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3篇(2023年)
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__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发展成就20__年是“十二五”发展收官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篇一: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发展成就
20__年是“十二五”发展收官之年,也是松阳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田园松阳”建设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5.86亿元,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56.14亿元,增长1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6亿元,增长10.0%;外贸出口总额3.12亿美元,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8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69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7元,增长10.2%。
(一)三大产业平稳发展,田园经济转中向好
工业经济难中有进。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5.3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4.53亿元。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赤寿、竹客口茶叶标准厂房建设,实际出让工业用地630.86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461.18亩。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低小散”企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美丽园区、洁净企业”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企业帮扶、“四换三名”、酸雾治理等工程,“煤改气”等减排项目通过环保部核定,9家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全年完成“小升规”7家、“个转企”16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2家企业成为首批市“三名”培育试点,6家企业成为省成长型中小企业。
农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61亿元,增长2.3%。“两区”建设卓有成效,小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3个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5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1.46万亩,创成市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示范县。产业发展稳步提升,茶叶总产量1.13万吨、产值7.19亿元;浙南茶叶市场实现交易量7.38万吨、交易额47.56亿元;“松阳银猴”入驻中国茶业品牌馆,“松阳香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发展香榧3128亩、油茶3258亩,2个蜜梨品种获全国金奖。农业生态化发展取得新突破,10万亩茶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入选农业部创建计划,我县成为全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全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养生经济发展态势喜人,全年接待游客247.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3亿元,分别增长31.2%、40.9%,增幅均居全市第一。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洞阳观旅游度假村开工建设,新天地休闲农业庄园、天元名都大酒店建成投用,大木山茶园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省首批最美生态休闲健身点,象一村、李坑村创成国家3A级景区,我县获省20__年度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奖,箬寮原始林景区成为省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三都古村登山健身步道成为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过云山居、云上平田、松泰大院等一批精品民宿建成运营。其他服务业稳步推进,北山物流基地、粮食储备中心建成投用;成功举办首届“互联网+美丽乡村”发展论坛,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研究院,淘宝特色中国·松阳馆开馆运营,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13.50亿元,增长176.6%;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8.86亿元,贷款余额86.04亿元,存贷比72.4%。
(二)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发展难题有效。建立工业经济点评制度,健全难题包干负责、动态交办、挂牌督办、预警扣分和挂号销号制度,开展重点项目“攻坚破难服务月”、“百日攻坚”以及“百名干部助推百家规模企业转型升级”活动,一批遗留多年的政策处理难题得到有效,全年帮助48家企业解决各类难题74个。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年共安排重点项目45个。衢宁铁路松阳段等7个重点新建项目全面开工;32个重点续建项目16个基本建成。黄南水库项目获可研和初设批复,淹没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垦造耕地2378亩。茶香小镇列入省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制定县领导盯引招商项目制度,修订驻外经济交流办事处管理办法及招商考核办法,设立山海协作联络处,重新组建3个驻外招商办事处,深入开展驻点招商、专业招商,全年实际利用内资31.23亿元、外资1075万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4.67亿元,引进大项目12个。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田园特色逐步彰显
田园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垃圾填埋场二期A区块、县城老城区污水管道整治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屏安东路东段、松阴溪生态滩、蟾峰阁、高速收费站改造、电影院地块改造、太平坊路改造、明清街保护利用二期等一批市政项目。开通松古平原城乡公交,新增11、12路公交线路。
田园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高速公路沿线“房美”工程,创成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基本建成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60公里环松阴溪滨水绿道初步成型。开展《田园乡村建设与评价规范》编制,完成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以及30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东坝镇六村、横樟村入选中国优秀传统村落档案,杨家堂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完成20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54.75公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关停砂石料临时加工点20家,出境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水标准,再次获省考核优秀,成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省“清三河”达标县。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五大专项行动,拆除禁燃区内锅炉19台,淘汰黄标车821辆,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4.4%。深入开展“洁净乡村”创建,完成“六边”区域洁净专项行动;推进“三改一拆”、“无违建县”创建,全年完成“三改”123.5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03.41万平方米。
(四)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民生保障持续进步。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推进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转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民参保登记率100%,新增“五险”参保人数2.78万人。县养老服务中心二期、望松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完成范山头、东坑岭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村搬迁。建成城东保障房项目,竣工保障性住房326套。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第五中学建成投用,水南小学顺利搬迁;松阳一中成为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高考重点上线率、总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意见;职业中专成为省第三批改革示范学校。积极推进卫生强县创建,成功通过省卫生县城复评;启动古市医院迁建工程,深化省县合作办医,成立樊代明院士松阳工作站,县级医院业务总量增长9.1%。深入实施“文化名县”战略,玉石文化城等项目有序推进,我县成为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田园文化旅游季等活动,开展全国摄影、全国大学生写生、全国山地竞速总决赛等赛事;吴弄村入选第三批省非遗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松阳高腔入选20__年浙江省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玉岩镇被评为省传统戏剧之乡,西屏街道成为省级文化强镇。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县。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全面建成。民族宗教、侨台外事、慈善、史志、档案、移民、气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统计、工会、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三年平安计划”,有望实现平安县创建十一连冠。完善大调解体系,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排查化解,实现零非访通报。民情地图获“国字号”专利授权,成为全省首个基层联系群众标准化验收项目;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我县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成功侦破“998”特大跨国网络赌博案,连续18年实现命案全破。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新增社会组织62家。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基层工作示范站建设。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连续5年零增长。
(五)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完成率86.1%,排名全市第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__00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服务中心,新增交易109宗;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农村集体资产6.39亿元;完成1.5万宗农村宅基地调查,颁发使用权证5044本。
不断深化财政金融改革。推进“三权”、茶园抵押贷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15亿元、1.88亿元。深入开展田园乡村惠农担保互助社试点,新增农村担保组织39个,提供贷款担保498笔1.06亿元,我县成为省农村综合改革金融创新示范县。财政全口径预算、国有资产管理、营改增等一系列财税改革有序推进。
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出台工业投资项目零审批、投资项目模拟审批等办法,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构建大代办工作格局;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零;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站式办理;行政处罚信息实现全面公开。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划好了句号,使松阳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起点。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田园松阳”战略体系更加完善,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确立了“田园松阳”发展战略,明确了“三大目标、六大任务”,构建了“四县并举”的县域发展战略体系,发展思路更加完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全县生产总值由2010年47.86亿元增至85.86亿元,年均增长10.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55亿元增至5.26亿元,年均增长15.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06亿元,是“十一五”的2.2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371元增至28669元,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64元增至13267元,年均增长13.7%。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田园经济特色凸显。三次产业结构由19.4:41.6:39.0调整为15.4:45.3:39.3。围绕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目标,规上工业总产值由89.36亿元增至165.31亿元,年均增长13.1%,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4.6%增至39.1%。产业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成立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稳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发工业用地6578亩,初步形成了由“一心多块”点状分布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不锈钢行业列入第一批传统块状行业“腾笼换鸟”省级试点,实现产值53.2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转型升级效果明显,工业园区列入第二批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累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零突破;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建立工业分类指导考核办法,亩均税收由2013年4.50万元增至5.19万元。招商引资取得成效,累计实际利用内资109.51亿元、外资2679万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7.52亿元,引进大项目53个。建筑业产值由12亿元增至19亿元,年均增长9.6%。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目标,农业总产值由13.96亿元增至19.61亿元,年均增长7.0%。全面完成农业“258”工程,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4个,松古盆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成为省十大标杆性综合区。“三大主导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并进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成型,累计发展茶叶12.11万亩,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87.59亿元,我县成为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浙南茶叶市场成为中国绿茶第一市、中国商品市场百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松阳银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17.39亿元;累计发展香榧6.02万亩、油茶8.77万亩,花菇标准化示范区列入国家农业综合标准示范项目。经营主体实力持续增强,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农业企业累计达3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48家、家庭农场548家。围绕打造“长三角田园休闲旅游胜地”目标,服务业增加值由18.66亿元增至33.71亿元,年均增长10.4%。成功申报田园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各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累计发展农家乐(民宿)135家、接待床位1400张,我县成为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古村旅游目的地,省旅游发展十佳县。商贸物流、电商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创建“配送+寄递+销售”三向互动的农村物流网络,成为全省推广样板;建成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建成“赶街”村点150个、中国淘宝村3个,成为中国电商百佳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以新型城镇化和田园城市理论为引领,加快田园城市、田园乡村建设,促进松阳城乡一体化、松古平原一城化发展,完成“撤城关镇建街道”和“撤小乡并大镇”工作。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市率先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开展新一轮县域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及火车站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四镇四乡”总体规划;完成松古平原供水、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等专项规划以及潘村、独山区块城市设计。城乡品位不断提升。推进最美县城建设,完成城市建设“六个一”工程和独山公园、松阴溪景观带等项目,新增城市绿地48万平方米、地下空间13.53万平方米、城镇污水管网85.56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8.5%增至46.3%;南城“二横三纵”路网初步成型,建成南入城口景观、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客运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实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整治工程,出台核心区传统建筑修缮补助政策,老电影院改造等一批示范点建成投用;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及咪表停车系统,建成城乡公交营运线路13条,实现松古平原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田园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风景线创建,完成5个省级、12个市级中心村建设;50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县成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保护利用试验区,县城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市镇成为全国重点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专项行动,主要污染物指标排放量逐年下降,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垃圾收集率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5.6%,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基本达到省“无违建先进县”创建标准。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50省道一期改建、江南公路三期、乌弄口至李坑公路、农村联网公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全县公路总里程比“十一五”末增加188公里。基本建成松阴溪60公里松古平原段防洪闭合圈,松古平原防洪能力达到20-50年一遇;完成庄门源水库主体工程、6万吨/日供水工程、松古平原供水污水一体化管道二期、城市内河整治等项目建设,供水能力由4万吨/日提升至10万吨/日。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松阳段完工,220千伏松阳变、110千伏黄南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启动“智慧松阳”建设,百兆光纤通村率达80%。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善民生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民生福祉稳步提高。将新增财力三分之二用于民生,累计支出72.37亿元,年均增长23.1%。统筹实施特扶项目、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等富民增收工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2:1缩小到2.2:1,全面消除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深入实施“幸福民生五大工程”,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72万、22.43万;创办民办汇文中学,建成城北小学、培智学校,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在全市率先创成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建立“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建成县文化中心、非遗展演中心,通过省级文化先进县考核;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三年医改任务,完成县人民医院迁建,基本形成“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县养老服务中心列入国家养老试点项目,县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创成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深化平安松阳建设,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统筹抓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积极防范和化解“两链”风险,成功夺取“平安银鼎”。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县域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开展以涉农物权、收益权为抵押担保的信贷产品创新,累计发放“三权”和“茶园”抵押贷款23.32亿元;推进田园乡村惠农担保互助社扩面提质,累计成立53家;在全省率先推出茶园种植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参保面积9195亩。深化扶贫开发改革试点,发展村级资金互助会65个,全面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深化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全县储备工业净用地达3000多亩。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县,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一岗双责”制度,形成长效自律和防范机制。三公经费比峰值期下降45.9%。连续三年获市依法行政考核优秀。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审批事项从638项减至259项,县级政府部门权力由8215项减至3821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完成本轮政府机构改革,设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旅游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局。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以及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松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松阳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等指标未能完成“十二五”预期目标,分析原因,客观上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外宏观大环境整体低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主观上“十二五”期间我们主动抓整治、调结构、促转型,淘汰并拒绝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引进。二是生态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传统产业转型不够快、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未真正形成成块成型的发展态势,“两山”通道尚未充分打开。三是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仍有差距。四是金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的挑战。五是科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还不够,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六是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与能力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还不够强,懒政怠政依然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仍有发生。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是全面推进田园松阳建设,努力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五年。县政府制定了《松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县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名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实施“1236”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田园松阳”升级版,努力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23亿元、6.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2万元,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37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全县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在100%,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5%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下达指标,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更富裕安康,生活家园更洁净秀美,人文发展更繁荣和谐。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好事关松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集中力量抓好既该干好又能干成的大事。
(一)坚持创新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
突出改革创新。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推行“模拟审批”、“政务超市”服务模式,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产业基金,加快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国家商事登记改革政策,健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发展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机制创新。
聚焦产业创新。重点围绕“3+6”产业体系,打造田园经济升级版,加快建设浙江省新型田园生态经济示范区。坚持生态工业“第一经济”不动摇,围绕建设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加速“两化融合”进程,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建设和园区外工业整合提升;加快不锈钢、合成革等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不锈钢管产业基地”,统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加大建筑业扶持培育力度,到202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50亿元以上,集聚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5%以上。围绕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全面推进全县域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到2022年,实现茶叶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建成中国茶产业强县;香榧、油茶产值分别达1.5亿元、2.5亿元;农业“两区”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追溯覆盖率达__%以上。围绕建设长三角田园休闲旅游胜地,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第三产业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龙头,把松阳打造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养生胜地、山居民宿胜地、艺术创作胜地、运动健身胜地,到2022年,创成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旅游总收入达35亿元。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民宿经济、电子商务、绿色能源、健康产业、商贸物流六大特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2年,建成10个以上乡村民宿特色村,营业总收入达到4亿元;力争创成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强县。
依托平台创新。加强生态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到2022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4家,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项以上。深入实施“田园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引领工程,积极引进培育国家、省__和绿谷精英等高层次人才,开展“松阳茶师”、“松阳匠人”等特色品牌建设,到2022年,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10000人。
(二)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县域统筹均衡优化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积极构建“一轴、二心、二区”空间结构。建设生态田园城市,深入实施“产业北拓、城市南进、沿江开发、接轨铁路”城市战略,加快推进南城开发,基本完成路网框架建设,独山、潘村、站前三大区块基本成型,经济业态初显规模;基本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程和长虹路等旧街区改造;基本建成北城生态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旅游服务节点;推进大古市区域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建成5个田园城市风貌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环保模范县。建设美丽田园乡村,统筹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保护利用试验区、“拯救老屋行动”,到2022年,完成“一区六线”美丽乡村风景线创建,建成10个以上田园乡村精品村,田园乡村创建率达80%,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成为全国样板。坚持“一镇一策、一乡一品”,支持市级中心镇玉岩镇以及象溪镇、大东坝镇等乡镇(街道)综合利用生态、产业、人文资源,打造特色风情小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完善综合交通网,推进“两铁、两高、一纵两横五线两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全力保障衢宁、衢丽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国道G235松阳段(云松公路)、省道S321(龙松公路二期)、省道S219(50省道松阳雅溪口至莲都碧湖段改建工程)、西竹玉公路等项目;加快通景公路建设,提高全县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强农村联网公路、林区道路、绿道慢行系统以及市政道路建设。完善水利设施网,加快黄南水库建设,实施松阴溪干流综合治理、联网联库、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四个百万”高效节水灌溉以及重点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完善能源保障网,推进500千伏丽西变工程建设,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到2022年,实现中心城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力争工业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完善信息智慧网,加快“三网融合”,基本实现百兆光纤村村通。
推进“文化名县”战略。以乡土、乡愁、乡野为主题,全面实施“四大文化战略”,积极打造乡土文化守望地、乡愁艺术创作地、乡野运动养生地。到202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新增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发展示范街区各1处,建成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乡村博物馆、文化产业园各10个以上;完成大剧院、多厅影院、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和水上运动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户外运动健身基地。
(三)坚持绿色发展,彰显田园松阳生态魅力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建立生态环境空间管理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专项行动,深化不锈钢酸洗场地改造、“煤改气”等工程,全面推行企业排污浓度与总量双控制度,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和农药减量化,推广使用有机肥。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稳步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林相改造及森林资源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濒危物种保护力度。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种养、农牧、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加强不锈钢、合成革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园区生态循环化改造进程。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建筑垃圾回收。深入推进垦造耕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善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推广“绿色建筑”。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供给。强化生态资源资产化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节能量、排污权、林业碳汇、水权等交易,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执法应急能力建设,建立生态巡查机制,强化生态执法、生态考核、生态督查“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建设。
(四)坚持开放发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强化招商服务,推进定点招商、重点招商,注重引进符合主导产业培育需要的配套型、集聚型、成长型项目。注重招商实效,建立项目签约与落地并重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项目退出机制,完善项目履约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落地建设投产。
深化山海协作。完善提升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平台,将其打造成为“两山”理论示范园、山海协作友谊园。深入推进山海协作“百村发展促进计划”,加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拓展山海协作新领域,积极开展产业市场、科技人才、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加强区域合作。抓住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建设机遇,发挥衢宁铁路、龙丽高速的交通组织联系作用,加强与金华、衢州、南平、上饶、黄山等城市的旅游合作,积极融入“四省九方”生态圈合作平台。积极对接上海、宁波、福建、义乌等“一带一路”重要城市,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深入开展以茶文化、田园文化、传统村落等为主题的对外合作交流,拓展松阳农产品销售市场和旅游客源市场,提升松阳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共享发展,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制度、劳动报酬增长机制,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计划;有序推进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完成异地搬迁2000户6000人;统筹推进新一轮特扶项目和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幅。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职业中专迁建,加快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发展,优化县城和中心镇教育布局,全面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县。推进健康松阳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实行分级诊疗,完善“双下沉、两提升”制度,完成古市医院迁建,积极推进中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迁建项目;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成国家级卫生县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统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行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统筹做好老龄、残疾人等工作。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深化法治松阳、平安松阳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情地图”促服务社会管理模式。深化应急指挥、联动处置、舆论引导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20__年主要工作安排
20__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田园松阳”建设的重要一年。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国内形势总体向好,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货物出口总额适度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地表水Ⅰ—Ⅲ类水比例保持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市下达指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抓好以下重点:
(一)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深化改革试点,扩大改革成效。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覆盖,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推进多元化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县级涉农融资担保机构,年内新增农村担保组织30家以上。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基础数据采集渠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田园松阳生态产业基金,探索民间小额资本管理和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其他各级各类改革试点。
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针对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治“低小散”,鼓励“小升规”。建立健全企业减负机制,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建立健全房地产健康发展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化解库存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共事业等领域。
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深化与中联公司、“绿十字”、省农科院、省中医院、中国计量大学等机构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推进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创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继续开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本土特色人才队伍建设。
(二)突出绿色导向,筑牢全省生态屏障
全力推进“治水治气”。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开展“水美松阳、洁净田园、护水爱河、生态工业、饮水安全”五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不锈钢污泥综合处置利用,深化不锈钢企业酸洗场地一体化改造,确保年内完成7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完成8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争创“五水共治”工作先进县,力争夺取“大禹鼎”。深入推进“五气共治”,开展行业有机废气治理,推进不锈钢“煤改气”、“煤改电”,年内基本完成不锈钢企业燃煤窑炉淘汰工作。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城市扬尘防治和城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等工作。
联动推进“治城治乡”。深入推进“三改一拆”、“无违建县”创建,完善批后管理、拆改结合、依法治违长效机制,制定一类区违法建筑处置政策,狠抓重点区域和重点类型违建处置,统筹推进老城区住房改造和一类区住房困难户公寓置换,加快推进项弄、瓦窑头等区块改造,有序实施城区住房“平改坡”,争创省“基本无违建县”。制定出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小港流域、茶香江南线“香菇黑水”整治。推进洁净乡村建设,稳步实施垃圾分类处理。
统筹推进“治土治山”。深化“六边三化三美”,强化交通干道沿线绿化、林相改造、青山白化治理等工作,开展绿色矿山创建,确保平原绿化区域林木覆盖率达35%以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继续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抓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湿地保护工作,加大中华秋沙鸭、长序榆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确保年内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三)突出生态导向,发展壮大田园经济
推动生态工业扩量转型。坚持重中之重抓生态工业,启动田园工业五年提升计划,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加快工业集聚发展,完成赤寿生态工业区一期一阶段、产业集聚区一期和北山电商物流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赤寿生态工业区一期二阶段全面启动,努力引进一批生态环保企业入园建设,全年出让工业用地600亩以上;推进茶叶精深加工业发展,力争完成500家以上茶叶加工企业规范提升;制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7%。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完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考核办法,继续推进“四换三名”、“个转企”、“小升规”,鼓励企业实行“零土地技改”。大力营造合力扶企、合力兴工氛围,组织专家诊断,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银企合作、企业一站式服务和政策审批绿色通道等常态化企业帮扶机制,开展联系领导现场办公,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实际困难,努力营造“亲商、帮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推动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农业“两区”绿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全县域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争两区“三品”产地认定实现全覆盖。加快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探索发展原种农业和自然农法,加快种质资源基地建设,启动2个以上“自然农耕”示范基地创建;年内建成产地准出农业基地20个,培育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2个,生态精品示范农产品10个。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深入推进茶叶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建成年产4万吨精制茶提升茶产业服务链项目;全年新增香榧、油茶各3000亩。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家庭农场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家、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
推动生态服务业特色发展。深入实施旅游养生经济“153”工程,启动花间堂精品度假酒店、双童积雪景区建设,开展四都摄影休闲景区、松阴溪滨水绿道创4A,以及黄家大院、界首、小竹溪、上梅创3A工作,确保创成2个以上国家3A级景区;加快推进洞阳观旅游度假村、大木山茶园景区、象溪一村汽车露营基地建设,确保天元快捷酒店、茶园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发展“智慧旅游”,建立旅游数据中心,启动大木山茶园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工程;加强旅行社、星级酒店和导游等旅游行业队伍建设,全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5%以上。同时,主动承接省八大万亿产业、市九大百亿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型业态。
(四)突出市场导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切实加快项目建设。确保黄南水库、独山大桥、20__年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__年垦造耕地、长虹中路及长虹西路道路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改扩建工程、浙能松阳地面光伏电站、美林松州广场、茶文化体验中心、天元商贸广场、拯救老屋行动工程等11个重点新开工项目全开工;加快衢宁铁路等22个重点续建项目进度,确保年内完工一批;加快推进10个重点预备项目和9个重大前期项目。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完善茶香小镇规划方案,加快茶商休闲度假综合体、茶产业综合体等项目进度。同步推进田园文化小镇规划建设。
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动摇,加快制定产业招商目录,明确招商导向。深化“浙商回归”、“松商回归”,创新招商方式,出台中介奖励政策,组建招商中介网络,实行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建立县领导联系重点招商项目和责任部门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招商引资定期督查督办机制,确保项目引得进、能落地、推得动。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7亿元、外资1050万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4亿元,引进大项目8个。
切实加强要素保障。加强国家投资重点和政策研究,做好中央预算内和省级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申报争取和实施管理。优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融资和基本建设类产业基金支持。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做好转而未供土地消化工作,探索低丘缓坡“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全年完成垦造水田1500亩。建立项目推进清单制度,继续开展项目点评会、联合督查、项目建设总指挥现场办公、百日攻坚等制度,着力政策处理难题,保障项目落地。
(五)突出统筹导向,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大力推进田园城市建设。注重规划引领,开展中心城区控规图集编制及长虹路街景规划设计,完成松阴溪两岸规划方案编制,开展59个村庄建设规划修编。深入推进南城建设,启动南城污水主管网、南城垃圾中转站、南城拆迁安置小区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环城西路延伸段、新华南路(南段)、江南东路延伸段等路网工程,深化潘村、站前等区块项目前期。稳步推进老城改造提升,深化“城市改造提升八大工程”和城市建设新“六个一”项目,启动洞阳观通景公路、垃圾填埋厂二期建设,完成新华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城东公寓楼、北入城口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加快“三庙”、太保庙、何连奎故居、老“三小”等项目建设。启动城区交通“两难”等专项整治行动。创新管理方式,推进“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大力推进田园乡村建设。深化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完成茶香江南线,提升文化卯山特色片区建设。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开展2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项目及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加快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及档案编制,推进石仓、吴弄等历史文化重点村和酉田等示范项目建设,完成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第三批80%工程量。培育美丽经济,壮大民宿、来料加工、农村电商三大农民增收致富“新三宝”。建立“5+2”和县领导全覆盖联系制度,加快榔树、横岗等村庄民宿综合体开发进度,重点推进大木山区块、小竹溪村、象溪一村等乡村民宿示范村(点)建设,全年新增民宿床位800张;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30%;发放来料加工费2亿元以上。
(六)突出民生导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不懈强化民生保障。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完成第二轮、谋划第三轮特扶项目,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以及“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加快铺门等安置小区建设,推进高山、远山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异地转移,全年异地搬迁1000人。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坚持不懈繁荣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文化名县”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级健身步道、田园文化创意园、乡村博物馆建设;做好手工艺活态传承,引导传统“百工”向历史文化街区集聚;办好亚洲山地竞速赛、省自行车系列公开赛、第九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田园文化旅游季等活动赛事,力争创成省体育强县。以深化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县为目标,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丽水中专和职业中专迁建项目前期,完成松阳二中特色高中创建,新建新兴幼儿园,建成赤寿、城北幼儿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抓好“双下沉、两提升”;深化省县合作办医,加强学科建设,推广新技术运用;开展卫生强县、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实施新一轮科普行动计划。加快培育职业养老服务组织和民办养老机构。
坚持不懈加强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警调衔接”机制,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开展矛盾纠纷逐级导引全域化解试点建设。建立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依规打击非访、乱访等行为。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防范措施。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公共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力争实现平安县创建“十二连冠”,夺得“平安金鼎”。有序推进县乡领导班子、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推进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全力配合做好G20峰会相关工作。
坚持不懈办好民生实事。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群众定理念和方法,确定了十件民生实事,即: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农村惠民交通工程、农村城镇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明清街整治三期工程、县畜禽屠宰厂迁建工程、农贸市场规范提升和食品安全治理、松阴溪生态河道建设、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及向社会开放试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建设。
(七)突出法治导向,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巩固“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推进网上审批建设,构建覆盖最基层的政务服务网。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有序推进户籍制度、“一主两配”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落实好田园松阳生态产业基金。
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增强公众参与实效,事关县域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意见。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建立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实施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加强行政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各位代表,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田园松阳而努力奋斗!
篇二: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开拓奋进,克难攻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谋发展、争先进、创一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成倍增长。预计“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130.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固定资产投资达18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双双迈过百亿大关。财政收入达17.6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8倍,先后跨过10亿元、15亿元台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1.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64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主要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外贸进出口4项指标,分别年均增长13.3%、27.2%、22.5%、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14.1%。多项工作亮点频现。先后取得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等城市名片,荣获了中国新能源百强县、中国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全国百强县(市、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县、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最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字头”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支撑能力增强。预计工业化率由44.1%上升到49.4%;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1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规模企业发展到16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4家;轨道交通装备、文具礼品、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集聚规模企业112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67.9%。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1%、15%,比“十一五”末提高27.6和7个百分点;市级以上技术中心由4家发展到19家,金禾公司“麦芽酚系列生产工艺及技术创新”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服务业发展活跃。20__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限上企业由21家增至109家,文具产业示范区、南京湾商贸物流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业全面发展。各项存款余额150亿元、贷款余额93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3倍、4.4倍。金融机构达9家,实现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金禾公司成功上市,麦迪尔、金弘安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旅游业蓬勃发展。累计接待游客1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4.4倍、3.9倍。白鹭岛度假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皖东烈士陵园、景华生态园获评3A级景区。新增星级农家乐27个。成功举办四届桃文化旅游节,荣获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现代农业硕果累累。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到93个,是“十一五”末的3倍;张山桃花、绿康和汊河威光绿园获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到12家,大英有机稻米创建为省级示范区,嘉吉肉鸡养殖、舜山林桥苗木、张山桃花蔬菜、半塔罗庄葡萄创建为市级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6倍;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6家,碧绿春、金华萃、金弘安晋级省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3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730家。
——五年来,我们锲而不舍抓改革、促开放、求创新,发展活力日益彰显。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开县乡两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行政审批项目由219项减少为124项。全面启动农村土地确权、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农村产权制度等10项涉农改革。全面开展PPP项目合作,市场化服务向环卫保洁、园林管护等领域延伸。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债务管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金融服务、社会治理、户籍管理等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平台建设成果丰硕。“两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43.9亿元,开发面积达2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1家,实现财政收入31.1亿元。县经济开发区实现“百亿园区”目标,在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一直位居前列。汊河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年均增长超40%,荣获“中国开发区三十年”最具发展潜力奖、中国开发区竞争力最佳案例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获批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招商引资成绩喜人。累计引进项目5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9个,实际到位资金652.6亿元,龙源、嘉吉、图强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来安。外贸活力显著增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位居全市第二,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培育年进出口千万美元以上企业5家。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达6.2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6 倍;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投入、重建设、优环境,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两城”建设破难奋进。实施建设项目376个,投入资金达358.2亿元。来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7平方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6倍;县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一城三区”框架基本形成。改建道路30条、42公里,滁来路、白鹭大道建成通车。来中新校区、蝴蝶公园、规划科技馆等一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新建住宅小区21个、23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32万平方米。汊河新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3.6平方公里,长江路、104国道拓宽改造来安段竣工通车,南京湾、碧桂园、雅居乐组团投资超百亿,华夏幸福基业签约入驻,产城一体化更加凸显,成为苏皖边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新城,展示了“美好安徽第一印象”。镇村建设亮点纷呈。实施建设项目311个,总投资20亿元。开展新一轮乡镇总规修编,加快集镇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集镇面貌明显改善。半塔镇入选全国重点镇,新安镇、汊河镇获批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美丽乡村20个,精心打造来汊、来半、来复(舜)3条精品线。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25个,总量居全市第一;林桥村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小李庄入选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半塔村、贾龙村入选全市十大民俗风情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除险加固水库100座,治理中小河流5条。饮用水安全工程惠及26万人。实施“粮安工程”,维修改造危仓老库20万吨。改造城乡电网1__0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2.9万户、自来水用户2.3万户。交通总投资达2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成为建国以来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
——五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守底线、重治理、抓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生态更优美。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造林20.56万亩,是过去20年造林总和;森林覆盖率19.4%,比“十一五”末增加8.8个百分点。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森林村庄21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县城。城乡更宜居。扎实开展“三线三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城乡全覆盖。半塔镇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舜山镇获批国家级生态镇,创建省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1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生活垃圾“组合收运”模式在全国推广。治理更有效。实施减排项目30个,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0家。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2座。秸秆禁烧已成常态。强化矿山环境保护,非法盗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来城、汊河、水口污水处理厂建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8个。
——五年来,我们矢志不渝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连续四年获市考核一等奖。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8.9亿元,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五大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全市领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1.23万套,改造农村危房7550户。完成脱贫人口7653人。新增城镇就业5.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18%以内。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总投入17.6亿元,年均增长17.9%。新改扩建幼儿园35所,撤并中小学63所,义务教育布局日趋均衡。投放校车48台,开通线路149条。县职高创建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民营医院取得长足进步,家宁医院创建为全国诚信民营医院。在全省率先建立“星级村医评选”机制。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文体事业更加繁荣。“六馆一中心”教育基地建成使用,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扫黄打非等工作跻身全国先进。“魅力舜山杯”山地自行车赛、周末街坊大舞台、永阳花灯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在全市率先建立“一部三中心”运行机制,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省平安县,平安村(社区)创建率达95%以上。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安全工作位居全市前列。“六五”普法圆满完成。连续两年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修志、外事侨务、统计、机关事务管理、防灾减灾、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工作,各项事业获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顾问、行政决策听证和专家论证、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规范。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累计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263件、政协提案374件,办复率100%。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整改“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整治慵懒散慢现象和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深化“企业评部门、社会评窗口”活动,政府系统办事效率不断提升。认真开展“三项清理”工作,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经工作纪律进一步规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大幅下降。扎实开展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建成省级廉政教育基地2个、廉政文化示范点5个,县廉政馆成为全市首家县级反腐倡廉教育馆。加强审计监督,实施审计项目380个,增收节支5.5亿元。严厉查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打造廉洁政府新常态。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趋好的良好态势,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过去一年,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实现到位资金88亿元。玖鸿清洁能源、倍立达复合材料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项目签约入驻。成功举办来安投资环境(南京江北新区)说明会、江北水岸科技新城产业推介会、南京都市圈滁宁合作城市峰会推介活动。获评“安徽省外商投资放心县”。谋划编制亿元以上项目106个,新开工118个,竣工投产105个。列入省“861”计划的41个项目完成投资57.5亿元。创源文化用品等列入市百个亿元竣工计划的10个项目竣工投产,中普石油四期等12个亿元项目达产达效。百思德风景园林城等十五项重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过去一年,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2.9亿元,增长120%,增速居全市第一。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金禾实业、立光电子获评全省首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发展到30万亩,新增省级家庭农场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罗庄农副产品合作社创建为国家级示范社。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出口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新增限上企业15户。金太阳装饰城、南京湾商贸物流园分别实现经营收入35亿元、4.6亿元。全年政府平台融资14亿元,超过我县近三年融资总和。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投放26.6亿元。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白鹭岛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过去一年,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启动汊河新区镇区合一改革。滁州(汊河)港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南京湾、碧桂园、黄牌幼儿园对外招生,汊河节制闸、政务服务分中心建成使用。与华夏幸福共建产业新城,成为全省首个PPP产城一体开发项目。新来城开展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对河桥建成通车,在全市率先启动“蜘蛛网”弱电线路改造。全面取缔来城“三小车”非法营运,获市民普遍点赞。实施集镇基础设施项目57个,完成投资1.28亿元。新安镇市民文化乐园成为全省首个市民文化乐园。建成双塘、水西、仰山等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精心打造舜山至张山精品环线50公里。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获央视专题报道。
过去一年,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卫计、规建等部门机构职能整合。抓好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取消和保留工作,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开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进行政执法权向乡镇延伸。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县推开。在全市率先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发放“两证一书”1__2套。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新增个体工商户1808户、私营企业568家。创建著名商标4个、知名商标7个,金禾公司三聚氰胺创建为名牌产品。列入全省首批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全省首例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合一的不动产权证书在我县发放。
过去一年,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民生支出占年度财政总支出的89.8%。开工建设公租房164套、安置房412套,改造农村危房2200户。完成就业技能培训2733人,新增城镇就业1.57万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剥离来安三中初高中部,义务教育学校减至57所。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正式挂牌。在全市率先建成县、乡、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网络。建成省级农民文化乐园3个。县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全省第四届老年体育运动会气排球赛在我县成功举办。启动医共体试点,县医院、家宁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大力推行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化解信访积案27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水口镇呇味街成为全市首条乡镇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十件实事取得积极成效。来安二小、城西公园、老年公寓开工建设;县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楼主体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城北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改造背街小巷25条;改建城市公厕24座;建设停车场4个;实施城乡“天网”工程,新增监控探头120个。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县人民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实现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来安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十三五”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这是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奋力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来安创业的外来投资者,向驻来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来安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宏观经济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稳增长压力超出预期;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加,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一些项目开工不足、进展不快,部分企业生产困难;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一批能够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强镇;经济环境变化和历史遗留问题对社会稳定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存在一定不和谐因素;政府及所属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还有差距,少数部门和公职人员不担当、不作为、不勤政的现象依然存在;法治来安建设任务艰巨,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难题、砥砺前行。
二、“十三五”主要任务
“十三五”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的攻坚期,也是实现争先进位的关键期。从外部条件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悄然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从区位优势看,随着国家新一轮产业转移、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要素加速由东向西转移,特别是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更有利于我县发挥互联互通、承接连接的区位优势。从内在潜力看,我县精细化工、文具礼品、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两区”潜力厚植,随着调转促深入实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技术结构都将加速转型升级。从发展环境看,我县自然生态良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生态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相对优越,有利于我们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综合研判,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动向、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坚定信心、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五个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依法治县为保障,以富民惠民为根本,加快将来安建设成为高端智造基地、现代物流枢纽、创新创业乐土、生态美好家园,让“来者皆安”成为来安最好的诠释,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富足、安宁的新来安,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五个发展”,实现“四个翻番”,冲刺“二个目标”(即“542”目标),争当全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头兵。推动“五个发展”,就是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全面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实现“四个翻番”,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项指标在20__年的基础上奋力实现翻番;冲刺“二个目标”,就是冲刺全市第二,进入全省20强。
为实现“十三五”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全面落实“4105”行动计划,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构建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依托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行政管理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构建统筹推进新格局。围绕新滁城副中心定位,遵循“北优、南扩、中提升”空间发展战略,加快改造老城区、发展新城区、壮大开发区,融入新滁城组团发展,把来城打造成为新滁城的明珠城市。借力南京江北新区,快速推进汊河新区建设,注重错位融合,梯度推进、滚动开发,实现与南京都市圈融合发展,建成面向长三角的高端产业承接高地、宜居宜业新城、区域物流枢纽和乡村旅游强区。加快推动小城镇建设与特色产业同步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农业开发型、旅游服务型特色小城镇。按照建设农村永久居民点的定位,围绕规划全、产业强、乡村美、群众富、人幸福的目标,提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水平,让农民群众长受益。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12个乡镇美丽集镇建设。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增创生态文明新优势。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改,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和示范企业创建,建设一批低碳城镇、低碳园区、低碳企业、低碳社区。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大气、水、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环保执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加快城乡园林绿化,大力建设生态林、经济林,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广绿色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深入实施开放提升战略,大力革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努力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优质企业。坚持创新集聚、绿色集约、产城融合,创新园区发展理念、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推进园区扩容升级和“三次创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坚持就业、社保、住房、收入等民生问题均衡协调用力,切实增强不同群体利益平衡。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各类人群全覆盖、保障标准更合理。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深入推进依法治县,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保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围绕“十三五”总体思路和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奋力开好局、起好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2.5%,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全面推进“调转促”,着力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发展。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5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57亿元以上。壮大骨干企业。支持中普石油、金禾实业、晋源铜业加快冲刺百亿企业;鼓励亿元企业创新管理、打造品牌,冲刺5亿元、10亿元企业;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力度,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规模企业。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达40家。做大优势产业。精细化工产业要新上技改项目15个,产值率先破百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要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70亿元以上。文具礼品产业要新引进项目3个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新能源产业要新引进项目3个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要培育产业化企业8家,实现产值40亿元。强化技术创新。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7个以上;新上技改项目110个,完成投资45亿元。
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把绿色转型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加快向“农业强县”跨越。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达40亿元,增长5.5%。建基地,推进施官冬桃、张山石榴、汪波荡莲藕等基地建设,新增杨郢乡农业示范区,实现示范区乡镇全覆盖。加快建设半塔、张山、舜山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办好第一届皖东苗木花卉博览会。强龙头,实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程,创建省级联合体1个。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700个、845个;全年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达48亿元,增长14%以上。创品牌,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一批龙头企业争创品牌,全年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10个。积极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7.9亿元;新增限上企业15家。发展商贸物流。加快宏大物流、弘舜农商大市场建设。启动新白云、苏果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征地拆迁,苏润国际正式营业。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全面完成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发展现代金融。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全年新增贷款15亿元,新改扩建金融网点10个以上。发展乡村旅游。修编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白鹭岛、舞彩国际项目重组进程。推动旅游业与文化、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新增景区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星级农家乐3个。
(二)深度融入江北新区,全力推动汊河新区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入实施汊河镇区合一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推进议事机构、社会管理、财税招商、融资平台、经济考核“五个合一”。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整合镇、区机构职能,优化行政层级,提升服务效率。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下放行政审批、经济管理、行政执法等权限,建立相对科学的财政管理激励机制,落实汊河行政审批“二号章”;加大土地、资金等支持力度,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制度。整合镇、区优质资源注入新区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融资服务,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
加快建设汊河产业新城。加快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聚力汊河、给力汊河、发力汊河,推动汊河新区加速崛起。高品位规划。按照“承接发展、产城一体、彰显特色”思路,完成区域战略、产业、空间规划修编评审,编制启动区控制性详规。高标准建设。建设城市入口广场、滁河滨河景观带,改造104国道两侧景观、老镇风貌,提升城市门户形象。建设华夏幸福风情小镇,打造集商业街区、创意天地等功能为一体的魅力社区。碧桂园城市花园三期、金太阳综合改造、鹭港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金宏安米业搬迁。全年实施新续建项目34个,完成投资57.39亿元。高效率招商。支持华夏幸福基业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围绕轨道交通装备、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开通高端项目入驻“绿色通道”,培育壮大产业板块。全年新入驻轨道交通装备企业15家以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7亿元。高起点创新。启动产业新城研发示范区一期项目,完成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积极争创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打造1-2个明星产业园。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16个、竣工13个,实现财政收入6亿元以上。
加快打造滁宁合作示范区。立足汊河区位优势,借力江北新区,主动对接,积极承接,推进汊河与南京同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完成长江南路、董青路、王桥路等城市道路建设4.7公里,黄文路东延开工建设。改造汊河船闸,滁州(汊河)港投入使用。开通南京至汊河公交专线。加快新区污水管网建设。推动教育卫生合作共享。积极与南京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加快推进与汊河中学合作办学、与县二院合作共建。逐步实现两地医保互联互通。推动生态旅游加快发展。围绕“生态汊河、品位水乡”定位,做好百里河道水渠、万亩生态圩地文章,加快小李庄蔬菜标准园、景华生态园、金斗城郊农业园等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水乡游、乡村游、休闲农业体验游,把汊河新区建设成为都市乡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狠抓招商引资。坚定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国家供给侧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着力在产业升级、企业重组、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积极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全年谋划编制千万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0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96亿元。坚持招大引强。锁定重点区域、瞄准重点企业、聚焦重要外资来源地,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关联企业,推动产业集群横向壮大、产业链纵向延伸。全力推进宇培物流园、三华文具等一批体量大、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紧盯特色产业。深化与中车集团合作,力争在关键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上有新突破,提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区域品牌竞争力。完善管理、招商、合作机制,招引更多实力雄厚、产品多样的文具企业入驻,提升文具产业区域品牌影响力。大力引进一批集中供气供热、污染物处理等服务类企业,解决特色产业发展共性需求,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加速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经济工作就是抓项目建设的理念,以大力度、硬措施、新机制加速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120个、竣工1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改革项目推进机制。统筹安排项目工作经费,建立项目前期工作联合审批、信息共享制度,开通政府投资项目、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审批效率。强化项目调度机制。根据项目类型、投资主体对所有在建项目科学分类,严格实行“挂图作战、挂网监督、每月调度、定期通报”制度,切实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积极推动倍立达功能复合材料、安迈达精密铝合金等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浦创轨道二期、科来兴列车配件、鑫禾功能膜等项目建成投产。落实项目责任机制。明确项目责任单位对项目推进负总责,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节点,统筹做好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项目载体建设。县经济开发区要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加快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道路4条;积极推动“园中村”改造,下大力气清理一批低效企业,为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15个、竣工13个,实现财政收入5.4亿元。新安、水口、半塔等乡镇要依托现有工业基础,采取社会化、镇区合建等模式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招引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入驻。
聚力十大工程。立足发展实际,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建设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滁州(汊河)港、百思德风景园林城、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精细化工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旅游商贸提升工程、来城内城河水环境治理、道路畅通工程等十大工程,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四)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创城乡统筹发展新局面。
来城建设要固成果、提品质。以创建省级文明县为抓手,继续巩固“三治三增三提升”成果,提升来城功能品位。老城区要加快城南、城北地块开发,完成新河粮站、城河、油箱厂地块棚改,实施新桥、凤桥等地块棚改。启动东大门改造,城西公园建成开放,建设顿丘路与永阳路和清流路、新丰路与建阳路交口绿地,新增绿化48万平方米。启动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规划编制。下决心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城市管理提升。新老城结合部要加快推进亿丰广场、万城国际、农商行大厦、金域华府等项目建设,星级酒店主体建成,检察院、公安局技侦大楼建成交付,二小新区投入使用,推动新老城区融合发展。新城区要开工建设建阳南路与滁州大道连接线,打造南部环线。新安南路、教育东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金禾总部大楼、供电公司大楼、新客运总站等项目建设,创业服务中心搬迁入驻,木兰七里、四阳幼儿园对外招生。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集聚新区人气。处理好政策性安置和市场化安置关系,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全部实现棚改货币化安置,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集镇建设要育产业、增后劲。启动乡镇集镇建设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乡镇特色产业。水口要依托宁洛、滁马高速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滁州市特色中心镇。半塔要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红色旅游基地,打造北部经济重镇和安徽旅游名镇。舜山要依托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生态休闲名镇。施官要依托红叶冬桃生产基地,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特色农业示范镇。大英要发挥民俗文化和生态水乡优势,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加快石材城建设,和汊河连片发展。雷官要大力发展边界经济,加快池杉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皖东湿地之乡。张山要依托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和林果产业,辐射周边乡镇,打造长三角知名蔬菜和优质林果基地。杨郢要培育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生态观光等优势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独山、三城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服装加工等产业,打造生态农业之乡。开展镇容镇貌、三线三边整治,建设功能完善、用地集约、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美丽乡村要抓提升、塑精品。按照“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转变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5年专项规划,修订完善中心村布点规划,倾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推进美丽乡村向乡镇覆盖,突出抓好半塔、汊河、水口、施官、张山5个集镇整治,开展“两治理一加强”活动,打好美丽乡镇建设“第一仗”。创建来半、滁水汊、北部环线等3条精品线,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美化、森林长廊绿化、文明公路创建、节点景观改造,扮靓魅力来安“百里画卷”。精心建设汊河黄牌、半塔大余郢、水口上蔡、施官桥西、张山长山5个中心村;持续推进60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争创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力争在村容村貌、长效管护、持续发展上有新突破。
基础设施要重统筹、谋长远。交通建设上,开工建设滁天、来六高速,启动S312滁州至天长段前期工作,乌衣至汊河、张山至舜山道路竣工通车。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60公里,改造县乡道路30公里、农村危桥5座。水利建设上,拆除重建水口闸、高畈闸,完成滁河来安段、沛河等重点河流治理,深入实施“八小”水利改造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除险加固小型水库7座,解决1.7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电力建设上,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和电网升级改造,新扩建35千伏变电站2座,开工建设相官220千伏变电站,改造高低压线路310公里。
(五)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持续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经济领域改革,鼓励择优引进战略合作者推进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扎实稳妥推进国有林场、供销社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通过PPP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金融改革创新,继续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快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规范财政预算供给,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县级公立医院为核心和纽带,更好地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公共资源交易、公务用车等领域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探索宅基地资源有偿退出机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制度改革,规范交易行为,实现阳光操作、公平交易。深化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试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经营性收入水平。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为企业减负助力,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50户、私营企业370家。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力推扬子安防、德鸿机件在“新三板”挂牌。加快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和水口、贝发等小微企业基地,健全创业培训和服务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众创空间”。鼓励支持企业争创品牌,全年新增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3个、知名商标6个。稳妥推动超群、中科、海洋压力容器等企业盘活重组。
(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管理,从严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生产;依法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扶持优质项目、优势企业。落实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责任,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提高行业用能管理水平。落实减排责任,加强项目监管,前移治理关口,确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家。
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查重处顶风违法、影响恶劣的环境违法案件,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河流的水环境整治,综合治理来河水环境,确保来河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严防水污染事故发生。半塔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推进大气污染预警预控、联防联控,切实提高空气质量。实现金邦化工等企业“退城入园”,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引导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造林1.4万亩,建设省级森林长廊示范段11公里,创建省级森林村庄4个,张山乡创建为省级森林城镇。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全年新增培育面积2000亩,苗木花卉总面积达12万亩。深入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加强白鹭岛风景区、池杉湖湿地资源和城市绿地保护,大英镇积极争创省级生态镇,争创市级生态村5个。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 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扶贫攻坚,让贫困群体更有保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施策,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狠抓产业扶贫,实施11个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帮助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狠抓就业扶贫,强化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让更多农民能够就近就业、安居乐业。狠抓社会扶贫,积极探索部门结对、企业捐资、能人带动等扶贫模式,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创新扶贫机制,实行扶贫“任务、责任、进展、问题”四清单和脱贫销号制度,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退出。实现4500个贫困人口、11个贫困村成功脱贫。
增强民生福祉,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建立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新建县人力资源市场,改建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家庭、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800人。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城乡低保、五保补助标准。全面推进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计划,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努力提高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
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生活更具品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验收。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稳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全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健全教师流动机制,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力争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赛、全省城市自行车赛事。全面深化医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医院整体搬迁、家宁医院改扩建,半塔、水口卫生院争创二级医疗机构。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农民文化乐园5个,建成乡镇文化服务中心1个。做好尊胜禅院、永安桥维修工作,保护来安特色文化。
维护和谐稳定,让人民生活更为安宁。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综治维稳信访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积案化解活动。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争创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重视质量工作,争创安徽省质量强县。
办好为民实事。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受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办好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即: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县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建成来城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完成化工集中区卫生防护区竹园、塘圩、东庄、柿园和东方红组约550户拆迁;打通来安大道、清流路断头路;完成建阳南路、永阳东路、顿丘中路综合改造;改造背街小巷30条;新建池杉湖湿地雷官镇至南京西部干线连接线;建成汊河公交换乘中心;建设县驾考中心。
(八)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倾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法治政府。加强政府系统法治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提升干部法治能力。健全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主动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建设心系群众、情系基层的服务政府。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子女上学、看病就医、住房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打通“中梗阻”,治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坚决纠正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作风粗暴等行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行群众和服务对象评价部门及窗口单位制度,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建设求真务实、勤政高效的效能政府。不折不扣落实好县委的决策部署,学会在纪律约束下工作,习惯在社会监督下干事,自觉在法治环境中作为。严格按照政府工作规则,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构建快速高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对于符合实际、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殚思极虑,不退缩、不推诿、不绕弯,坚持不懈攻坚克难,一招不让抓好落实。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并联审批、公开承诺、奖惩考核、过错追究制度,加强督查督办、问责问效,高效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建设治政从严、行为规范的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县政府党组党建工作,促进党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规范化。坚持加强思想教育,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构筑“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完善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土地招拍挂、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领域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坚持依法严厉惩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五年,是来安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的五年。适应新常态,任务繁重;谋求新跨越,时不我待。20__年,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全力攻坚,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提振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而奋斗!
篇三: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涞水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县发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涞水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富民强县中心任务,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研判形势,积极组织应对,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预计20__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3.1亿元,同比增长15%,是2005年的2.28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3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5亿元,同比增长30.4%、31.5%,分别是2005年的2.1倍、3.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亿元,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37.59亿元,同比增长38.08%、39.21%,分别是2005年的4.6倍、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18.4%,是2005年的2.3倍;入统工业增加值完成3.54亿元,同比增长23.2%,是2005年的2.3倍。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狠抓粮食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业,建设品牌基地,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粮食总产达13.8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2.2万吨。林果、食用菌、畜牧等三大主导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6600万棒,实现产值2.5亿元;优质果品基地规模达到6.5万亩,实现产值3.5亿元。特别是作为名优特产品的麻核桃,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引进、培育了富旺达托牛所、海华腾、福信牧业、世纪旭昊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率预计达到48.4%,比2005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复垦、水库除险加固、“村村通”、农村电网改造、户用沼气池和饮水安全等项目,解决了3.0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68万亩,新建沼气池 5100个,改造乡村道路51 条、164.3公里,农村电网改造使22万农民受益。强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新民居建设,完成了137个文明生态村创建,9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成效良好。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京津周边绿化、中央生态公益林维护等重点造林工程,共植树造林2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比2005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扶贫开发力度持续加大,五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496万元,56个贫困村、2.2万人脱贫出列。6.13九龙镇抢险救灾及时有效,灾后重建工作稳步推进,受到市政府的通报表彰。
——工业经济不断向好。认真实施产业立县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力度,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培育优势企业,壮大支柱产业,有效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实现了提质增效。累计实现入统工业增加值16.87亿元,是“十五”的2.4倍。工业聚集区建设全面加快,完成了京南涞阳产业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引进实施了冀东水泥、现代农装、中迈机电等一批工业项目,全县入统工业企业达到44家,比2005年新增19家。玻璃器皿、古典(红木)家具两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20__年,玻璃器皿业实现产值2.24亿元,是2005年的1.7倍;古典(红木)家具业实现产值6392万元,是2005年的10.9倍。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坚持把旅游做为涞水最具特色的产业来培育,争创一流品牌,强化宣传营销,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20__年,与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区、涞源白石山风景区联手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20__年,顺利通过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的中期评估。开通了目前国内唯一公交式“野三坡号”旅游专列,推出了“印象·野三坡”大型舞蹈史画、纪念20__北京奥运碑林,引进并开工建设了天鹅湖旅游综合开发、一渡新新温泉小镇等项目,凤凰文化产业园、垒子水库综合开发、国仁救援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景区品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__年,野三坡景区共接待游客22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35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6.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04万人次、3550万元、4.3亿元。
——城镇建设明显加快。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特别是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开展以来,投资50多亿元,强力实施了110多个重点项目,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化率预计达到30%,比 2005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县城西部新区、滨河商务区、古典(红木)家具园区、京南涞阳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2平方公里,比2005年新增3.7平方公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竣工并投入运行,廊涿、张石高速(涞水段)建成通车,张涿高速全面铺开,京昆高速即将开工,使涞水成为了京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县城品位不断提升。一批高品质建筑开工建设,城中村和旧住宅小区改造全面实施,新增绿化面积10万多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到32.8%。县城管
理水平不断提高,县城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医疗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人事制度和教育管理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国企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效显著,明晰产权面积150万亩,配套改革稳步实施,土地二轮承包后续完善工作全面完成。非税收入、税收管理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改革成效明显。融资方式不断创新,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正在审批。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对接北京战略,着力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招商活动,持续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批市场回报率高、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先后落地,共引进项目69个,总投资312.6亿元。先后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门头沟区政府、房山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结为合作伙伴,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23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__年,在野三坡成功举办了对接北京招商联谊会,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家单位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引资41.6亿元。以“七项攻坚战”为主要内容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启动了县城、园区、产业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举行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项目集中签约仪式,6个过亿元的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达169亿元;开展了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与首都基础设施对接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同城化进程,部分区域接入了固话010、实现了移动无漫游。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关注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万元、3782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502元和1106元。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五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涉农资金2.6亿元,五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万人次,新增就业1.1万人,实现再就业5824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和居民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万人、7650人、1.6万人和1.4万人;城镇低保标准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52元,提高到20__年的26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05年的每人每年870元,提高到20__年的1400元,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深入实施;县民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光荣院、福利院、养老院三院合一,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户老人基本实现了集中供养。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注重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和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7.1%和87.9%,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37万人次,向家庭贫困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4272人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新建和改造校舍19万平方米,涞水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幼儿园改造基本完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__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及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完成了1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37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接受了省政府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达标验收;县医院医技门诊综合楼改造和中医院迁建项目扎实推进;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健运行,参合率达到97%,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加强。高洛古乐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踢球游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健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县级计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建改造乡镇计生服务站14所,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淘汰落后产能等约束性指标,均完成了“十一五”任务目标。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再次被授予全省“双拥模范县”。亲民爱民、亲商重商、群众工作站三项活动深入开展,北京奥运、国庆60周年等重大安保任务圆满完成,社会和谐稳定。社区、国土、金融、保险、商务、供销、科技、粮食、石油、广播电视、食品药品监督、烟草专卖、人民武装、人防、宗教、监察、统计、物价、审计、人事、编制、档案、外贸、残联、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立足涞水实际,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创新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举措,主要有以下五点工作体会:
(一)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五年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重大挑战,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应对,科学决策,大力实施对接北京、产业立县、城镇带动三大战略,制定并落实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服务责任制,不断优化全县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支撑涞水跨越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抓手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工作先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打开了跨越发展的思想闸门,破除了许多体制机制束缚,探索出了一套保障经济有效运行的新机制,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未来发展开辟了空间。着力创新招商方式,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自20__年以来连续4年在全市同类县中排名第一,连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为“十二五”发展积蓄了强劲力量。
(三)必须始终坚持结构调整,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责任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扎实推进“工业西进”战略,制定实施了工业倍增计划和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培育壮大了玻璃器皿、古典(红木
)家具、旅游等优势产业和顺天电极、北雄玻璃、涞磁凯立特等骨干企业;淘汰小选矿、小冶炼等一批落后产能,提升了发展水平和产业档次。三次产业比例不断优化,由2005年的29.6∶31.6∶38.8调整为20__年的24.2∶25.7∶50.1,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执政为民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持续兴办惠民实事,累计为民办理实事57件,逐年提高了城乡居民低保、新农合财政补助、大病补偿资金标准,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待遇,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努力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强有力的举措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开展严打“利剑”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五)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把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作为第一目标
五年来,我们始终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推行行政问责、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和限时办结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严格实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大力弘扬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和违法违纪行为,切实在群众中树立干净干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和舆论监督,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20__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__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今天的涞水,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站在蓄势待发、崛起腾飞的新起点!成绩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涞水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实干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县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县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主要是总体发展基础差、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总量小,人均低,质量不够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规模小,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低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欠账较多,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还很繁重。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土地、金融等要素制约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发展的紧迫感还不强、责任感缺失,工作节奏慢、服务不到位,影响到工作落实和效能提高。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有效地发展难题,更加严格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展望“十二五”,涞水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国际环境总体有利,我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经济社会发展蕴含着巨大生机,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空间。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南资北移”趋势明显提速,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作为首要的核心战略,推进整体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布局,从土地、财政、行政审批等方面,全方位、大力度给予环首都13县重点倾斜和支持,为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对接北京、加速融入北京、积极服务北京,搭建了更大的平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经济运行平稳健康,一批基础工程、重大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城市承载力和聚集效应日益显现,新的增长点快速形成;随着张涿、京昆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我县的区位、交通综合优势更加凸显,为我们更好地对接北京,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县政治局面安定团结,发展思路科学准确,干部群众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激情空前高涨,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纵观当前形势,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务必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团结一致,乘势而上,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为主线,唱响“全面发力、加速崛起、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主旋律,瞄准富民强县、建设环首都现代化生态卫星城的宏伟目标,深入实施对接北京、城镇带动、园区引领、产业立县四大主体战略,更加注重调优经济结构,更加注重优化产业布局,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涞水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我们要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到20__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实现翻两番,分别达到132.4亿元、9.5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0∶40∶5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437亿元,年均递增3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由20__年的5.6万人达到
10.2万人,年均递增12.7%;城镇化率由20__年的30%达到60%;万元GDP能耗下降1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削减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治理发愣功0元,年均递增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20__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起步年,也是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年。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必保增长15%,力争20%;全部财政收入必保增长20%,力争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削减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实施对接北京战略,着力夯实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基础
涞水要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中占得先机,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按照“四区六基地”产业发展和“七项攻坚战”的总要求,以超常的思路、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干劲,全力以赴对接北京,打基础,建园区,抓招商,推项目,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加快推进投资12亿元的京南物流园、投资2.8亿元的铁路大型机械设备生产、投资1.5亿元的太阳能热水器系列产品等在建项目;盯紧盯办,全程服务,力促投资150亿元的凤凰文化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垒子水库综合开发等项目开工建设;成立一对一攻关小组,多方努力,深入洽谈,确保意向性项目早谈成、早签约。继续抓好项目库建设,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以“四区六基地”示范性项目为重点,精心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年内每个乡镇要谋划项目10个以上,全县项目库重点项目达到500个以上。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沟通,及时掌握新政策、新信息和新要求,吃透精神、主动出击,争取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省重点盘子。
——全力促进产业聚集。全面落实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深化与我县签定战略合作协议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发展总部在北京、基地在涞水的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模式。同时,抢抓“南资北移”趋势明显的机遇,大力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企业、商会的联系,使我县成为“南资北移、南企北上”的首选地。坚持“大建园区、建大园区”的原则,全面推进新兴产业示范区建设,3月底高标准完成总体规划,4月底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加快占地3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路、电、水、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五通一平”,达到企业入驻条件。全力推动项目、企业向示范区聚集,确保年内有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入驻,努力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新兴产业聚集的样板区。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把北京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强化全民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招商和专业招商,做到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要求不降。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重新修订并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千军万马跑项目、万众一心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建立完善定期走访企业、拜访企业家和在外事业有成人士机制,做好以商招商文章,对引进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和客商,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用地上优先保障,形成连锁效应和磁场效应。对标一流,精心筹备,年内在野三坡、北京分别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力争使之成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有重要影响的招商活动;积极参加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5.18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广泛宣传、大力推介,确保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面向全县选拔人员,成立专职和兼职招商队伍,瞄准北京大企业、大集团,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联系、沟通、洽谈,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大力调结构、建基地、树品牌、育龙头、强服务,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做精做深优势特色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扩大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年内新增1000万棒。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年内新增绿色有机蔬菜种植10000亩,认证绿色无公害特色产品6个以上,不断提高在首都市场的占有率。着力打造“中国核桃之乡”,加快以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年内新建优质果品基地5000亩。大力发展以大豆、红小豆、小米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创出涞水小杂粮品牌。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全县畜产品产地认证达到12个。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项目,开工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加速一产与三产的融合互动。年内争取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3个,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5个,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当前,要积极做好抗旱工作,大力加强麦田管理,确保夏粮生产持续增长。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国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县、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县的申报实施,加大农村水利、生态、道路、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好大泽水库除险加固和拒马河部分河道整治等应急度汛工程。治理好车厂、木井等10个村、28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解决好九龙镇庄里村、石亭镇石亭村等7个乡镇、19个村、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健全科技、农机和质量检验、监测等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进新民居建设。在巩固推进前两个批次9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
、规范操作”的原则,围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项目建设、县城及中心镇扩容、野三坡及天鹅湖旅游开发,选择条件成熟、群众支持、班子得力的村,超前谋划,积极申报,适时启动建设一批新民居示范村。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紧盯京津劳务市场,开展“定向式”、“订单式”等多种方式的劳务培训,年内培训6500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次以上。实施好“十二五”扶贫开发纲要,扎实开展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年内实现6000人脱贫出列。
(三)以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为契机,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繁荣、舒适为目标,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镇规划建设、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上水平,真正把县城打造成为环首都地区经济发展高地、生态宜居幸福家园,为实现加速崛起、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起点规划。按照到2030年城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的要求,3月底以前,高水平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8月底以前,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启动供水、供热、消防、通讯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规划管理,继续以城区、景区、拒马河及国省干道两侧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和违法盗采行为,切实维护法律和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大力度建设。坚持“整体推进、突出特色、强化功能”的原则,着力实施“12345”工程,即:增加“一量”(县城含绿量)、推进“两路”(张涿高速、京昆高速)、建好“三区”(西部新区、滨河商务区、古典(红木)家具园区)、新上“四项”基础设施工程( 天然气、水厂、热力站、客运中心)、改造“五个片区”。西部新区建设,年内完成综合性公园土石方工程、祖逖路府前街西延至112线段和西外环建设,加快冀东大厦和兴华商务园商住楼施工进度,启动规划展览馆建设,确保西部新区建设取得明显形象进度。滨河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拒马河河道整治和一期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打造一个集商务办公、休闲度假、宜居宜业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城区。古典(红木)家具园区建设,年内实现“六通一平”,启动加工园区、木材销售园区、初加工园区和加工销售园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建成北方最大的以红木为主的名贵木材交易中心、产品加工、精品制作、会展中心。全力做好张涿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障,配合完成京昆高速的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做好土地征用动迁等各项准备。加快市政工程建设步伐,年内完成天然气主要街道管道铺设和门站建设,启动热力站建设和客运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水厂,有计划地关闭自备井,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内和后城西、府前街二号桥、高易胡同三个片区的改造进度,年内完成回迁安置和部分商品房销售;按照“统一规划、规范操作、组团改造”的原则,对规划改造的城中村和家属院,做到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年内争取5个以上片区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加城区含绿量,完成府前街西延500米两侧及城区主街道的绿化,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见缝插绿、破硬还绿力度,争创省级园林县城。
——精细化管理。强化城市经营理念,进一步放开市政公用设施准入市场,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积极采取BT、BOT等多种融资形式,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公共效益。强化精品意识,力争把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片区、每一栋建筑、每一项工程,都建设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提高规划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的准入门槛,严把土地变性关、招拍挂审批关、开工许可关、商品房销售关,严厉打击侵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强化“两费”(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和使用,突出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停车泊位设置和市政设施维修维护。推进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村村建设垃圾收集点,逐步实现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促进城乡环境不断优化。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县城管理。制定和完善居民公约,培养与现代城市相适应的基本礼仪和行为习惯,力争县城居民公共行为达到国家文明城市标准,交通守法率达到国家畅通工程标准。
(四)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化,着力提升工业经济实力
牢牢抓住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培育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特色品牌产品为重点,实施“四大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切实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扶优扶强”工程。以顺天电极、涞磁凯立特、现代农装、中迈机电等企业为重点,引导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对标行动”,积极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优化工艺,研发产品,巩固和扩大在同行业中的领先优势;按照上市公司标准,认真筹备,积极运作,尽快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开展培育扶持规模以下企业晋档升级活动,力争到20__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家。玻璃器皿产业,按照“提升技术、调整结构、拓展市场、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以产品多样化、高档化、精品化为目标,进一步推动玻璃器皿行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制定营销计划,建立营销网络,巩固扩大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力争到20__年,把我县建成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玻璃器皿生产和出口基地。古典(红木)家具产业,按照“园区式、聚集型、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古典(红木)家具协会作用,举办木雕艺术培训班,创办古典(红木)家具专刊,评选艺术大师、雕刻大师,开通古典(红木)家具销售网站,不断提高工艺水平,拓宽销售渠道,壮大产业规模,到20__年,全县古典(红木)家具产业由现在的200家发展到400家,骨干企业由17家发展到200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产值由1.5亿元提高到6亿元。
——实施“培育引进”工程。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新兴产业示范区为平台,以引进实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为抓手,在土地、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促使一批发展前景广、产品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成为支撑我县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坚持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硬措施,推进全民创业,壮大民营经济。切实做到:“低门槛”,坚持非禁即入,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条
件;“零注册”,对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轻税赋”,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强支撑”,建立健全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人才培训、信用担保、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在土地供应、金融信贷、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少检查”,严格控制各类检查,施行各类检查由纪检监察机关审批制度;“重激励”,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重奖创业功臣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发展至上、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力争到20__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在20__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70%以上,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30亿元的民营企业。
——实施“品牌创新”工程。设立产品质量、著名商标专项奖励基金,大力开展品牌争创活动,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产品质量国家级品牌零突破,驰名商标达到2个;省级名牌产品达到10个,著名商标达到6个。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大力促进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以实现“在发展重点上,由旅行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在发展内涵上,由门票经济向综合效益转变;在资源配置上,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化投入转变;在市场开发上,由依托国内市场向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方向转变”为目标,实施晋档升级工程,强规划,建精品,提基础,重管理,扩市场,增活力,努力把我县建成特色鲜明、设施完备、服务高效、国际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野三坡景区年内实现接待游客256万人次以上,门票收入6500万元以上,旅游总收入8亿元以上;力争到20__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实现门票收入超亿元,旅游总收入16亿元以上。①加快规划编制步伐。高标准、高水平修编《涞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拒马河旅游观光休闲带详细规划》,启动《野三坡龙门天关景区深度开发规划》,制定九龙、三坡小城镇开发规划,拉伸格局,科学定位,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②全力打造精品景区。加大拒马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启动拒马河水体景观项目,形成亲山近水、景色怡人的旅游长廊。依托龙门天关古代军事文化,加快推进龙门天关景区升级改造项目,确保6月份正式启动。精细开发东南山森林资源,形成与百里峡景区互为补充的新景点,不断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以野三坡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列入第二批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为契机,进一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项目,形成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互融互促、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③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景区道路“升级扩容”工程,加快推进拦紫路等旅游主干道及各景区道路建设,6月底以前将北京旅游公交专线引入景区,实现景区交通通畅化。实施景区宾馆、饭店“达标争星”计划,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的国仁救援、投资1.1亿元的魅力三坡酒店项目,推进京南鹿港项目,规范引导农家旅游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以星级饭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快捷酒店和个体旅馆、农家院为补充的全方位旅游接待服务格局。统一规划,拆、建、改并举,实施景区大变样工程,启动三坡大街综合整治,对两侧门面统一色调、统一式样、统一标识。加快推进野三坡供水及污水处理厂项目,尽早实现景区集中供水、污水达标排放。④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改革景区管理体制,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全力打造三支人才队伍(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导游人员队伍、服务人员队伍),成立旅游综合执法监察大队,对马匹、农家乐、水面经营等进行综合整治,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增强诚信意识、服务意识,逐步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⑤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继续按照“立足京津冀、大力拓华北、走向全中国、发展境外游”的思路,积极参加大型旅游交易活动,大力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加强与旅游界专家、大型企业、新闻界的合作,实施广覆盖、全方位、多层面的叠加广告宣传。同时,针对外国社区、商社,创新宣传方式,丰富促销手段,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养老健身产业。以垒子水库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加快健身康体产业发展。以三皇山旅游综合开发、养怡永年老年公寓为依托,建设集养老、保健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健身基地。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制定商贸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以京南物流园区为依托,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力争将我县建成全省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中心。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争取工商、交通等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加强融资平台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金融支撑。
(六)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以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民生改善力度,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既是实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
——努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开展“创业富民、就业惠民”活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复转军人等就业保障工作。确保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1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人。做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救灾救济、优抚、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学生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286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540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优先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最大限度地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加快推进人才家园工程,年内完成第一期1200套、开工第二期1800套建设任务。
20__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各类报告——大力发展教育文体事业。继续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标准化学校建设,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成涞水小学二期续建和县特教学校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新建校舍1.7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完成宋各庄乡和永阳镇电视转播站建设
,有效解决丘陵地区收看涞水电视台难的问题。
——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和计生工作水平。积极推动新医改,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县医院医技门诊综合楼改造,启动中医院迁建项目,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0个。继续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完成筛查2.2万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平稳健康运行。全面落实人口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深入开展免费服务民心工程,提升计生管理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成三坡镇和宋各庄乡优质服务站室建设和王村乡站室升级工程。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在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职业健康与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继续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下大力解决土地征用、动迁安置、环境污染、劳资纠纷、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推进平安社区、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严把审批关,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鼓励企业开展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规范稳健运行。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狠抓秸秆禁烧,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建大、中型沼气池21个,户用沼气池1800个。继续抓好山丘区禁牧,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和保野路绿色景观长廊建设。
四、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跃发展、加速发展,需要全县人民共同奋斗,更需要各级各部门勤奋工作、履职尽责、狠抓落实。
——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发展。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目标振奋人心,力度前所未有,政策空前优惠。面对这样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更加注重解放思想,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勇敢地担负起涞水发展的历史重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朝气,科学谋划发展的新思路、改善民生的新举措,以非凡气魄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锐气,在发展目标上敢于拉高标杆,自我加压,顽强拼搏,苦干实干,争创一流。始终保持敢闯敢试的勇气,只要有利于推动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大胆地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找出把客商招来、资金引来、项目上来的“办法”,使事业发展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坚持求真务实,提高执政能力。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推行“一线工作法”,倡导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贴近基层,搞好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实际问题,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强化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坚决破除部门主义和本位主义,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对政府各项主要工作,都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督查与调度,盯紧抓实每个工程和项目,做到逐项抓落实,件件求实效。
——创优发展环境,提高发展能力。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树立“特区”理念,把省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优惠政策具体化、本地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尤其要在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上动脑筋、做文章,放大政策效应。时刻关注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兑现好承诺,履行好义务,创造好环境,全力排忧解难,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创业最宽松和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发展高地。注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政府成为增进全社会福祉的服务者。
——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决策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科学评估、集体决策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构建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加强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线。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致力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重点工程领域职务犯罪预防,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矿产资源配置和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特别要把扩大内需的各项决策部署、各项惠民强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严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涞水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不断夺取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胜利,谱写富民强县的新篇章,创造奋进崛起、跨越发展的新辉煌!
推荐访问:方山县 县政府 工作报告 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3篇 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 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最新 方山县县政府工作报告会
相关推荐:
- [工作计划] 县政府办年度工作总结4篇
- [工作计划] 县政府上半年工作总结大全3篇(完整文档)
- [工作计划] 2023年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县政府办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在20xx年X月县政府全体会上的发言范文最新3篇
- [工作计划] 县政府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13篇(完整文档)
- [工作计划] 有关县政府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9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县政府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8篇(全文)
- [工作计划] 2023县政府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14篇
- [工作计划] 县政府廉政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县长)4篇【完整版】
- [工作计划] 公司销售工作报告范本五篇【完整版】
- [工作计划] 2023单位工作报告范本五篇【优秀范文】
- [工作计划] 2023年学生会工作报告五篇【完整版】
- [工作计划] 2023年小学校长工作报告五篇
- [工作计划] 纳税实训工作报告五篇(全文完整)
- [工作计划] 学校调研工作报告范本五篇(精选文档)
- [工作计划] 2023年单位工作报告范本大全五篇
- [工作计划] 2023年度员工出差工作报告五篇(范例推荐)
- [工作计划] 财务年度工作报告五篇(精选文档)
- [工作计划] 小学体育工作报告五篇【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