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7篇)甘肃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7篇)甘肃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供大家参考。
目 录
1.天水市文明办:
统筹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焕发新气象……………1
2.为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守正创新笃行不怠………………………5
3.庆阳市文明办:
文明实践强基固本服务群众走心走实………………9
4.张掖市文明办: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12
5.陇南市文明办: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16
6.平凉市文明办:
全域推进文明城市创建…………………19
7.甘南州文明办:
凝心聚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22
XX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2023年2月)
坚持守正创新巩固深化拓展
统筹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焕发新气象
天水市文明办
2022年,天水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秉持“一流定位”“精致城市”“精细管理”创建理念,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4月,在中央文明办公布的测评结果中,天水市2021年度创城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均荣获全省第1名。
一、着眼成风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
一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十大创建行动”“做文明有礼天水人”十大文明行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培育文明风尚。二是持续拓展“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在公交车、出租车车体及电子显示屏、车载视频、车顶LED屏等全方位展播,在景区景点、公园广场、主次干道等公共场所利用大屏幕、LED屏刊播“陇小飞”公益广告1 万余次,在城区公共场所设置1000多个公益广告景观小品,打造1 条“好人街”、3 座“好少年桥”和一批主题广场、主题公园,制作发放了一批创城宣传品。三是加大主流价值信息宣传。2022年上报省、市信息2353条,其中被省委办、省文明办、市委办采用182条,创城信息《天水市用心打造精致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被省委办公厅《甘肃信息要事跟进》专题刊发。
二、强化示范引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
一是开展典型选树。持续放大“德润天水”品牌,评选“天水好人”77人,其中4人被评为“甘肃好人”,1人被推荐入选“中国好人榜”;
组织开展第八届甘肃省和天水市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授予第八届市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各10名,其中2人入选省级道德模范;
评选表彰第三届市级文明家庭27户;
各县区评选“五星级文明户”1.1万余户。二是强化学习宣传。举办“德润天水·喜迎20D”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
召开学习宣传贯彻******给“中国好人”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
拍摄道德模范微电影《初心》并举行首映式;
利用“天水好人·百姓榜样”“道德模范·时代先锋”“文明家庭”等专栏,发布先进事迹50余次;
组织50多名道德模范代表参与《领航》快闪拍摄活动。三是注重礼遇帮扶。修订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办法》《荣誉称号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礼遇帮扶机制,推动落实在旅游、交通、就医等方面优惠政策。邀请中国好人田景明、甘肃省道德模范刘文选参加公祭伏羲大典,进一步营造了向上向善良好氛围。
三、坚持常态长效,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持续加强
一是抓统筹谋划。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培训会和汇报会,市直74个单位承担重点任务、110个单位包抓责任路段,对标对表抓好落实。二是抓机制推动。健全完善创建工作调度、督查通报、“红黑榜”、清单管理、“门前四包”等制度机制,坚持领导督导与部门联查、暗访评估与随机抽查、模拟测评与常态检查相结合,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创城工作常态化,共下发督办函8期。三是抓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基础建设、市场秩序等12个提升行动,集中开展“牛皮癣”“蜘蛛网”“乱停乱放”“路面破损”4个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包街包巷包小区”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城市品位。四是抓细胞创建。命名表彰第二十四批市级文明单位33个、文明乡镇7个、文明村34个、文明社区3个;
2022年推荐省级文明县3个、文明单位17个、文明社区3个、文明乡镇11个、文明村21个。五是抓文明立法。《天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22年6月1日起颁布施行,市文明委编印《文明条例宣传手册》《一图读懂宣传折页》,推出系列解读,举办新闻发布会,开展“学文明条例、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市文明办被市人大常委会表彰为全市人大立法工作先进单位。五是抓氛围营造。在市属媒体开设“一把手谈创城”专栏,刊播45期;
举办“喜迎20D创城摄影暨短视频大赛”,收到参赛作品1000多份;
举办文明条例和文明礼仪网上有奖竞答活动,参与人数达20多万人次。
四、巩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深入推进
一是完善制度。制定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落实方案》《深化拓展若干措施》《挂点联系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促进规范化建设。二是调研评估。采取现场观摩形式,由市文明办组织,市委分管领导带队,各县区委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参加,对7县区、22个实践所、37个实践站、4个基地进行调研评估,促进深化拓展、交流提升。三是打造品牌。坚持“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做响文明实践项目品牌,完善“五单”服务流程,创新打造了“暑假小小志愿者”“三提五讲一解决”“街谈巷议新时代”“四点半课堂”“老曲新唱颂党恩”“爱心发屋”等特色品牌项目。四是宣传推介。编印《天水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案例汇编》,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建设走笔”集中采访活动,全面展示文明实践成效、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
五、深化实践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
一是规范注册管理。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45万人,志愿服务队伍8115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5381个。二是组织展示交流。开展“倡文明新风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展示交流会,15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行现场分享。三是精心设计项目。打造“包街包巷包小区”“在职党员先锋行”“爱心助考”等志愿服务品牌,协调各县区各单位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讲、助残帮困、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3万多场次,参与人数50多万人。四是推广先进典型。持续推进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全省“四个十佳”及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选树,有3个单位分别荣获甘肃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有4人分别荣获“最美志愿者”“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组织评选天水市“最美志愿者”20名、“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7个、“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20名、“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个。
六、围绕立德树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培育选树典型。评选2022年“新时代天水好少年”24名,在市级主流媒体进行了线上发布,其中5名同学获“新时代甘肃好少年”荣誉称号;
评选第四届市级文明校园37所;
评选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10名;
推荐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区1个、先进集体4个、先进工作者3名、文明校园13所。二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260余场次,开展戏曲、 书法、 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300余场次;
开展 “美化校园环境” “植树护绿”“走进大自然”等劳动实践活动830场次,参与学生48.6万人次。三是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2022年度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3所,安排经费45万元;
对已建成的104所分配运转补助资金156万元。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大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贯彻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谋划贯彻落实举措,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进一步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守正创新笃行不怠
为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金昌市文明办
2022年,金昌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主线,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协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齐部署共落实,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全域覆盖,文明创建提质增效
始终把文明创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夯基础补短板、增颜值提气质,以实干实绩不断垒筑城市文明新高度。一是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坚持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靠前指挥、高位推进,召开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会、推进会,对年度创建工作全面部署、系统安排,创建工作持续增温加压。为民理念深入践行,深化“逢6上街”品牌活动,有序实施城市照明、风貌色彩、全域绿化、综合水系连通等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精致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等项目,新建改造市区道路13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0个,提档升级农(集)贸市场6个,群众“槽点”集中的地下排水不通、供热管线老化、路网循环不畅、“一难两乱”“蜘蛛网线”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稳步提升。城市文明均衡发展,树牢市、县区“全局一盘棋”,大力推动永昌县开展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力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二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融合发展。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统筹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强基固本、文明校园创建提质增效、文明单位创建全域覆盖、文明家庭创建增户扩面,通过“文明细胞”培植宣传,以点带面、由表及里,增强创建内生动力,健壮城市文明肌体。年内命名新届次市级文明单位47个、文明村镇18个、文明家庭60户、文明校园5所,引领社会各行业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推动城市开满文明之花。三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健全全域“包帮”“红黑榜”等制度机制,颁布实施《金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金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关于常态化推进“五好街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金昌市文明窗口单位创建实施细则》《金昌市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制度》《金昌市志愿者激励嘉许暂行办法》《关于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的实施意见》等制度10类40项,细化落实宣传、倡导、劝导、严管等措施,以法规保障了文明创建各项任务的落地见效。
二、坚持同步发力,文明实践精准精细
组建成立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紧扣“阵地拓展+品牌提升+服务延伸”目标要求,在阵地规范、机构健全、队伍壮大、运行顺畅、内容丰富、活动多样等方面积极探索、一体推进,从党政带头到全员参与,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建强文明实践阵地。整合各类平台资源,着力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募集280万元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 标准化打造示范站点4个, 创新设置文明实践驿站100个、文明实践大礼堂3个,全市202个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覆盖。举办项目大赛,开展集中展示和“党的创新理论”乡土教材征集活动,通过亮项目、晒成绩、奖资金,激励各所、站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壮大文明实践队伍。召开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完成理事会换届,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瞄准“理论宣讲”“一老一小”、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等项目,凝聚起28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近11万名志愿者,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23支、道德模范、金昌好人等志愿服务小分队21支,培育“驿家亲”“荣哥”“荣嫂”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1000多支,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8800多场次,形成了“手牵手共创文明城市、心连心共建美丽金昌”的强大合力,累计受益群众21万多人。加大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全国“四个100”和甘肃“四个十佳”先进典型的培育推选宣传,永昌县城关镇北景苑社区荣获2021年度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三是创新文明实践品牌。坚持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活动,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梳理发布“微改造、小工程”民生服务项目75项,创新开展“叫醒服务”“窗帘行动”等特色“细服务”38项,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等“金昌德者”特色文明实践品牌链,建立“百千万工程”“家庭文明积分”“三随”等优秀项目库8类840多个,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化。其中“敲锣打鼓送荣誉”品牌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三、坚持示范引领,文明培育走深走实
坚持价值导向,加强道德教育,倡树文明新风,加大诚信建设,推动文明之风向上向善。一是着力拓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学习宣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金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加强“四德”建设,积极策划开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我们的节日”活动500余场次,积极引导市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持续深化“德润金昌”品牌。注重典型培育选树,推荐上报候选人28人(次),
12人分别入选“中国好人”、甘肃省道德模范和“甘肃好人”。强化先进学习宣传,常态开展学习宣传贯彻******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巡展巡讲巡演活动54场次,通过聆听模范事迹,吸取道德滋养,争做“三好”金昌人。突出优秀事迹展示,通过网络、手机媒体平台推送《德润金昌·第七届金昌市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故事汇》节目展播6期,制作播出《善行义举谱写凡人赞歌——陈泰山》《“公益先锋”——刘垭墩》事迹短片2部,策划制作发布公民道德建设文艺作品《在爱的城市里》,引导群众树立鲜明价值导向,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受众人数达23.2万人(次)。推动平台阵地建设,打造“甘肃好人”“身边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8个,扩大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的传播效应。三是大力培育时代新风。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让文明行为、文明习惯融入市民生活、见于市民行动。培育打造“书香金昌”品牌,扎实推进全民阅读“七进”工程,新建“城市书房”1个、“悦读驿站”
10个。积极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布第十批诚信“红黑榜”,持续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打造“诚信金昌”。四是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构建“课堂+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学校+家庭+社会”的大思政体系,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活动,以“德润校园学在金昌”八项行动为载体,常态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0多场次,评选出王子萱等20名年度“新时代金昌好少年”,召开事迹发布会,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典型事迹,营造人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浓厚氛围,2人获评“新时代甘肃好少年”称号。抓阵地,对全市35所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进行全面绩效测评,总结推广7所工作成效显著的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经验,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促进建设全覆盖,实现服务阵地和对象的延伸。重督导,常态开展“扫黄打非”、规范娱乐场所和文化市场秩序、净化声频荧屏专项检查整治行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
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校园治安环境,促进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总体来看,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常态长效文明创建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文明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推介还不充分,品牌效应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等等。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成勇部长和慧玲主任的讲话要求,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务实笃行抓落实、突围争先创一流,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努力为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明实践强基固本服务群众走心走实
庆阳市文明办
近年来,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抓资源整合织密“阵地网”,抓平台载体织细“服务网”,抓机制创新织牢“制度网”,以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明实践助推庆阳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让阵地活起来,全方位构筑凝聚群众的“磁力场”
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推动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组织聚合力。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在市县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为市委宣传部增设4个科室承办精神文明建设业务。挂牌成立正县级建制的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核定1正3副领导职数和12名人员编制。指导推动8县(区)文明实践中心、122个实践所、1322个实践站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二是整合资源增动力。去年,市委市政府统筹利用市区已建成的大剧院、博览馆,投资2600万元搬迁改造“三馆一院”,依托新打造的城市地标性文化场所,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又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驿站等阵地,让文明实践渗透到文化阅览、宣传教育、活动交流全过程。坚持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通过“议事廊”“树下议事会”等群众家门口的“微阵地”,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向群众生产生活现场延伸。三是示范带动添活力。积极探索地企、地校共建共享共育共管新模式,在长庆油田、北师大庆阳附校等机构挂牌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10个。2022年,市委宣传部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投资28万元,对4个县的实践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命名优秀实践所(站)48个,奖励书籍3000余册,价值12万元。四是线上融合提效力。在市县融媒体中心网络平台开发“文明播报”“文明直播间”等板块,庆阳市西峰区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实现“五单”机制网上调度、网下服务。
二、让活动靓起来,用真情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持续深化“五项行动”,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实施理论宣讲“直通车”行动。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为主线,整合“百姓宣讲团” “板凳宣讲团”等志愿者力量,通过进村入户、乡村大喇叭、线上宣讲等途径,用道情皮影、南梁说唱等方式,开展各类宣讲1800多场次,覆盖群众11.2万人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实施便民服务“微心愿”行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开展便民志愿服务活动4600多场次,圆梦群众“微心愿”6.2万人次,打造了“爱心妈妈”“阳光送考”“敲敲门”“小青蛙”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受欢迎的服务品牌。“红蜜蜂”志愿服务队及“一个鸡蛋”“爱心妈妈”服务项目在全国、全省获奖,宁县早胜镇中兴社区被评为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三是实施移风易俗“新风尚”行动。指导全市1261个行政村和76个城乡社区建立了村规民约,健全了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紧盯村党支部班子、党员干部等关键少数,采取限定彩礼和酒席标准,加强民间阴阳和婚媒介绍人管理,推行道德积分、“红黑榜”等举措,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陋习。四是实施道德引领“好榜样”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庆阳好人”“新时代庆阳好少年”2个管理办法。2022年,1人获评第八届全省道德模范,2人评为“新时代甘肃好少年”,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人荣登“甘肃好人榜”,赵军平线上参加了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组织11名先进模范人物开展了线上宣讲。打造了一批“德润陇原”道德模范主题广场、主题公园。制定《“身边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建办及管理工作规范》,高标准建成品牌工作室6个,示范带动富有庆阳文化特色的皮影剪纸书画等民间艺人工作室,建成文明实践点50多个。五是实施文化润心“定制餐”行动。用足用活用好以“南梁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拍摄制作专题宣传片《丰碑》、文献纪录片《南梁精神》,编排创拍原创陇剧《南梁忠骨》等革命历史题材优秀文艺作品,推动红色历史文化与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持续壮大文艺志愿者力量,通过“百姓大舞台”“文艺轻骑兵”等途径,“点对点”“面对面”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让制度实起来,出真招激活群众参与的“动力源”
强化三项机制,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热情。一是完善联动机制扩半径。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现有“四级阵地”为基础,通过设立文明实践示范点,织密文明实践“网格”,实现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医院、交通场站、政务大厅等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构建起“十五分钟文明实践圈”。二是完善对接机制顺民意。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调查问卷、街头访谈、入户了解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督促指导基层积极策划设计志愿服务清单和活动计划,精准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文明实践服务。2022年,充实完善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库200多个,通过层级督办,办结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普遍高于98%。三是完善交流机制提水平。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定点单位联系制度。积极推广经验做法、宣传工作成效,在华池县召开了全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现场推进会,征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9个、移风易俗典型案例16个,编印成册下发到中心(所、站)。落实志愿服务星级激励嘉奖制度,鼓励引导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
虽然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省上领导讲话精神,充分借鉴兄弟市州的经验做法,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上下功夫,为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提供道德滋养和精神力量。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张掖市文明办张掖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为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稳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面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一、着眼凝心聚魂,把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延伸到“神经末梢”
(一)借助“乡音”传党音,推动理论宣讲连民心。针对基层理论宣讲中“坐不住”“听不懂”的问题,面向全市招募220多名由农业农村、民政、医保等领域的干部、专家、驻村工作人员组成特色宣讲队送学上门,“土专家”“田秀才”们聚村头、上地头、坐炕头,带着“乡音”讲理论,让群众真正坐得住、喜欢听、记得牢。把理论宣讲与说唱曲艺、民俗文化表演等结合起来,推出河西宝卷说唱20D,临泽小调《奋进新临泽》等文艺作品,讴歌伟大时代,凝聚奋进力量。
(二)立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动理论宣讲润民心。针对“离得远”“不对路”的问题,探索建立“菜单式”宣讲模式,组织宣讲大调研“备好餐、把准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形成“群众问、干部答”的闭环对谈宣讲机制。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主题主线,采用“大屏+小屏”“线上+线下” “景观+标语”,打造党的20D“金句热词”宣传主题广场街区、文化长廊等微景观,延伸触角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学习角”。
(三)拓展“志愿服务+ ”,推动理论宣讲暖民心。针对“凑热度”“一阵风”的问题,拓展“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通过“小积分”兑换“大文明”;
组织青年志愿者成立“背包客”宣传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宣讲党的20D精神;
针对部分老党员行动不便、视力较弱等情况,组建“读报员”志愿服务队。坚持把宣讲理论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三进三问三查”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00多个,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
二、着眼培根固本,把核心价值观培育推及到城乡基层
(一)建立融入共育机制,让核心价值观“抬头可见、无处不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张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融入创建工作全过程。在洒水车、环卫车播放文明培育歌曲,让核心价值观“串街入巷”;
在广场、廊道打造主题宣传景观,让核心价值观“上墙进道”,在学校等各类教育场所每天朗诵,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形成培育核心价值观浓厚氛围。注重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到《张掖市市民公约》和《市民行为规范》,组织开展“守文明公约·做文明市民”“张掖是咱家、文明靠大家”等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1200多场次,引导广大市民自觉认同核心价值观,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强化先进典型培树,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楷模”。持续加大“身边好人”先进典型培树宣传工作力度,评选第七届张掖市道德模范,开展张掖市“喜迎20D·永远跟党走”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策划制作“道德模范走进演播厅”专题访谈节目4期。成立窦兰英、陈宗新、张小燕等“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服务宗旨,点亮道德引领风向标,汇聚善行义举正能量。
(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原则,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声有色、可圈可点”。认真落实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任务,借鉴省文明办组织赴四川考察学习成果,以甘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利用甘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演会中心,因地制宜探索推动张掖市乡村“复兴少年宫”“一中心四基地”建设模式【张掖市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中心和乡村“复兴少年宫”青少年活动基地、“悦”读基地、历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影视播放基地】,形成活动基地集群效应,有效拓展青少年教育载体,不断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三、着眼示范引领,把文明实践活动深化拓展到千家万户
(一)坚持特色“树品牌”。按照县域化探索、多元化实践思路,狠抓“一所一品、一站一品”建设,在理论宣讲中涌现出“惠民小马扎”“马背宣讲队”“六角亭下传习语”等品牌项目;
在服务群众中培育出“爱心发屋”“逢五相约”“请父母回家,请爹娘上楼”等特色活动,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敬比赛夸”“孝善基金”等常态化品牌活动。临泽县“晒被子·比孝心”志愿服务队荣获2021年“陇人骄子”提名奖。
(二)健全机构“强基础”。高标准建设文明实践阵地,成立金张掖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站点700多个。打破区域限制,探索设立中心村(片区)党委实践所和生态移民新村实践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有需要、志愿服务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形成了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
(三)建立机制“促动能”。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创新推广“培育团队促、文明创建促、技能培训促、积分兑换促、地方立法促”的“五促”工作法。建立“在规范建设内容上‘统’、在共享供需信息上‘统’,在服务架构和运行模式上‘分’、在机制创新和经验探索上‘分’”的“两统两分”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满足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困。
四、着眼创城工作,把群众性“五大创建”推动提升到更高层面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目标和总抓手,围绕“张掖是咱家·创建靠大家”主题,统筹推动“五大创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汇聚裂变1+1>2的强大工作合力。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提升城市面貌,进一步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一盘棋”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三拆三治三通四增”(即:拆违章建筑治乱,融通公共空间;
拆小区围墙治堵,畅通道路循环;
拆破旧房屋治脏,连通人心民心;
增加城市活动空间、增加公共设施、增加公共绿地、增加文化气息行动)为抓手,完成72个城区老旧小区和8个集中连片示范点的系统性改造,市容市貌得到大幅提升。持续攻坚交通秩序难点堵点问题,部署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在快递外卖行业、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开展整治活动,有效规范了城区交通行为。
二是坚持润物无声,聚焦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进一步丰富创建工作内涵。开展以党的声音我来传、文明劝导你我他、帮扶关爱暖人心等为主题的“彩虹张掖·文明相约”红橙粉绿金蓝紫七彩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成为深化文明实践、提升市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针对“大街小巷乱扔烟头之害、斑马线前不遵守交通规则之乱、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之脏”三大城市治理顽疾,向广大市民征集治理不文明行为“金点子”305条,其中10个最佳“金点子”脱颖而出,助力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提升。
三是坚持系统推进,聚焦服务中心大局,进一步拓宽创建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张掖总体目标,以“深化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为重心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张掖市移风易俗工作典型案例荣获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提名奖,经验做法在中宣部《宣传工作》刊登;
以“两个100行动”
【全市各级文明单位100%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服务队伍,文明单位干部职工100%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倡导各级文明单位走在前、带好头、做示范;
以家风培育为重点,开展“文明家共创文明城”建设活动,以“小家”文明助力城市文明;
以“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将文明校园阵地延伸到家庭、拓展到社会,成为文明创建的持久力量。
创建“1+2+7”陇南模式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陇南市文明办
2022年,陇南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建强阵地,创建“1+2+7”文明实践“陇南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建强“一个中心”,落实工作责任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对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高点站位、守正创新,把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了人民群众愿意来、留得住的精神家园。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了《陇南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评估办法》,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挂点单位联系制度。成立了陇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并挂牌,9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全部成立并配齐了工作人员。统一制定了“陇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管理规范、领导小组、志愿服务人员守则、文明实践活动流程”等9项机构制度规范,落实了中心、所、站“三级书记”责任制。二是现场观摩促进比学赶超。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安排,在6月和11月,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市委分管领导带队全程参与,深入9县(区)的中心、所、站等84个点进行了观摩学习和座谈交流,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共商对策、共谋发展,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举办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志愿服务工作骨干培训班,开展了“党的20D精神宣讲、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化建设、文明实践项目品牌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网上注册管理”等业务培训,提升了业务骨干人员工作能力水平。
二、用活“两个阵地”,实现互联互动
统筹盘活基层各类阵地资源,拓展建设线下文明实践阵地,融通网络资源,强化数智赋能,建设线上中心,实现了文明实践各类信息线下线上智能互动。一是线下阵地全覆盖。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490个,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建设实践基地208个、实践广场456个,建设“甘肃好人”
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2个,拓展了文明实践活动阵地,为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舞台。二是线上中心智能化。运用数智赋能,提升优化线上中心宣传发布、互通互动、管理调度、数据统计等数智功能,将各中心、所、站管理员和志愿者发布的70万余条信息分类自动统计,方便调度管理和评估考核,充分发挥了线下线上互动互促作用。三是打造品牌强引领。在民事直说、农民夜校2个全国项目品牌和文化文艺小分队、乡村大(小)喇叭、板凳讲堂讲出志智双扶3个省级项目品牌引领下,又打造了兰仓驿站、司机之家、幸福食堂、礼宴中心、罐罐茶边讲政策等市级示范项目品牌。礼县兰仓驿站以行政事业单位为阵地建设客商驿站优化营商环境、以社区为阵地建设爱心驿站关心户外劳动者、以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建设幸福驿站关爱留守人员。武都区依托社区文明实践站建设礼宴中心,免费供居民办理红白事使用,减轻群众负担,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了文明实践阵地项目品牌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积极作用。
三、开展“七类活动”,精准服务群众
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用线下线上两种形式,9500多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讲、评、创、说、送、帮、易”七类文明实践活动12万余场次。一是讲理论聚民心。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各类宣讲团(组、队)611个,采用集中宣讲、座谈交流、炕头会、田间会等多种方式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20D精神和惠民政策系列实践活动2万余场次,受众91万余人次,推动党的最新理论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评典型育新人。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推选省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典型8个,评选市级文明家庭24户,建设乡村好人榜3483个,评选星级文明户和最美家庭3.5万多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身边好人3241名,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三是抓创建促文明。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持续扩大创建成果,推荐省级文明集体75个,创建市级文明集体149个。召开了推动文明村创建提质扩面推进会,县级及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到了57%,提升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四是说议事强治理。全市各村深入推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议事会等服务群众实践项目品牌运用, 推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民事直说 “1234”工作法,就是在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一个说事委员会,通过现场、网络诉说两种形式,说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三类问题,采用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四种方法办理民意诉求,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化解了一件件困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了一批批关系乡村发展的治理难题,实现了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全市共办理服务群众事项3.4万多件,化解矛盾纠纷8500多件。民事直说把民生事办到了民心上,拓宽了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方便了群众解决问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提升了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新华网等媒体专题进行了采访报道、推广。五是帮办事解民忧。围绕重要节点开展帮办实事实践活动解民忧。在高考期间,全市组织3500辆爱心出租车在各考点免费接送考生,5100余名志愿者参与护航高考志愿服务活动;
在防疫期间,全市组织7万余名志愿者开展环境消杀6500万余平方米、分发配送生活物资700多吨、为有困难群众帮办实事2.2万多件,引导群众互帮互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六是送服务暖民心。围绕“我们的节日”“六个100”“三下乡”组织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健康、送义诊、送技术等志愿服务活动9.5万余场次,177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放映公益电影4.3万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七是易风俗树新风。制定印发《陇南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把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工作纳入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评估体系。全市3160个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制作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品5.5万份,创作编排《高价彩礼要不得》《移风易俗树新风》等文艺作品并演出5000多场次,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兄弟市州的典型经验做法,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为统领,以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贡献。
主动担当作为下足绣花功夫
全域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平凉市文明办
2008年,平凉市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从201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正式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通过十年基础创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特别是近两年来,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确定为“十四五”时期全市“3659”发展思路“三大行动”之首,把创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抓手,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市县联动、全域创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省第6名,创城效益逐步凸显。
一、锚定提名目标,全域推进创建
平凉提出全域创建,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创建提升本地产业带动力、文化影响力、环境吸引力、城市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一是研判形势找定位。当前,创建形势竞争异常激烈,与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比,我们不仅存在现状与指标的差距,还存在认识上、行动上、措施上的差距,但我们不等不靠、积极创建,向提名城市看齐、向文明城市取经,全力以赴、志在必得。对平凉来说,抓创城就是促发展、就是强治理、就是惠民生,从2021年起谋划确定三年创建目标,2021年部署启动、2022年重点推进,2023年巩固提升,力争今年取得提名资格。二是加强领导全力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人大主任、政协**和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地级领导和各县(市、区)委书记为成员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抽调23名业务骨干组建创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级领导担任8个专责工作组组长。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县(市、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包抓共建和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督导检查,四大班子领导“周周上街”、机关单位“包街包路包小区”等制度全面落实,32名地级领导包抓中心城区62个社区网格,92个市直部门包抓335个小区楼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的创建责任全面压紧压实。三是市县同创聚合力。提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3年)》,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启动大会,制定印发《责任分解表》《考核办法》等11份机制运转文件,把创城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要求全域同创、城乡共创,市上统筹指挥督导,崆峒区主场主战,6县(市)同步行动,街道社区、乡镇村社、部门单位具体执行,全民动员、全民行动,辖区居民满意率从2021年的62%上升到85%,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支持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弱项短板,夯实创建基础
平凉市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提升创城工作质效的重要途径。一是靶向施策抓整改。健全完善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回头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季度督查、专项督查、日常暗访、周五常态督查4种方式相结合,通过红黑榜、督办件、问题交办会、工作约谈、现场交办等方式,反馈各类问题841件,完成整改817件、整改率97.15%,发布创城红黑榜158期。通过组织开展模拟测评,进行集中资料审核和实测点位申报,初步筛选实地考察点位769个。截至目前,测评指标自测目标任务已达标102项,动态达标13项,部分达标19项,未达标40项,达标率58.6%。二是共建共享强基础。以创城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城区20余条断头路全部打通,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89万个,实施片区雨污分流改造120余处,全市新建改造便民市场24处、便民公厕52座,开放机关单位卫生间67处。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筑物5.35万处450.48万平方米,迁改、拆除各类空中线缆61.8千米。颁布《平凉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完成造林封育19.99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98%,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三是强化宣传聚共识。以市委名义制定创城宣传工作方案,在中央、省级媒体刊发稿件100多篇(条),布设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280多个、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9600多面。举办创城主题演讲比赛、摄影大赛、微影视有奖征集、有奖知识问答、文艺作品有奖征集等大型活动20余场(次),《来吧,一起努力》等创城歌曲、快板、相声大批量文艺精品助推创城。及时更新维护平凉门户网创城专栏和“文明平凉”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1500余条,编发简报(快报)27期,制作宣传海报、短视频40余个,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创城的思想共识。
三、培育践行入心,实践创建融合
通过市县同创,平凉市、县(市、区)两级党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题安排部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工作力度显著提升,示范带动乡镇(街道)、村(社区)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文明实践价值引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挂点单位联系制度,召开现场推进会,打造了“有事说一声”、“科技小板凳”等一批文明实践重点品牌。建立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召开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举办“创城有我、志愿同行”
等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市级领导带头参与,示范带动周五进网格成为常态,党员领导干部周上街成为行动自觉。定期举办集体婚礼、婚嫁文化节等活动,探索在聚居区设置祭祀点46处,摆放祭祀炉138个,建成平凉市流动家风馆。二是文明培育凝心聚魂。出台《文明餐桌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聘请文明餐桌义务监督员100名。组织开展《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七进”学习宣传活动,开展网络知识答题和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发布“平凉好人榜”16期207人,17人当选国家级、省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开展第六届“感动平凉”道德模范评选,春节期间对62户各类道德模范进行慰问。三是文明创建共建共享。崇信县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奋力冲刺,崆峒区等5个县(市)保持省级文明县多年,22个国家级、123个省级、
533个市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有效带动创城工作提质增效。
提出全域创建,我们深知创建难度之大,相比较兄弟市州,我们存在的弱项短板还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很多。下一步,平凉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强化问题导向,秉持系统观念,坚持软件与硬件同步提升、锻造长板与补齐短板两手齐抓、外在塑形与文化铸魂双向发力、创城为民与创城靠民互促共进,以绣花精神和严实作风,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力促全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开拓创新打造精神文明高地
凝心聚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甘南州文明办
近年来,甘南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甘南州地域特点,聚力草原儿女共享、共通、共融的精神情感体系构建,持续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开创全州广大干部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良好局面,构筑起各民族情感认同、团结奋进的共有精神家园,探索出了一条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甘南路径。
一是强基固本,文明实践奏响时代主旋律。积极投身我州“五无甘南”打造和“十有家园”创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壮阔图景里,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打造各类实践阵地、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在全国和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的基础上,于2020年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覆盖。特别是2022年以来,甘南州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一十百”示范工程(即在全州范围内高标准打造1个示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示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00个示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示范引领,极大拓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涵和外延。2022年11月16日,甘南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甘南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将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塑造中,甘南州结合全州八县市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红色遗址遗迹留存丰富的州情实际,大力推进“一县一品牌”创建,创新打造了合作市“书香社会·全民阅读”、舟曲县“翰墨飘香送楹联”、迭部县“红色蒲公英宣讲”等一大批富有甘南特色的服务品牌。特别是在近年疫情期间,夏河县和玛曲县广泛组织动员志愿者在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辖区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人员排查、环境消杀、爱心送餐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目前,全州95个乡镇4个街道、662个行政村,36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614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5.7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文明实践县县有品牌、处处有平台、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创新模式,德治建设构筑文明新风尚。坚持把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主动作为把文明村社创建有机融入到全州“基层D建+和谐寺庙+十户联防+美丽家园+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的甘南州“8+”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道德约束和道德教化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DS国情教育,开展“为中华树魂、为民族立根、为生民立命、为梦想扬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议事协商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打造村规民约的“硬约束”和“软环境”,破除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薄养厚葬、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不良习俗。全州乡镇村“一约四会”覆盖率达到了97%,红黑榜覆盖率达到了92%。临潭县冶力关葸家村老党员韩学誉积极响应号召,在女儿出嫁时没收一分彩礼,在当地引起不小轰动,对他的行为,大家刮目相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随着党员干部的带头,附近一带村庄彩礼大幅下降,有效制止了盲目攀比之风。近年来,通过扎实推进治理高价彩礼和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玛曲、碌曲、迭部县群众逐步改变传统观念,基本实现婚嫁零彩礼。
三是典型引领,崇德向善开创发展新气象。扎实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好青年等推选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在广场、社区、村广场和媒体平台设置“光荣榜”“曝光台”,持续刊播先进事迹、失信败德及不文明行为,先后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道德银行138个,挖掘选树先进典型事迹
200余例,培育出了“全国道德模范”冷木、“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妹妹、赛智,“全国优秀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甘肃省最美人物”张雅萍、“全国文明家庭”卓玛加布家庭等一批先进典型,推动形成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挖掘弘扬甘南州历史、民俗、红色文化,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记忆博物馆”、村史馆,一大批以地域文化为题材的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门类的文艺精品力作,切实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四是完善体系,兴文强文实现工作新目标。始终把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作
为“一把手工程”,由州、县市委书记兼任精神文明委主任,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和志愿服务总队长,亲自谋划部署精神文明工作、县域志愿服务活动等工作,各县市积极构建“1+10+N”(一个中心+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N支志愿服务分队)工作格局,组建了涵盖理论宣讲、法律援助、健康义诊、应急演练、环境保护、文明交通劝导、邻里守望、教育和科普、青少年等志愿服务分队。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月调度、季安排、年督查”的运行模式,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商议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实践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全州“十四五”规划,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对标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志愿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服务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推动移风易俗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等方面。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紧盯“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精准、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不断提升全州干部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文明礼仪、移风易俗、民主法治、群众自治等方面凝心铸魂、守正创新,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新航标。
推荐访问:(7篇)甘肃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甘肃省 汇编 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