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7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8-15 08:32:01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7篇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篇1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

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

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针对高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我真想哭啊!

(结尾)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大家也纷纷应和着:“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习。”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说:“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有人说,写记叙文,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这话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记叙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不论是平时的习作还是高考,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请看下面文章:

掌 声

掌声是生命女神给予我们的神舟,它使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让我们有条件抵达成功的彼岸;掌声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登天梯,它使我们看到前进的希望,让我们有机会到达幸福的天堂。

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我很早就接受了音乐的洗礼。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弹吉它。可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胆小。有一次学校举办联欢会,让家长也参加。我的班主任特别指定让我表演。回家后我告诉妈妈,记得她当时十分兴奋,说:“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参加,我害怕……”说着,金豆子就从我眼里流出来了。“怕什么?你就当作是给妈妈一个人演的,我会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妈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妈妈的眼里充满肯定。

比赛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场了。在台上呆了五分钟。这时我看见妈妈,她站起来,使劲地鼓掌,全场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就当是给妈妈一个人演。”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鼓起勇气,从容不迫地弹起来。弹完以后,台下一片掌声。下台后我哭了。我真心地谢谢台下的观众,特别是我的妈妈。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别人的掌声催人奋进,你知道吗?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

学校刚进行完的拔河比赛中就有动人心弦的一幕。有一个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第一局他们班赢了,人们欢呼。有些不参加比赛的人为给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哑了,可仍然十分卖命的喊。第二局场地问题,他们输了。人们很失望。他们班的班长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于是人们重整旗鼓,开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们输了。他们的心情自然很低落。这时他们的体委说了一句:“为自己鼓一下掌。”一时,失败一方的掌声盖住了胜方的欢呼声。我知道,他们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

本文按要求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用“我参加联欢会”的故事来证明“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用“拔河比赛”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的观点;结论是“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行文思路更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就两个故事本身来看,其过程记叙得很详细,又似记叙文。使文体特征模糊,形成“文体杂糅”,而不符合文体要求。

许多高中生这样写记叙文: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例如:

爱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爱的滋润下长大的。爸爸妈妈的疼,大哥的宠,让我感动着。从小到大,我就这样被浓浓的爱包围,也被它软化成一个感性、温软的孩子。

父亲,一个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实的胸膛和臂膀保护着我。每当我犯了错误,是父亲严肃地给我指出,帮我改正。有时他会批评我,看着那张眉头紧皱的脸,我会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是他爱我的表现,这是只属于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当我受了委屈,父亲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儿放肆的流泪,不怕被人笑话。那时候,他只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等我哭完,轻轻拭去我脸颊上的泪痕,然后告诉我,哭过之后要学会坚强,在哪跌倒就还在哪爬起来;告诉我,不幸的彼岸会有幸福等待……

母亲,一个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软的手牵着我。她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亮丽的容颜,可她的善良温柔最不平凡。她那张被岁月沧桑的脸最美丽!母亲比父亲要宠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她对我的爱——天凉了,让我多加衣服;生病了,床前照顾我一整夜;家里有了好吃的,总要给我留着;电话那头,嘱咐个没完……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几年的疼爱堆砌起来,便是一座珠穆郎玛!母亲是伟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浓浓的爱……

哥哥,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一直为有个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阵风——青春的风,有理想有拼劲,他让我知道什么是青春的风采。因为哥哥,我爱上了忧郁的文字,另类的音乐;因为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废墟、知道了南拳妈妈……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着你的理想迈进吧!

我有这么多的爱,刻骨铭心,它们的味道,真的会伴我一生。有人说时光会冲淡一切,淡到无影无踪,淡到你自己都怀疑是否真的发生过那件事。其实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因为那是爱,是写在心里的爱!

本文按要求也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对父亲、母亲、哥哥行为的概述,因为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描写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这样的文章就不能打动人心。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个个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才如释重负,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列火车。看下面的文章:

堕落·奋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学度过的,这个学校给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记忆的高壁上,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获得成功。

初一是无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考试,由于我的状态低迷,成绩不是很好,只差一点儿就进了重点班,这使我后悔不已,对我的触动在当时是很大的,妈也为此落了泪,于是我决心要争第一,上半学期经过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学期,由于骄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环境不好,名次骤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初二是堕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说话、走神,甚至和老师做对,同时和本班倒数也是学校倒数的同学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师已不再重视我了,因为他把我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开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台上老师再讲什么,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我是不甘堕落的,平时依旧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开始疯狂的补习,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时还找了个家教为我补初二的课程,此时我已明白,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我要奋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初三是奋起的,进入初三,我已经明白事理了,我开始努力拿回我在这班里应有的地位,终于“我回来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终于“睡醒”了,又把我调回第三排,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同时还告诉我,初二把我调至后面的用意。我感动极了,我和几个好同学一起立志和中考“拼”了。

终于我如愿以尝的升入了重点中学。

成功的门是虚掩的,只要用力推,会开的。

这篇文章结构处理简单呆板:一开始、后来、再后来,初一、初二、初三……没有悬念,毫无张力。但是同学们会问,这样的内容,不按时间顺序安排又能怎么样?结构处理上的死角反映出了选材方面的问题。虽然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但记叙内容过于笼统,情节缺少波澜。其原因除了选材的角度不合适,主要由于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来安排素材。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平均5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去书写,构思的时间只有大约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要组织好素材、列好提纲,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从选择文体的角度来说,最简单的要数议论文。大多数考生通常会这样做: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最后一段强化主题,中间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这样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确,文笔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笔一般的,40分应该能够拿到。分数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险”,不会造成语文成绩的大幅波动。选择写议论文,不需要在文章构思上煞费脑筋,字数也容易把握——字数不够,加一个事例;反之,减一个事例而已,不会影响大局。如果写记叙文,考生的问题就多了。有些考生写了开头,刚入题,就300多字了,剩下的只好概述一个故事然后就得匆匆结尾。或者故事已经讲完了,发现离要求的字数还有一大截,再凑点吧,怎么看都像狗皮膏药似的,格格不入。东拼西凑的结果是不但内容牵强,也会破坏原有的叙事结构。或者写着写着思路走远了,想要收拢回来又需要一番气力,可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导致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望着已经写下的大半篇文字,这时怕已是欲哭无泪了。总的说来,写议论文在素材和语言两方面下功夫,就可以平平安安通过高考作文这一关,写记叙文难以控制的因素则要多得多。

记叙文和议论文(注:“散文”的界定较为复杂,考场作文中除记叙文外,大部分是议论性文章,我们统一归为议论文,不再就散文单独论)(述。)在表达主题方面,前者远不如后者更直截了当。如果用一块方糖来比喻,议论文好比是拿了一块方糖,然后宣称这小小的东西是甜的,接着就大张旗鼓地论证这小小的东西为什么是甜的;记叙文贵藏忌露,要求通过刻画人物展示情节来表达主题,相当于把这块方糖放在水里,水无色、无味,静静地躺在水杯里,只有人喝下去并细细地品味,看懂了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意义,才能明白方糖甜甜的味道。高考阅卷,极短的作文阅卷时间将阅卷老师逼成了疯狂的石头,有几位阅卷教师能够有闲情逸致去品味这杯水是什么味道呢!即使想品味又怎能来得及呢!更何况写记叙文还要做到情节曲折、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描写方法多样、语言有文采;还要考虑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闪失,则满盘皆输。记叙文写得直白,会被认为浅薄直露;写的含蓄,被误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还有胆量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考场递上这杯“水”呢?一位多年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直言,考场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 “二锅头”。在这种情况下,写记叙文的学生自然就更少了。

虽然高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题作文大多要求学生自选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写成记叙文。话题本身暗含的文体倾向性也影响了学生对记叙文的选择。比如2006年重庆市高考大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走与停”的辩证关系如果通过记叙文来表现,其素材基本要反映“走和停”两方面,还要在800字内通过情节的转化揭示二者的关系;如果写议论文,主要在选择事例方面动动脑筋,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再比如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中国人不读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题目要求在全面了解材料的原则下选取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但学生通常会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对不读书的原因展开讨论,文体自然多是选择议论文。而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目干脆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07年的高考作文虽然命题作文的数量增加不少,为记叙文的写作降低了难度,但是仍有不少作文题很难写成记叙文,如2007年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显然,这个文题写议论文就比写记叙文简单得多。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语文老师们并不重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记叙文阅读多被排除在外,因为相对于蕴藉深刻的散文来说,它不符合高考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避重就轻”也不太把它当回事。因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选材、结构、详略、语言……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哪一方面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老师最喜欢讲的就是议论文。语言,慢慢练就是了,在这方面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急不得的;结构,没多少花样——总分,分总,总分总,或逐层深入;剩下的就是审题立意和积累材料的问题了。上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准备最充分的就是讲跑题、偏题现象,最喜欢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课充满了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学摘抄下来,并传递着利用材料以一当十的秘诀。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阅读的也多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学生脑子里积累的素材或优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带有议论性的。考试的时候,不管话题是什么,都会有许多长着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里是相同或相近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题套近乎。

当然,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跑题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类速成、套餐类的文章充满了厌恶。有些同学非常苦恼:“现在我好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了,每天脑子里就是那几个例子,写什么也是那么几个,特别没意思。”学生喜欢做理科难题,说明他们并不畏惧艰苦的脑力劳动,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快感。写一篇作文也需要费些功夫,可分数上去了,学生却不能对写作产生些许的兴趣,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许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作文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会停滞不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记叙文的忽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轻记叙、重议论的倾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并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记叙文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写作能力可以细分为五种能力: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摄材能力就是获得材料和挑选材料的能力,没有高质量的习作素材,写出好文章就是一句空话。要形成摄材能力必须做到:观察生活、勤于积累、善于选择。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形成思考能力要求做到: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结构能力要求做到:服从中心的需要,完整、严谨、自然、统一。好的文章结构应是行止自如、顺理成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跌宕有致、开合有度的。这三种能力通过记叙文来训练远比通过议论文要有效得多。

有专家指出,侧重考查议论文是因为议论文写作测试的等级最高。它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检测议论文中的叙述、说明能力,也能测试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目前,议论文教学已经与初衷南辕北辙了,急功近利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正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三种基础能力的训练。大量记忆性材料的积累,使学生的视野游离了身边的生活。学生写文章,用的是别人的经历,为的是替别人证明一个观点,自身的思想情感却始终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达的快感。

高考作文要加强对记叙文的考察力度,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命题作文的数量,这方面,2007年高考作文已有了可喜的变化。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命题作文占上风的局面。2007年共18套试卷,其中作文题可分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今年命题作文9个(其中,6个纯命题作文;3个给材料命题作文),占50%;材料作文5个(其中一个为漫画材料),占27.8%;话题作文4个(其中山东为没有材料的话题作文),占22.2%。命题作文第一次占有半壁江山,话题作文第一次居末位。与2006年比较,命题作文第一次占上风,这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记叙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由于记叙文在高考阅卷中的相对劣势,也希望在高考阅卷时,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对记叙文做适当倾斜,鼓励学生大胆写记叙文。我们期待着考生写出更多更优秀的记叙文,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让高考作文百花齐放。

宋朝倪思曾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想,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写记叙文,要做到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的六要素;贯穿一两条线索,如某种思想感情、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行动,使文章结构完整;选择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运用肖像、语言、行动、环境和心理等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擒故纵、点面结合,使文章波澜起伏。要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考场上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引入比较写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训练中完成标题、主题、内容相同但文体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强化文体意识。如以“路”“桥”“窗”等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以介绍“路”“桥”“窗”等的演变历史、类别、功能等为目的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以亲历或是所见所闻的,与这些事物有关的事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还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对这些事物及与此相关的某些人或某种社会生活的看法,从而写成议论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一个题目可能只允许写成某种特定体裁的作文。比如,当你到安徽黄山旅游之后,远方的好友可能会让你述说一下旅游中的奇闻趣事,父母可能会让你重点总结一下旅游之后的人生感悟,而马上也要去黄山旅游的一位同学,则让你重点介绍一下前往黄山的路线及游玩中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这时,同一个题目“游黄山”,则要依次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这种比较训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别,进而主动分析所给材料,找到更适合个人写作特点的文体。

在记叙文中,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方式。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来记叙,能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述出来,但是也容易使文章平淡无奇。记叙类文章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要将事件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得变化多端,一波三折,奇峰突起,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为什么很多人爱看悬念故事,即使在自己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写记叙文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在材料组合上,运用虚实、抑扬、蓄放、离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因此,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的训练重点。

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构思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看下面这个材料:

a.王老师原是市一中的教师,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师生爱戴。b.这学期调到我们学校,教毕业班的语文课。她早起晚睡,不辞劳苦,帮助我们进行复习。c.因为过于劳累,她上午在课堂上昏倒了。d.我们把她送到了医院,才知道这是心脏病发作,需要卧床休息。e.下午,课堂上的空气十分沉闷,大家为没有老师指导而焦急,也为李老师的病情而担忧。有的同学提出:“李老师是为大家累坏的,我们应该到医院去看她!”有的同学说:“大家去看,影响学习,会使李老师心里更不安!”双方发生了争执。f.正在这个时候,李老师带着病容,出现在教室门口。

教师先出示材料,然后让大家讨论,如果要写记叙文,这些材料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呢?像上面那样从头写到尾,读起来使人感到平板、单调、没有味道。如果把最后一个镜头提上前,一开始事情的结果就已明明白白,读者无需追根究底,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最终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开头可以先写下午课堂里的气氛,同学们焦急、担忧,无心复习功课。然后,倒叙上午老师昏倒的情景――叙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接着,再写同学中不同意见的争论,中间插叙老师的过去和上午在医院里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中争论愈来愈激烈,有的甚至动身要走。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样抓住中心矛盾,一环扣一环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节既集中紧凑,又曲折动人了。

在叙述一件事时,要让学生多想一想,能不能“卖个关子”?设个悬念?可不可以“引而不发”?要不要在什么地方宕开一笔,舒缓一下节奏?结尾能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总之,要提醒学生,写记叙文时不能偷懒,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让学生就一个题材多练习几次,试着用两种以上的结构方法反复琢磨,以期“找到感觉”,那么许多似乎非常高深的手法也会豁然明朗了。

“描写”这个词,起源于绘画。描,就是按照实物或范本的样子画;写,就是摹拟事物本来的形状。把描写这个词借用到写作中来,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事、景、物的形状、姿态、性质、特征等,使读者仿佛是通过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写的对象。叙述重在表达“是什么”“什么事”;描写在于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与情感的体验,即“什么样”,重在“再现”。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有没有描写,决定了文章的成败。请看下面的文段: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为什么不跟她说一声,我说我跟我父亲说过了,她很生气,认为我眼里没有她,就给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拉住了,我后母却说我打她。我父亲听到了,就从楼上跑下来,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运用描写手段后: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抡起胳膊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 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脚相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这个文段加入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使得作者被打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特别是后母“锐叫”着奔上楼后的环境描写,将“我”内心因为极度委屈、愤怒而又在瞬间无比清醒、清醒得近乎绝望的心理曲折地传达了出来。因此,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就可以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当一个人说母亲很爱自己时,别人也许只会点点头,说一声:“哦。”但是如果他把母亲生活中爱自己的细节描述出来,也许别人会同他一起泪流满面的。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扩写是较为有效的专项训练方法。如古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将记叙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内。可以让学生一句一句的扩写,每句扩到150字。扩写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第一句中的诗眼是“惊”字,那么描写中,就要渲染出“惊”的气氛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彻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绰绰更让人毛骨悚然,同时也为将军将石头误认为老虎埋下了伏笔。第一句中的“林”“草”“风”已经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扩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诗句“没入石棱中”。这句诗交待了故事的结果,似乎是最为平淡无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让学生想象:当将军发现箭是插在石头里,他的心理活动该是怎样的?是羞惭,还是自得?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将军是一个人去寻箭的吗?有没有随从,如果有,随从会做何等反应?这样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将军的意图就可以实现了。最后一句如果扩写得成功,学生还可以体会到,出乎意料的结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记叙类文学作品。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记叙类作品,电视剧、卡通片、小说都是记叙类的,可记叙文写的并不好,原因在于学生只是满足于情节故事本身,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比如曾烧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许多同学都喜欢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恐怕也说不上什么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过:书本、电视剧、电影……最熟悉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些同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兴趣,谈起来也能口若悬河,但谋篇布局之妙就很难有一星半点的体会。找学生喜欢的记叙类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拿到课堂上来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效果远比生硬地学习一篇记叙文要好得多。

记叙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写之中,就是要把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主旨;而不是满足于“内容提要式”的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鉴定。要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可感的画面。在记叙文中,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的展示。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篇2

中考作文命题贴近生活,学生都能读懂,这样的命题让学生有话说,容易写,学生比较容易适应。

要写好中考作文,功夫在平时。学生们最好是从初一开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平时学生所练习的题目,大多是从全国各省市历年来的中考作文题中筛查两道,侧重半命题和话题作文,让学生选择练习。

对老师而言,学生在中考作文中存在的误区可谓老生常谈。首先是题目太直白随意,没有新意,其次是立意,多数学生作文的立意流于一般,常会走调,对所写事例没有自己的认知,老生常谈。比如:没有_____,哪有_____,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写“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挫折,哪有成功”这一类的主题,缺乏创新。再次,选材陈旧、俗气。另外,大多数学生表达上欠缺,这跟平时不注重积累和读书少有很大关系。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他们更喜欢立意高远深刻,语言流畅,文采突出,结构层次分明,读来有乐趣的文章。无论是生活小事儿,还是家国情怀,无论是接地气的还是高屋建瓴的,只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都可以。

写出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努力。中考在即,如何在剩下的时间里使中考作文取得高分呢?许淑君老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题好一半文,题目一定要新颖别致。对于半命题作文,补题有三方面的技巧,一是要以具体带抽象。二是要以特征来带具体。三是巧用以点带面。如果拟的题目过大,则难以下笔。所以,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篇3

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现一两句古诗词,不仅会是作文富有文学气息,还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的印象。(想要把古诗词、句,活用,当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诗词的含义、背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平时涉猎大量的古诗、古文。)

阅卷老师一天要改上百份试卷,会看上百份作文,写好作文的开头很重要,开头开得好,老师大概扫一眼,再一看接为部分也不错,就应该会给个不低的分数。(好的开端和结尾,要紧扣作文主题,要突出的反应作文题目的含义。可以用巧设悬念、反问。等手法吸引老师)

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写丰富细腻、真挚感人。作者将“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动和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一个,心思细密、宽厚温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篇4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

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

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针对高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我真想哭啊!

(结尾)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大家也纷纷应和着:“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习。”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说:“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有人说,写记叙文,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这话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记叙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不论是平时的习作还是高考,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请看下面文章:

掌 声

掌声是生命女神给予我们的神舟,它使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让我们有条件抵达成功的彼岸;掌声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登天梯,它使我们看到前进的希望,让我们有机会到达幸福的天堂。

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我很早就接受了音乐的洗礼。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弹吉它。可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胆小。有一次学校举办联欢会,让家长也参加。我的班主任特别指定让我表演。回家后我告诉妈妈,记得她当时十分兴奋,说:“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参加,我害怕……”说着,金豆子就从我眼里流出来了。“怕什么?你就当作是给妈妈一个人演的,我会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妈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妈妈的眼里充满肯定。

比赛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场了。在台上呆了五分钟。这时我看见妈妈,她站起来,使劲地鼓掌,全场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就当是给妈妈一个人演。”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鼓起勇气,从容不迫地弹起来。弹完以后,台下一片掌声。下台后我哭了。我真心地谢谢台下的观众,特别是我的妈妈。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别人的掌声催人奋进,你知道吗?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

学校刚进行完的拔河比赛中就有动人心弦的一幕。有一个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第一局他们班赢了,人们欢呼。有些不参加比赛的人为给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哑了,可仍然十分卖命的喊。第二局场地问题,他们输了。人们很失望。他们班的班长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于是人们重整旗鼓,开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们输了。他们的心情自然很低落。这时他们的体委说了一句:“为自己鼓一下掌。”一时,失败一方的掌声盖住了胜方的欢呼声。我知道,他们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

本文按要求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用“我参加联欢会”的故事来证明“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用“拔河比赛”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的观点;结论是“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行文思路更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就两个故事本身来看,其过程记叙得很详细,又似记叙文。使文体特征模糊,形成“文体杂糅”,而不符合文体要求。

许多高中生这样写记叙文: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例如:

爱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爱的滋润下长大的。爸爸妈妈的疼,大哥的宠,让我感动着。从小到大,我就这样被浓浓的爱包围,也被它软化成一个感性、温软的孩子。

父亲,一个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实的胸膛和臂膀保护着我。每当我犯了错误,是父亲严肃地给我指出,帮我改正。有时他会批评我,看着那张眉头紧皱的脸,我会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是他爱我的表现,这是只属于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当我受了委屈,父亲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儿放肆的流泪,不怕被人笑话。那时候,他只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等我哭完,轻轻拭去我脸颊上的泪痕,然后告诉我,哭过之后要学会坚强,在哪跌倒就还在哪爬起来;告诉我,不幸的彼岸会有幸福等待……

母亲,一个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软的手牵着我。她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亮丽的容颜,可她的善良温柔最不平凡。她那张被岁月沧桑的脸最美丽!母亲比父亲要宠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她对我的爱——天凉了,让我多加衣服;生病了,床前照顾我一整夜;家里有了好吃的,总要给我留着;电话那头,嘱咐个没完……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几年的疼爱堆砌起来,便是一座珠穆郎玛!母亲是伟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浓浓的爱……

哥哥,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一直为有个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阵风——青春的风,有理想有拼劲,他让我知道什么是青春的风采。因为哥哥,我爱上了忧郁的文字,另类的音乐;因为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废墟、知道了南拳妈妈……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着你的理想迈进吧!

我有这么多的爱,刻骨铭心,它们的味道,真的会伴我一生。有人说时光会冲淡一切,淡到无影无踪,淡到你自己都怀疑是否真的发生过那件事。其实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因为那是爱,是写在心里的爱!

本文按要求也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对父亲、母亲、哥哥行为的概述,因为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描写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这样的文章就不能打动人心。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个个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才如释重负,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列火车。看下面的文章:

堕落·奋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学度过的,这个学校给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记忆的高壁上,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获得成功。

初一是无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考试,由于我的状态低迷,成绩不是很好,只差一点儿就进了重点班,这使我后悔不已,对我的触动在当时是很大的,妈也为此落了泪,于是我决心要争第一,上半学期经过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学期,由于骄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环境不好,名次骤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初二是堕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说话、走神,甚至和老师做对,同时和本班倒数也是学校倒数的同学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师已不再重视我了,因为他把我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开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台上老师再讲什么,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我是不甘堕落的,平时依旧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开始疯狂的补习,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时还找了个家教为我补初二的课程,此时我已明白,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我要奋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初三是奋起的,进入初三,我已经明白事理了,我开始努力拿回我在这班里应有的地位,终于“我回来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终于“睡醒”了,又把我调回第三排,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同时还告诉我,初二把我调至后面的用意。我感动极了,我和几个好同学一起立志和中考“拼”了。

终于我如愿以尝的升入了重点中学。

成功的门是虚掩的,只要用力推,会开的。

这篇文章结构处理简单呆板:一开始、后来、再后来,初一、初二、初三……没有悬念,毫无张力。但是同学们会问,这样的内容,不按时间顺序安排又能怎么样?结构处理上的死角反映出了选材方面的问题。虽然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但记叙内容过于笼统,情节缺少波澜。其原因除了选材的角度不合适,主要由于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来安排素材。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平均5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去书写,构思的时间只有大约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要组织好素材、列好提纲,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从选择文体的角度来说,最简单的要数议论文。大多数考生通常会这样做: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最后一段强化主题,中间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这样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确,文笔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笔一般的,40分应该能够拿到。分数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险”,不会造成语文成绩的大幅波动。选择写议论文,不需要在文章构思上煞费脑筋,字数也容易把握——字数不够,加一个事例;反之,减一个事例而已,不会影响大局。如果写记叙文,考生的问题就多了。有些考生写了开头,刚入题,就300多字了,剩下的只好概述一个故事然后就得匆匆结尾。或者故事已经讲完了,发现离要求的字数还有一大截,再凑点吧,怎么看都像狗皮膏药似的,格格不入。东拼西凑的结果是不但内容牵强,也会破坏原有的叙事结构。或者写着写着思路走远了,想要收拢回来又需要一番气力,可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导致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望着已经写下的大半篇文字,这时怕已是欲哭无泪了。总的说来,写议论文在素材和语言两方面下功夫,就可以平平安安通过高考作文这一关,写记叙文难以控制的因素则要多得多。

记叙文和议论文(注:“散文”的界定较为复杂,考场作文中除记叙文外,大部分是议论性文章,我们统一归为议论文,不再就散文单独论)(述。)在表达主题方面,前者远不如后者更直截了当。如果用一块方糖来比喻,议论文好比是拿了一块方糖,然后宣称这小小的东西是甜的,接着就大张旗鼓地论证这小小的东西为什么是甜的;记叙文贵藏忌露,要求通过刻画人物展示情节来表达主题,相当于把这块方糖放在水里,水无色、无味,静静地躺在水杯里,只有人喝下去并细细地品味,看懂了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意义,才能明白方糖甜甜的味道。高考阅卷,极短的作文阅卷时间将阅卷老师逼成了疯狂的石头,有几位阅卷教师能够有闲情逸致去品味这杯水是什么味道呢!即使想品味又怎能来得及呢!更何况写记叙文还要做到情节曲折、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描写方法多样、语言有文采;还要考虑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闪失,则满盘皆输。记叙文写得直白,会被认为浅薄直露;写的含蓄,被误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还有胆量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考场递上这杯“水”呢?一位多年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直言,考场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 “二锅头”。在这种情况下,写记叙文的学生自然就更少了。

虽然高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题作文大多要求学生自选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写成记叙文。话题本身暗含的文体倾向性也影响了学生对记叙文的选择。比如2006年重庆市高考大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走与停”的辩证关系如果通过记叙文来表现,其素材基本要反映“走和停”两方面,还要在800字内通过情节的转化揭示二者的关系;如果写议论文,主要在选择事例方面动动脑筋,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再比如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中国人不读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题目要求在全面了解材料的原则下选取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但学生通常会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对不读书的原因展开讨论,文体自然多是选择议论文。而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目干脆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07年的高考作文虽然命题作文的数量增加不少,为记叙文的写作降低了难度,但是仍有不少作文题很难写成记叙文,如2007年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显然,这个文题写议论文就比写记叙文简单得多。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语文老师们并不重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记叙文阅读多被排除在外,因为相对于蕴藉深刻的散文来说,它不符合高考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避重就轻”也不太把它当回事。因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选材、结构、详略、语言……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哪一方面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老师最喜欢讲的就是议论文。语言,慢慢练就是了,在这方面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急不得的;结构,没多少花样——总分,分总,总分总,或逐层深入;剩下的就是审题立意和积累材料的问题了。上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准备最充分的就是讲跑题、偏题现象,最喜欢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课充满了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学摘抄下来,并传递着利用材料以一当十的秘诀。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阅读的也多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学生脑子里积累的素材或优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带有议论性的。考试的时候,不管话题是什么,都会有许多长着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里是相同或相近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题套近乎。

当然,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跑题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类速成、套餐类的文章充满了厌恶。有些同学非常苦恼:“现在我好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了,每天脑子里就是那几个例子,写什么也是那么几个,特别没意思。”学生喜欢做理科难题,说明他们并不畏惧艰苦的脑力劳动,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快感。写一篇作文也需要费些功夫,可分数上去了,学生却不能对写作产生些许的兴趣,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许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作文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会停滞不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记叙文的忽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轻记叙、重议论的倾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并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记叙文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写作能力可以细分为五种能力: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摄材能力就是获得材料和挑选材料的能力,没有高质量的习作素材,写出好文章就是一句空话。要形成摄材能力必须做到:观察生活、勤于积累、善于选择。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形成思考能力要求做到: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结构能力要求做到:服从中心的需要,完整、严谨、自然、统一。好的文章结构应是行止自如、顺理成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跌宕有致、开合有度的。这三种能力通过记叙文来训练远比通过议论文要有效得多。

有专家指出,侧重考查议论文是因为议论文写作测试的等级最高。它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检测议论文中的叙述、说明能力,也能测试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目前,议论文教学已经与初衷南辕北辙了,急功近利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正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三种基础能力的训练。大量记忆性材料的积累,使学生的视野游离了身边的生活。学生写文章,用的是别人的经历,为的是替别人证明一个观点,自身的思想情感却始终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达的快感。

高考作文要加强对记叙文的考察力度,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命题作文的数量,这方面,2007年高考作文已有了可喜的变化。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命题作文占上风的局面。2007年共18套试卷,其中作文题可分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今年命题作文9个(其中,6个纯命题作文;3个给材料命题作文),占50%;材料作文5个(其中一个为漫画材料),占27.8%;话题作文4个(其中山东为没有材料的话题作文),占22.2%。命题作文第一次占有半壁江山,话题作文第一次居末位。与2006年比较,命题作文第一次占上风,这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记叙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由于记叙文在高考阅卷中的相对劣势,也希望在高考阅卷时,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对记叙文做适当倾斜,鼓励学生大胆写记叙文。我们期待着考生写出更多更优秀的记叙文,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让高考作文百花齐放。

宋朝倪思曾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想,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写记叙文,要做到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的六要素;贯穿一两条线索,如某种思想感情、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行动,使文章结构完整;选择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运用肖像、语言、行动、环境和心理等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擒故纵、点面结合,使文章波澜起伏。要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考场上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引入比较写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训练中完成标题、主题、内容相同但文体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强化文体意识。如以“路”“桥”“窗”等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以介绍“路”“桥”“窗”等的演变历史、类别、功能等为目的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以亲历或是所见所闻的,与这些事物有关的事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还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对这些事物及与此相关的某些人或某种社会生活的看法,从而写成议论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一个题目可能只允许写成某种特定体裁的作文。比如,当你到安徽黄山旅游之后,远方的好友可能会让你述说一下旅游中的奇闻趣事,父母可能会让你重点总结一下旅游之后的人生感悟,而马上也要去黄山旅游的一位同学,则让你重点介绍一下前往黄山的路线及游玩中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这时,同一个题目“游黄山”,则要依次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这种比较训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别,进而主动分析所给材料,找到更适合个人写作特点的文体。

在记叙文中,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方式。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来记叙,能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述出来,但是也容易使文章平淡无奇。记叙类文章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要将事件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得变化多端,一波三折,奇峰突起,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为什么很多人爱看悬念故事,即使在自己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写记叙文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在材料组合上,运用虚实、抑扬、蓄放、离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因此,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的训练重点。

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构思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看下面这个材料:

a.王老师原是市一中的教师,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师生爱戴。b.这学期调到我们学校,教毕业班的语文课。她早起晚睡,不辞劳苦,帮助我们进行复习。c.因为过于劳累,她上午在课堂上昏倒了。d.我们把她送到了医院,才知道这是心脏病发作,需要卧床休息。e.下午,课堂上的空气十分沉闷,大家为没有老师指导而焦急,也为李老师的病情而担忧。有的同学提出:“李老师是为大家累坏的,我们应该到医院去看她!”有的同学说:“大家去看,影响学习,会使李老师心里更不安!”双方发生了争执。f.正在这个时候,李老师带着病容,出现在教室门口。

教师先出示材料,然后让大家讨论,如果要写记叙文,这些材料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呢?像上面那样从头写到尾,读起来使人感到平板、单调、没有味道。如果把最后一个镜头提上前,一开始事情的结果就已明明白白,读者无需追根究底,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最终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开头可以先写下午课堂里的气氛,同学们焦急、担忧,无心复习功课。然后,倒叙上午老师昏倒的情景――叙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接着,再写同学中不同意见的争论,中间插叙老师的过去和上午在医院里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中争论愈来愈激烈,有的甚至动身要走。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样抓住中心矛盾,一环扣一环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节既集中紧凑,又曲折动人了。

在叙述一件事时,要让学生多想一想,能不能“卖个关子”?设个悬念?可不可以“引而不发”?要不要在什么地方宕开一笔,舒缓一下节奏?结尾能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总之,要提醒学生,写记叙文时不能偷懒,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让学生就一个题材多练习几次,试着用两种以上的结构方法反复琢磨,以期“找到感觉”,那么许多似乎非常高深的手法也会豁然明朗了。

“描写”这个词,起源于绘画。描,就是按照实物或范本的样子画;写,就是摹拟事物本来的形状。把描写这个词借用到写作中来,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事、景、物的形状、姿态、性质、特征等,使读者仿佛是通过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写的对象。叙述重在表达“是什么”“什么事”;描写在于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与情感的体验,即“什么样”,重在“再现”。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有没有描写,决定了文章的成败。请看下面的文段: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为什么不跟她说一声,我说我跟我父亲说过了,她很生气,认为我眼里没有她,就给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拉住了,我后母却说我打她。我父亲听到了,就从楼上跑下来,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运用描写手段后: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抡起胳膊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 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脚相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这个文段加入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使得作者被打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特别是后母“锐叫”着奔上楼后的环境描写,将“我”内心因为极度委屈、愤怒而又在瞬间无比清醒、清醒得近乎绝望的心理曲折地传达了出来。因此,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就可以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当一个人说母亲很爱自己时,别人也许只会点点头,说一声:“哦。”但是如果他把母亲生活中爱自己的细节描述出来,也许别人会同他一起泪流满面的。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扩写是较为有效的专项训练方法。如古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将记叙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内。可以让学生一句一句的扩写,每句扩到150字。扩写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第一句中的诗眼是“惊”字,那么描写中,就要渲染出“惊”的气氛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彻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绰绰更让人毛骨悚然,同时也为将军将石头误认为老虎埋下了伏笔。第一句中的“林”“草”“风”已经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扩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诗句“没入石棱中”。这句诗交待了故事的结果,似乎是最为平淡无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让学生想象:当将军发现箭是插在石头里,他的心理活动该是怎样的?是羞惭,还是自得?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将军是一个人去寻箭的吗?有没有随从,如果有,随从会做何等反应?这样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将军的意图就可以实现了。最后一句如果扩写得成功,学生还可以体会到,出乎意料的结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记叙类文学作品。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记叙类作品,电视剧、卡通片、小说都是记叙类的,可记叙文写的并不好,原因在于学生只是满足于情节故事本身,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比如曾烧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许多同学都喜欢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恐怕也说不上什么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过:书本、电视剧、电影……最熟悉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些同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兴趣,谈起来也能口若悬河,但谋篇布局之妙就很难有一星半点的体会。找学生喜欢的记叙类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拿到课堂上来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效果远比生硬地学习一篇记叙文要好得多。

记叙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写之中,就是要把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主旨;而不是满足于“内容提要式”的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鉴定。要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可感的画面。在记叙文中,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的展示。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篇5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

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

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

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

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篇6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

心灵空间的渴望

“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

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

例:一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写出从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笑声……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鲁迅《风筝》一文的开头: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伸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学生习作《草》开头引用白居易《草》作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学生习作《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篇7

中考作文命题贴近生活,学生都能读懂,这样的命题让学生有话说,容易写,学生比较容易适应。

要写好中考作文,功夫在平时。学生们最好是从初一开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平时学生所练习的题目,大多是从全国各省市历年来的中考作文题中筛查两道,侧重半命题和话题作文,让学生选择练习。

对老师而言,学生在中考作文中存在的误区可谓老生常谈。首先是题目太直白随意,没有新意,其次是立意,多数学生作文的立意流于一般,常会走调,对所写事例没有自己的认知,老生常谈。比如:没有_____,哪有_____,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写“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挫折,哪有成功”这一类的主题,缺乏创新。再次,选材陈旧、俗气。另外,大多数学生表达上欠缺,这跟平时不注重积累和读书少有很大关系。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他们更喜欢立意高远深刻,语言流畅,文采突出,结构层次分明,读来有乐趣的文章。无论是生活小事儿,还是家国情怀,无论是接地气的还是高屋建瓴的,只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都可以。

写出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努力。中考在即,如何在剩下的时间里使中考作文取得高分呢?许淑君老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题好一半文,题目一定要新颖别致。对于半命题作文,补题有三方面的技巧,一是要以具体带抽象。二是要以特征来带具体。三是巧用以点带面。如果拟的题目过大,则难以下笔。所以,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推荐访问:记叙文 要点 写作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范文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要点优秀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件 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记叙文写作训练要点 记叙文写作讲解 记叙文写作指导课教案 记叙文技法指导 记叙文写作知识和技巧 记叙文写作教学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gongzuoyaodian/883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