学大师苏轼的笔下,它有另外的含义,同学们能够猜出么?”在苏轼《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不绝如缕是指声音的状态,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猜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自己猜测出来且得到证实的结论,更加具有成就感,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成语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成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的热情,这不仅在成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即便是在以后的古文教学,也可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积累,成语教学的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成语词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理解。学习成语,掌握成语的内涵,了解*古代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阅读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就是我们学习的依托,课堂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于无形中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古文阅读和成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涉及到少长咸集、曲水流觞、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等成语所在的句子的解释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理解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更有主观性和确定性,即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求助于本组其他的同学,这样获取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地高于教师主观灌输学生知识的效果。蕴含在课文中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如在《前赤壁赋》中的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独立、杯盘狼藉等,只有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主观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的理解,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是真正地学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充分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积累,是成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方可在以后的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将浓缩的语言精华传承下去。

  三、生活,成语教学的阵地

  成语离我们生活年代的距离越来越远,现代人虽然对其进行了传承,但是不免在使用中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比如说感情色彩或者是使用对象错误等。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就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多的去关注传统文化。目前很多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已经将成语作为了一个挑战的项目,可见,成语在现代化的舞台上,仍具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生活处处有成语,成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例如,我们去旅游,看到了城市的繁华,有人便会感叹说“还是大都市给人的感觉好,难怪人们都趋之若鹜的走向大城市。”很明显,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这里混淆了成语的感情色彩。再比如我们在看到电视节目中某个明星时,也有人会说,“周迅此时真的是炙手可热啊。”这就明显的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炙手可热通常是指权势大,气焰盛,此语境中使用是很不合适的,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成语误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且改正对于成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古人的智慧在今人依然可以延用,而正确的使用才是对其应有的尊重,留心生活,关注生活,将成语生活化,依据语境正确地使用它,才是将古人的智慧加以传承的基本方法。总之,成语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也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渴望,真正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高中语文成语6

  一、成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增长学生智慧

  成语多出于我国文化经典著作,凝聚了我国传统语言的精华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其中还包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利用其内涵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例如,教师以《论语述而》《淮南子》以及《岳阳楼记》为背景,向学生讲述学而不厌、塞翁失马以及先忧后乐等词语,可以帮助学生在安身立命、知人论世方面形成良好的动力准则。不仅如此,成语中还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信息,利用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在继承与弘扬的过程中增长智慧。

  (二)为学生奠定文言文学习基础

  成语属于古汉语,其包含了我国古代语言的诸多特点。对学生进行成语教育,可以帮助其了解文言现象,灵活使用词汇,为其文言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很多文言文词语可以通过相互连接形成成语释义,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基础。

  (三)提高学生作文水*

  作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教师多采取通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练习技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从而创作题材新颖、技术巧妙的文章。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日记、周记等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成语。学生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先了解成语的含义,并结合作文场景、对象以及词语等多个方面,斟酌哪个成语更加合适。长此以往,这种有意识的强化会促使学生在成语使用方面形成良好的自觉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谈吐素养。

  二、成语教学策略

  (一)循序渐进积累词汇

  成语数量非常庞大,成语学习不能一蹴而成,必须基于循序渐进原则的指导,长期学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积累几个成语,并定期对学生的成语积累情况进行考查,帮助学生形成成语学习的习惯。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成语学习方式进行科学化引导,帮助其对成语进行有效梳理、准确归类,从而形成一个成语知识网,为其日后发展奠定语言文化基础。具体梳理方式可以参考以下三点:其一,来源梳理。不同的成语来历也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其来源,对其进行归类。例如,新造成语、外来语词、口头俗语、诗文词句、历史故事、寓言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等。其二,典籍梳理。例如,学生可以将王顾左右而言他、五十步笑百步以及揠苗助长等成语归类为《孟子》;将厉兵秣马、外强中干以及退避三舍等成语归类为《左转》;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等成语归类为《史记》等。其三,常见易错梳理。

  (二)开展相关学习活动

  曾有诗人说,教育并不是在一个空桶内注满水,而是在一望无垠的草原点燃一把火。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成语教育时,不能应用传统的灌输模式,而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结合科学合理且有效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内驱力,促使其不断思考,并将所需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看图猜成语、你演我猜、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演绎等。

  (三)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高中日常成语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多应用成语,为学生创造一个成语听说环境。在语文教师长期影响下,学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逐渐开始在课堂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将成语学以致用。不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需要循序渐进。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文章或是话语加入成语后的效果更好,一定要及时提醒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成语的使用方式,从而提高其成语应用水*,实现活学活用。成语词汇量十分庞大,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仅仅掌握了冰山一角。因此,要求一个高中生完全掌握成语,显然是痴人说梦。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知识化建设进程的深入发展,高考在成语方面的考查内容由传统的知识化逐渐转为能力化,极为重视学生对常用成语的认知程度以及应用能力。因此,基于这种发展形势,高中语文教师应以常用成语为教学重点,锻炼学生的灵活掌握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为其高考铺筑基础,也更加有利于其日后发展。

高中语文成语7

  1. 哀鸿遍野:比喻*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高中语文成语8

  核心导读: 成语是在语言中经过长期实践,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繁、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因而正确地辨析和运用成语也一直是历年高考试卷上的必考内容。 重视成语学习,加强成语积累,本应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许多中学生在这方面却不懂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在成语学习上盲目随意,而且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也显得模糊混乱。本文就此谈谈成语学习的一些方法,旨在交给中学生一把钥匙,以打开高考成语试题的这道小门。成语是在语言中经过长期实践,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繁、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因而正确地辨析和运用成语也一直是历年高考试卷上的必考内容。

  重视成语学习,加强成语积累,本应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许多中学生在这方面却不懂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在成语学习上盲目随意,而且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也显得模糊混乱。本文就此谈谈成语学习的一些方法,旨在交给中学生一把钥匙,以打开高考成语试题的这道小门。

  一为“解字”。

  即对成语逐字解释。尤要突破难点。这是理解整个成语意义的基础。有不少成语往往“一词当关,万夫莫开”,如“暴殄天物”的“殄”(糟蹋)、“不刊之论”的“刊”(删改)、“文不加点”的“点”(点除)、“吊民伐罪”的“吊”(慰问)等,这些往往成为理解全词的拦路虎,必须学武松打虎,整体意义才能迎刃而解。当然,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对待,勤查字典。否则,就要望文生义,贻笑大方了。不信猜猜 “不名一钱”、“不足为训”的意思,再查查词典,是不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呢?

  二是“本记”。

  即识记原意或本意。成语的语意是比较丰富的,但它的所有意义都由原意或本意经由引申、转移、比喻等途径演变而来。理解并记取成语的本意,对理解其今意或它意很有帮助。如“对牛弹琴”,原意是用来讽刺“牛”(喻指谈话对象)愚蠢的,今意也用来讥笑说话做事不看对象,这是对原意换位思考的结果,这样一想,不仅几个意义都理解记住了,说不定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再如“花花世界”原指繁华的都市,后来指 “表面繁荣的社会”,今又指花天酒地的生活环境,细一想,这两个后起意不是对原意的否定和扩大而产生的吗?

  三为“温故”。

  温故而知新,多了解一些成语的典故,寻根探底,大有裨益。成语都是有来历的。它们的来源和出处主要有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民谚俗语、诗文典籍。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并借助这些背景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三人言虎”、“独占鳌头”、“东施效颦”、“汗牛充栋”等,这些成语字面上的解释并无困难,可是整合起来还是不得其解,这时就必须要了解其来源和出处了。“三人言虎”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思是说,三个人谎传城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把谣言当事实;而元代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里有:“殿前曾献升*策,独占鳌头第一名”之句。成语“独占鳌头”就语出于此,可见,其意为“中状元,居首位”。一般较大的成语辞典都会尽可能的列出成语的可靠出处。余例不再赘述。

  四为“分析”。

  即要注意分析成语词语间的语意关系、语法结构。成语是当时的情态语言直接保留或提纯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凝固结构短语,一定要细心推求其词语间的语意关系,分析其语法结构,才能避免误解。20**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对“道听途说”提供的解释是“在道路上沿途听说的没有根据的消息”,迷惑了许多考生,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把“路上听来,又在路上传说”这样的顺承关系误解成了动宾关系!

  成语的语法主要有并列关系(如:披荆斩棘,防微杜渐)、承接关系(如:见异思迁,出奇制胜)、目的关系(如:削足适履,杀一儆百,越俎代疱)、因果关系(如:捉襟见肘,水落石出)、主谓关系(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关系(如:得天独厚,不见经传,棋逢对手,如释重负)、补充关系(如: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寿比南山)、动宾补关系(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守口如瓶)、连动关系(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兼语关系(如:请君入瓮,引狼入室,转危为安)、偏正关系(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彬彬有礼)、变式关系(如:时不我待,唯利是图,唯我独尊)。

  而相当多的成语,都能够用“先分析其结构成分的意义,再综合词语整体意义”的方法去理解和解释。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是指人工的精巧而不是天然的了,所以“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20**年高考题)这句中的成语“巧夺天工”就是使用不对了。

  五为“辨异”。

  对成语,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之上,还要重视成语在句子中的实践运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辨析成语之间的差异。

  1. 感情色彩方面。

  不常用的成语,不要望文生义,主观臆断。“吊民伐罪”、“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不孚众望”“不足为训”等含有否定意义词的成语不一定是贬义词。而“目光如豆”、“一团和气”、“与世无争”等有肯定意义词的也不一定是褒义词。1997年高考的“趋之若鹜”、1998年考到的“处心积虑”就属于贬词误用。

  2. 词义轻重方面。

  如“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既“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其实该用“无可厚非”。这就是不分轻重,错用了成语。20**年高考成语“洗心革面”的误用也属于这类错误。

  3. 适用对象或范围方面。

  如:1999年的“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美仑美奂”形容房屋多而高大华丽,用以形容商品就不合适。20**年的高考题A选项用“汗牛充栋”形容“古人中刻苦学习的楷模”, 20**年高考D项把谦词“蓬荜生辉”用于他人居室,也都是用错了对象。

  4. 与句中词语的搭配方面。

  这类错误很多,也很复杂,尤其要注意。如20**年的高考题:“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手表,每当他向慕名前来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如数家珍”与句中“介绍这些宝贝”重复。1997年高考的“莘莘学子”也不能与句中修饰它的“两人”、“一位”搭配。

  5. 是否符合惯用句式。

  如1998年高考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而选项中却用于陈述句,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国的成语浩如烟海,要一个中学生全部掌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近年来高考成语的考查又由知识型转化为能力型,重点考查学生对书刊报纸等常用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只有把文中所谈的基本方法灵活掌握,综合运用,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拥有并运用好中华语言中的这块艺术瑰宝,并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高中语文成语9

  1、 灯红酒绿:(1)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2)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 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3、 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

  4、 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5、 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比喻办事圆滑。

  6、 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7、 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8、 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 动着的水一样。(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失。

  9、风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10、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高中语文成语10

  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漫:随便。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7.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休:喜;戚:悲伤,不幸。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1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声吵嚷。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14.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大江截流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15.帝国主义和一切*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此处可用颠扑不破。

  16.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17.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事。句中可用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18.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实际上生产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

  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

  19.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衷:内心。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

  20.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21.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

  及:赶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用于此处不当。

  22.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涣然:流散的样子。流散、消失得像冰块消融一样。一般比喻疑团解除。

  23.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叹:赞赏;观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坏事、坏现象不能说叹为观止。

  24.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顾客仍然门可罗雀。

  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作法。招牌易名不叫改弦易辙。

  25.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滥:空泛。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26.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置若罔闻,不去研究它的规律,这是极其错误的。

  罔:没有。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对于天天见而不重视的情况不能叫置若罔闻,可用熟视无睹。

  27.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己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叫忍痛割爱。

  28.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29.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

  30.对于什么时候去珠海广场参加公益劳动,班长、团支书、劳动委员说法不一,

  令全班莫衷一是。

  衷;折衷。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一般用于指议论者。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

  31.经过挑选,66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北京警院的大门,她们的*均年龄只有23岁。

  豆蔻:植物名。比喻处女。唐杜牧有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月初。

  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3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也飞黄腾达了。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的提高。

  33.他与张明是大学同班学友,同一个宿舍睡觉,同一个食堂吃饭,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34.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痛心:指悲愤到极点;疾首:头疼。形容痛恨到极点。车祸致残,只会悲痛,并无气愤可言。

  35.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维妙维肖。

  维:语气助词,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自然界的事物不能称维维肖。

  36.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之外,不能抽空写字画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对于运转刀刃是宽宽绰绰,大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

  37.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句中可改为拿不定主意。

  38.西山村伏击战中,日寇被八路军打得横尸阡陌、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39.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汗牛充栋、杂七杂八吗?

  汗牛:使牛出汗;栋:栋宇,屋子。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40.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41.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

  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42.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了长江二桥通航标准。

  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43.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是文不加点,难以断句,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

  点:涂改。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句中误为不加标点。

  44.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责:要求;备: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句中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45.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

  逆水行舟: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46.这盘棋,让何山对王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

  47.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

  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应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48.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这里该用身临其境。

  49.围棋大师聂卫*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患未然。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用于此不当,可改为猝不及防。

  50.足球比赛正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并非指冲在最前面。

  51.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厚:重;非:责备。没有可以过分指责非议的。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或事。可改为无懈可击。

  52.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用笑来对待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句中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阅读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1)

——中考语文成语复习3篇

中考语文成语复习1

  1、入木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2、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3、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4、四*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5、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6、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7、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8、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分离。形容不近不远,不亲不疏,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指文情若实若虚。

  9、甚嚣尘上:后用以形容议论喧腾。也形容*言论十分嚣张。

  10、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够做好。比喻合乎情理不悖常例,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中考语文成语复习2

  【考点解读】

  对成语运用的考核,是中考的一个典型考点,它体现了考生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其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

  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

  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

  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

  ④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

  ⑤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在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于课外。

  【题型分析】

  成语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①书写题:根据拼音写出成语中空缺的汉字,

  ②选择题:从不同的选项中选出运用成语正确或错误的一个选项,

  ③主观运用题:用指定的一个成语造句或用指定的几个成语围绕一个中心写语段。

  【试题探究】

  一、准确识记成语

  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其词型固定,词义也相对稳定,每一个字不得任意换用和增减。所以,要求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准确牢记成语。

  例1 (20**娄底)先将成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更正错别字后的正确字写在括号内,再用正楷或行楷把成语抄写在田字格里。

  忍俊不jīn( ) ch紫嫣红( ) 言简意该( ) 不屑置辨( )

  二、根据解释写成语

  成语也有意义相近的现象,但在一定的语境里,一个意义解释往往只对应一个成语。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对成语非常熟悉,即要记住成语又要理解其意思。

  例2 (20**恩施)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成语。

  (1)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啊!( )

  (2)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声震

中考语文成语复习3

  1. 追本溯源:追究根源。溯:往上推求或回想。

  2. 谆谆(zhūn)教诲(huì):恳切、耐心的教导。谆谆:形容恳切教导。

  3 自告奋勇: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4 自给(jǐ)自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给:供给。

  5. 自强不息:自己地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

  6. 中流砥(dǐ)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砥柱:砥柱山,在三门峡,屹立在黄河激流中;砥:磨刀石。

  7 装模(mú)作样:故意做作,故作姿态。样:模样、姿态。

  8 壮志未酬(chóu):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酬:实现。

  9.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其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10. 左顾右盼:顾:回头看;盼:看;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2)

——小学语文成语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成语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成语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成语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过成语的类型、意义及运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成语专题复习,使学生懂得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瑰宝。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准备

  1.布置好黑板,营造活动氛围。

  2.用小黑板画上表格,由计分员计分。

  3.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语文活动课,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说一段话。想想看,这段话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流连忘返;

  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

  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

  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是的,这这短短的一段话里就用了11个成语。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大家已学了不少成语,*常也积累了一些,今天我们就以比赛的形式漫游成语王国,大家可要努力啦!

  二、明确规则

  ①以4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以小组记分,最后排出名次,赢的那一组是今天的擂台。②记分员只管记分,不参加比赛。

  记分员宣誓:被大家选为记分员,我很荣幸,我一定会本着公*、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我的工作。

  三、比赛过程

  第一站——对对子游戏

  (AABB)高高兴兴——开开心心 郁郁葱葱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ABAC)无边无际—— 一心一意 善始善终 戒骄戒燥

  (AABC)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摇摇欲坠 遥遥相对

  (ABCC)千里迢迢——文质彬彬得意洋洋 威风凛凛 生气勃勃

  过渡:刚才我们是配合的天衣无缝啊。大家很善于观察,这些成语结构形式很有趣,把它们放在一起有助于记忆。师:在成语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由数字组成的成语,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

  第二站:数字成语王国

  要求:①这道题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写得越多,分数越高,写对一个成语给1分,写错不扣分。②各小组在集体讨论后由1名同学填写答案,书写要工整。③时间2分钟,超过时间不给分。(题目:①写出带有数字“一”的成语。②写出带有数字“三”的成语。③写出带有数字“百”的成语。④写出带有数字“千”的成语。)

  操作程序:①请各组组长上台领题目,主持人宣布记时。②时间到,请各小组派代表将答案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③老师相机点拨。

  第三站:动物成语王国

  师:成语王国的动物可多啦,下面这道题叫“根据动物说成语”。

  要求:①这项比赛共有4道题,每次由一组抽取题目回答,当这个小组在回答时,其他三个小组要认真听,仔细想,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②说出一个成语加10分。

  题目

  ①说出带有“鼠”的成语。

  ③说出带有“马”的成语。

  ③说出带有“狗”的成语。

  ④说出带有 ”龙”的成语。

  操作程序:①组长依次上台抽题目,并当众念题目。③老师相机指点迷津,烘托气氛。

  [老师相机点拨,以及适时的总结,对学生学习归类成语,能起到很好的深化作用。]

  第四站——趣味成语王国(每个小组发一个信封)

  1、投影,巧填人体部位。

  出入( )地 焦头烂( )

  另( )相看 画龙点( )

  一( )了然 扬( )吐气

  千钧一( ) 掩( )盗铃

  嗤之以( ) 摇( )鼓( )

  唇( )相依 调( )学舌

  劈头盖( ) 三头六( )

  一( )遮天 了如指( )

  口蜜( )剑 感人( )腑

  铁石心( ) ( )胆相照

  集( )成裘 瞠( )结( )

  卑躬屈( ) 摩( )接( )

  2、抢答题: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宝贝,大家看看都有些什么特点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说。)

  暴跳如雷 唇枪舌剑 掌上明珠 鼠目寸光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掌上明珠:特指受父母疼爱的女儿。唇枪舌剑:比喻辩论激烈,言辞锋利。暴跳如雷:)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比喻手法。师:也还是来举例说明一下,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其它的词语你们也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如 鼠目寸光 掌上明珠 暴跳如雷 挥汗如雨

  (2)、看看这些成语表达意思的方式上又有什么特点?(默读,小组讨论,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千钧一发 怒发冲冠 响彻云霄 入木三分

  (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夸张手法。师:能具体说说它们是怎么把意思夸大来说的?若学生说的是“怒发冲冠”;师:看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顶起了帽子,这怒气是大到极点了!多么形象啊!若学生说的是“千钧一发”;师:对呀,那么重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丝上,还不马上要掉下来,这样来表达情况危急的意思别具一格。……

  小结过渡:成语的确十分有趣,无论是它的词语的构成,还是它的意义,以及它的语言形式,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成语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

  (3)、看下面的成语就是来源于千年前的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板书:来源)

  ①读一读,说一说。

  历史故事: 画龙点睛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牛郎织女

  宗教:立地成佛,借花献佛,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②齐读

  ③讲故事。师:谁能给我们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请一到两名同学说一说)

  小结过渡: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都浓缩在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中。不仅如此,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已经直接告诉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甚至从它的字里行间了解到意义。(板书:意义)如果同学们继续去发现,继续去探寻你一定会发现成语还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四、运用——回归生活

  过渡:我们知道这些成语是源远流长,但今天依然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成语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我们来完成一个练习,看看大家运用得怎么样?(板书——运用)

  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匆匆》,想到20天后我们也将分别,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是啊,这六年的时光过得太快,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吗?能给同学们写上一段毕业赠言,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及送上最美好祝福,请用上四个成语。(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光阴似箭,白驹过隙……)

  五、小结:

  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许多,课文中有,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罗列了不少。老师让你们回去归类、整理了。谁来介绍一下你通过这堂课的复习,打算怎样来给他们归类?

  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恰当使

小学语文成语复习教案2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力,语言表达、写作、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

  1、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2、每组请一名学生按成语的意思练习表演。

  3、指导学生通过校图书馆、上网查询等方式积累成语,作好活动的准备。

  一.成语接龙的活动形式开始上课:每人一个成语_

  同学们,几年来的语文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了吧。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成语活动,共同享受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二、找成语。

  老师即兴说一段话(内容关于学校及班级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其中的成语,看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三、写成语。

  同学们,不仅咱们的学校,咱们的班级变化了,我们美丽的家乡开发区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吗?

  四、走进成语乐园。

  1、带数字的成语你知道吗?

  2、自然景物的成语知多少?

  3、人物品质的成语知道吗?

  4、动物园里的成语有多少呢?

  5、带近义词的成语你知道吗?

  五、走进成语植物苑

  顺()摸()()落归()

  粗()大()火()银()

  ()红()绿沧海一()

  囫囵吞()胸有成()

  ()断丝连世外()源

  ()立()群()头()尾

  六、走进人体成语宫。

  ()瞪()呆()舞()蹈

  ()亡()寒()红()赤

  劈()盖()()濡()染

  ()来()去三()六()

  摩()接()推()置()

  七、我们和成语手拉手交朋友。

  把意思相反的两个成语用线连起来,

  两全其美寥若晨星

  当局者迷两败俱伤

  雕虫小技鬼斧神工

  浩如烟海别开生面

  流芳百世默默无闻

  墨守成规并驾齐驱

  赫赫有名旁观者清

  分道扬镳遗臭万年

  八、看图猜成语。

  出示活动图,同学们抢答成语

  九、成语表演。

  请几位课前有准备的同学表演,然后请同学们猜出有关的成语。

  十、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觉到了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在我们的写作当中,如果用上了成语,也能为你的作文添色不少。现在请同学们选取今天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断,即兴写作一个场景,内容不限,但要用上适当的成语。

  同学小组说自己评论

  布置作业:课下把说的写出来。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3)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1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2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3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4)

——语文成语解释

语文成语解释1

  一碧千里:文中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形容草原十分宽广。一,全、都的意思。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荒无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精神饱满:形容精神振作,精力充沛,情绪饱满。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轮,高大。奂,盛,多。

  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风雪覆盖的样子。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始料不及:指当初没有料想到。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浩浩荡荡:水势大的样子,也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运转自如:运动得非常熟练自然。也指没有障碍,很灵活。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一动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沉得住气:沉住气,在情况紧急或感情激动时保持镇静。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

  实话实说:把真实的话,如实的说出来。

  面不改色:脸上神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险时,镇定自若,神色不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完好无损:完好而无缺损。

  不惜代价:比喻不可惜一切的代价来做某些事。

  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喃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喃喃,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若无其事: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时一样没有变化。形没完没了:没有休止。

  雪中送炭:下雪天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支同归于尽: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尽,完。肃,郑重其事。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热气腾腾: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无边无涯:无边无际,没有边际。涯,水边,泛指边际。昏迷不醒:神志不清,丧失知觉。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辛辛苦苦:身心劳苦。

  一声不吭: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不说。吭,出声,说话。目不转睛:连眼珠都不转地看着。形容聚精会神地看。

  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精卫填海:精卫街来木石,决心填*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

  含辛茹苦:经受艰难困苦。菇,吃。也说菇苦含辛。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经受。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百折不挠:无论受多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肝胆相照:比喻与真心相见。

  风雨无阻: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住,照常进行。泛指不管发生是么情坚贞不屈:形容有节操,坚定不变,绝不向恶势力屈服。贞,有节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

  全心全意:用全部的精力。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扶危济困: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也说扶危济急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日积月累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回。况,均按原计划进行。操。.扶危救困。

  冲锋陷阵:①向敌人冲锋,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英勇;②泛指为正义事业英雄斗争。

  无价之宝:不能用金钱计价的宝物。指极其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攻无不克:只要进攻,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每战必胜,所向无战无不胜: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负荆请罪:背着荆条请求责罚,表示认罪。后形容主动认错赔罪。同心协力:形容意愿一致,共同努力。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多变的情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明明朗朗:很明白,很清楚的意思。也可以指光线充足。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伸头缩颈:形容在暗中洞察的神态。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生气力:全身的力气。*生,一般指一生。

  力倦神疲:因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如临大敌:就像面对着势力强大的敌人。临,面对。

  故伎重演:比喻相同的事情再次出现。故伎,老花招,老手法。惧。敌。胜。势,决定策略。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的样子。

  按兵不动: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按,压住,搁下。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梦想成真:梦想的事情实现了。

  灵机一动:形容突然间想出了办法。灵机,灵巧的心思。心急如焚:心里急的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焚,烧。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铤,快走的样子。忠言逆耳:诚恳劝告的话,往往让人听起来不舒服。

  一落千丈: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手疾眼快:形容动作敏捷。

  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抖擞,振动,引申为振作。膀大腰粗:形容人的身体高大粗壮。

  敛声屏气:抑制声音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敛,约束。屏,抑制。

  放诞无礼:不循礼法;没有礼貌。形容虚妄离奇,不合情理。诞:荒唐离奇。

  转悲为喜:转悲哀为喜悦。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

  妙不可言:形容好的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妙,美妙。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诸亲六眷:泛指许多亲戚。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文质彬彬:原指文采和实际相称;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5)

——高中语文论文10篇

高中语文论文1

  一、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新课标改革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且两者应该保持*等关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互相交换观点看法,达到情感上的统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要能够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相关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诵,再邀请学生A进行朗诵,提问学生B点评教师和学生A朗诵情感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即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进行这篇文章的朗诵,再邀请其他学生来进行朗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将教师情感意识传达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同时,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目标。

  二、采用“主动发展”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一般来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大多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难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存在很多教师片面的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接受者,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简单的对学生进行重复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发展,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关于马克思生*的资料,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还可以以此篇文章作为范文,举行小规模的演讲比赛,展现学生的朗读风采,从而有效的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

  三、开展“开放协同”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要能够体现出多样性。这就需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的大框架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开展协同”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将学生从传统思想中*出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超越书本知识、注重共同发展和开放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走出课本知识,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并能够与其他学科的进行有效结合,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将传统封闭的语文课堂,逐渐向开放式、协同式发展,推动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这才是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要能够落实新课标改革的相关措施,就要与时俱进的发展,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与其他科目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高中语文论文2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职高语文课堂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而齐刷刷地趴下或者自娱自乐———睡觉、看课外书、听音乐;要么兴奋过度,课堂上一片嘈杂,教师声嘶力竭,学生依旧喧哗。久而久之,课堂四十五分钟学生感到煎熬,老师感到束手无策。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职高语文教学革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职高语文教学出路———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职高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而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2.合理地处理教材。对于教材的处理,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并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这包括一些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古典小说鉴赏、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等,毕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教与学是互相并存的。同时还复习巩固他们初中时就没有过关的语文基础知识,正是因为学生素质低,教师才要对他们进行更多、更好的基础课的教育。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那么学生学习语文将由消极而走向积极。

  4.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必须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模式。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

  5.评价教学效果不应该是只看分数,而是要看能力。笔者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综合评价体系要有如下特点;

  ①要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现状、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②要能兼顾课本知识、实践应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③试卷考试要与"才艺"展示相结合;

  ④课内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考查相结合;

  ⑤学习成绩要与学习表现相结合;

  ⑥教师考评要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总之,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的要素提供优质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职高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论文3

  中职教育要为社会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因此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专业课最重要,专业课的重要性大过其他课程。中职语文也不例外,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学校也对语文不够重视,一再压缩语文课程量,腾出时间学习专业课。语文是“为人的一生打底子的”,在任何学习时期,都在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的社会通行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应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达到技能和素质双双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发现多数中职生很少阅读课外书,没有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部分学生会看一些言情武侠小说,或者是利用电脑、手机阅读网络小说,虽然这些小说有着丰富并且吸引人的情节,但并没有很多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只能当做消遣、娱乐,没有起到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锻炼自身思维,为学生学好中职语文,提高专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三个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具体实践中,我让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适时加以延伸。如学完老舍的《我的母亲》,我让学生对比阅读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学完《我很重要》,我推荐学生阅读毕淑敏的《素面朝天》。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课文与作者的理解。我还鼓励学生将看到的课外文章还原成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让他们上讲台发言。中职学生是有一定的课余时间的,我安排学生课后阅读一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和阅读性较强的报纸。这些课外阅读虽然在吸引人的程度上比不上网络玄幻言情小说,但没有古今名著那样枯燥无味,并且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人生哲学、社会经验,也可以从一些暖心的故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让中职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做到了喜爱阅读,勤于阅读,就做好了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然而仅仅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能并没有放在心上。教师要把鼓励进一步提升为要求,比如可以适当减少语文课外作业的量,转而让学生每周上交一到两次本周课外阅读的心得和体会,把课外阅读作为中职语文的课后作业完成。阅读带来的好处,学生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感受到。就像我小时不爱吃苦瓜,认为吃苦瓜和喝药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很多人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想法。但是,我家人却强迫我吃这种我那时认为难吃的食物,迫于压力我吃了几口,刚吃下的时候感觉苦口难咽,但吃后不久的那种回甘和清爽勾起了我还想要吃的念头,于是我便爱上了吃苦瓜。语文阅读也一样,需要教师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度过“苦口难咽”的初始阶段,学生开始感受到阅读给其带来的“回甘”,主动想要尝试阅读,充分满足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高所需要的阅读量。学生度过了“苦口难咽”的课外阅读阶段,便具备了一定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开始阅读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书籍。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分配给学生一些经典文学读物的课外阅读任务。这些经典的作品通常理解起来生涩难懂,甚至有的还不是,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然而这些经典读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对应的影视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查阅并观看其影视资料帮助其理解读物,从而对名著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学习任务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思维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假期不是漫无目的地过日子,而是在娱乐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过程需要避免的误区

  首先,不能让学生有自满的心理。学习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永远不要因为自己手中有一滴水就以为拥有了整个海洋。因此,学生在阅读方面有小小的成果时,可以为自己的努力骄傲,但是不能自满,不能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得足够多而放弃课外阅读。教师要及时制止学生的自满心理,与学生心*气和地沟通,让学生发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并为之努力奋斗。其次,在读物的选择上,要由易到难。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阅读难以理解的书籍,这样的阅读学生体会不到书籍中蕴含的深意,无法起到实际作用。课外阅读需要学生长年累月的坚持,短时间内学生可能没感觉到有什么作用,但它一直默默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行举止,终有一天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阅读在其身上产生的惊人的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阅读能力一直都是成正比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深度,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课外阅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关键。

高中语文论文4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听说教学实施方法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教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听说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我们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高中语文听说教学方法:

  (一)利用听说结合式活动,加强听说教学

  听说读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综合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日常的朗读课文以及写作,都不是听说训练,而是读写训练。教师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度大,使听说训练的开展广泛度不足。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自尊心的影响下,他们不乐于开口,影响了其实际交际水*的提高。要加强听说教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听说学习活动中,也可以利用听说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去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听说训练。像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三分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些乐于交际与表现的学生会踊跃地进行自我介绍,那些害羞的学生会因为课堂氛围的活跃乐于参与到交际中,实现从无话可说到愿意说话的过渡。其次,教师要利用有效的听说活动来保持学生的说话兴趣。要使听说教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大教学的难度与深度,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爱上表达,保持学生说话的兴趣。当经历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如果教师一直让学生说三两句话,学生的表达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去开展讨论,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促进听说训练效果的明显。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心目中荷塘月色的画面进行描述,与附近的伙伴进行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听说练习中。另外,教师要因材施教,在听说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听说学习需求。一些学生喜欢演讲类的活动,教师要适当组织课堂演讲,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一些学生则喜欢辩论,其听说技巧较多,教师就要针对课堂内容为学生安排辩论的命题,促进学生爱上听说学习,乐于跟着教师的引导去进行听说训练。

  (二)利用口头式作文活动,加强听说教学

  口头作文活动,是进行听说训练的良好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语文思维的形成。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系,教师将听说教学与听说训练进行结合,会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快速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也可利用某一事件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成为小小评论家,利于学生出口成章,在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收获更多。在口头式作文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从简单与略难的顺序,引导学生从作文的主题讨论、构思表达以及片段展示做起,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针对“苏州园林”这一主题,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物,自己理想中的建筑物。再提出“我最爱的建筑物”这样的写作主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之后让学生到讲台前去分享自己写作思路,学生一起说一说,听一听,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更让听说活动开展地更加自然且有效。

  二、结语

  综上所述,听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说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对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手段。加强听说训练,会让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以全面提高。无论在高中语文课堂内,还是在课下,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开口去表达,去聆听,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高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提高,其语文思维会更加完善。

高中语文论文5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升学生精神文化、理想信念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和信念梦想。以基本教材和大纲教学语文学科知识点为基础,有条件地、适当地为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点相关的阅读资料,一方面拓展延伸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历,将阅读内容与日常生活经验结合,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比较记忆和理解,同时也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事情,感受学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从阅读资料中听闻关于英雄伟人、各领域专家学者、普通市民的生*事迹和逸闻趣事,引以为鉴或者寻找确立学生心中的偶像,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积极远大的理念信念。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美好的情操品质,多为学生讲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性伦理,监督学生的行为操守是否积极乐观健康,如果发现学生有消极悲观的内心情绪或心理状态,要及时采取鼓励、开导、安慰、调整等沟通谈话方式,或者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语文学习集体活动、语文项目社会调查和实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于他人接触并在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精神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与学习方式结合适用

  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培养人文精神与教学方式手段结合适用,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去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知识内容与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多领域资讯结合起来介绍给学生,安排学生主动自发去查阅相关图书文献资料,并重新组织语言和知识结构在课堂上做简单演讲或者以作文、作品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自身语文知识上的欠缺,并及时补漏提高,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听取、点评其他学生语文作品过程中,发现高效、优秀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借鉴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使用探究式教学和情境创设模式,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将学生按学习任务的不同分配成多个学习小组,并给每个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谊,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人生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带领学生走出传统保守的灌输式教学课堂,多开展实践应用活动,多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将课堂知识和生活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将人文精神培养贯穿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在充分理解和深刻透彻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多为学生讲解和分析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心境,从课文中汲取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力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和信念梦想,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去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培养学生成长为热爱生活、热爱国家和民族、勇于实践梦想的新世纪主人公。

高中语文论文6

  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要任务

  只有当学生们对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遇到难题时更愿意去思考,不断增强自我的学习能力。新课改把这一点放到主要的教学要求中去,也充分体现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有效性较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老师们把学习以任务的形式强压在学生们身上。尤其是在高三的学生们,老师们往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断向学生们加大学习量,不考虑学生们的兴趣。在如此大的学习量的压迫下,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开始讨厌学习,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成为主体

  学生们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不能光顾着讲课而不去重视学生们的主体性。既然学生们是教学的主体,那么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就非常重要。老师们要让学生们真正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去真心的喜欢语文学习,从而不断加强学习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主体的新课改要求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单一的讲课,学生单一的听课的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去享受语文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把学习作为一项任务。

  二、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

  (一)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很多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模式比较老套,甚至用的备课内容都是前几年的。这种死板老套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探索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兴趣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是最棒的老师,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去,更愿意去认真听讲老师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老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的去理解、学习。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语文功底,对统一的教学可能有的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有的学生可能并不是很理解。针对这样的现象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们积极在课堂上提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老师应当给予针对性的讲解。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可能有的同学还有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来得及提问,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向老师提问课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自由讨论

  针对同样的问题,每个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们积极进行自由讨论,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不同的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评点,同时也能知道别的同学的想法。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更好地去学习。与此同时,如果单单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可能有的同学听课时间长了就会分心或是觉得枯燥无聊。老师适当的在讲课过程中匀出时间让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们不再觉得课堂无聊。让同学们自由讨论的时候同学们也能够更好的对之前讲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消化,有的同学有不懂的地方也能够互相讨论提问。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大的弊端在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很好启发。例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很多同学比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问章的主题思想与大致内容,而是直接去看翻译。而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简单的把文章进行白话翻译,没有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也没有向学生们具体地解释为什么这么翻译。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更多的去自主思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更多的是引导的作用。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要去积极的引导学生们遇到问题自主思考,自主解决,而不是依赖老师。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很多同学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第二天又全都忘记了。这主要就是因为学习方式的问题,老师们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引导同学们用更好的方式去学习,把诗词的主旨与中心思想搞透彻,这样背诵的时候就很轻松,同时还能记得比较牢,不容易忘记。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的引导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把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比起老师枯燥的讲课,缤纷多彩的PPT、教学视频等更能够让学生们提起兴趣。把多媒体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自主学习,充分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是对书本知识的照搬照抄,缺少创新性,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来自不同的学校的不同老师的教学,这样一来充分的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思维。一些名校名师的讲课内容老师们都可以下载下来,把一些优秀的讲解内容融合到自己的讲课中去。这有效的提高了老师们的讲课质量,也能让学生的听课效率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拓展学生们创新性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们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创新性的思考方式去理解课本知识,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三、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发展。本文针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要的探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总结出了更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几点能够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措施。

高中语文论文7

  一、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合理的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不断地遇到教师设置的问题时,通过探索、讨论以及解决的过程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解《最后一片叶子》(苏教版)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老贝尔曼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向学生提出贝尔曼为何四十年都没有创作出他理想中的那幅杰作这个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贝尔曼只是一个失败的画家,那么文章又为何对他有如此多的描述?尤其是文章反复提出那幅尚未创作的杰作其意图如何?”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激发,为解开心中的疑问而不断地进行探究,从而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优秀人才,就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例如,在学习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节选课文时,学生虽然可以理解一名盲人对光明的渴求,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却可能并不了解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搜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对这篇课文进行简要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的增强,在了解了海伦的对生命的礼赞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后,学生可以通过对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的领悟更加地珍惜生命,找寻到精神的激励。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我的生活》《老师》等文章的拓展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使知识水*进一步的提升。在这种良性的竞争环境中,各组学生都能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也会在集体荣誉感的激励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搜集资料时更加积极认真,一方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图形、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发挥各种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增强。例如,在教授沈从文的《边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湘西地区的美好风景以及赛龙舟等视频,给学生展示故事展开的环境、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地人善良淳朴的性格,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美好爱情。

  二、总结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以及推进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应用探究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促进语文教学深入的发展。

高中语文论文8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职高语文课堂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而齐刷刷地趴下或者自娱自乐———睡觉、看课外书、听音乐;要么兴奋过度,课堂上一片嘈杂,教师声嘶力竭,学生依旧喧哗。久而久之,课堂四十五分钟学生感到煎熬,老师感到束手无策。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由此可见,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综合性和实用性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所以职高语文教学革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职高语文教学出路———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需要能生成目,目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职高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老底够了"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空洞",而产生"我想学,我要学"心理,他们就能付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离开了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2、合理地处理教材。对于教材处理,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并进行了大胆取舍,补充了一些新内容,这包括一些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古典小说鉴赏、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等,毕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主体,教与学是互相并存。同时还复习巩固他们初中时就没有过关语文基础知识,正是因为学生素质低,教师才要对他们进行更多、更好基础课教育。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善于创设诱人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卢梭说:"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东西",那么学生学习语文将由消极而走向积极。

  4、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本,必须让学生从分数桎梏中*出来,必须摒弃原来考评模式。我建议把教学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运用,反对死记硬背。

  5、评价教学效果不应该是只看分数,而是要看能力。笔者总结多年教育经验认为综合评价体系要有如下特点;

  ①要能体现学生学习现状、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②要能兼顾课本知识、实践应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考查;

  ③试卷考试要与"才艺"展示相结合;

  ④课内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考查相结合;

  ⑤学习成绩要与学习表现相结合;

  ⑥教师考评要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总之,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职业岗位要素提供优质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学校教育各个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实现。职高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发挥语文教学实践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论文9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无论高考压力有多大,学习任务有多重,对学生兴趣培养始终都是*衡一切重要手段。然而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分数终于泰山,为了达到高分目,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兴趣重要性。这不仅造成了老师与学生在思想交流上不流畅,甚至形成了认识上对立局面,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漠视态度。没有了兴趣,即使是死记硬背也不会有明显效果和作用。而且一旦由于兴趣缺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本身漠视甚至是厌恶,这将是更加危险局面。漠视语文学生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听课不专心,觉得上课听讲不是那么重要;对待课后作业态度更加恶劣,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不按时完成。若学生对高中语文没有兴趣,则他们学习动力不强烈,学习主动性不明显,学习过程不够持续。

  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创新方法

  (一)大规模应用课堂讨论机制

  语文老师角色更多是像一名向导,根据学生要求和现实世界需要给予学生一定引导。向导任务不是独裁式灌输和强硬要求,而是要注意倾听接受者声音,这一理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重视与学生交流。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与学生*等讨论现象,但是持续性不够,导致了作用不够明显,为此我们需要将这种课堂讨论机制常态化。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等、深入讨论,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影响和塑造学生价值观,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事物接受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讨论后形成共识更容易被接受,知识掌握也会更加牢靠。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作用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巨大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和广泛关注,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多媒体使用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过程。目前计算机、网络等新手段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几乎所有学生们已经认可和接受这样一种知识展现和传播方式,所以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一方面,老师要改良传统教学手段,适当嵌入多媒体教学方式,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方式辅助教学;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为在各种多媒体使用上学生往往具有更多经验和更加娴熟技能。

  (三)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舞台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和成绩不明显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心声。学生感受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气氛,这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语文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声音,并适时迎合学生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台。在当前丰富多彩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很快形成了自己个性,而且希望在更多场合张扬自己个性,处在价值观形成期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师只是想一味地改变学生价值观和个性要求,让他们按照自己想法来学习和生活,往往会适得其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不影响教学过程和目情况下,主动地倾听和认可学生内心声音,肯定他们个性。

  三、结论

  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载体,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要完成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高分要求,还应该发挥出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作用。为此,我们要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创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产物,将新时期诸多新特色巧妙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困境中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生机与活力。

高中语文论文10

  一、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获得的知识较为笼统,对其的理解与掌握也并不牢固,这种忽视学生主地位的教学模式是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师可以立足于知识建构理论,充分利用先学后教模式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所谓先学后教模式,就是指以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让学生带着教学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总结与点评,针对学生面对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离骚》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如:离骚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结合屈原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分析离骚创作的动机。此时,教师就将高中语文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寻求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就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就针对学生面对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指出学生自学时容易犯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先学后教模式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和探寻知识,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切实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最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并且对社会各个领域造成冲击。具体地说,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并且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来建设高效高质量的高中语文课堂。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能够进一步表现出高中语文学科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就能够将死板的教材内容通过图片、音乐或音像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极大的提高了高中语文学科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并且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无论教师的语气如何强烈,却始终难以再现马丁路德金在演讲时的表达效果,也就无法让学生对课文表达的感情进行深刻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像视频,让学生对当时的演讲现场有直观的感受,进而对演讲的效果有深刻感受。通过多媒体设备,学生就能够对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深层次领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散文的教学,能够将散文描绘的景色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出来。这就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刻的体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进而加强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打造与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众多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模式和理论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限制。同时,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交流,提出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策略,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6)

——高中语文学习5篇

高中语文学习1

  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高中语文学习2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如果要做一项如何学习语文的问卷调查,大概会有不少于80%的学生觉得语文学习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纵然是足踏登云梯身在摩天岭,也难以找到入门之路。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固然是语文这块“天”实在是无边无垠,寥廓旷邈,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大,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B· 科勒涅斯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是另一方面恐怕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

  因为当前学生中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漫不经心,懒散无为,认为语文学习就是那么回事学了长进不大,不学也不会考不及格,与其白花功夫作无谓的付出,不如痛痛快快地学其它课程。另一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愿做细致琐碎的积累工作,企图一日吃个胖子,幻想着一朝一夕十天半月语文水*有很大的提高,不克服这两种心理,要学好语文恐怕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 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 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学语文难,难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高中语文学习3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成绩等。

  3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33、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34、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35、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36、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7、弹冠相庆: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38、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0、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1、身临其境: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茕茕孑立: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43、耿耿于怀:形容心存怨恨。

  44、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45、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46、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47、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48、咬文嚼字: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49、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谋划不正当的事,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50、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快速辨识病句方法

  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饰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

  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句中的多重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昨天,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或“许多老师昨天……”

  例2: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20**年高考题)

  二、句中有并列成分,当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它们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

  例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消防车、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句中并列主语中“消防车”同动词谓语“放弃休假”“坚持”不搭配。

  例2: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句中的定语“穿裙子的”和中心语“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

  例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句中的“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错位,应将后者的语序打个颠倒,方可照应。

  例4: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三、句中出现选择性判断词语,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辨识要小心,谨防掉入命题者的陷阱

  例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用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谓语部分只有一面:“是根本任务”,而主语部分却说了两面:“能不能”,主谓不搭配。

  例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四、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

  例1: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和“不可”双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例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认”“不”与反问语气构成三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五、代词指代句中内容应考虑指代是否明确

  例1:之华同志去世前,满心希望我能写一篇有关秋白同志文学活动的文章,就像他写《序言》一样。句中“他”是指“之华”还是指“秋白”,不明确。

  例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这方面”是“欣赏”还是指“创作”,不明确。

  六、句中出现数字,可考虑数字说明是否前后矛盾或重复,是否有歧义等

  例1: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人员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至少”与“以上”矛盾。

  例2: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比,几乎下降了一倍。“下降”与“一倍”不搭配。(“倍”仅表示增加。)

  例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是说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还是不同学校的几个领导?有歧义。

  七、句中有判断动词“是”,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

  例1:东端有两座石碑,一座是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一座是”与“四个大字”搭配不当。

  例2: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高风亮节”与“榜样”不搭配。

  八、句中有介词或连词,可考虑其是否用得恰当

  例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句中第二个介词“在”使用不当,应改为“从”。

  例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的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关于”应改为“对于”或“对”。

  九、句子是复句,应考虑分句顺序是否正确,关联词语是否恰当,分句关系是否符合逻辑

  例1:一个人有错误不加改正,如果是很小的错误,也可能会酿成大害。该句是让步关系的假设复句,“如果”应改为“即使”。

  例2:《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的人,就是因为作者和他描写的对象长期相处,深深理解了他们的一切。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

  十、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等

  这是辨识病句最基本的方法,除辨识复句外,辨识单句,也必须以此为基础。在一时找不到“病症”的情况下,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例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倾斜。主干“进入”不能与“分成”搭配,即成分残缺,需在“分成”之后补上中心语“的时代”,才通顺。

  例2: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针对”与“攀升”不搭配,状语“针对”的中心语“的形势”残缺。

高中语文学习4

  我们在高中的生活里,需要很多时间来学习各种的科目,需要花费时间来考试和上课。在时间紧凑的日子里,如何将语文学好,首先我们就需要能够认识到,学习语文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里才能够使得自己形成语文素养,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变得相对容易,我们会越学越轻松。

  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特别是早上的宝贵时间。预习是一定要做到的,这样课堂听课的效率才可能提高,预习过程中讲究合理的分析,理解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实在是找寻不到答案的可以上课向老师请教。而在之后的学习,特别是大学,我们就会发现自学能力是特别重要的,所以要在这个时间段培养起来。

  预习过后就到了课堂时间,这是个绝对重要的时间段,如果利用得好就能够事半功倍,就可以将一切的问题弄懂,就可以将老师拥有的知识都吸收到自己的身上。一定要认真专注,还有跟着老师的步伐,但是有时候也要有自己的见解,老师不是神。我们可以质疑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由,在认真看过书本,分析过问题后跟老师和同学讨论。这是关键的地方,纵向和横向的讨论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而到了课后,一定要向老师请教,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出来,这样才能够成长转变提高。这样就可以不会积累更多的问题,一定要将每一天的问题都解决。课后要完成好作业,因为可以巩固知识点。其实语文的基础题都是靠*常积累的,而作文也是需要素材的,经常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阅读和文言文则是靠语感,更是长期积累。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对知识系统的分析和掌握。

高中语文学习5

  1.意义和价值:

  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可是,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统一性和同步性的制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创造性天赋。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统一的结论,已经不适应当今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化的社会现实,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已迫在眉睫。

  (1).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新时代新课改的必然需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更多适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个性的人才。所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比以往任何世纪更加注重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时代。最好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同样,最好的教学是个性化教学。21世纪又是大数据的时代,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个性化的教学正在展开,教育改革正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迈进。目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发展教育、注重人个性的独特发展对其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个性化阅读教学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时代要求而进行的课题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正是我们课题实验的重要目的。

  (2).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新理念新课堂的必然趋势。

  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是因为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等的语言、思想、情感等多元交互。

  我们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差别,认识学生在智力、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使其个人的独特的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得到全面发展,反对强求划一。所以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新理念下形成新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3).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新思维新方式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囿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语文教师的激情和个性受到遏制,学生的天性和学习兴趣遭到了扼杀。语文这门本应最能激发想象,陶冶情操,张扬个性的课程,却无形中沦为学生的枷锁,文学的悲哀,乃至有人斥之为 “误尽了苍生是语文”。针对这一弊端,语文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为使这一育人目标能通过语文教学过程来实现,客观上必然要求对新教材实行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感受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新课程教学方式赋予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2.研究现状:

  语文教学以教材为纲,以课文为本,以考试大纲作为唯一依据模式只能造成学生思维单一,兴趣缺失,个性被压抑,能应付某套课本的考试而不会做另一套教材习题的新尴尬,也使教师囿于教材这个小天地。这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语文教学是轻松活泼的等这个真理论断绝对是相悖的.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改革.

  新课改为我们吹响了号角,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个性化阅读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个性化阅读的有效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与阅读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当前的高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已取得了些许的进展:个性化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多了,学校的阅读资源较以前丰富了,阅读活动增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有所增加等等。但我们也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已有的研究中理论多散点研究而不系统,多宏观理论指导,却缺乏微观的操作层面的研究;部分学校、教师及家长对个性化阅读的重视不够等;有些教师对个性化阅读重要性的整体意识观念比较淡薄,对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阅读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对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活动的要求和说明比较模糊,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技术方法比较欠缺,在实践中,出现了把个性化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的情况;学生阅读随意无序低效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个性化阅读的效果不显著,个性化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开展的效果。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语文个性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据此提出加强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范式和策略研究。

  3.总体目标:

  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对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更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树立现代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

  具体目标:

  (1)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构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明确教师的“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抛弃“权威”角色,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陪伴者。

  (3)明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元化多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4.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1)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研究。

  (2)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范式及操作策略研究。

  (3)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估的研究。

  (4)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例、案例分析等。

  5.研究重点、难点: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

  6.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调查研究法:

  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要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2).对比实验法。

  在同年级*行班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3).行动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7.研究过程和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20**年3月——20**年6月)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

  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个性化阅读教学经验。

  第二阶段(20**年7月——20**年5月)实验阶段:

  上课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20**年6月——20**年10月)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

  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每一个学期都有阶段研究目标、任务和推进计划。

  8. 研究基础: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我校教师的心灵,并逐步转化为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石。

  定州市第二中学历来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历年来学校不断提高教科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还将走出学校,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作为我们课题研究专家支持组成员,这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专业引领。

  我校青年教师为主要群体,我们的教师队伍富有朝气、接受能力、可塑性强,他们有着迫切改变自己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愿望,这也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人员保障。本课题主持人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浅析周朴园的形象>> 论文曾发表在《博览群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李胜龙、刘会欣、张金茹、许敬、赵方、戴渝洋、马丽)都年富力强,教学功底扎实,学术底蕴深厚,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这也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人员保障。

  9.经费保障:

  学校将拨出专项经费用作课题研究,并将把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校长基金考核中的重要内容,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7)

——高中语文病句识别要点3篇

高中语文病句识别要点1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 “非常”“很”“过分”等。

  例如:

  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奇缺”就是“非常缺少” 的意思。)

高中语文病句识别要点2

  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如“成败”、“得失”、“好坏”、“ 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例如:

  ①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 ”,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

  ②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交通是否方便”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谈了一个方面。)

  ③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 、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④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 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高中语文病句识别要点3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如:

  ①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前文说的是两 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

  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③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

  ④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造成歧义。)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8)

——高中语文实习心得3篇

高中语文实习心得1

  在实习的两个月期间,我进行了语文教学的实习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体味到了做老师特别是做一名班主任的乐趣、责任与艰辛。我也深刻的理解了“学为人师、学为人范”真正含义。作为一名高中一年级的语文实习老师,我对高中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学习作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我以一名语文老师的要求,站在另外一个高度,欣赏课文、了解课文、讲解课文。经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备课。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认为,备课不仅仅备的是知识点,而备的是整个教学流程;备课不仅仅是备的是教师的授课,而备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与差异的语言与行为;备课不仅仅备的是知识点的数量,而备的是知识的质量……一份完善的、符合教师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教案,不仅能帮助教师按时按量完成教学的内容,更能让整个教学的流程更加的流畅,让学生学的充实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第二,讲课如果说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的话,那么讲课就是一堂课的关键。讲好一堂课,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善的教案,而更应该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当然,丰厚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也需要有清晰的思维和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觉得讲好一堂课应具备以下几点:标准而熟练地普通话;清晰的教学思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解决临时问题的能力;多方运用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的能力。讲台虽然只有三尺,但他是教师施展个人魅力的舞台。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舞台,讲好每一堂课。

  第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流程的再次思考,看哪些环节不够完善;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看那些地方任然需要补充。当然,更重要的事后者,特别是在知识的迁移、课堂临时问题的解决方面,我们最好形成书面的反思,为以后的的教学留下经验与教训。实习期间,我一边听其他老师讲课,向他们学习,一面请指导老师听我讲课,给我多提意见,多做指导。我在一次一次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尽管我知道自己与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经过我的反思,我一定会有所进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所以我认为教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自信。

  在实习期间,我还实习了班主任。虽然只是实习,可是我做的东西和一个真正的班主任一样,我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接近一名真正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出来处理好班里的日常事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爱我的学生,就像爱我的弟弟妹妹一样。其实,孩子们的思想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你爱我我就爱你”。所以爱是化解一切不愉快的最好良药。关心他们的生活、包容他们的错误、耐心的讲解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是让孩子多么害怕你,而是让孩子敬畏你,因为你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当然,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认真的对待我们的工作我们学生。通过实习,同时感知到得自己的能力的与不足,任然要我更加的努力。

高中语文实习心得2

  在实习的两个月期间,我进行了语文教学的实习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体味到了做老师特别是做一名班主任的乐趣、责任与艰辛。我也深刻的理解了"学为人师、学为人范"真正含义。

  作为一名高中一年级的语文实习老师,我对高中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学习作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我以一名语文老师的要求,站在另外一个高度,欣赏课文、了解课文、讲解课文。

  经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备课。 

 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认为,备课不仅仅备的是知识点,而备的是整个教学流程;备课不仅仅是备的是教师的授课,而备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与差异的语言与行为;备课不仅仅备的是知识点的数量,而备的是知识的质量……一份完善的、符合教师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教案,不仅能帮助教师按时按量完成教学的内容,更能让整个教学的流程更加的流畅,让学生学的充实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第二,讲课

  如果说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的话,那么讲课就是一堂课的关键。讲好一堂课,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善的教案,而更应该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当然,丰厚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也需要有清晰的思维和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觉得讲好一堂课应具备以下几点:标准而熟练地普通话;清晰的教学思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解决临时问题的能力;多方运用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的能力。讲台虽然只有三尺,但他是教师施展个人魅力的舞台。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舞台,讲好每一堂课。

  第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流程的再次思考,看哪些环节不够完善;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看那些地方任然需要补充。当然,更重要的事后者,特别是在知识的迁移、课堂临时问题的解决方面,我们最好形成书面的反思,为以后的的教学留下经验与教训。实习期间,我一边听其他老师讲课,向他们学习,一面请指导老师听我讲课,给我多提意见,多做指导。我在一次一次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尽管我知道自己与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经过我的反思,我一定会有所进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所以我认为教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自信。

  在实习期间,我还实习了班主任。虽然只是实习,可是我做的东西和一个真正的班主任一样,我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接近一名真正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出来处理好班里的日常事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爱我的学生,就像爱我的弟弟妹妹一样。其实,孩子们的思想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你爱我我就爱你"。所以爱是化解一切不愉快的最好良药。关心他们的生活、包容他们的错误、耐心的讲解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是让孩子多么害怕你,而是让孩子敬畏你,因为你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

  当然,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认真的对待我们的工作我们学生。、

  通过实习,同时感知到得自己的能力的与不足,任然要我更加的努力。

高中语文实习心得3

  教育实习既是对我们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加强自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次锻炼,更是使我们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本身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实习之前,董主任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知识准备的同时,更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注意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一言一行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给实习学校和班级一个好的印象,充分体现为人师表的风范,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对此,我一直铭记心中。

  20**年10月11日至20**年11月05日,怀着期盼和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实习学校湛江市振兴中学开始了我为期四周的教育实习生活。这样的生活紧张而忙碌,但充实而快乐,尽管每天早出晚归,时刻为教学和带班费尽心思,却初次品尝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快乐。不管是队友们的课还是指导老师的课,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很多实际的技巧和方法。语文教学指导老师阮锦营老师是一位有耐心和经验的老师,他教会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付出的努力、当中的感慨得失,是难以一一道出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深刻体会,这些体会将会成为你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如今,四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在自己的努力下,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在队友们的协助下,我很顺利地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这是我过得最充实、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成就感和挑战性的一段快乐时光。在整个听课——备课——上课——反馈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感和重要性,更懂得了如何与搭档合作,怎样在备课中相互鼓励、支持和协助,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和启示。现在,且把这一个多月的教学感受与心得记录下来,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

  下面将从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这两方面做总结。

  (一)教学工作篇

  实习期间,我担任高一(2)班的语文实习老师。见面会时,我就向指导老师了解这两个班的基本情况 ,以及老师的教学进度等。 这个班的基础不是太好,而且参差不齐,指导老师提醒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讲课尽量详细和慢点。听了这番话,我也心中有数,但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与他们和*相处。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感想。

  实习的第一周是我们听课的时间。我尽可能多听课,听不同老师的课,了解中学课堂的基本环节、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及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 ,分析学生对知识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下课时,我会跟学生们一起聊天,了解下他们喜欢怎样的上课方式和最感兴趣的事物,为语文教学做准备。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是从中受益匪浅。有的老师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上课慢条斯理、有条不紊;有的老师语速很快很流畅,跳跃性很大;有的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而有的老师在尝试着新课标……然而,这期间主要的还是听我的指导老师阮锦营的课。现在的听课,除了了解课文知识外,还要求以老师的身份去听,更加关注老师上课的语言、形式、技巧和学生的反应等,阮老师很年轻,但是教学经验很丰富。从阮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阮老师正在尝试着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他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这一教学理念。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转化成你的个人魅力,以此来影响学生,吸引学生。阮老师正是这样一个以其个人魅力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人。我非常欣赏阮老师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应对自如的调控能力。我忘不了阮老师课堂上的侃侃而谈、谈笑风生的情景。他生动地讲述身边的故事或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及夸张的动作,使得课堂气氛很轻松很活跃,想打瞌睡的学生都会被吸引。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如何调动课堂的气氛,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多听课,还要听好每一节课。因此,每听完一节课,我就会跟阮老师讨论一下听课的情况方案 ,做一些小结。有时还会把听课过程中吸收到的教学经验与同伴一起分享,进一步巩固听课效果,为下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除了听课,还要批改班上的周记、作文和作业。 因此,我每天都很忙碌,看着办公桌上堆积成山的作业,自己只好加班加点把它批改完。尽管作业很多,我还是很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 写上不同的激励评语或者找个别学生谈话。学生受到了鼓励,也会越来越认真地对待作业。对于作文,水*比较低,批改起来很费劲,除了找出不足之处,我还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老师娴熟自然的语言,随手拈来的广博得知识、自然的过渡等,除了有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尽管是经验老到的老师,如果要上好一节课,仍需根据学生、新的教育理念去备课,更何况我们这些初次踏上三尺讲台的准教师。只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顺利上好每一节课。

  因此,除了认真批改作业,我会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课当中。备课不是单纯地看教材,而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梳理教材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程序。一节课40分钟有限,对于整篇课文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重要的典型的来讲。我对此有点难以取舍。这时,我都会虚心请教阮老师。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对老师素质的一种要求。我也很认同。虽然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不多,但是备课时要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全局,才能更好地处理课堂上突发的提问或意外。此外,我觉得最困难的是如何去引导学生,如何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去突破重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除了请教老师和队友,还参考了很多资料,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写出了较为详细的教案,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修改完善。到了第二周我正式讲课。 尽管我准备的挺充分的,但由于我是第一次上讲台,面对着37个学生,

  我还是很紧张的,不过同学那一声“老师好”和他们那种眼神,给我很大的鼓舞,所以讲着讲着我就很自然了 ,整节课下来,自我感觉还是很好的清晰自然,时间把握的`很好板书内容很好,但是板书设计的不是很好,这是指导老师和队友们给我指出的优缺点队友们的鼓励让我重燃斗志,指导老师的殷切期望给予我面对现实的勇气。我重拾信心,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备课当中,为下一次的更加完美。所以在引导方面,我听课时会更加留心老师的引导方式,此外,我会想方设法去做好引导,或联系学生的生活 ,或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或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等。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思考问题也有了方向!课堂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总之,我会千方百计去引导学生,由学生思考生成答案,代替老师的灌输。

  在上课之前我就很认真的去记住了我们学生的名字了,并且在指导老师那了解到了哪个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好,而哪些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提问时,我能很准确的叫出学生的名字,并且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叫出不同基础的学生回答,每次答对是我都会鼓励他们,当他们答不出时,我会适当的提示他们,给他们信心。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都受到了激励与鼓舞,上课时也更加积极,甚至敢于举手回答问题了。

  表扬的反面是批评。课堂上学生的不专心,或搞小动作,或趴桌子睡觉等现象,上课时有些老师不加管理,这会纵容学生的不良习惯。遇到这种情况 ,我一般是对其瞪眼睛,或者趁着大家集体朗诵时走到学生身边醒他。而我很佩服阮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他不会骂学生,批评学生不会让学生难堪,而是采取了学生都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如集体朗诵时,一学生神游太空,老师没有大声训斥他,而是让他个人朗读几句。老师先是表扬他的朗诵,接着以半开玩笑半严厉的口吻“你们个别人故意齐读时不开口,想引起老师的注意,然后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希望你以后注意,不希望在以这种方式来吸引我的注意力啊……”其实大家都知道老师不只是教育他,还在提醒其他同学也要注意这种情况 。这比单独个别提醒作用更大。带笑的批评,在表扬中批评,这种激励教育是我要细致观察与揣摩学习的地方。

  (二)班主任工作篇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有忽略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很琐碎,但是如果用心去做,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初次见面时,我就向原班主任了解班里的情况 全班37人,男生31人,女生6人。大部分学生都是初次离开家里来到学校生活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很纯朴、可爱,都渴望别人的关怀。因此,我会从细微处关心学生,也会从整体出发,协助员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是比较繁琐的。每天都要跟班,铃声一响,总是出现在教室,看学生早操早晚读、课间眼保健操,记录学生考勤情况 ,督促学生搞好班级及公共卫生区,检查仪容仪表等。其余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办公。从早到晚,日复一日,不断重复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感觉很充实。为了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我向原班主任要了一份名单,尽快熟悉名字。早晚读时,还不时地在课室里走动,一方面督促他们读书,另一方面是熟悉每一张脸孔,尽快把学生与名字对上号。非上课时间我会跑到教室,和学生闲聊,了解他们的近况。此外,我还会与队友一起下宿舍,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从学生的周记或作文,或者从学生的*时表现,了解到一些学生的烦恼。他们正处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很多事情都还没有适应,出现了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 ,或是学习上的烦恼,或是家庭的压力等等。他们不敢与父母老师交流,害怕无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来到新环境,他们对同学不是很信任,羞于与同龄人倾诉,畏惧他们的嘲笑。而我们作为实习生,与他们年龄相近,亦师亦友的身份,他们更乐于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或是调皮捣蛋、无心学习,或是文静,或是自卑,或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我都找他们单独谈话,关心他们,给他们一些建议或指导。学生也很信任我,把内心的真实想法都告诉了我。从多次的谈话中,我发现学生很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与理解 ,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我会制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班里的活动,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我从来不因为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学生的能力,因为才能是多方面的,相信很多学生还没有挖掘到自己的潜能。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训斥,扣分,罚扫地,而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作为一个老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勇于承认自己的小错误。据我*时的观察和了解,很多学生都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方法不恰当。针对学生这一的学习状况,我开展了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的主题班会。形式很简单,主要是指导他们如何充分合理地分配时间。课后有些学生还来向我倾诉关于学习上的困惑,我都很乐意帮助他们。此外,我们几个实习老师还跟同学们一起举办了一场晚会,跟同学们一起准备节目,同学们那种积极的态度让我很感动,也我更了解他们了,这个晚会很成功,我们都玩的很开心。

  四周的实习工作已经结束。回想起来,在振兴中学的一切历历在目。在这一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情况;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去做好一名教师。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队友们的关心与帮助!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9)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1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尾声,许多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容易见成效。虽然对于高考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

  也就是语文越来越成为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2

  在政治科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听了高二文(3)班的政治课。通过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听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听课印象: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师教态自然,在整个课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亲和力非常强,语调*和,听起来很舒服。

  2、对教材比较了解,整节课各个环节连接比较好,没有出现停顿,课堂比较流畅。

  3、教师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一节课40分钟很少在讲台上活动,能够深入到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学生和目光交流,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许多积极评价,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内容太多,包括两个单元的重难点。

  2、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较为混乱,问题的设计没有难度,难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的许多提问中,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师还是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再个别作答,一个说明练习太容易,二是老师的应变不好。

  3、讲课内容的深度不够,不能够满足优等生的学习要求。

  自我反思:

  这一课例的讲授过程,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内在的知识间联系,以及熟知学生的知识水*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质和学生能力的飞跃。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此,教师组织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明确的共同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除学生间的互动外,还要发挥“师生间的互通”对合作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3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语文教学反思,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就象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4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我最初的认识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有不容易?我们的课堂常常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想想自己,在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现象:例如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自己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自己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记得专家组有位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合作、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注重积累与梳理。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

  第一、在*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第三、创设和谐、真诚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去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表现欲望,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师生*等的交流中得以解决,教师决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指手画脚,更不能对学生的认识做这样或那样的否定和贬损,要具有*等与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能左右的仅仅是节奏和方法而已。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必须贯穿始终的是真诚与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正确阅读的能力和潜力,要与学生彼此都敞开心灵。

  第四、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要晓天文、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5

  高中教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写作也趋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够给自己带来高分,老师教学过程中也潜意识的传达这一点。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扩散式思维学科,作文更学要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有些学生经常购买之类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模仿,这样的作品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形成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我认为,一定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在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续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师分析课文,也一定要确认学生是在主动地欣赏课文的语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你的灌输。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6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慰藉。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7

  从教十一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得地做过反思。借着这个机会,我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潜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做出改变。我发此刻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动手潜力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构成和提高。

  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潜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潜力和书面表达潜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潜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

  经过反思,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潜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贴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所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潜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资料和教学资料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超多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潜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此刻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能够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此刻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潜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状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就应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10)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1

  高中教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写作也趋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够给自己带来高分,老师教学过程中也潜意识的传达这一点。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扩散式思维学科,作文更学要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有些学生经常购买之类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模仿,这样的作品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形成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我认为,一定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在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续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师分析课文,也一定要确认学生是在主动地欣赏课文的语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你的灌输。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2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我最初的认识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有不容易?我们的课堂常常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想想自己,在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现象:例如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自己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自己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记得专家组有位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合作、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注重积累与梳理。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

  第一、在*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第三、创设和谐、真诚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去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表现欲望,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师生*等的交流中得以解决,教师决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指手画脚,更不能对学生的认识做这样或那样的否定和贬损,要具有*等与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能左右的仅仅是节奏和方法而已。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必须贯穿始终的是真诚与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正确阅读的能力和潜力,要与学生彼此都敞开心灵。

  第四、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要晓天文、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3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慰藉。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4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语文教学反思,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就象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5

  从教十一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得地做过反思。借着这个机会,我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潜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做出改变。我发此刻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动手潜力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构成和提高。

  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潜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潜力和书面表达潜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潜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

  经过反思,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潜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贴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所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潜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资料和教学资料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超多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潜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此刻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能够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此刻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潜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状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就应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6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尾声,许多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容易见成效。虽然对于高考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

  也就是语文越来越成为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7

  在政治科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听了高二文(3)班的政治课。通过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听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听课印象: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师教态自然,在整个课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亲和力非常强,语调*和,听起来很舒服。

  2、对教材比较了解,整节课各个环节连接比较好,没有出现停顿,课堂比较流畅。

  3、教师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一节课40分钟很少在讲台上活动,能够深入到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学生和目光交流,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许多积极评价,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内容太多,包括两个单元的重难点。

  2、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较为混乱,问题的设计没有难度,难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的许多提问中,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师还是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再个别作答,一个说明练习太容易,二是老师的应变不好。

  3、讲课内容的深度不够,不能够满足优等生的学习要求。

  自我反思:

  这一课例的讲授过程,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内在的知识间联系,以及熟知学生的知识水*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质和学生能力的飞跃。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此,教师组织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明确的共同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除学生间的互动外,还要发挥“师生间的互通”对合作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成语(扩展11)

——教材说道:高中语文选修

教材说道:高中语文选修1

  1.宗旨

  通过对外国优秀短篇小说的扫描和研究,获得一个观察一定时期大千世界人与社会生活及文学风景的特殊窗口。在感受到外面世界多姿多彩的同时,加深对人生、世界的认识与理解,陶冶、升华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情感情趣。

  2.编写体例

  本模块由5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诗意化的标题。每单元前均安排有“小说的要素”栏目,简要介绍小说的艺术特性和欣赏小说的途径。

  1)课文。精选的10篇外国优秀短篇小说均系经典之作。

  2)课后练习两个栏目:“初读印象”和“品读鉴赏”。“品读鉴赏”一般设计三或四道习题。

  3)相关链接。提供包括作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评述等方面的资料。

  4)体现学习与评价要求的“体验与探究”活动——“写小说评小说”。

  3.特色

  1)本模块编写重视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注意通过在小说审美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人生,了解文学发展。

  2)入选的10篇作品质量品位较高,并尽可能体现了题材、风格的多样化。从选文内容看,对高中生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思考生命价值、提高审美修养具有借鉴作用;从份量上看,也较适合教学。

  3)教材结构合理。单元按主题编排,从“长大*”“战地钟声”“热爱生命”“在水一方”直到“芸芸众生”5个单元,基本沿着人生成长的轨迹,满足学生成长期的心理需要,既考虑到题材与主题的相对一致,也兼顾到介绍小说要素等有关知识的需要。

  4)【初读印象】栏目突出了小说阅读的原初性和个人性。

  【品读鉴赏】能引导学生细读作品,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探究意识。如第5课《热爱生命”》课后第二题:“‘他’和狼的生死相搏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你读这一部分时,哪一处描写让你感到最为震撼?反复阅读相关语句,梳理自己的感受,分析这‘震撼力’来自哪里。”再如第8课《烟雨霏霏的黎明》课后第三题:“小说中用大量笔墨写了库兹明和女主人奥尔迦的谈话。其中,库兹明说起他乘火车时的感受,并为此‘感到幸福’。当奥尔迦问究竟为什么事感到幸福,他好像一下子又说不清。请你揣测一下库兹明的内心想法,以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替他作一个回答。”

  5)【相关链接】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广泛背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深化其对小说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解。

推荐访问:成语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成语 高中语文成语1 高中语文成语100个及其含义 高中语文成语1237 高中语文成语100个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7209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