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菁选2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3-19 12:20:02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1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b、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1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b、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菁选2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菁选2篇(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1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逐个计数 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b、计算方法: 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均值;

  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计算公式:N=M×n/m.

  估算的方法 昆虫:灯光诱捕法;

  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增长”a、数学模型:(1) Nt=N0λ

  (2)曲线(如右图)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3、群落中种间关系:

  捕食(甲图)

  竞争(乙图)

  互利共生(丙图)

  寄生

  丙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水*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群落的演替:

  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过程: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2

  生态系统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结构:组成结构

  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 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寄生动物(蛔虫)

  异养生物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

  食物链 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 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

  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

  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

  1.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物质循环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3.举例 碳循环 :

  碳循环的形式:CO2

  大气中CO2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

  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两者关系:

  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作为物质循环动力

  5、实践中应用: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物理信息 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6、信息传递 ①信息种类 化学信息 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的,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

  行为信息 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如:孔雀开屏、蜜蜂舞蹈)

  ②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③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

  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应用:a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模仿动物信息吸收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

  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

  7稳定性 ①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②种类 两者往往是相反关系,但也有一致的 如:北极冻原

  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③原因: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

  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如:草原、北极冻原)

  ④应用:a.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推荐访问:必修 基础知识 要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菁选2篇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要点总结1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物高中必修3知识点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gongzuoyaodian/6958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