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9篇)

时间:2024-08-30 16:00:06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篇一: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县立项课题中期管理评估表

  课题名称

  承担者单位

  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级别

  县级

  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县**第一小学

  **职务

  联系电话

  业务领域

  **

  数学

  **、**、**、**、**编号

  HJY19074课题组进行了开题论证、研究方案完备,组织合理,人员安排得当。课题组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综述,界定了课题开展情况(是否进行相关概念、内涵,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开题论证、研究方案是否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按照立项申报书以及开完备;启动研究时间、人题报告的相关要求进行,遵照各个时间节点开展了卓有员落实情况)。

  成效的工作,并形成了中期成果,获取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严格按照原计划进度,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和任务实施,确保了阶段性工作得到落实。

  二、完成了对“学校德育概念”、“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

  三、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等活动。

  1.设计制作了《学生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教师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

  2.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调查表进行了评议和研讨;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说明原计划进度、实际开展情况;开展哪些研究活动,积累了哪些资料)

  3.有目的开展了小学德育教学现状访谈工作;

  4.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的初步调查工作,对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改进了样表,提高了调研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5.组织开展了系列校园德育文化建设。设立了德育文化角,增设了雷锋等名人言警句和名人的画像。

  四、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召开专题性研究会,初步对课题的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对已有文献的再收集和整理,为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给予思路和理论依据。召开课题研究会,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对调查表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研究进程中共同交流研究体会,针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收集整理各成员阶段研究材料,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

  —1—

  阶段性成果情况(撰写工作小结、论文、论著、课程与活动设计、操作技术等;取得了哪些研究经验等)

  一、**完成了《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探索》论文。

  二、完成了《学生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教师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

  三、师生共同开发校园德育文化资源。一是合理布局学校建筑并增加绿化,开发教室和图书馆等学校设施中的美。良好校园风气使学生从校门便感受到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四、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德育内化于心。一、继续推广、应用中期阶段的实验成果,进一步加强德育教学的策略研究;由原来的德育课程向德育课程外部环境领域扩展。

  二、完成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探讨小学德不断推进小学德育教学向更专业化更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安排

  育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高层次发展。探讨小学德育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不断推进小学德育教学向更专业化更高层次发展。

  三、及时总结推广阶段性经验和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研究向谷堆一小以外的小学延伸。

  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评估意见

  县教研室评估意见

  备注:1.此表可复印。

  2.一张表只用于填写一个立项课题

  —2—

  **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

  期

  报

  告

  课题批准号

  HJY19074课

  题

  名

  称

  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

  问题的调查研究

  课题负责人

  **

  所

  在

  单

  位**县**第一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20年1月15日

  **县教育体育局

  制

  —3—

  中期检查活动提示:

  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中期检查活动建议由县区基础教研室课题管理办公室集中组织,或由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4—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3张中期检查活动照片(第一张为中期检查活动全景照片,第二张为主报告人照片、第三张为专家在评议活动中的照片,插入粘贴于此页)等。

  检查时间:2019年12月18日

  检查地点:**县**第一小学会议室

  评议专家:

  任庆业,信阳市**县**第一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鑫,信阳市**县**第一小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

  参与人员:

  **,**,**,**,**他们均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创新并摸索适合学生的先进教学方式。五人均是本科毕业,在校期间多次受到学院领导的表扬。

  中期检查活动全景照片

  —5—

  主报告人照片

  专家在评议活动中的照片

  —6—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一)项目研究的主要进展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和任务实施

  主持人**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督促和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安排;完成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撰写;**负责收集和整理各阶段研究资料;**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现状,并初步进行分析;**搜集整理资料、撰写报告;**问卷调查、教学分析。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全程跟踪并收集各研究人员在课题研究中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研究报告。(2)**:设计问卷调查表,深入了解我校学生的阅读水平,分析其存在问题的侧重点,找准在综合阅读中提升策略,写出分析报告。(3)**:收集我校阅读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评选出各年级优秀教学案例设计,总结课内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写出研究性报告。(4)**:收集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读状况,探索在有效的阅读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写出分析报告。(5)**:收集、整理、资料归档等。

  2.对“学校德育概念”、“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

  学校德育概念:有学者提出狭义的德育只是指道德的教育。有学者认为德育即育德,学校道德教育应使学生有意识地将个体融入社会道德,有目的地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就是教师要遵循德育目标,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并通过学生的道德情感经验和道德行为实践,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新课改以来,小学德育的内容是:在小学的一、二年级,课程主题是儿童和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它还涉及健康和安全、保持身心愉快、负责任和有爱心、创意生活。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的课程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丰富小学生的情感经历、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基本道德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为小学生成为有能力参与现代社会的合格社会公民奠定基础。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德育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德育目标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德育方法、手段、策略,实现德育理论向实践教学转化的中间环节,是一种规范化、典范化的理式。

  3.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

  一是依据《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为基本框架,根据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设计制作了《学生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教师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

  二是,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调查表进行了评议和研讨;

  三是有目的开展了小学德育教学现状访谈工作。深入进行了小学德育课程课堂教学观察,课间与学生和品德课教师及班主任进行了访谈与交流,观察一线德育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收集关于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最鲜活的资料。

  4.进一步完善计划,促使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1)2019年6月成立课题组,提出课题,召开专题性研究会,初步对课题的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

  (2)2019年8月,课题组集中研讨会,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探寻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为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给予思路和理论依据。

  ——

  (3)2019年9、10月课题组设计制作完成了《学生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样表)、《教师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样表),并根据样表初步进行1个班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样本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4)2019年11月-12月,召开课题研究会,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对样表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5)了解研究进程共同交流研究体会。收集整理各成员阶段研究材料,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

  (6)全面分析、总结各阶段性的研究资料和成果。

  5.面向全体,精心调研。

  遵循“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第一,对小学德育课堂教学已有文献的述评,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一线教师所写,缺乏系统理论研究;第二,组织对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第三,根据对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发现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二)推广和应用阶级性研究成果

  (1)**完成了《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探索》论文。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德育课程改革进入到实质性阶段,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评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教学评价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文章试图以教学评价为突破口,根据小学德育新课程的理念,遵循现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小学德育新课程学力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和实践,尝试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

  (2)完成了《学生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教师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

  (3)师生共同开发校园德育文化资源。一是学校设立了德育文化角,在教室内和教室外设置德育文化角,具体策略有在教室内手绘道德文化黑板报,表扬并张贴“道德标兵”等具有榜样示范事迹的学生照片,在校内边道旁设立德育故事宣传窗,在教学楼的走廊墙上悬挂德育名言警句和名人的画像等,在草坪醒目处放置品德高尚的名人例如雷锋的塑像等。让南疆小学生不管在教室内还是教室外,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下课后都可以感受到身边的德育氛围,从而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健康发展。二是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和教师都能融入学校的美好氛围之中。三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校园道德文化的建设,整理校园文化资源并引入课堂教学就会发挥出其应有的德育功能。

  (4)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德育内化于心

  一是我校德育课教师系统掌握和灵活运用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德育课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德育课教师收集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反馈,将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以生活德育模式设置道德情景,学生可以反复思考如何让真实自然的现实生活发生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从而影响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最后内化形成道德素养;二是激发学生对道德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接触美好的品德并引发他们展开欣赏与模仿,让道德美扎根在每一个小学生的心中。

  (5)师生共同开发了校园德育文化资源。一是合理布局学校建筑并增加绿化,开发教室和图书馆等学校设施中的美。良好校园风气使学生从校门便感受到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8—

  二是设立德育文化角。在教室内和教室外设置德育文化角表扬并张贴“道德标兵”等具有榜样示范事迹的学生照片,在校内边道旁设立德育故事宣传窗,在教学楼的走廊墙上悬挂德育名言警句和名人的画像等,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健康发展。

  (三)主要创新点

  一是为**小学德育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提供理论借鉴。通过对谷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为小学德育课教师发现自身教学问题,依据教学标准和学生特点,更新固有观念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二是提高谷堆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对谷堆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为提高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建议,有利于改善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有助于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科学化

  本文通过对

  **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总结调查结果并分析了目前学校德育资源的详情,在现有学校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开发和利用的新思路,有利于挖掘和整合小学校本德育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小学校本德育体系的构建,以此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化。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均在小学任教,没有利用网络收集学术文献便利;

  2.因为本课题任务较重,目前尚未对谷堆以外的学校展开相关研究;

  3.课题组大多数成员均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典型案例。但是,课题组成员学术研究功底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对一些典型案例的理论分析还有待提升。

  (五)重要变更

  1.对原调查问卷的修订。对《学生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教师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见附录)进行了修订,相应增加了一些指标。

  2.增加了在小学德育教学现状调査教师访谈内容,制订了访谈提纲。

  (六)下一步计划

  1.继续推广、应用中期阶段的实验成果,进一步加强德育教学的策略研究;由原来的德育课程向德育课程外部环境领域扩展。

  2.完成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探讨小学德育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不断推进小学德育教学向更专业化更高层次发展。

  3.及时总结推广阶段性经验和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研究向谷堆一小以外的小学延伸。

  (七)可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一)研究报告

  已完成了《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的中期报告。报告反馈给所调查学校的相关领导,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于摸清当前**德育教学情况,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论文

  主持人**已完成《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探索》论文,正积极投稿并待发表;论文共分5个部分:1.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涵义与功能;2.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3.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4.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要求;5.小学德育新课程典型质性的教学评价方法。论文以教学评价为突破口,根据小学德育新课程的理念,遵循现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小学德育新课程学力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尝试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对本课题的完成具有很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四)教学成效及反响

  本研究构建开放性德育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德育教学模式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性转变。通过调查了解**1所学校,学校领导、教师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其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德育教学满意度提高;85%的家长非常赞同并支持我们德育教学实验;再次,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主动发现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道德。

  (五)学生的作品

  项目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几次大型的活动,如“我是校园小主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美化校园环境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室窗明几净,道路干净,设施美观大方,师生共同创建的美好校园环境,使小学生赏心悦目,进而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美育,使学生和教师都能融入学校的美好氛围之中。一草一木皆是美,良好校园风气使学生从校门便感受到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自然产生道德情感,即使道德行为较差的学生,在新的环境影响下,也会受到同化,心理上产生变化。

  组织学生学名人、记名言、览名著、颂美文活动,让学生大量阅读名人名篇佳作,然后拟定目录,装订成册。教室内手绘道德文化黑板报,表扬并张贴“道德标兵”等具有榜样示范事迹的学生照片,在校内边道旁设立德育故事宣传窗,在教学楼的走廊墙上悬挂德育名言警句和名人的画像等,在草坪醒目处放置品德高尚的名人例如雷锋的塑像等。将教室中的黑板报与德育文化角的内容相呼应,并定期组织活动,活动可以是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主的道德情景事件的重现,也可以是发现式的寻找不同名人的画像对应的名言警句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小学生运用到德育课堂上的所学以巩固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10—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以内。(可加页)

  计划落实情况:

  1.前期课题研究完全按照计划加以开展,按时完成了相应工作。课题组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综述,界定了相关概念、内涵,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课题组负责人的汇报,按照立项申报书以及开题报告的相关要求检查了中期成果,本课题严格按照立项申请所述,遵照各个时间节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针对**部分典型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可持续性评估方面:

  2.课题的前期工作扎实,基本可以遵照立项申报书的要求继续开展研究。

  3.资料准备和整理完备,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与整理还在持续丰富中。

  4.中期阶段的实验成果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可以加快推广和应用,并可以进一步加强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同时向谷堆小学以外的学校进行拓展。

  调整研究计划建议方面:

  5.建议增强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读,对所调研的问卷进行筛选,选取可信度较高的进行深入分析,这样研究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6.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阶段性实验经验,扩大实验效果。如可以将德育教育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其他课程。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11—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以内。(可加页)

  1.对原调查问卷的修订。

  对《学生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教师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见附录)进行了修订,相应增加了一些指标。

  2.增加了小学德育教学现状调査的教师访谈内容。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12—

  六、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注:请将该申请纸质材料和电子版送到**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13—

  附录一:学生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

  同学们好!我现在正展开一项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的问卷填写将会占用大家一点宝贵的时间,请你们认真答卷,你们的答案没有好坏和对错之分,仅供研究使用。请你仔细阅读题目,以下每道题目都要作答,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并在你所选答案的选项题号上画“√”。

  我将对本次调查给予绝对保密,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将真实的情况和想

  法告诉我,我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感谢大家!

  学校:

  班级:

  年龄:

  性别:

  1.你校品德课的开设情况:

  A.开设有

  B.不清楚

  C.没有

  2.品德课的重要程度对你来说:

  A.很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3.你认为品德课:

  A.经常有趣

  B.有趣

  C.一般

  D.无趣

  4.课下自己预习品德课的下一节内容,对你来说:

  A.很困难

  B.困难

  C.一般

  D.容易

  5.品德课文对你来说:

  A.很深奥

  B.深奥

  C.一般

  D.简单

  6.品德课文与你自身的联系:

  A.很密切

  B.密切

  C.一般

  D.不密切

  7.你对品德课本的内容: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8.除了品德课本,学校提供的相关课外读物:

  A.非常多

  B.多

  C.一般

  D.没有

  9.对你来说,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A.完全达到

  B.基本达到

  C.一般

  D.没有达到

  10.品德课上的气氛:

  A.非常欢快

  B.欢快

  C.一般

  D.不欢快

  11.你认为学校对品德课:

  A.非常重视

  B.重视

  C.一般

  D.不重视

  12.品德课被其他课占用的情况:

  A.经常有

  B.有

  C.偶尔有

  D没有

  13.在品德课上,你对老师所提出问题的回答情况:

  —14—

  A.很积极

  B.积极

  C.一般

  D.不积极

  14.品德老师课下布置的作业,你完成得:

  A.很好

  B.好

  C.一般

  D.不会写

  15.你认为品德课课下应该留作业吗:

  A.非常应该

  B.应该

  C.无所谓

  D.不应该

  16.你认为品德课对你的道德知识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17.你认为品德课对你的道德情感判断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18.你认为品德课对你的道德行为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19.你认为品德课考试对你来说: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一般

  D.没有必要

  20.担任品德课的老师的是:

  A.专职教师

  B.班主任

  C.学校领导

  D.兼职教师

  21.在品德课上,老师的态度:

  A.很认真

  B.认真

  C.一般

  D.不认真

  22.老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授课方式:

  A.很多

  B.多

  C.一般

  D.不多

  23.老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分组讨论法

  C.游戏扮演法

  D.不清楚24.关于品德课老师的上课方式,你喜欢的是:

  A.照本宣科

  B.学生讲故事

  C.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

  25.品德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你来说:

  A.很吸引

  B.吸引

  C.一般

  D.不吸引

  26.在品德课上,老师讲课的内容:

  A.很丰富

  B.丰富

  C.一般

  D.不丰富

  27.在品德课上,老师讲课的内容蕴含的故事情景:

  A.有很多

  B.有一些

  C.很少有

  D.没有

  28.品德课上,老师的讲课内容与你生活的联系:

  A.很密切

  B.密切

  C.一般

  D.不密切

  29.学校组织与品德课有关的课外活动吗:

  A.经常组织

  B.组织

  C.偶尔组织

  D.没有组织

  30.校园中供品德课教学使用的活动设施:

  A.非常多

  B.多

  C.不清楚

  D.没有

  D.其他

  —15—

  附录二:教师关于品德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表

  尊敬的老师,您好!您是品德课教学的一线组织者和工作者,期望您与我共同完成调查,您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品德课现状的调查研究使用,我将对本次调查给予绝对保密,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将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告诉我。请您仔细阅读题目,以下每道题目都要作答,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并在您所选答案的选项题号上画“√”。

  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

  性别:

  年龄:

  学历:

  专业:

  1.贵校品德课的开设现状是:

  A.开设有

  B.不清楚

  C.没有

  2.您认为品德课的重要程度是:

  A.很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3.您的课被其他课的占用情况:

  A.经常有

  B.有

  C.偶尔有

  D没有

  4.您认为品德课对小学生的道德知识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5.您认为品德课对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判断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6.您认为品德课对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7.您认为品德课考试对教学来说: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一般

  D.没有必要

  8.您的职位是:

  A.专职教师

  B.班主任

  C.学校领导

  D.兼职教师

  9.您的教学目标:

  A.完全达到

  B.基本达到

  C.一般

  D.没有达到

  10.您课上的气氛:

  A.非常欢快

  B.欢快

  C.一般

  D.不欢快

  11.您认为贵校对品德课:

  A.非常重视

  B.重视

  C.一般

  D.不重视

  12.除了品德课本,您为小学生提供的相关课外读物:

  A.非常多

  B.多

  C.一般

  D.没有

  13.在品德课上,小学生对您所提出问题的回答情况:

  —16—

  A.很积极

  B.积极

  C.一般

  D.不积极

  14.您布置的作业,小学生完成得:

  A.很好

  B.好

  C.一般

  D.不会写

  15.你认为品德课课下应该留作业吗:

  A.非常应该

  B.应该

  C.无所谓

  D.不应该

  16.你认为品德课对你的道德知识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17.你认为品德课对你的道德情感判断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18.你认为品德课对你的道德行为影响: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

  19.你认为品德课考试对你来说: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一般

  D.没有必要

  20.担任品德课的老师的是:

  A.专职教师

  B.班主任

  C.学校领导

  D.兼职教师

  21.在品德课上,老师的态度:

  A.很认真

  B.认真

  C.一般

  D.不认真

  22.老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授课方式:

  A.很多

  B.多

  C.一般

  D.不多

  23.老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分组讨论法

  C.游戏扮演法

  D.不清楚24.关于品德课老师的上课方式,你喜欢的是:

  A.照本宣科

  B.学生讲故事

  C.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

  25.品德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你来说:

  A.很吸引

  B.吸引

  C.一般

  D.不吸引

  26.在品德课上,老师讲课的内容:

  A.很丰富

  B.丰富

  C.一般

  D.不丰富

  27.在品德课上,老师讲课的内容蕴含的故事情景:

  A.有很多

  B.有一些

  C.很少有

  D.没有

  28.品德课上,老师的讲课内容与你生活的联系:

  A.很密切

  B.密切

  C.一般

  D.不密切

  29.学校组织与品德课有关的课外活动吗:

  A.经常组织

  B.组织

  C.偶尔组织

  D.没有组织

  30.校园中供品德课教学使用的活动设施:

  A.非常多

  B.多

  C.不清楚

  D.没有

  D.其他

  —1—

篇二: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执笔人:亮

  王建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

  1、背景

  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

  (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

  .专业资料.

  .

  .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德育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实效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与结果,它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灵魂。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专业资料.

  .

  .

  实践研究,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面的活动,也包括了各种影响方式。

  三、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在长期的德育研究中,国外已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德育先进理论,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其中,影响较大并能为我们提供借鉴的主要以下几种:

  (1)20世纪初,以杜威代表的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提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批评性探究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不是通过传授固定的规则、训练固定的行为,而是通过发展儿童的理智和探究能力来实现的;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儿童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和合作中发展起来;道德教育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问答式教学”或某种“道德的课程”,而应该扩展到整个学校生活,因此教育要“以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的强制的灌输”等。这些理论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作用。

  (2)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影响最大。他提出活动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和动力;与儿童是自己认知结构者一样,儿童也是其道德世界的建构者。他的研究不仅勾勒了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让儿童借助自己的智慧和活动主动求得道德发展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基础。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研究以及中国当代著名班主任,如丁如许、任小艾、镇西、魏书生等在长期德育

  .专业资料.

  .

  .教育第一线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宝贵的德育经验。在课题研究中可以加以应用和借鉴。

  (4)北京市一些学校进行级研究课题《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在德育观念、德育容和德育方式改变上作出了新的探索,为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的实践上指出新的借鉴。

  (5)省部分学校进行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中小学学德育工作新模式、新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开辟新的方向。

  2、研究的价值

  德育实效性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本质的反映,是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坚持德育实效性原理,是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教育思想路线的反映,是学校德育任务和目标的要求。通过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就可以进一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管理工作,做到德育工作的目的与行为统一,容与形式统一,思想与实际统一,动机与效果统一的有效效果。

  四、研究的目标、容(或子课题设计)

  研究目标:

  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小学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专业资料.

  .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1、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辨证研究。

  运用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辨证研究当前我校德育目标容方法实际效果,提炼、概括德育实效性在特征。

  2、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校园人文环境的陶冶、才艺熏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容。目标是在建设特色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的创设中陶冶、丰富学生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

  3、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

  4、自我教育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组织读书净化,成长日记,榜样激励,心育沟通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容。目标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

  .专业资料.

  .

  .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

  5、教师教学行为对德育实效影响的反思性研究

  通过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反思,寻找和发现影响德育实效的教师人格因素,探求提高德育实效的措施,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五、课题研究操作要点

  1、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做到人格育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坚持教师主体,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用教师的榜样感召学生。全体教师要积有误投身师德建设,注重行为规修养,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民主的方法,教育和影响学生。

  2、大力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设优美、舒适、整洁、安静、方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班风,建立积极向上,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人际环境。

  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创作、表现、演出等艺术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和日常活动中,做到教书育人。

  学习是学生主要活动,也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责任心、意志力,以及刻苦、认真

  .专业资料.

  .

  .耐心、不畏艰难等品质。另外,教师要抓好教材中蕴含德育因素,随机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

  4、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做到践行育人。

  通过组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团结互助的品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

  加强日常行为规行为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讲明道理,提出要求,动作示,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反复训练。达到懂得道理,明确要求,模仿学习,自我检查,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5、书籍中净化,自我中完善,心灵上沟通,达到人格升华。

  实施“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享受成快乐》课题研究,推荐给各种年龄学生阅读的文艺作品和必读书目,指导阅读并举行读书报告会、谈话、讨论会等,达到合乎要求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通过“成长日记,榜样示,格言激励不断反思”等“道德长跑”活动,达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积极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3、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研究报告。

  .专业资料.

  .

  .4、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调查、分析后,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9月)

  筹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容。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开题论证。

  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认识德育实效性特征,并对此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外德育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研究价值和目标。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0月)

  2006.9-2007.12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重点研究第一第二第五个子课题,初步研究其它课题,并作中期鉴定。

  2008.1-2010.10综合进行行动研究,经验总结重点进行第二、三、四个子课题的研究。

  3、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撰写课题总报告

  举办成果鉴定会

  八、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2、课题实施结束,形成总课题成果报告,并汇集各研究成果正式出版专著。

  .专业资料.

  .

  .3、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汇报活动,展示优质的成果汇报活动。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略)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方案

  .专业资料.

  .

  .(一)研究背景

  1、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学校学德育教育,“双线”并进的德育模式较为普遍。一条线是以社会道德标准为参照,以制度、规等形式出现的外部约束方式,它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能怎样”。另一条线是以潜在形式出现的环境建设上,旨在以环境的潜在育人功能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根据调查,在学校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执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过程。为了规学生行为,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制订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学生一日常规》等。还有学校自行制定的有关制度。现在,许多学生能在校能遵守行为规,讲究一定的文明礼仪,调查显示,这种自觉性是来自于外部教育要求和各种守则、规定的强行约束。比如现在学校普遍实行的行为规“扣分制”等。正是这种要求和规则的反复强调与重复练习,使学生在监控的围能由初步具备的正确的道德行为过渡到自觉的控制自己的思想,规自己的行为。但一旦离开规所监控的围或在坏榜样及各种诱惑面前,就会出现“双重”行为:他可能掌握了道德的有关知识,但却同样会做出某些不道德的行为。

  2、德育容的多元化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使社会道德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愈来愈发达的科技文明正以其强大的工具理性精神、无所不在的数量化、物质化冲击着人的生存空间。高科技创造了发达的物质财富,它在鼓励人追逐物欲的同时也冷落了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道德精神的维护。而目前学生中出现的道德淡漠等问题说明他们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理解和价值准确判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社会公德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实现传统美德与现代德育的整合,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是每一位德育工作的职责。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

  “德育课程化”是学校德育有效实施,进一步确立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明确、具体化了德育教育的容和概念,让学生能从学校德育课中了解并学到与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相符合的态度、习惯和行为

  。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促进人全面地、和谐地、高素质地发展的首要前提。本课题结合工作实际,从德育课程的生成模式、容的设置、方法的选择、主客体的互动关系入手,对增强德育的开放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与互动性做一些探讨。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生活选择德育容,设计实践活动,提出道德建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实践、感受、体验、促进道德化,促进行为的养成。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业资料.

  .

  .(三)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学科课程德育存在着不平衡性,一些发达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的研究,尤其是英、美两国,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其中包括对德育专门课程与非专门课程的讨论。而发展中尤其向我已经开始重视学科德育的研究,我国从“六五”规划起,就对学科德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各科课程教学与专门德育课程的配合问题是学科德育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要处理好各科教学课程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力,道德教育应完成为各科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各科课程中又要避免片面的“德化”倾向。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与德育活动研究紧密相联,预期研究成果也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主体性。本课题的研究除具有科学性、统一性、指导性,还具有灵活性,地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与本校的具体情况,在各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形成德育的方法体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理论依据

  1、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有很多新的教育容要进入中小学德育中来。而原来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就很难有时间或有课时把各种专题教育融汇起来。如法制教育、爱滋病的教育、禁毒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国防教育等。那就需要我们在德育的课程建设上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综合性的新的课程体系。但是增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绝不意味着取消或削弱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相反,只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主体德育观认为,德育要取得实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了德育全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体自觉自愿的参与,就不可能有道德真正的发展。主体德育观的目标建立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

  .专业资料.

  .

  .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塑造和主动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主体德育观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思想是对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它将学生从传统德育过程中的服从、适应的地位提升到了自主、超越的地位。把德育作为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创造自己和完善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而不是一种消极防力量。德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思想认识和品德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独立的活动把人类的思想认识成果和道德成果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认识,化成他们自己的品德。通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获得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方式。

  (五)研究的目标、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如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等,并坚持以这些德育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的方法及途径。

  3、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提炼和寻找到学科德育的切入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力争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及心理素质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4、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通过德育活动结合学科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重情境、重情感、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教育,将使学生形成最基本

  .专业资料.

  .

  .的道德生活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真正形成:寻找道德需求——进行道德实践——感悟道德意义——形成自我评价——促进行为养成的成长模式。

  (二)研究主要容:

  1、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生活过德育实践把握自我,并在德育活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我们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制定相应的更为具体的目标指向。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德育目标体系。

  2、将设计高中年龄段的行为训练计划,针对学生的行为,开展道德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等等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将及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如:鼓励式评价、契约式评价、反思日记评价、情景测试评价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将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岗位,让学生在岗位活动、岗位服务中,培养爱心,树立责任感。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1、注重学校已有的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总结,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专业资料.

  .

  .

  2、注重群体行动研究的方法。建立一支以学校领导、教师为主的、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德育课题实验研究队伍,努力做到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与学校的日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德育队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3、注重学生、年段的个案研究。要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跟踪实验、研究,每个实验教师都要建立“典型案例研究”记录本,积累实验研究过程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实验、研究。

  4、注重研究氛围的创设。将划分各年段专题研究组,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努力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以保证顺利完成预期研究目标。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德育政策法规、中央文件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用以整体构建学校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大厦。

  2、行动研究法: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的研究强调互动与整合,必须通过行动过程来实现,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行动研究法将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3、调查研究法:运用访问、座谈、问卷、测验、评价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德育活动的目标、容、形式等进行系统研究,以认识所调查的德育现象,揭示其现状,预测其趋势,探讨其规律。

  4、个案研究法:以学校网络在德育活动容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和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研究

  .专业资料.

  .

  .的深化和发展。

  5、经验总结法:在总结学校过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不断充实德育容,探索出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实施策略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德育活动多样性的个案研究

  学校德育活动容、目标、形式的研究

  学校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课程与学科教学研究

  学校德育课程系列化实施途径

  论文

  方案

  成果形式

  论文

  论文

  论文

  2010.102011.6完成时间

  2010.92010.92010.1马红珍

  闫

  龙

  负责人

  闫

  龙

  王奖华

  马春花

  阶段成果︵限填项︶最︵限终填成项果︶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我校是有百年历史基础上异地组建而成,有着近百年办校历形成了

  “为发掘学生潜能

  发展学生个性

  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有思想,敢创新,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志向高远的办学目标。为此,我校提出的“以德育教育系列化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德育思路,通过德育教育引领学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广大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现代人。因此,课题的选择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的需要。

  .专业资料.

  .

  .我校已先后参与了全国、省等许多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校长是省名校长、名教师、教授级教师,视野开阔,,主抓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及参与研究的教师教育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学习理论新知,有学校领导的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即能与当前的课程改革有机结合,又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而且,本课题的研究为今后更好地、科学地、规地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平台,必然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学校也将在经费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本课题具体由学校德育办和学校团委共同负责,课题主持人闫龙老师,中学一级教师,学校德育办副主任(主持工作),负责学生政治思想、班主任培训、青年班主任培养、教育法规贯彻等工作,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经验,是太仓市体育学科带头人,先后有二十多篇论文作品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王奖华老师是德育办副主任,负责德育办日常事务处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马春花老师是德育办主任助理、班主任,具有丰富的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组织经验。冯永文老师是团委书记、班主任,对课程设置具有较好的研究。袁蕴芳老师是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学校文明班级称号。总之课题组成员参与了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研究,多数教学工作时间长、阅历广、经验丰富,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较高的研究能力,有丰富的德育实践经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为此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各级管理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专业资料.

  .

  .

  本单位完全了解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它研究条件。

  同意申报。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市(区)教科(教研)室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专业资料.

  .

  .

  .专业资料.

篇三: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5篇)

  第一篇: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

  宁波光华学校德育个案研究之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

  曹秋生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对德育个案的研究日趋重视,但研究过程乱象横生,研究结果不尽人意。对德育个案的研究,往往层次较浅,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就全国来看,德育个案的研究,往往引用一个或者几个具体案例,并对此案例进行“问题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与措施”。大多案例分析局限于就事论事,分析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案例研究,缺少自己的独到见解,很多的案例研究毫无理论高度可言。究其原因,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老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德育工作的第一线老师,反而缺少德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导致研究者本身的理论积淀不够,甚至现学现卖,以致于无法从更高的高度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更形不成系统的理论。对德育个案的研究,大多与心理学结合。

  早在1894年,英国的巴恩斯、美国的夏伦勃格就分别在英国的《教育论丛》杂志上发表《儿童心目中的惩罚》和《儿童的公正观念》两篇论文,标志着心理学家开始涉足德育学领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心理学家。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出现了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年轻分支——德育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学和德育学的相关性已在心理学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我国的德育案例研究者按照这一思路,把案例分析研究与心理学紧密结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这一认识在不少研究者那里还处于自发阶段,有待于理性提升,从而达到自觉阶段。

  对德育个案的研究,结构模式比较单一,对现实问题指导性不强。

  德育个案的研究,重理论,轻实践,研究结构模式几乎固定,先列出个案事例,后面紧跟分析研究,有些再追加对策措施。几乎所有案例研究都遵循这一模式,大同小异,少有变化。

  从单个德育案例的分析研究来看,分析的比较全面透彻,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有个清晰的交代,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也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但遇到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如果直接拿过来照搬照抄,会发现有些无从下手。大部分案例分析,只适合作者书本上的那个案例,现实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细微差别,都会带来巨大的反差。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因为德育案例研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德育工作一线的老师们,加强德育理论学习,深化德育理论研究,由自发变为自觉,把德育案例研究这项艰巨的工作继续下去。

  第二篇:国内外德育研究现状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来。目前,我国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既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共组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等的研究,并且从这些研究内容中也得到了许多令人振

  奋的结果。但是仍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过分注重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单

  一、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等。

  第三篇:国内外现状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已成为当前社会高素

  质劳动力的主要培养者和提供者,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却常常受到就业单位的怀

  疑,就业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充足的知识,但是缺乏合适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

  验。由于以就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保证教育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

  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国外就业能力研究对象逐渐转移到高等教育机构和大学

  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成为就业能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胡尊利在《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中指出: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大学

  生就业能力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就业能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框架的研究上与发

  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到的差距[3]。加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三个基

  本要素:(1)沟通、管理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等基本技能;(2)负责、适应性、安全工作

  等管理技能;(3)参与项目任务的团体技能。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

  素包括

  6个类别:(1)基本技能;(2)沟通技能;(3)适应能力;(4)自我发展技能;(5)个体交往技能;(6)影响能力。罗纳尔德和科林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

  6个方面内

  容:(1)本质属性;(2)个人品质;(3)基本可转换技能;(4)关键的可转换技能;(5)高水平的可转换技能;(6)资格和教育程度、工作知识背景以及劳动力市场等。

  朱新秤在《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中指出:对于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就业能力可分为三种:核心定义、宽泛定义和全包的定义。核心定义指个体在特定的劳动力环境中取得成功的潜力。宽泛定义把在各种工作

  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及意愿整合起来。在全包的定义中,就业能力除包括前二种定义外,还包括环境因素对个人就业能力实现的因素。(2)从社会角度看,就业能力是就业的一

  个指标;从组织角度看,就业能力是供需之间匹配可

  能性的指标;从个体的角度看,就

  业能力是个人职业指标。(3)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体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中

  能保持工作岗位以及重新获取新的工作岗位的能力。Law、Wong和Mobley认为就业能力

  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人们具有适应性的个体差异,包括积极的自我概念、高职

  业风险容忍和高学习动机;第二,实现与环境的有效交互作用,包括主动的职业导向、求职自我效能、人力资本;第三,职业身份的风格与身份自我[4]。瑞士联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M·L·戈德斯密德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

  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1)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灵活的应变能力等;(2)人际关系技巧,包括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包括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组合及多

  元文化的教育背景等;(4)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

  划运筹能力等;(5)广阔的视野,包括即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多向思维方式分

  析和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等。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然而大量的研究成果的产生和应用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英国教育部鼓励多种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和制定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政策,目前英国多数大学均已制定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就业能力政策和措施,并将就业能力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在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之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专家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研究课题,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有以下

  2种提法:一是可雇佣性、职业指导所面临的选择不可能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提高人的可雇佣性;二是就业能力、这实际上就是要增强人们的求学能力、求职的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四篇:国内外现状[定稿]3.1国内对本课题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羽毛球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夺冠军。它以自身的特色:运动员负荷容易调节以及只需少数人参与的优越性,同时具有自娱性、观赏性,锻炼性;不受年龄、性别限制,上手快,安全性高,活动时间灵活,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也正是以自身特有的优势吸引了各阶层的人群,由于羽毛球运动它不仅能较大的调动广大学生加强身体锻炼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与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全国正在提倡全民健身活动,无论在社会,机关单位,还是在学校甚至农村都可以看到许多体育锻炼者。

  3.2国外对本课题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欧洲,其初衷是为了游戏和娱乐,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竞技羽毛球和大众健身羽毛球成为羽毛球运动的两大表现形式。现羽毛球水平较高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丹麦、英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在世界体坛,国际性的羽毛球大赛有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汤姆斯杯”、“尤伯杯”、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等,另外还有一些大奖赛,比赛地点遍及世界。世界赛事不断增加,使得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运动中。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欧洲,其初衷是为了游戏和娱乐,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竞技羽毛球和大众健身羽毛球成为羽毛球运动的两大表现形式。现羽毛球水平较高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丹麦、英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德国学者认为,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在短期内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荷兰著名运动心理学家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经常参加

  羽毛球运动可以放松心情。1988年,美国运动医学专家发表论文认为,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在于可以提高肺活量和跑跳能力。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世界卫生组织促进羽毛球运动刚要》指出羽毛球运动的益处:1)短期内的益处——使人赢得自信心;2)长期益处——促进团结、建立友谊、促进交往。目前,我国正在提倡全民健身活动,无论在社会,机关单位,还是在学校甚至农村都可以

  看到许多体育锻炼者。傅小惠等学者的《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对群众对羽毛球的喜爱程度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研究显示:非常喜爱、较喜爱的占大多数,达81.8%。羽毛球教练员对于羽毛球受群众喜爱的认同度更高,认为非常喜爱、较喜爱的共占87.5%。但是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状况仍有许多弊端,比如:参与人群年龄段相对集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人数相对较多;受场馆设施影响比较大等。夏萍学者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辽宁省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一文中,主要针对羽毛球运动人口特征做了详细的调查,调查显示,(1)辽宁省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状况与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规模密切相关。(2)辽宁省羽毛球爱好者以31--50岁的中、壮年男性为主体,这部分人正处于工作和事业的顶峰,因健康的需要,他们比其他群体更需要体育锻炼。(3)从职业分布特征来看,辽宁省羽毛球爱好者有近六成的人来自于国家各类工作人员及机关干部。这部分人主观上爱好体育、需要健康、经济上有保障,客观上时间相对宽松,羽毛球的运动形式、运动量和运动环境适合这些人。(4)目前,辽宁省各家羽毛球场馆的经营形式,均是以个人承包公家的场馆并向社会有偿开放的个体化经营。

  扣杀需要力量;在双方对拉回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主动需要有较快的速度、耐力和速度耐力;在扑救球时(多半是被动情况)又需要有很好的灵敏和柔韧;双打中又需要极快的反应与判断能力。

  第五篇:玻璃纤维国内外现状

  玻璃纤维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发展迅速,我国玻纤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玻纤的产量占世界产量比重从2000年不到10%提高到2010年的54%,成为世界头号玻纤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世界玻纤产业已形成从玻纤、玻纤制品到玻纤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其上游产业涉及采掘、化工、能源,下游产业涉及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及航天航空、风力发电、过滤除尘、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

  除了我们熟知的一些应用领域外,玻璃纤维在特殊领域的运用也是

  很广泛的。新型玻纤制品主要有:特种玻璃纤维、表面改性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纱、玻璃纤维浸渍纱。同时,玻璃纤维也被用作过滤材料和催化剂载体材料。

  由于现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发展。为了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新型优质的过滤材料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开发的热点。经试验发现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优质的高温、防腐过滤材料。因此,以玻璃纤维原料为主抄造而成的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玻纤空气过滤纸是以玻璃纤维原料为主掺配其它纤维或丝,使用化工原材料赋予特殊性能,利用传统的造纸技术抄造成,作为过滤介质使用的多孔性纸、厚纸乃至纸板。它主要作为过滤材料,其作用相当于三滤纸中的空滤纸,只不过性能更优,用途更广。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用途广泛,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气体、液体的净化滤纸。玻纤空气过滤纸能够从气体中除去有害粉尘、烟雾、毒雾等,还能阻隔细菌,微生物和病毒,这对国防装备的改进,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机械设备的保养,精细加工产品及电子产品的保证是必不可少的,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前沿的。日本已经有多个公司成功研发出不同种类的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可用于净化空气、过滤粉尘等。美国一公司也开发成功一种玻璃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这种玻璃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滤除粉尘和固体微料的过滤效率

  很高。

  玻璃纤维纸目前主要是用于过滤材料的制备。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玻璃纤维过滤纸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容尘量低,使用寿命短,高效滤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年,半年,短的只有几个月,甚至十多天就得更换,而这些滤器的更换程序很麻烦,且价格也贵。有时我们可以在高效滤器前装上一个中效或初效滤器,以延长高效滤器使用寿命,但是仍然存在装拆更换麻烦,占地面积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今后玻璃纤维过滤纸的发展,应该做好如下的研制工作

  :(1)研制容尘能力较大的高效过滤纸。(2)研制高容尘量的中效过

  滤纸以满足现代化建筑空调系统中的使用。(3)研制具有瓦楞形的波高的无隔板滤纸。(4)研制特种滤纸如灭菌滤纸等满足特殊环境中使用。

篇四: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现状分析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构建网络,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本文对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作了探讨。学校德育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功能,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这关系到德育功能能否发挥出它的真正作用。

  学校能不能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德育功能是否真正与学校其他教育功能相结合,从而突显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特别是师范类学校的德育工作,更是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能否以良好的师德去教育和影响他的学生,这是关系到几代人的大事。

  因此,有必要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实效性,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根据个人的工作经历,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二、解放思想,积极培育新时期的德育观念

  多少年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务虚的,对德育工作来说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上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必然会使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改变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提高学校工作的实际效果。这为我们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提高德育实效,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思维创新,用现代师生观、人才观和育人观来审视当前的德育工作,要切实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说德育,以本书为中心的教德育,关起门来灌德育的现状。从而确定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载体的新世纪德育理念。

  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德育天地里发展个性,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学校的德育网络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各科教师一定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各科教学之中,不管文科理科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关键是教师如何寻找切入点,激发闪光点;关键是教师如何花费心思设计学案使德育和各科教学结

  合起来。

  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出适当的安排,并且要在考核上明确要求,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把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后,还要以党委为核心,构建学校的德育网络。

  建立以党、团组织为主的纵向教育网络,以学生管理部门和班集体为主的教育横向网络。

  党委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只有党委的重视才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共青团的工作最贴近学生,所举办的活动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共青团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生力军。这样上到党委下到团支部形成一个纵向教育网。在学校行政工作方面,以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以各班级为辅形成一个横向教育网,上下齐抓共管,在学校创造一个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提高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

  、大胆创新,努力摸索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要讲求实效性,就必须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概括起来,我认为要做到“养成教育经常化,主题教育制度化,节日专题教育固定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1、养成教育经常化

  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从学生能够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抓起,坚持经常化的培养和训练,并从入学一直贯穿到毕业离校。

  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新生培训,使他们一入学就明白:做到文明守纪,遵守社会公德;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严谨的作风,树立严明的纪律观念;通过班团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形式,使学生热爱学校,养成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2、主题教育制度化

  主题教育是德育教育针对性的具体实现,根据不同时期,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进行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实效性。

  例如,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月”活动,按照活动安排,三月份为“青年志愿者学雷锋益民服务活动月”,组织青年志愿者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益民活动;五月份为“文化月”,组织学生开展书法、绘画、剪纸、校园歌手大赛、诗歌散文朗诵等比赛;六月份为“文明礼貌月”,开展讲座、讨论、辩论等活动,使学生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十月为“普法宣传月”,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倡导青年学生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塑造健

  康人格。再比如,可以利用每周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等等。当然,还有许多可以形成制度的活动,就不一一赘述了。只要是有实效,可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都可以尝试。

  3、节日专题教育固定化

  利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

  每年的“元旦”、“清明节”、“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十一”、“一二九”等节日、纪念日,都有计划、有目的地举行纪念活动,并作为德育的固定内容。比如利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并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缅怀先烈,继往开来”的演讲比赛,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五四青年节”进行团的知识普及、举办团的知识竞赛,并发展一批新团员,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利用“七一”组织发展学生党员,举办“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演讲、征文等比赛活动。

  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纪念日还同时利用大型宣传专栏、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

  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4、教育形式多样化

  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于教育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德育活动中,既要考虑教育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也就是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力戒空洞的说教、口号式说教。

  采用落后于时代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学生,学生听的老是空洞的、重复的说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以至反感,甚至会采取“不听”、“不信”、“不顶”的“三不主义”。这样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因此,德育活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变换德育活动形式,把德育目的隐蔽于活动之中。比如,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一年级新生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歌咏比赛,通过比赛,既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又表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心声;

  组织二、三年级开展中华经典诗词、散文朗诵比赛,既提高了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也弘扬了民族文化。

  总之,与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五: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近年来,市中小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系统全面的德育体系,开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德育工作是一道“难题”,教育人正积极寻求这道“难题”的“最优解”,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细化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需将德育

  “落地”,进行细化,使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

  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把德育内容细化为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五大方面。每个年级段的德育内容项目相同,但具体操作时要实现递进。

  例如,小学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知道交通规则的主要内容,遵守交通规则;关心自己,关爱生命;遇到坏人和危险,会打报警电话;遵守学校常规,上课遵守纪律,课间休息不追跑,右行礼让,游戏活动守秩序,站队快、静、齐。初中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对学生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方面的教育;学习一些《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税法》知识,结合《民法通则》及《宪法》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是由宪法和民法、刑法、继承法等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的。同时拓展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初步树立起公民的国家观念。而高中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自觉行使、维护法律赋予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内容,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与个人行为的关系。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德育内容要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正如城北学校校长徐增宝所说,考虑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这样针对性、指导性强,有利于学校操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

  二、丰富德育载体

  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是落实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从2010年开始,市在加强学科德育的同时,实施“阳光心灵关爱”德育月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每月设置一个德育活动主题,小学、初中、高中的每月德育

  主题一致,但德育目的、德育活动内容逐步提升。每个学校形成了完整的年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指南,全年共设置十大教育主题:一、二月,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教育;三月,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四月,革命传统教育;五月,感恩励志教育;六月,理想信念教育;七、八月,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九月,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十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十一月,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奠定坚实人生基础教育;十二月,法制、安全教育。

  三、加强道德体验,开展多方面主题教育

  道德体验是中小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贯穿于德育主题活动中,在活动中增强德育效果,将德育活动主题化、内容系列化与活动形式多样化相结合。健全校内德育工作网络。在全市驻地小学以上的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设立了政教处,配备专职政教处负责人,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以政教处为龙头的“三线”德育管理途径。一条是教学线,即教务处—学科组—全体教师为主线的学科德育管理途径,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一条是政教线,即政教处—级部—班级为主线的德育常规管理途径,以班主任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将班级管理、思想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条是团队线,即校团队—级部团队—班级团队为主线的德育特色活动管理途径,学校团委、少先队、社团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及社团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特色团队体验活动,促进特色德育工作的开展。将德育网络扩展至校外,建立了家、校、社三结合育人体系。一方面,我们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家校教育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系。发挥“五老”队伍作用,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都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满足了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学习需求,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幸福成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全市

  “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内外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完善德育制度

  健全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全市中小学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位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教师身上,学生成长导师经常与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启发引导;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坚持做到每天掌握其思想动态,及时教育疏导。对“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制订更加具体有效的个性化育人方案,实行个性化学习指导、成长导航、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建立健全学情会商制度。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每周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研究一次

  “学情”,使每位任课教师都熟悉班内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背景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校长每月都要主持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办公会议,逐班排查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情况,并逐人落实校级领导责任制,切实做好教育工作。建立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学校创建家校联系卡,各导师通过家访、电话访问、QQ、微信等方式,定期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学校对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次数与效果进行考核,纳入教师业绩考评。

  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全市所有中小学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各学校通过实施“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实验教学活动,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密切了家校联系,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建立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各学校每学期都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家长评议任课教师活动,评议结果计入师德考核业绩。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制度。各学校在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建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家长委员会,保证办学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办学、管理及德育工作的监督评价权利。教育局每年都面向家长进行教育满意度测评,作为改进学校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此外,全市不断创新三项机制,打造德育品牌。

  首先,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将一元化德育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成多元化德育内容,体现过程评价、多层次评价、多方面评价。形成了德育工作的“三三九”评价体系,即三个评价层次—日常常规性评价、学期主题性评价、标志性成果,三个评价主体—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九个评价维度—学习习惯、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标志性成果。

  其次,创新以科研为先导的德育工作机制。全市充分利用课题实验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使德育工作直指身边问题,增强针

  对性。已申报并完成了中国教科院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的实验与研究。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德育研究与创新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德育科研水平。

  最后,创新德育精品课程建设机制。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鼓励学校通过德育课程创建德育品牌。德育课程建设纳入综合督导评估。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学科“育德点”;编写市学科拓展性的德育课程,实行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德育课程模式。同时全面构建具有特色的活动育人课程体系,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完善了“励志修身”“活动体验”“实践探究”“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四大系列活动育人精品课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形成“校校有特色”的良好育人局面。

  五、壮大德育队伍

  班主任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市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激励力度,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制定班主任工作评价激励办法,评选表彰市“十佳班主任”“百名优秀班主任”等,并利用媒体宣传优秀班主任事迹,通过榜样激励和典型示范,形成全体班主任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此外,通过全面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按照李庆平局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要求,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履行全员育人职责。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市积极组织中小学班主任及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全市已建立了一支以班主任为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全市已建立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各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并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活动。细化德育内容、丰富德育载体、完善德育制度、壮大德育队伍,市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寻求德育工作的“最优解”,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六: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德育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德育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篇一」

  一、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匾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匾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二、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2.加强对德育教材的改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教材也应适时地更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教材,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优良的德育思想观念,进而保障德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我国德育领域的规范化,因地适宜,制定一些与本土有着实际联系的家长、学校、乡土、人际交往、美德等一系列教材,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使德育教育变得既有特色又有意义。在高中阶段,德育的教育变得更加迫切,德育教材的内容应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品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涵盖,从而令学生对社会有着正面的认识。

  3.创造良好的德育育人的环境。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各种活动和课程实践为载体,让道德教育和思想上的修养做到情景的交融,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对德育教育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对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产生优质的变化。在对德育教育的评估中,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定的道德规范,从而令学生进行落实执行,再根据此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和评估的结合中吸收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是现代教育中的必然要求,以此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做出优良的导航,令学生在汲取知识、利用知识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完善,为将来踏入社会、工作、生活做出充足准备。

  德育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篇二」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幼儿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可见,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等道德行为,使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教育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看法。

  1.学前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教育。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时光,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观,使我们的幼儿从孩子便养成了任性,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和品质,如脾气大,个性固执,挨不得批评,不懂礼貌,打人,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更显的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幼儿从小怀有感恩的心,从小尊重人。

  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幼儿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发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端赖于6岁前之培养。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幼儿升入小学,教师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由此可见,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意义重大。

  2.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2.1幼儿老师要了解学生。幼儿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她们不是真的了解幼儿。尽管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关爱方式方法,让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搞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性格,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并建立起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同时,还应注意随时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变化,以便充实和修改,在全面了解每个幼儿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出近期和长远奋斗目标,开展个别教育。

  2.2要让幼儿感受爱、学会表达爱。师生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这个“关系”和“距离”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得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是以爱为基础的,具体表现为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沟通,由此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精神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幼儿不断地积累情感经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有了良好的情感后,才会以相应的关心、友善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人的爱。

  作为教师,应积极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在孩子入园初期,教师除了要做到对幼儿每日抱一抱、亲一亲外,还必须保证与每个幼儿有个别游戏与交流的时间。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谈谈他喜欢的亲人,喜欢的玩具,喜欢的衣服和高兴的事情等,这样会逐步培养幼儿愿意和教师说“悄悄话”的习惯。

  2.3要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握好教育时机,做到有的放矢,抓住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教育。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发生争抢现象,这是由于他们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规则所致。这时我们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还可以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先他人后自已,这是人际关系中的行为信条。当幼儿玩玩具发生争执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轮着玩,换着玩或者按照先来后到共同玩的规则来分享,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维境界,养

  成谦让、等待、分享、合作等良好品德。再如:吃饭时借着幼儿扔不喜欢吃的菜和吃不了的馒头就可以通过古诗《锄禾》让幼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从而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幼儿的活教材,只要教师善于留心生活,进行联想和挖掘,以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幼儿更具有说服力。

  2.4要加强师德修养。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都会认真地模仿,可见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有心人,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幼儿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仿效了。教师的天职不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优秀的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已的道德品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智能的人才。

  2.5幼儿教师要有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比如,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德育培养,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篇七: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145549农村研究论文

  浅析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堪忧之原因及其对策

  一、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新时期***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

  不久前,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通过对2千余名未成年犯和1千余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调查比较显示:在10种不良行为中平均开始年龄为不足12岁的1种,占10%;12岁以上不足13岁的3种,占30%;13岁以上不足14岁的5种,占50%;超过14岁的只有1种,占10%。也就是说,各种不良行为基本上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高发年龄”绝大多数是在13岁到15岁,最突出的是14岁,基本上是初二学生的年龄,而且农村孩子居多。

  二、农村中学德育现状原因探析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体现出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产生以上状况的原因有:

  第一,家庭德育教育的偏差与不足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

  题。但是,农村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很多家长不适应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认为读书没有工作分配了,读与不读无所谓,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任其发展。另外,有少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孩子在学校违反了纪律时,他们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子这种行为长大后自然会改,但说到近来数学成绩有点下降时却暴跳如雷……。这种反差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并不少见。

  第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误区

  1、德育目标定位失当。尽管我们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际进程中明显对中小学生的总体要求偏高,其次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只是一句空话。追求升学率才是学校的首位工作。其结果当然是学校德育脱离社会实际和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2、德育课程安排欠妥。由于在目标定位上不明确,“加强德育”的结果往往是弱化了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成分,比如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往往没有直接道德教育

  的内容。有人认为道德教育已经在小学的品德教育中有了足够的强调,但事实上小学生和中学生道德认知处于不同的水平。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中小学里开展“****”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等主题班会,而在大学开展“社会公德”、“禁止随地吐痰教育活动”、“借东西要还教育活动”。所以,道德教育没有采用螺旋式逐步提升的课程模式,在德育教育中是非常不当的。

  3、德育方法运用简单。德育实效不高一直是教育界一直关心的重要问题。“灌输”德育模式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我们不顾学生发展的实际,将成人社会想当然认为“重要”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强加于学校德育。另一方面,许多不同学段青少年儿童关心且急需解决的道德问题,例如青春期中的道德课题、毒品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等等,往往没有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现实与理论的错位。

  第三,社会不良环境的冲击

  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和家庭、社会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园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良好校园环境的建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可阻挡的影响和渗透力。农村不规范的黑网吧是中小学生失学和走上犯罪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

  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成为“电子海洛因”。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另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不良环境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三、改善农村中学德育现状的对策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必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环节着手,更新人才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第一,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意大利作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开好家长会,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第二,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要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要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

  加快完善农村中小学师资的配置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教育全面开展提供坚实基础。要采取坚决措施,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条件。

  第三,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各地方、各部门要实行地方领导责任制和部门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理到位;要继续紧紧抓住黑网吧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这两个重点问题,严格执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引导和规范他们的上网行为;要研究制订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黑网吧向农村蔓延的势头;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入手,开展立法调研工作,加强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内容审查工作,并为专项整治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经费支持。要切实加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工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形成尊重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成才。

篇八: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对做好德育课题研究的几点建议

  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的课题研究更是方兴未艾,结合多年的德育工作研究经验,我谈七点建议。

  第一,课题的立意要立足长远。经多年德育工作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我的一点认识就是德育课题的研究的立意要立足长远。这几年,德育的处境是,谁都会说,谁都认为很重要,但在实际的学校工作中却成了一块日益被荒废的土地。首先是因为学校教育面对越来越重的社会压力,包括升学和就业压力,德育在实际工作中被忽视了。其次,德育是个好事,从每一个老师自己的经验,包括教学经验、职业经验和自己的人生体会来讲,都认为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很重要,但是常常在日常工作中却找不到抓手。再次,面对学生中间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德育被动地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实效性差。最后,学校德育工作从理念、方法、措施上,我觉得仍然很落后,大多数老师,包括德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仍然认为,德育的主要矛盾在于应当尽量优选德育内容,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孩子们。但事实上,现在大家都发现一个问题,今天的孩子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正在不断减少,调查发现一个学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影响,20%来自于学校,剩下的有传媒、家庭、社区,包括老师在办公室里边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很多老师的办公室行为是非规范的,举个例子:我亲眼目睹一个老师坐在办公室里一边上网QQ,一边跟其他老师聊天,另外一边角落里站着两个孩子。这位老师一心三用,一边QQ,一边与人聊天,一边教育学生。这个景象你们在教育现场也能看

  到,我想,经过了这一幕这两个孩子一辈子都不会相信,老师是道德的楷模。虽然德育会受到很多社会因素,但是,既然我们大家都来做德育项目,并且相信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那么老师们就应当树立这样一些信念:道德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对这一点,一定要抱有信心;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对这一点,一定要抱有信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对这一点也一定要有信心。有了这三条信心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谈德育和德育研究了。

  那么,为什么德育课题一定要立意长远呢?因为研究发现,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来讲,最核心的东西,其实是一个人精神品性的东西。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究与实践”总课题中的“中小学‘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主要研究“留守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而关健又在于研究他们的精神成长,其次才是他们的学习提高,知识的增长。精神成长是一个人发展的最核心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把其他的诸种发展要素系统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内源性的力量。不然的话,知识永远是知识,知识不能变成人的一种发展力量,因为知识是没有方向的,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需要道德教育,需要规约教育,需要人文精神的涵养来为知识提供方向感。所以,现代社会需要学校教育关注学生的道德培养。当然,课题立意要长远还在于,我们应当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要用一颗感念的心来做好这个课题,使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发挥作用。这种道德心需要通过诸位传达给课题组的老师们,希望通过诸位传达给课题学校的孩子们,要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心老师的道德成长,有人在关心孩子的道德成长。

  所以,课题立意一定要注重长远,注重学生、教师的长远发展,注重社会的长远发展,尤其在今天应试教育仍然甚嚣尘上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这样一种教育理想。

  第二,研究的问题要提炼准确。我们的课题研究,如“中小学‘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是想要通过这个课题来改善学校在这一方面德育工作,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来时时刻刻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孩子的道德成长。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几年,我看了很多德育研究论文,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论文中是没有问题的,它们实际上谈的都是事实,不是疑问句,都是陈述句,都是日常工作中做哪些工作。现在我们立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究与实践”的八个课题,基本上都既是研究课题又是工作问题,既有工作内涵又有很明确的问题指向。我希望诸位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要特别带着研究意识,把问题不断明晰化,至少在开题的时候一定要很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其实呢,学校里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很多校长都想通过做一个课题带动全校的各项工作,把它变成全校工作的一个龙头,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事实上,做研究不太可能完全满足这个要求,因为研究必须要专注到某个领域,边界要很清楚,它只研究边界里边的事,相应地采取一些措施。当然,它会有一些后续影响或衍生出来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对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产生其它效应。但是,在课题开始设计的时候,不太可能要求一个研究项目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概括到。研究的边界一旦界定清楚以后,这个问题就可能被提炼得比较准确,而且这个一开始提炼出来的问题,在你

  整个两年的研究过程中间还会不断地被修正。问题就是研究目标,研究目标随着研究过程的推进,是需要不断修正的,但不管如何修正,基本上不会离开你最初的设计目标,否则它就变成另外一个课题了。

  第三,课题的概念要界定清楚。根据这几次的开题经历,我发现几个课题基本上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基本概念、核心概念不清晰。临川二中何汉卿负责的“多层面德育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多层面”的界定,广昌教研室杨翠兰负责的“中小学“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的“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界定,乐安一中陈美英负责的“学生人格缺失与人格教育研究”的“人格”概念的定。事实上,课题的概念界定作用很大,它就是研究的边界设置,也涉及到研究的态度选择。所以当研究的问题设定清楚以后,其实关键词、核心概念等也就基本凸显出来了,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就是研究的基础理论工作。当然,对它们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清晰,但即便如此,开题的时候也还一定要对这些概念做尽量准确的界定,因为它们其实就是项目的灵魂。事实上,课题开题,一个是明确问题,一个是界定概念,第三个是分解内容,第四个选择方法。应当说,其中对概念的界定是很重要的,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四,研究的内容要分解细致。很多学校做课题就只是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缺少研究的内容。那么,研究的内容怎么能够分解得比较细致呢?我的建议是,要学会用疑问句的方式把课题涉及到的内容列出来。这里涉及到两个内容要特别说一下,一个是学校的文化精

  神,一个是学校的制度层面。如果一个学校的制度是道德的,有一种与人为善的评价方式,有一种促进教师和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那么这个德育课题做起来就比较顺当一点。如果学校的制度安排完全是科学式的、是屈服于应试教育的,那么这个学校的德育就很难取得实效。举个例子,有个学校教师会议时,校长把全区统考成绩排名打成投影,虽然只字不提,但对所有老师都构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做德育课题时一定不要忽略掉学校制度和文化氛围本身是会影响到德育是否能够在一个学校里有效实现的重要制约因素。

  对研究内容的分解,除了要考虑问题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以外,还要考虑研究过程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步骤,比如前测、后测等。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常常会忽视这一点,一是不感兴趣,二是方法不会做。当然,从事课题研究的老师的个人兴趣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在合作研究中,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志愿者制度,对课题和研究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皮亚杰说过,“兴趣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研究基础不好没关系,能力差一点也没关系,因为这些都是暂时性的,关键是要有热情。人如果没有愿望,没有需要,那么这个事情他是一定做不好的。这也是我对大家的一个希望,希望课题组的同志们都是对孩子的道德成长充满兴趣,充满好奇,愿意解决孩子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一般来说,一个老师工作了几年会对一些学校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充满疑问,会对一些小问题老想不通。当然,这个老师也一定是平常就是关心孩子、敏感于学生的发展、热爱工作的好老师。比如学生的迟到问题,怎么一年级迟到,到了五年级还迟到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对孩子道德成长会不会有影响呢?这样一些基于职场经验的小问题,最初可能很个人化,但是,只要它对实际工作有价值,就可以纳到大项目里来做。它最初可能是个很小的问题,但是经过两年,它可能就会慢慢延展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譬如迟到问题,一开始可以研究迟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慢慢地可以推演出对孩子规则教育、规约教育对孩子道德发展的价值问题,再进一步还可以涉及学校工作的层面,就是学校的规则和规约究竟应该如何制定等。它既有研究的东西,也有工作的层面,既有很小的,基点很小,又可以在此基础上慢慢放大。

  第五,研究的方法要运用适切。这次申请报告中关于方法设计,几乎大同小异,甚至出现几个流行的、时髦的方法,比如文献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事实上,关于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说实话,我不太懂,也不太能够熟练使用。有个老师打电话给我,他说,王老师我想问问你,案例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有什么区别?他说翻看了好几本方法论的书,怎么发现很复杂也很混乱,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交叉。所以我要说,关于方法的选择,一定要跟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内容适合。或许某个研究内容可能很适合用实验研究法,那你就可以用实验研究法,你就不用去赶那个时髦,去用质性的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者对某种研究方法很感兴趣,并且能把握得住,并且坚信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对改善工作的有效性,我觉得也可以尝试。还是那句话,实际需要和可能性是选择方法的根据,一个是对事、对问题解决的实践,一个是对研究者个体的适合性的实

  践,这个我觉得也很重要。所以,面对问题,方法的选择应该更加灵活一点。

  第六,研究的过程要严密监控。我认为,要完成我们这个课题,一定要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是管理学里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因为这是个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我们要求大家用项目的方式来管理。项目的方式强调过程要严密地监控,可调控。调,是指可调节,控,是指可控制,微观上讲,每一个课题组在把研究内容和步骤进行分解后,要明确子项目负责人,不能要求他肩负好几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一个人负责。他要设计出这个子项目如何实现的开题报告,他也要分解出这个子项目的子内容,然后子内容再分解出具体内容,规定几月几号要完成,要怎样完成,成果是什么形式,管理要这样细致才行。因此,每一个项目在开题后的任何时间点都应该可以随时汇报项课题的进展程度和阶段成果,以及后续情况,或者过程中间出现了什么情况,如何进行调整,调整到什么方向,等等。从宏观来讲,课题负责人要能基本把握研究方向,我们跟大家在空间上有距离,每次到现场都很难,但课题研究又要求一定要以合作研究的方式做,那就会要求我们一定需要到现场去。但实际上除了到现场以外,我们和子负责人应该经常保持联系,要确立汇报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对课题进展保持敏感和方向指导。

  第七,研究的成果要及时转化。很多学校将最终研究成果定位在出一本书,有的很有追求,还要出理论专著。我个人意见是,中学老师对

  理论有兴趣很好,对理论愿意研究,愿意看些理论方面的书,有追求很好。但是这次德育课题的重心是要放在通过做课题来不断地把课题成果和做课题过程中受到的启发、引起的反思,随时转化到现场行动中去,这点就是所谓的课题成果转化。这个成果不要等到成型以后再转化,因为这个研究过程本身是课题管理,它需要不断的调控,调控的依据就在于你在过程中获得的初步结论,这个结论又是下一段研究的假设,这个假设要在现场中不断得到检验,检验得好的成果就要不断地传播出去,要在过程中间传播,不要等两年结束以后再来转化,那样就太浪费了,实效性不强。

  课题成果的转化,首先是在参与研究的教师身上发生影响,在课题教师与非课题教师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只有课题成果是不断转化的,那么,这个课题的最终成果才是能够经得起检验的。所以,千万不要等到课题结束再考虑转化的问题,成果也一定不要仅限于写出来的文字,文字是成果,行动更是成果。一定不要忽视行动的成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要经常组织分享。我建议,课题组的活动要着重考虑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要学理论。要学点理论,学点新的思想,读点报纸、杂志,看点有意义的书。少看几本,不要看得太多,看几本好读的,和老师的经验贴近的书,有思想的书。第二,要研究课题本身的研究内容。第三,要进行经验分享。什么叫经验分享?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来点叙事。经验不一定自己去提炼,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提炼。经验在口语层次上,在讲故事中,是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因为教师,从他的接受水平和接受模式来讲,他愿意接受

  这些经验性、叙事性的东西。所以,我建议课题组活动中一定要有经验的分享,有了这种行动经验的分享,成果的转化也就有了渠道,不然就容易落空。

  课题研究的基础(提纲)

  一、何谓教育科研

  定义: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有目的地对教育存在(包括:历史与现实、现象与规律、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

  教育研究的要求(特点):深入、全面、系统(理性);以事实为依据(客观、求真、揭示教育规律)、独创性(创新)、实用(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1、选题:依据教育教学实际和研究的专长确立研究的问题。

  2、开题:对所选题进行全面、初步论证。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步骤、相关研究情况、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最终成果的分析评价和预测。开题报告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但通常包含课题名称意及上述所列各项内容。

  3、结题:完成研究报告。

  基本过程:定义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分析问题)——观察、实践、实验(验证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判断是否做科研,主要看它是否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获得知识(知

  识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突出特征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观察法:系统地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的活动,文献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查找文献,带着问题查文献,多读教育名著,不只要读文字,更要关注教育家的胸怀态度。一般研究的文献综述都要运用这种方法。

  实验法:设置实验因子,检验实验结果。

  调查法: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包括问卷、访谈、量表。

  个案研究法:对研究对象中某个个体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研究的方法。

  还有质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法也用于教育科研,如数理统计、建模等。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规范

  1、道德规范

  2、研究成果(主要是报告和论文)表述的规范:1)语言准确、简炼、朴实,避免用随笔性文句;2)结构齐全(导言、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结果不夸大不压低别人、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结论、附录;论文还要有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3)篇章紧凑;4)主题鲜明;5)逻辑严密。

  3、引文注释的规范:引文必须加注;论文标注法各种期刊有其规范,一般应标出作者、标题或书名、出版社或期刊、时间、版次或期数、页码。

  五、课题研究中常见的问题

  1、问题意识淡薄

  问题意识是对身边发生、存在的与教育职业相关的问题保持一种职业敏感和探求的欲望,它是科研意识的重要内核,大师与一般人的重要区别在于脑中的问题多,许多教师对身边的成堆问题熟视无睹。

  2、选题泛化:以为任何问题拿来都能研究;事实上只有那些客观存在同时研究这又具备相应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的问题才能选作课题加以研究。

  一要选真问题,真的标准是实践中确实存在,理论上尚未解决。依据实际需要和自身的兴趣、能力,反复不断筛选。

  二要选新问题,新内容、新领域、新角度、新变化(情境)、新条件、新方法。

  三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明晰所研究的问题,避免研究过程中跑题。

  总的要求:力求选题真、准、深,避免假题、大题、泛化题,宁可小题大做,不可大题小作。

  3、臆断定论

  在没有弄清事实之间的本质联系的事后就下结论。迷信权威也是一种臆断。

  4、定位不清

  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有何区别?

  研究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提升,没有研究只能成为教书匠,通过研究才

  能成长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

  带有探索性的教育实践才能成为教育科研,一般的教育实践注重教学的直接效果,研究重在探究教育的内在规律性。这些规律是育教学生活密切相关的。如:教育过程与结果,教育目的与手段,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停留于实践只能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教育科研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获取理性知识。

  教育研究是一种基于教育实践的人生追求。

  5、教育科研的真假混杂

  目前虚假研究盛行,见假不怪,习以为常,甚至同情赞赏作假;教育科研必须在科学的精神指导下进行,必须遵循科学规范,假研究之可能带来功利的结果,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篇九: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研究和探索。

  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进中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一)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认识不足。由于教育评价体系的滞后,有些学校认为德育是一项软指标,智育是一项硬指标,德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任课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对德育工作不主动、怕麻烦、不耐烦,这样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有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在做,工作的力度跟不上,德育的实效性不够。

  2.德育内容有失偏颇。有些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只停留在对德育档案资料的收集上,对德育常规是否落实,德育内容是否科学则不太关心;有些学校把校园卫生清扫是否及时彻底、保持是否良好,寝室卫生内务是否合格等作为德育主要内容;有些学校把对上级部门的德育活动的落实情况作为本学校的德育内容,缺乏校本化、系列化的德育内容,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

  3.德育工作方法单一。学校缺乏对德育对象新思潮的预见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德育工作缺乏规划,方法单一,缺乏“与生俱进”的有效德育手段,导致德育工作走过场;对学生的管理,以管代导,采取高压式教育,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和老师的威严使学生服服帖帖;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学生存在排斥心理,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4。德育工作途径不畅。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在一些中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成为其他主课的牺牲品,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同时,其他各科教学未能做到寓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顾教书,忘了育人,有的教师则游离于教材之外生硬添加或简单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反感,导致德育教学途径不畅通,没有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让学校德育的实施丧失了主阵地。

  5.德育工作效果不显.社会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放纵,学校教育尤其思想道德教育不力,导致了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许多中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任性、“自我"意识浓厚,对他人漠不关心,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起码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弱,面对人生道路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心理准备,一旦受挫,不知所措,乃至丧失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气,特别是心理得不到抚平和慰藉时,则变得异常扭曲,造成严重的道德缺失心理及

  行为;一些学生存在着人格两面性,在家长和师生面前两面派,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也不以为耻;课堂内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课外又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放松对自己的道德培养,使之滑向了道德伦理的底线,而不能自省自悟,则误入歧途。校园暴力事件、迷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以至逃学、出走,就是其中的典型.

  (二)原因剖析

  学校德育应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地发展.然而,冷静审视学校德育陷入尴尬境地的现状,探其原因有:

  1。观念转变困难。近年来,“效益”一词,已成为各行各业追逐的目标,学校也不例外。由于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工作后劲不足.目前,各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如政教处、团组织,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这些机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醒自己把握好“度”,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和声的角色,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以免招致“不务正业”的非议,引来任课

  教师和学生的反感。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甚至把应有的班团队会时间也挤占了。学校的德育工作部门只能把工作计划挂在墙上,落实步骤留在心里,年底总结编在纸上,发挥德育网络的作用成了一句空话.

  3.重大节轻小德。由于德育内容滞后,在当前的中学德育内容中,极多地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如教师对学生不爱劳动、不讲诚信等问题采取淡化甚至逃避的处理态度。

  4。教书育人脱节。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扰,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看重自己所教学生的成绩,以使自己桃李“满”天下,这些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学校领导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自己只管教书就行了.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好”和“差”的标准也只局限在学习成绩上。这种做法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做人德为先”的原则产生了怀疑,造成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不爱劳动、不爱锻炼、不参与班内的活动;一些学习差的学生的其他专长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而使他们心理失衡,“破罐子破摔”。教师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导致师生之间的感情淡化,出现了辍学、出走甚至犯罪的现象。教育和教学本是教师的两条腿,只抓教学不抓教育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必然会造成发育不良的教育现状。

  5。以“罚"代教严重。尽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涌现,但一些教师仍然存在教育方法简单,管理方法粗暴,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现象仍十分普遍。学生成绩差、作业交不上、违反课堂纪律,有一点小过错就罚.有罚站的,有罚打扫卫生的,有罚款的,花样翻新地罚,其做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打扫卫生本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极好机会,经过老师的不恰当体罚,学生就认为劳动是不光彩的事;有些学生为了给老师交罚款,却又不敢如实和家长说,只好欺骗家长,编造要钱的理由,久而久之养成了说谎的不良习惯,甚至被迫铤而走险,滑向罪恶的深渊。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普遍感到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压力过大、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厌学、辍学、逃学的直接原因。

  6.教师越位包办。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但是现实德育中,学生往往被视为受动体,而非生命体和道德的构建主体,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越俎代庖",使自己异化为德育的主体。比如德育工作目标由教师一厢情愿制定,蜕变成完人式标准要求;德育活动的形式、过程是教师事先演练多次的“现场”表演,德育成了过场作秀,难以收到理想效果,于是,学生由德育主人边缘化为局外人,德育由生命成长的必需演变为令人生厌的强加要求。

  7。重说教轻体验。常常听教师抱怨自己苦口婆心地讲,

  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德育生成能力变得薄弱。事实上,完整德育过程本该是受教育者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有机结合,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德育重说教,轻体验;重灌输,轻交流;重认知,轻实践,才使得德育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效果。工具理性主义使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始终徘徊在效益的低谷,寻找如何创造性**这一难题的“良药妙方"成了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8。缺乏联动合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中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真抓实干,努力推进中学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其生命发展需要出发,真抓实干,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其主动构建自己的德育大厦,促进让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工作制度

  合理、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各项德育措施、各种德育活动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管理体制不理顺、不合理,

  工作中就易发生相互推诿、拈轻怕重等不利于工作落实的现象;工作制度不健全就会出现想起什么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工作随意性现象.这些由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现象给德育工作的落实埋下隐患.

  1。明确德育管理主体。建立以“德管办"为管理窗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建立以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德管办、年级办、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管理责任体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德育管理体制中的职责不明、落实不利等弊端。在成立“德管办”的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管理中的真空,还可以建立学生管理“行管办”(校长、分管副校长、行管办、年级办、班主任),用以管理校园环境等硬性保障性工作。这样职能明确,分工具体,可以有效地抓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一是完善德育规划与调整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代表、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在德育规划与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德育规划中的针对性、前瞻性。二是制定、完善“德育办”的工作制度、对“德育办”的考评制度等。三是各年级制定和完善“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时间分配比例制度,为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时间保障。四是完善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优秀德育工作者表彰制度等。五是完善德育工作月主题制度。六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七是班团会检查评比制度。八是建立“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考察、表彰制度。九是建立“困难学生"教育帮扶制度,例如德困生的结对帮扶制度、留守生帮扶制度等。十是建立学生心理疏导制度。成立心理咨询室,及时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

  (二)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德育活力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就是要通过营造和谐沟通、宽容理解、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使师生获得富足的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1.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德育场”,学校环境的优化对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方面应做到:一是校园环境美化、文明、卫生、清洁,各项设施和布置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让青少年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二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师资的整体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结合,使青少年德育工作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三是形成正确的校园舆论。正确的校园舆论,能起到表扬、鞭策、扶正祛邪、激励进取的导向作用.四是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本身就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和青少年积极进取的动力源。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优化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应给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和氛围,家长要学会道德教育的艺术,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特别要塑造家庭的民主氛围和文化气息,杜绝家庭道德中精神垃圾的产生及对孩子的侵害,拓宽家庭道德教育优美的人文环境.

  3。优化校外环境。社会各部门要大力协同、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减少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滑坡的环境诱因,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外道德教育监护和督导系统,使学生在校外的环境得到净化,使之走上健康文明的阳光大道。

  (三)改革评价体系,更新德育观念

  要真正使中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制度,以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1.评价过程要多元化.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优秀与否的唯一依据,更应注重学生成长中的收获、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发展潜力,把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品质与素养、实践与探究、科技与创新、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结合起来,对学生做出贴切的综合评价.比如,学校实施“学生成长档案"举措中,“成长足迹栏”应帮助学生明确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并记录各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收获园”栏则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除了获奖证书等荣誉外,更多地应反映学生成长的作品样本,比如优秀作文、绘画作品等。

  2.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构筑包括学生自己、家长、教师、同伴(同学)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的作用。如开展“我眼中的自己"评价活动,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得出自我的总体评价,能体现学生对自己的德育行为拥有的自主发言权。还可以开展“心灵留声”活动,由“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三部分构成,让教师、家长、同伴分别做出评价.通过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能使每个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四)强化教育培训,纯洁育人队伍

  教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他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工作的执行力等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同时德育工作者直接与学生接触,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大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是德育工作起到实效的关键性保

  障.

  1.开展教育活动。开展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师德专题教育活动,提高思想保障水平.一是要创新性、长期性开展“党性铸师魂”“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二是要以报告会、参观学习、演讲赛等形式开展学习先进德育工作者事迹活动;三是要大力“树典型”。树立自己身边的德育工作者典型并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四是要开展“评师德”活动。通过向学生、教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者在师德师风、德育工作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学校进行集中整治.

  2.加强经验交流.以“班主任论坛"为主要载体,广泛交流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开展班主任德育艺术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业务保障水平。

  3。提高律己意识。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学校应依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督促教师育人先育己,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纯洁育人队伍。

  (五)拓宽人文途径,丰富德育内涵

  人性化的德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学校和教师要不断拓宽德育途径,进一步丰富德育内

  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达到“寓教于乐",不断提升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1。树立长远理念,力戒急功近利.养成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规划时,应注意既考虑长远性,又考虑阶段性,应从周期性和长远性上着手,每一周期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德育工作要月月有重点,年年有中心,切忌零碎地、肤浅地用活动来代替德育工作.要改变那种“活动起来闹哄哄,活动完了冷清清"的德育工作方式.同时,抓思想品德教育也要像传授知识一样,做到“温故而知新”,既要抓反复,又要反复抓,切忌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以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营造文化氛围,开辟德育阵地。学校通过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甚至是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德育的阵地.要使德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高。

  3.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德育内化.学校要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使德育内容既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是要扎实开展德育月主题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二是要

  坚持以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团队会、纪念日等为载体,打造主题突出、高品位的和谐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三是要成立学生合唱队、篮球队、书画协会、志愿者协会等,通过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既增长才艺,又陶冶高尚情操。四是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围绕德育内容为中心,围绕中心设计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使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4.搭建信息平台,提高保障水平.学校应把德育措施的信息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将每个学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将他们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学业状况及教师的跟踪情况汇总成册;建立问题学生电子档案,以便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跟踪情况和他们的进步状态进行搜索;设立“电子信箱悄悄话"和“师生交流QQ群”,让学生和老师将自己的心里话在网络中尽情地交流;利用校园网,将学校的德育理念、措施、目标和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及每个层次的德育要求及时发布.良好的信息平台,为学校采取相应及时的德育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六)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道德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既是学校、教师的任务,也应是全社会的当然使命。德育工作仅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够的,必须增强全员德育意识,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

  结合的德育运行机制,开展共建、共管、共育活动,形成德育工作大合唱,形成工作合力。

  1。立足家校携手.学校要主动同家长联系,通过家长接待日,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同家长建立正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共育新人。

  2.寻求社会合作.学校要争取社会力量,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德育工作向外延伸,要依靠多种社会性的组织和团体,共同对学生进行法制、社会实践、科技教育;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社会化.

  3。构建立体网络.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健康成长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超越专门德育教材的知识,开发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力量,强化学生校内外德育生活的实践。构建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实践舞台的三位一体的德育影响网络,让学生无论在“小环境”中还是在“大气候"中都能听到真话,得到真诚,悟到真理,学到规范,形成学生有形、持久的良好道德表现。

  德育是一项博大精深而富有艺术性的阳光工程,需要我

  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用心和智慧去经营,真正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凸显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中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张扬生命之力,焕发生命之美,快乐地生活、学习,享受成长的喜悦,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推荐访问:德育课题研究不全面的原因 德育 课题研究 不全面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1195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