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田长制林长制暨县河长全体会议上讲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县田长制林长制暨县河长全体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2023年县田长制林长制暨县河长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相关重要论述和省州相关会议精神,听取了全县耕地保护、田长制、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及重点问题整治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某同志就各项具体工作任务作了全面、深入、细致的部署安排。请大家深刻领会,对号入座,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田长制、林长制、河湖长制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坚定正确方向,以更高的站位“强认识”
全面推行和落实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是加强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耕地保护、河长制、林长制等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就耕地保护,******强调,“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进一步采取过硬实招”;
就推行河长制,******强调,“全面推行河长制,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就推行林长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这些指示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遵循。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净土良田、青山草木、江河湖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去年以来,全县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推动林长制全面覆盖、河长制全面见效、田长制全面建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对照中央和省委、州委要求,对照督查反馈问题来看,全县的田长制林长制河长制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工作认识有待加强。部分镇、村级“三长”对有关政策及自身职责理解不透,认识不足,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突出表现在巡田频次不足,巡田、巡河、巡林“打卡式”、形式化、模式化等不良倾向突出。二是工作质效有待提升。在田长制工作方面:存在巡田轨迹区域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重合度较低,上报有效线索不足,发现上报违法行为与实际发生率有一定差距;
在河长制工作方面:部分河湖“顽疾”清理还需持续攻坚,河湖岸线乱占滥用,乱倒乱堆,侵占河道及涉河项目未批先建、违规乱建等情况时有反复;
在林长制工作方面方面: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还不能有机统一,优化林业发展环境措施不多,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不够,涉林案件时有发生。三是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协同联动不够,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巡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制止、早整改;
党政协同、部门协同、社会协同、奖罚协同、疏堵协同”协同机制还未建立。
对此,全县各镇各部门要自觉把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深学笃行***生态文明思想,保持战略定力、强化问题导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部署要求,持续用力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把有限的耕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
二、锚定粮食安全,以更严的要求“管好田”
要把准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的发力重点,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力推动耕地保护各项重点工作落细落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田长制工作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
一要在“护”上持续用力,严守耕地红线。要坚决守住耕地数量,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管理,加强用途管制,全力推进耕地“净流入”任务,扎实抓好违法违规流出耕地整改,坚决遏制永久基本农田新增流出。要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的唯一性,始终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强化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强规划监督实施,严格规划调整管控,从源头上管控好耕地数量和布局。要加强耕地执法监管,深入开展卫片执法发现存量违法用地整改专项行动,一体推进“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常态化开展耕地变化情况动态监测,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控新增违法乱占耕地,建立流出耕地整改和恢复补充常态化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流失耕地整改恢复,确保耕地违法继续保持“零新增”、存量违法占用耕地逐步实现“清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完成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二要在“用”上持续用力,抓好粮食生产。要用好耕地资源,盯紧抓牢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指标任务,加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监管,持续推进“三个一亩”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强化田间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要抓好耕地流转,支持农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主体等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提高耕地产出效益。要常态化推进撂荒地治理,将抛荒治理和恢复耕地紧密结合,加强耕地撂荒监督管理,动态化摸清耕地撂荒情况,做好耕地撂荒台账管理,推动耕地撂荒动态监管,分类施策,加大推进耕地撂荒治理力度,并严格实行“清单制+责任制”机制,抓好自然资源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有力推进耕地复耕复种。
三要在“建”上持续用力,推动量质提升。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力量,深化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大力实施退化耕地治理、轮作休耕、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扎实开展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要强化土地综合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促进耕地地力提升、作物优质高产,改变“靠天吃饭”被动局面,真正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要积极运用“增减挂钩”等政策,紧密结合庭院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市场的办法,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处置方式,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发展和引导规模经营,推进落实闲置土地盘活处置,推动土地存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以更高的标准“护好水”
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聚焦落实河(湖)长制的各项重点任务,强化举措,统筹推进节水、治水、管水、护水,深化水资源、水岸线、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六水共治”,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一要立足水资源,做好节水文章。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配套完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计划用水、取水许可等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的根本转变。要坚决落实“四水四定”,抓好规划水资源论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等重点工作,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严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口,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要持续加大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节水力度,全面推广低耗水、循环用水、节水灌溉等节水技术工艺,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坐便器、淋浴器、水嘴、净水机等用水产品,加强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同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持续营造全社会节水爱水的良好风尚。
二要聚焦水环境,做好治水文章。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及配套管网、雨污分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污水管网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着力推进补齐水生态循环短板。要持续抓好“四乱”整治,健全完善“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层级负责制,以常态化规范化推动清理整治重点由大河向沟渠、塘坝延伸,定期对已整改完成的“四乱”问题进行“回头看”,坚决清理存量、遏制增量,推动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面貌彻底改善。要充分学习借鉴推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坚持先行先试,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抓实抓好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养殖污染监管防治,加大农村小微水体治理力度,积极争创一批幸福河湖。
三要塑造水生态,做好管水文章。要强化分类指导、因河因湖施策,深化运用河湖健康评价成果,修订完善“一河(湖)一策”保护方案,统筹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扎实推进河道采砂管理、小水电清理及生态流量管控,深入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促进河湖协调健康发展。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坚持巡查与惩治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协调机制作用,不断完善跨行政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联合打击各类破坏水环境问题,深入开展“河湖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涉河湖违法犯罪、公益诉讼案件办结力度,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乱象。要加强群防群治,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大力推进村规民约、治水公约等制度建设,积极推广河道警长、专职巡河员等管护模式,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河湖管护,以群众监督的强大力量,倒逼相关问题解决,把河湖管理保护问题最大限度解决在基层。
四要狠抓水安全,做好护水文章。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紧密结合中央和省、州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把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采取物理治理和自然修复等多种手段,加快治理黑臭水体,加强水域环境排查整治,着力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推进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河湖恢复自然健康状态。要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全面落实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大力开展岷江、涪江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建管养护,严格落实长江流域禁捕制度,持续推进河道两岸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最大程度保持河湖岸线自然形态。要持续加强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从严落实防汛减灾各项举措,加快推进骨干河道治理、病险水闸水库除险加固、滞洪区建设等防洪除涝工程,夯实防汛抗旱的工程基础,不断提升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努力推动县域清水常流、绿水常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四、聚焦生态屏障,以更大的力度“育好林”
要全力推进巩固林长制这一重大制度创新,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固本强基抓“护绿”、扩面提质抓“增绿”、多点发力抓“用绿”,持续用力筑牢岷江上游生态屏障。
一要在“护绿”上下功夫。要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把保护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的整体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厘清保护边界,加强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保护,确保重点生态区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要抓实森林资源管护,依法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天然林保护修复和公益林管护。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茂县园区建设,加强宝顶沟等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抓好森林草原资源监管,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认真组织抓好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防灾和防治工作,持续维护全县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要扎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抓实抓细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监测预警、宣传引导、巡山护林、应急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和违规用火查处力度,坚决防范化解重大火灾风险隐患。
二要在“增绿”上做文章。要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坚持覆盖全域、因地制宜,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深入开展全民植绿行动,精心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紧盯时限要求和技术规范,加强技术指导和巡回督查,确保苗木成活见绿。要精心实施乡村绿化,紧密结合三家园建设,注重规划设计,大力引导鼓励群众在农村“四旁”、农户庭院、房前屋后种植乡土树种,做到绿化与美化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着力打造树成行、枝成荫的生态绿美乡村。要全面加强城区绿化,坚持把城区绿化作为助推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以公共绿地为基础、道路绿化为骨架、机关院落绿化为补充,利用城乡废弃地、边角地等植绿补绿,推进乡村道路林网风景线和县乡主干道路绿色景观建设,推进立体绿化,大力厚植城市绿色文化、绿色元素,不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要全力巩固退耕成果,做好森林抚育工作,管好用好生态护林员,全面加强对作业设计、施工作业与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扎实做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和成果巩固,不断提升森林质量。
三要在“用绿”上见实效。要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充分挖掘全县苹果、羌脆李、花椒、枇杷等特色果蔬品牌优势,坚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广苹果矮砧密植设施栽培和规模经营,多方促进核桃、花椒等杂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稳定种植面积,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林果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林果产业。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依托全县丰富的林草资源,充分挖掘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努力推动林草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乡村绿色生态资源,用好古树名木、名人古迹、民俗风情等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森林康养、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农旅融合产业,帮助群众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以“绿”生“金”。同时,要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等林下产业,培育延长林草产业链,切实把林草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积极发展林业碳汇经济,探索林业资源转化利用新路径,围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探索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市场化价值实现机制,精心谋划实施林业碳汇开发项目,积极对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开展林业碳汇开发工作,通过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市场化,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五、坚持系统思维,以更实的举措“聚合力”
全面推行和落实“三长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全县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把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一要压紧压实责任抓落实。各级田长、河长、林长是履行“三长制”责任的主要责任人,要不断增强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的自觉,对牵头管理的农田网格区域、河段、林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巡田、巡河、巡林等工作,精准调度、定期督导,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督促镇、县级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压紧压实“三长制”工作责任。县林长办、河长办、田长办要建立完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整改清单,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人。
二要强化协同配合抓落实。县河长办、林长办、田长办要紧密协调,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制度建设、机制运行、问题处置等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三长”高效运行。尤其是在明确县级领导担任林长、河长、田长的过程中,要加强整合,搞好统筹,同河段、林段、农田网格原则上由相同领导担任,防止多头负责、分散精力,促进工作效能最大化。各镇各部门要树立系统思维,按照职能职责,加强协调联动、相互配合,抓好工作落实,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各自为政、互相设障。各执法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形成联合打击高压态势,提高震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坚决防止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象发生。
三要严肃督查问效抓落实。要建立健全“三长制”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动态掌握“三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责任单位认真履职尽责,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要广泛宣传“三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引导群众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来,形成共同关心、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建立负面清单,责成限期整改。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标对表抓好各级督察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对资源保护不力造成生态破坏的人和事,坚决严肃追责问责,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同志们,全面推行田长制、林(草)长制、河(湖)长制,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全局谋划,综合施策、整体推进,以“三长制”的深入推进,促进“河长治”“林长治”“田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