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经济发展(5篇)
篇一: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经济发展
两会热点: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民生支出只增不减600字
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把财政政策作为支撑经济发展、调结构、促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的重要工具,推动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坚持以稳定财政政策为主导,实施有针对性、可持续性、务实性、高效性的财政政策。此外,******强调要加大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盼,坚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福祉。
今年的两会,将提出一整套的政策措施,大力拓展财政政策的渠道,实施投资补贴和投资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政府管理财政,努力实现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同时,加大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盼,更好地改善民生福祉。
篇二: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经济发展
CAIZHE晕郧允陨粤晕阅哉专题院2024年两会财经热点解读从五个角度理解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荫马光荣8一尧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模比去年年初预算提高了1.28万亿今年叶政府工作报告曳指出袁积极元遥如果计算赤字率袁公布的狭义的赤的财政政策要野适度加力尧提质增效冶遥字率仍然在3%以内袁但如果把地方专自2008年以来袁我国财政政策的总基项债和特别国债加入进去的话袁广义调一直是野积极的冶袁但每年的野积极冶的赤字率实际上已经超过8%袁相比过程度存在差异袁这从叶政府工作报告曳去两年都有明显的提升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修饰词上可以一窥二是财政支出强度遥从财政政策端倪遥发力渠道来看袁财政支出是构成国内近七年来财政政策修饰词一直都需求的重要部分袁全口径财政支出占有野增效冶一词袁这体现了近些年来财GDP政一直在优化支出结构袁推进全过程出强度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的比重在30%左右袁提升财政支遥今年预算绩效管理袁全面提高资金配置效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强率和使用效益遥在野增效冶一词不变之度均有所提升遥一般预算支出比去年外袁2019年尧2020年尧2023年和2024增长4%袁一方面来自赤字规模的扩年都提到要野加力冶袁而2021年和大袁另一方面来自于2023年四季度增2022发的万亿国债袁大部分资金结转2024野更可持续年的表述则未提加力冶遥从修饰词比较上可以看袁但是要年使用遥由于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到袁今年再次明确提到野加力冶袁显示财国债计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袁政府性基政政策是更为积极的遥但是野加力冶前金预算支出相比去年大幅增长达面还额外有一修饰词野适度冶袁说明积18.6%遥算合计支出增长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7.9%袁支出强度明显极的幅度也是有节制的遥提升遥从今年预算的数字上袁可以更加财政支出规模来自于财政收入与精确地看出今年财政政策的加力幅政府举债遥2015年以来袁我国实施大度遥具体而言袁分为两个维度院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尽管很多年份赤一是赤字与举债规模遥一般预算字和举债规模上升袁但因为减税降费赤字和地方专项债额度分别比去年年使得财政收入增速较低袁所以财政支初预算提高了1800亿元和1000亿出强度在过去很多年提升幅度有限遥元遥更重要的是袁今年发行超长期特别但今年不同的是袁没有再明确出台新国债1万亿元遥合计来看袁政府举债规增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更多强调的2024专题院2024年两会财经热点解读是落实好已有的结构性减税举措袁稳定宏渊二冤理解财政政策加力要野适度冶观税负遥在这种情况下袁财政收入稳定增今年财政政策加力是野适度冶的袁赤字长加上举债规模的提升袁使得财政支出的规模尧支出强度同比去年有所提升袁但并强度明显上升遥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袁今年非大幅提升袁没搞大水漫灌袁这与适中的财政政策是野稳税尧增债尧扩支出冶的组合遥经济增长目标相匹配袁适应了高质量发展二尧如何理解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遥今年叶政府工作报告曳提出袁经济组合增长速度目标是5%左右袁这一增长目标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来理解今年的是适中的袁接近去年5.2%的实际增长率遥积极财政政策院一些学者估计中国当前潜在GDP增速仍渊一冤理解财政政策野加力冶然在5%要6%之间袁且疫情前GDP增速在增债和扩支出带动下袁今年财政政策有所加力袁这对当前稳定预期尧拉动内今年目标增速不算很高2018年是6.7%尧2019年是遥这体现了当前中6%袁与之相比袁需具有重要意义遥去年我国实际GDP增国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袁要实现速是5.2%袁但名义GDP增速只有4.6%袁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有机统一袁GDP负增长价格指数为负3%遥价格指数是反映宏观供需关袁CPI仅上涨0.2%袁PPI不过分追求粗放式尧数量型的增长袁要同时注重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遥相应地袁在系的最主要指标袁因此从价格指数上看袁财政政策加力上掌握好了野适度冶袁在适度当前宏观经济仍然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的加力的同时强调野提质增效冶袁在支出结问题遥通过扩张政府支出袁尤其是基建投构尧效益尧效能上下文章袁通过财政政策提资支出拉动总需求是我国逆周期政策的质增效来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遥一个最重要工具遥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野三财政政策加力野适度冶袁不搞大规模举驾马车冶来看袁去年统计数据显示袁固定资债刺激袁也是统筹发展与安全袁实现财政产投资增速仍然相对较低袁去年消费品零可持续性的要求遥当前袁我国纳入预算的售总额增长7%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政府显性债务负债率渊负债与GDP之比冤2.8%遥还不高袁在50%左右曰但是袁如果把地方政看袁基建投资增速是从分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来5.9%袁社会领域渊主要府仍然广为存在的隐性债务计算在内袁广是教育卫生文化冤投资增长0.5%袁房地产义公共债务率超过了90%遥通过将政府新投资比上年下降9.6%遥相比之下袁2015要增举债规模控制在适中的水平袁既有助于2018为今后几年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留政策近20%袁年逆周期政策调控中基建增速都接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处于低空间袁也有助于在更长时期内防范债务风位遥今年通过增加举债袁尤其是特别国债险遥和地方专项债袁可以很好地拉动基建投渊三冤理解财政政策野稳税尧增债尧扩支资遥基建投资不仅是财政政策的重要载出冶的组合体袁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载体遥基建投资一部分资金来自财政资占GDP2015比重已经从年以来袁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降到17.2%袁税金袁另一部分则来自银行贷款尧企业债券收占GDP比重从18.1%降到目前14.4%遥和民间投资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袁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比口径计算袁广以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袁撬动社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9.1%下降至会资本增加投资袁进一步起到扩大内需当前的24.9%袁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的作用遥均水平袁也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遥宏20248CAIZHE晕郧允陨粤晕阅哉专题院2024年两会财经热点解读观税负的下降确实体现了大规模减税降费限袁时间上大幅拉长遥这意味着袁在今后较落到实处袁但如果一直下降袁则会进一步加长的一段时期内袁中央财政仅需为此支付剧收支矛盾袁不利于财政可持续性遥从长期利息袁还本时间点延后袁以时间换空间袁可来看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袁以及以缓释债务偿付压力袁有助于财政可持续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公性遥同时依靠中央财政的信用袁国债发行利共服务均等化袁财政支出仍将刚性增长遥根率低于同期限地方政府债券袁有助于降低据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袁随着经济发展水政府综合举债成本遥平的提高袁整个社会对公共物品尧社会保障渊五冤理解地方专项债的野提质增效冶和社会福利的需求也会上升袁现有的财政今年地方专项债新增限额比去年提高收入规模难以支撑这一需求遥因此袁今年积了1000亿元的规模袁不仅规模有所提升袁极财政政策是在扩张债务和支出端发力曰发行和使用也有两个明显的亮点袁有助于在收入端是以稳定宏观税负为主袁未出台提质增效袁增强其在财政政策中提振经济新增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主要是落实前的效能遥期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袁以支持科技创第一个亮点是扩大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新和制造业为主遥本金的范围遥把供热供气等领域纳入项目渊四冤理解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本金的范围袁通过更多专项债作为项目今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重要工具是资本金袁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地方财力不足发行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遥其亮点导致的很多项目缺资本金问题遥同时袁有了之一在于野特别冶的用途袁专项用于野两重冶资本金作为撬动袁可以更好地鼓励和吸引领域建设袁按照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袁更好发挥财政投介绍袁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投向科技创资的扩大带动作用遥新尧城乡融合发展尧区域协调发展尧粮食能第二个亮点是明确提到专项债要向项源安全尧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遥重目准备充分尧投资效率比较高的地区倾斜遥点投入这些领域有助于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先支持准备充分的项目袁可以更好地推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袁补齐高质量进资金落实到项目袁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袁发展的短板袁是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从而在提振内需上缩短传导链条袁减少时体现遥滞遥从过去几年专项债额度的实际分配情其亮点之二在于超长期袁有助于合理况来看袁中西部地区拿到了更多的专项债利用财政政策空间袁提升财政可持续性遥这限额袁部分违背了专项债额度分配管理办体现在两个方面院第一袁我国当前中央财政法中向财政实力强尧债务风险低的地区倾负债率较低尧回旋余地大袁相比地方财政有斜的原则遥实际分配和文件规定存在一定更大的举债空间遥今年新发行的1万亿元出入袁主要出发点是解决财力薄弱地区的特别国债由中央承担还本付息袁一般预算燃眉之急袁但也增加了长期偿债风险遥这些赤字的82%也都是中央财政赤字遥而且袁地区多面临人口净流出问题袁基建投资项叶目使用率偏低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偏发行特别国债政府工作报告遥通过中央适度加杠杆曳指出袁未来几年还会持续袁可以弱遥今年专项债额度的分配袁明确提出向投降低地方举债的压力袁有助于当前防范化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袁一方面有利于债解地方债务风险遥第二袁此次发行的超长期务风险的防范袁另一方面也是财政政策提特别国债袁预计很大一部分期限在30年以质增效的重要体现遥姻上袁相比于地方专项债平均15年左右的期渊作者单位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冤2024810
篇三: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经济发展
封面报道/Coverstory税务局工作人员正在寄出减税降费红利账单。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经济“回春”本刊记者武凤珠财政,是防范经济风险、促进经济恢复的政府财力保障。财政之“大”,关乎“国家账本”;财政之“微”,涉及国民日常。我国“国库”中的可用资金充盈还是紧张?企业与职工是否能够减轻税负?家庭消费能力有没有提升的可能性?答案中的“谜底”,几乎全部可以在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向中找寻到。今年的财政政策,意义非凡。走过经济发展遭遇疫情冲击的2020年,超越6%的GDP增速目标重返《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五年我国的“家底”。“2021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步。这一年的财政政策,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务院26人民周刊
/2021年第6期
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说。财政政策向促进经济复苏倾斜1万亿元,是2020年我国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规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停产停工的企业,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是我国政府为短期内筹集大量财政资金、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发行国债筹集到的款项,用于建设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减税降费,用于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政府购买增加、市场主体保住、消费稳住,我国才有了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的奇迹。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分四期发行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1年,将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这与我国疫情防控成效较好有直接关系。疫情得到良好控制,使我国的公共风险强度明显减弱。在此前提下,我国经济正在强劲地恢复,市场主体、就业和民生等方面的表现都超出预期,因此财政刺激没有必要再保持2020年的力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刘尚希认为,相比2020年,今年我国公共风险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去年,疫情风险是排在首位的公共风险,随后才是民生风险、地方运转风险、经济下行风险、外部风险等。而今年,疫情风险得到控制,排在首位的是经济复苏。只有实现经济复苏,我国财政、就业、民生等方面的风险才能够有效化解。”公共风险的强度与结构都发生改变,财政政策自然要进行适配性调整。在中国财政学会秘书处副处长、研究员张鹏看来,尽管今年疫情风险趋势向好,但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仍然会带来我国大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的增加。“在现行产业链和供应链条件下,大型企业极有可能将成本转嫁给中小微企业,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压力不会减轻太多。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必然将成为今年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抓手。无论减税降费还是主要财政支出的倾斜,中小微企业都将成为重要落点。”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这给市场主体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谭珩表示。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才有经济活动的“生机盎然”。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外部需求仍不稳定;推动我国经济“回春”,更大的潜力在扩大内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市场主体,是要保就业、保民生,也是要激发出国内市场的活力,从而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复苏创造源源不尽的澎湃动能。完善税收制度,合理减税降费2.6万亿元,是2020年我国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的规模。减税降费,也是我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对冲疫情风险的方式。税负减轻,企业“轻装上阵”,得以集中资源保持生产、抵御风险,即使经过短暂“蛰伏”,也能够重整旗鼓,迎来整装再出发的“春天”。“2020年,在疫情致使全球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能够实现2.3%的正增长,减税降费政策功不可没。我国的幸运之处在于,从2019年就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当年为企业新增减负总额达2.36万亿元。幸好有***2019年减税降费的英明决策,否则,如果只靠2020年的2.6万亿元,或许不足以支撑经济实现正增长。”谭珩表示。2021年,我国将继续优化落实减税政策。《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地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今年的减税政策更有针对性,面向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不少,并且出现了扩张。小企业缴纳的税收不多,对它们减税降费,即使减税规模较小,政策效果也较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今年我国的减税政策,不仅要向小企业倾斜,也要向先进制造业企业倾斜。“通过留抵退税等方式减轻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负担,对于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意义非常重大。”杨志勇表示。减税降费是对企业生产的激励,税收则为公共福利提供资金保障;税收优惠更合理,财政政策才更可持续。杨志勇说:“在理性社会中,减税降费不可能减到就连政府正常运作都无法进行的程度。受制于财政支出,减税总要有限度。”在谭珩看来,减税降费带来的政人民周刊
/总第134期2封面报道/Coverstory府运作风险有可能降低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十三五’时期我国税负总水平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或许会引发财政的一些困境。此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税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偏低,这或许会给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较大的风险。”“财政政策要想可持续,必须把财政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财政风险越大,财政政策越不可持续;反之,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便会增强。财政风险是以财政政策对冲公共风险的一个约束条件,要在这个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去对冲公共风险。”刘尚希说。在以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经济复苏的同时,保持财政风险的可控性,有赖于我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张鹏认为,未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要把减税工作做深、做细,另一方面要增收部分税收。“减税不是目标,减税的成效才是目标。为了给生产性企业、给创造财富的主体以更低的税负,不可避免地就要给其他主体以更高的税负。谁创造财富,谁的税负就低;谁不创造财富,还要分享别人创造的财富,这种行为就要承担较高的税负。给生产环节减税,必然在财产环节增税。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税有必要征收,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生产性企业的税负。”“2019年至2020年,我国在两年内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规模达到约5万亿元;此外,还有存量的减税规模。下一步,我们要对不适宜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避免企业形成任何情况都可以减税降费的预期,从而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税制改革目28人民周刊
/2021年第6期标留出空间。”谭珩说。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购买和公共产品提供的持续扩张;这种扩张,离不开税收收入带来的财政支出保障。减税政策不突破财政支出的“底线”,才是企业与人民真正的福音;而企业税负的合理减轻,也将为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的稳定、最终消费的增长和经济的加快复苏贡献力量。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最终消费32189元,是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额。《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我国GDP增速为2.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人人可以分享。收入良好、敢于消费,是经济发展成果进入国民家庭的直接通道。对于当前的经济恢复成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就要通过稳增长使它牢固起来。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是扩大总需求。在外需环境依然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对待外需仍旧要以保稳为主,不能做幅度太大的调整。我国的新发展格局要在今年开好局、起好步,扩大内需是必然的前提。既然要扩大内需,那么投资和消费必然要并举。”张鹏说。投资增加带来的产能增长,有赖于更多最终消费予以消化。张鹏认为,推动形成更多最终消费将成为未来几年财政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新的产能要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中,供给创造需求,最终消费也要持续扩大和升级。”扩大最终消费,应当以国民收入增长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就成了财政政策的重要落点。”张鹏表示,实现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发力点在于提高居民收入,也在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虽然居民收入增速不低于GDP增速是基本要求,但是考虑到我国正在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我们不仅要使居民收入的增长与GDP的增长保持同步,还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体来说就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张鹏说。居民收入提升,才有消费的底气;消费需求上涨,才能牵动生产的繁荣。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指出,最终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正在不断增加,未来,消费应当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刘怡看来,消费统计指标直接影响到对我国消费情况的判断,2021年的财政政策与财政工作应当对统计的不完善予以关注,并推动统计部门完善统计指标。“这么重要的指标,应该得到更好的统计。”以积极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总供给,推动经济循环,关键在于发挥消费的基础性力量。居民收入增加,是释放消费需求的前置条件。完善的统计指标勾勒出我国消费的真实图景,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才有实据可依。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导之力,在
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中,潜藏着经济运行底层逻辑的“草蛇灰线”。政策因时而异,释放市场活力6%以上,是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目标。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经济增长是在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下,市场主体自由释放活力的自然结果。放眼1978年至今,我国GDP增速低于6%的年份屈指可数;从1991年到2019年,我国GDP增速更是已经连续29年超越6%。宏观政策张弛有度,才有经济平稳运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当因时而异。“去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六保’,尤其是保市场主体,为此,我们实施了包括减税在内的很多优惠政策。在特殊年景,这些都非常有必要。但是,这些政策不宜长期实施,否则会损害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谭珩说。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杨志勇认为,这意味着以财政政策的“转型”来保持政策的高效和可持续。“政策效果有边际递减效应。一项政策如果长期实施,效果会逐渐减弱,因此政策也要‘转型’。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1998年就已经出现;从2008年开始,我国又实施了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通常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等同于以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尽相同。1998年,我国采取的是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2008年以来,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则倾向于以减税降费为主。‘转居民在商场选购食材,积极财政政策使人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型’,就是要追求积极财政政策的高效可以看国民收入,也可以看第三产率,这不仅是提质增效的要求,也是保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前者是衡量持政策可持续性的要求。”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后者是现实中的经济运行,平稳与波动发达经济体与不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相伴相生,既有受疫情等风险干扰而重要区别。在积极财政政策调控下,出现的“非常时期”,也有稳定增长“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民收入和第的常态化发展期。“经济运转不可能三产业占比都将持续上升。“我国人只停留在某一种状态下,因此,从财均收入在‘十四五’时期达到高收入政政策的角度看,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家水平是大概率事件。如果经济中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三种发展势头较好,预计到2023年左右,形态都应当存在。在经济恢复的过我国就可以提前迈入高收入国家行程中,财政政策也要恢复常态,而不列。”冯俏彬表示,面对“十四五”时能一味扩张。要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期国民收入、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层面的一系列重要变化,财政层面也型’。”杨志勇表示。应当对财政收支情况等作出趋势性在谭珩看来,有积极财政政策预测。的调控,2021年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财高于6%的经济增长。“今年,我国的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重要“杠GDP增速达到8%甚至9%都有可能。杆”。疫情雾霾正在散去,迎来“回但是,为了保持‘十四五’时期的平稳春”季节。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杠发展,今年的经济增长最好有所控杆”作用,是对经济复苏“扶上马,送制,不要把增长的全部动力都在今年一程”。在财政政策的扩张与收缩之释放。”间,宏观调控的“魔力”即将显现。观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周刊
/总第134期29
篇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经济发展
地方财政开源节流提质增效措施探析
一、题目:浅谈地方财政开源节流提质增效措施
二、关于地方财政开源节流提质增效
地方财政开源节流提质增效是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在现代社会,地方经济的发展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导致财政预算缺口大、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治理不力等问题。因此,地方财政通过开源节流提质增效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三、关于开源
1.加强财政收入管理
地方财源主要来自财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掌握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投入。强化财政收入管理,挖掘潜在的财政收入,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地方财政的资金来源。
2.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
房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和营销。通过增加土地供应来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量,可以增加地方财源,提高财政收入。
3.优化资源配置
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分配到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地方和部门。例如,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本地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等,可以增加地方财源,增加主导产业的税收。
4.完善资金利用
资金利用是地方财政的重点之一。因此,当地政府应制定有效的资金利用计划,加强资金监管,规范财政支出,使每一笔资金都发挥最大的效益。
5.创新财政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加强财政政策的创新,制定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政策,促进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平衡。例如,加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支持,最终提高地方财源。
四、关于节流
1.压缩财政支出
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削减不必要的公共开支,如非重点项目、不必要的基建项目等,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重点项目。
2.控制财政债务
地方政府应制定有效的财政债务控制制度,避免在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上浪费资金。他们应该注意债务累积的问题,以避免未来的财政危机。
3.加强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是有效控制财政支出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加强财政监督,特别是在财政投资等方面的支出,以确保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4.合理控制行政开支
地方政府应合理控制行政开支,采取节约措施,如在物流管理和人力成本等方面进行优化,以确保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更有价值和优先项目。
5.推迟少数不必要的项目
地方政府可以在评估项目的价值和预期收入后,必要时,推迟少数不必要的项目,以节约资金。
五、关于提质增效
1.优化财政预算
地方政府可以优化财政预算,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安排,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有利于预算实施的效果和开展更加有
效的经济发展。
2.优化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优化财政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补贴的管理,确保补贴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鼓励和支持重点领域项目的发展。
3.鼓励多方合作
在引导优化和提高财政效益的过程中,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公私合作、开展多种多样的政策和合作,促进经济局部或整体效益的提高。
4.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经济政策的执行和实施,以确保政策能够起到更好地促进经济实现的目的。为此,要加强执行力度和政策配套,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促进高效的经济增长。
5.加强财政系统监管
财政系统监管是提高财政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财政系统监管机制,包括制定法律政策、招标和采购等方面的监管,并透明、及时披露信息,以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财政管理系统高效运作。
六、案例分析
1.上海浦东新区优化资源配置
其推出了一系列城镇化发展政策,优化城镇化发展区域规划,推行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同时,上海浦东新区采取了差别化的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安排,建立咨询和服务体系,推动浦东新区城镇化进程,成为全国模范城区。
2.浙江省加强对小微企业扶持
浙江省积极推行小微企业的政策,经济增长快速。针对小微企业发展难的问题,浙江省实施了包括财政资金扶持、赠送土地等在内的扶持政策,同时对小微企业的投融资等问题进行了优化,推行多种融资渠道,鼓励小微企业更加积极地融入经济发展。
3.深圳市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深圳市政府坚持走环保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环保并重,实施用美丽城市作为创新驱动的先行示范项目,目标是在既美丽亲切又经济繁荣的都市中发展环保经济。通过高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服务等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实现环保业的良性发展。
4.河南省加强水资源管理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消耗最多最危急的资源之一。为此,河南省政府积极推进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实施一系列加强水源管理工作,包括加强水源调配、加强水资源利用、强化水环境保护,使得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并对污染水源、水环境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5.重视教育投资
北京市政府在近年来,积极投入教育资金,完善校园设施,改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在教育投资中,北京市政府投入不少于10%的财政资金,在全市21个(含1个滦平县)区县所属的189所城镇完小,实现了不同程度程度小学校园设施和硬件升级,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了教育质量。
篇五: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经济发展
财政货币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与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一方面,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稳定器作用,提升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推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质增效,避免大收大放的调控方式,更多致力于提升经济效率和补足民生短板,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具体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注重结构调整。
就目前经济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外部风险相叠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短期内需要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可考虑适度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目标,扩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
同时,要更多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财政政策需重点支持具有示范效应的先进制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持续激发内需活力。从我国目前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来看,工业领域和基础设施投资空间还很大,可立足于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等领域切实发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还要看到,通过减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方面。目前,已有的减税降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未来可以考虑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和增值税税率,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刺激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升生产能力。同时要健全支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适度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增强企业家进行投资的愿望和信心。
此外,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考虑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支持力度。
第二,深化金融改革,保持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货币政策方面,需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注重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可以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并加大对疫情防控的关键领域及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方面,可以通过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引导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并加快推进金融机构资本补充,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与此同时,需完善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银行间市场日益成为金融机构拆借资金的主要渠道。鉴于此,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应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货币政策调控。为此,应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定价机制,根据宏观调控政策的需求,重点引导中小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参考LPR定价,以达成结构性降息的效果。
第三,不断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
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同时还面临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对此,要不断优化宏观调控方式,更好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着力改善结构性失衡问题。
一是明确宏观调控的政策边界。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范畴比较宽泛,在职能设置上存在宏观调控与行政审批等职能交织的情况,有可能会造成宏观调控措施手段越界。因此,应该进一步明确宏观调控的职能范畴。
二是优化宏观调控目标。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宏观调控转型大多经历了一个由“多目标调控”向“突出物价稳定目标调控”的转变过程。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强调单一目标调控的条件,但
宏观调控的多目标现状,也容易造成政策信号混乱和市场预期不稳。未来,宏观调控可考虑更加突出物价稳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
三是政策目标需锚定中长期。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使经济周期更为平稳,避免较大的经济波动。因此,在负面冲击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严格实现经济增长的年度目标不仅成本较高,且偏离了熨平经济周期的初衷。因此,可考虑更多关注在中长周期内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增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权衡空间。
第四,有效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在财政政策方面,需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在货币政策方面,需更加审慎,避免总需求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为高质量发展培育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在政策分工方面,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分别针对总量和结构目标发力。就政策工具的属性来看,货币政策偏重总量调控,而财政政策则兼具总量和结构调控功能。因此,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需要进一步区分二者的角色:货币政策应更多地承担总量调控的任务,主要作用于总需求;财政政策则需在总体宽松的同时,更关注通过结构性调控影响总供给,实现供给质量的提升。就当前经济环境而言,保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要立足于财政支
出的规模扩张,还要在保持适度财政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支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稳增长的同时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率的提升。
有效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需构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制定部门的日常协调沟通机制并有效防范风险。在沟通机制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政策制定程序和具体措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强与公众沟通。在防范风险方面,特别要重视地方财政风险,建立财政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当年债务偿还情况、债务余额、偿债能力和债务风险指标等。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做好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在发挥稳定器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民生服务水平,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相关推荐:
- [工作计划] 街道经济发展总结五篇
- [工作计划] 中国财政政策8篇【完整版】
- [工作计划] 提质增效心得【10篇】(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经验做法:区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经验材料:“三点发力”助推“三抓三促”行动提质增效(范文推荐)
- [工作计划] 中小学减负增效心得体会8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降本增效合理化建议7篇【精选推荐】
- [工作计划] 2023年提速增效攻坚年活动方案(区级)4篇(全文完整)
- [工作计划] 提速增效攻坚年活动方案(区级)4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提速增效攻坚年活动方案(区级)4篇
- [工作计划] 街道经济发展总结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