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高考历史知识点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3-04 11:40:04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高考历史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

高考历史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考历史知识点3篇【完整版】

篇一:高考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二、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四、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五、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相关:

篇二:高考历史知识点

百家争鸣——法家独尊——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民主启蒙思想 (一)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士阶层提出不同的治理国家的主张

(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诸侯和士大夫崛起3、上: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出现私人讲学)作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儒家: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1、思想核心是“仁”;主张克己复礼;提出中庸思想

2、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主张“因材施教”,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3、人性论:性相近

孟子:亚圣,著有《孟子》1、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人性论:性本善

荀子:1、政治主张是“仁义”和“王道”2、制天命(顺应自然规律)而用之3、性本恶4、君舟民水

道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1、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要顺应自然2、朴素辩证法思想(有无、难易、祸福共存)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墨家: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俭

法家:韩非子是法家学派集大成者:法、术、势(统一,提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篇三:高考历史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社会经济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动)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分封制 宗法制破坏

3、军事(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二)各国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教训(春秋、战国)

1春秋: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

2战国: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三)秦国需要改革并具备条件(具体背景)改革可能性

(1)内部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

2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

3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

(2)外部机遇

1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

(3)直接原因:秦孝公发奋图强、任用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富国)

(1)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强兵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以上最直接打击贵族特权)

3、政治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2)普遍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制定秦律

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5、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四、评价商鞅变法(性质、积极影响、局限性)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与压迫

(3)改革不完全彻底

推荐访问:高考 知识点 历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3篇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小高考历史知识点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5684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