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4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3 17:32:02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都市灯光下的彷徨,走过没有晨风的街道,只那一秒钟的感动,眼角微湿之后,我突然明白:原来那里是寂寞老人的快乐天堂!有我们的在的世界,你们再也不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都市灯光下的彷徨,走过没有晨风的街道,只那一秒钟的感动,眼角微湿之后,我突然明白:原来那里是寂寞老人的快乐天堂!有我们的在的世界,你们再也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4篇,供大家参考。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4篇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

都市灯光下的彷徨,走过没有晨风的街道,只那一秒钟的感动,眼角微湿之后,我突然明白:原来那里是寂寞老人的快乐天堂!有我们的在的世界,你们再也不孤独,我们会陪伴在你的身旁,帮助你们挣脱那些悲伤的回忆。于是,当我离开时,看到你们灿烂的笑脸,从此我定下决心:你的未来我会和你们一起分享!

我们帮助的对象是一对老夫妇,儿女都不在身边,生活比较困难,爷爷患有半身不遂,一直都是奶奶在照顾他,由于身体不便老人很少出门,爷爷一见到我们这些志愿者既高兴又感动,我们耐心的与老人们谈心沟通,宣传一些保健知识,并帮助老人做家务,临别时爷爷满含热泪与我们道别,并不顾腿脚不灵便,执意将我们送到大门外。爷爷和奶奶都是朴实的老人,日子过得挺困难,却有着最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微薄了,其实,老人们的要求很低,只要有人关心他们,听他们诉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问候,带给他们的确实我们无法体会的需要,特别像爷爷这样腿脚不便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只是在那个屋子里,当听到他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这么坐着,什么也做不了,那悲伤的语气令人心疼,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只能用手心传递一点温暖,但我们的到来真的让老人们感到无比高兴,眼角挂着开心的泪水。

加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已经一年了,总是说是我们这些志愿者在为老人送去关爱,其实爱是相互的,在我们关心帮助老人的同时,老人们又何尝不是在关心着我们,大学生的我们离开家乡来到XX求学,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生活,此时老人们更像是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的家人,关心、疼爱我们,爷爷奶奶时常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不要我们总为他们买东西,这种温暖是一股暖流,将冬日的寒冷带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老人们给予的家人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动,即使不回家也有一个家的感觉。

我会把关爱空巢老人的心意持续下去,将不断为这些空巢老人送关怀,送温暖,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老年人体会到社会的关爱。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2

为推行孝道文化,慰问空巢老人,缓解老人寂寞孤独的情绪,给空巢老人送去慰藉,感受隆丰集团的温暖。20**年10月29日到2015年11月4日,隆丰集团爱心基金会历时6天(中途休息1天),行程2500余公里,途径洛阳、驻马店、南阳、周口、商丘,共帮助了20户空巢老人家庭。爱心小组来到空巢老人家里为老人们送去了保暖衣、羊毛鞋、食用油、食用大米和爱心款,以心灵关爱、精神慰藉为主,以物质帮助为辅,送去日常用品,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据了解,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会继续开展下去,进一步做好对孤寡、空巢老人的关心、慰问和服务,使老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司的关心和温暖。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3

一、背景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社会发展、城市变迁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失去老伴独留空房的老人。他们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区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

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被称作城市里的空巢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生存现状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城市中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是怎么样?有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本文研究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利用文件综述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论文编写。由于家中有亲戚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以下采访资料均来自于此。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花苑社区位于桂城南边,东至宝翠南路,南至桂城中心村交界处,西至天佑六路,面积约1.5平方公里。社区有旧的小区花苑广场、桂兴住宅区。新的有鹿璟村、御景城市花园,还有一个商住结合的桂南名都小区。居民住宅楼178幢,住户约有6000多户,总人口约13000多人,其中60岁的老人有1350多人,老龄人口占社区总数11%

9月24日起,围绕着老年人在生活物质、情感、身体和医疗状况等问题,分别对南海桂城花苑社区居委会的10户老年人进行采访上门调查。以下就列举其中的几个案例:

1、具体采访对象:

案例1 鹿璟村小区的关德全

关伯今年65岁,有一儿一女,是一个国企退休的老职工,现在和老伴刘姨一起居住在鹿璟村的一厅两室的商品房里,儿女则分别在怡翠花园和保利星座那里买了房子。通过交谈了解到关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还是很满意的,每个月和老伴都有退休金,而且儿女逢年过节也给了不少的钱。平时关伯的主要活动是每天早上和以前的旧同事去喝喝早茶,跟着和老伴一起到市场买菜,下午就到小区的公园里下棋、聊天,然后就到花苑幼儿园去接小孙子。晚上吃完饭后,就跟老伴刘姨去散步。关伯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是很喜受下厨煮饭的,所以儿子和儿媳每天晚上还是回来吃饭的,至于女儿就是每个周末有时间的话就一起聚聚吃饭。最后,关伯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医疗问题,虽说现在有医疗保险,但医院的普遍报销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并没有做到五成报销,而且门诊还要定点,我觉得每一个医院都有自己比较好的优势,如果跟禅城一样,取消定点门诊,对于我们老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案例2 花苑广场新区的许秀莲

许奶奶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太,独自居住在一套商品房,她丈夫原在中国台湾,现已去世,她的子女都在外工作。大约是调养得当的关系,老人身体还是很健康的。老人的生活比较殷实,不愁吃穿;家里十分整洁,因为她很爱干净。当我们问起她是否满意现状时,她很无奈地笑笑,说:“我哪里图什么富贵?只要和孩子们平安快乐在一起啊,人老了,只求能享享儿孙福。”老人表示她非常想念在外头的儿孙们,她向我展示了她孙子的照片,脸上满是笑容,可转眼又有一种愁绪笼罩眼睛,她说他们已经好久没来了。

这位老人享受着充实的物质生活,却感到心灵的空虚。只因为亲情的距离太远了。对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而言,看看自己的儿孙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作为小辈,我们连这点愿望也不能让他们满足吗?

空巢老人最怕的就是寂寞,老人希望用一切换来珍贵的亲情。老人们通常喜欢小孩子,他们愿意把小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也许只有年幼单纯的孩子肯倾听他们的诉说,这也正反映出我们人心的悲哀。

2、存在的问题

(1)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

步人养老阶段,老年人交流的对象多是一些老相识,孤单时更多是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倾诉,子女多忙于工作。反映了老年人生活的寂寞,与年轻人缺乏交流。

(2)老年人生活单调。

走访中发现,由于西部老年人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水平低下,以致缺少丰富的娱乐活动。只有少数人选择打牌下棋、听戏、看电视等娱乐项目,同时大部分养老院等福利机构的娱乐设施也不完备。大多数老人表示,只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参加体育锻炼。随着老年人社会责任及家庭责任的相对弱化,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多余精力,而相比较于他们单调的娱乐活动,这就使得他们更缺乏集体归属感。

(3)缺乏照顾、经济问题重和看病难造成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身体机能不断减弱,离不开家人的关心、照顾。更何况患有疾病的老人就更加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这不仅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心理负担,还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4)老年疾患令人担忧。

老年阶段是疾病的高发期,有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使脑功能减退,促使记忆力减退加重,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还有些疾病,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患有老年抑郁症的老年人,生命都受到极大的威胁。

三、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的日渐增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已经引起了苏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老城区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主动应对这一状况,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针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特提出如 下对策建议,供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希望能够对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1、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属补贴、社会老人补贴等方面,也要 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2、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 如年轻人) ,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如以药物的消费来看,老年人口消费了市场总药物的25%。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尚未定型的背景下,设立专门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显然并不可行,但提高老年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此外,目前中国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应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3、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目前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照料服务,政府买单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状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比如可以考虑将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空巢家庭纳入其中。政府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免费服务的数量,以使社区免费照料服务确实有助于提升老年家庭的生活品质。

4、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藉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邻居) 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尤其老城区更要这样),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也要充分利用,不能成为摆设。辖区内各单位的老年服务设施也应面向社会,提高利用率,尽可能地向所有老年人开放。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较多老人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社区也才能够取代单位成为空巢老人新的精神支柱。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要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予以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4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据其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17年5月,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并且随着独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预见,武汉市老年人家庭的 空巢化 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 结对子 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今后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方面,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

调查方法及过程

调查目的

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我们走访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圆、广八路、仪表厂、四眼井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口的荣东、荣西、荣华、玉带、集贤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阳的自立、青石桥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共获得有效问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1.7%,其中60-70岁的占39.7%,70-80岁的占44.8%,80-90岁的占22.4%,其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2.1%。信息缺失1.7%;在B部分针对18岁以上不同群体的调查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1%,初中及以下的占49.3%,高中的占26.8%,大学及以上的占23.2%,信息缺失0.7%,而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的占22.5%,25-35岁的占18.3%,35-45岁的占14.1%,45-60岁的占36.6%,60岁以上的非空巢老人占8.5%。

调查方式

调查限制

数据分析与调查个案

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由表1得知,因为武汉市的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1200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2017-3000左右。且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块钱;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整个情况上来看,武汉市的养老措施实行得较好,基本上满足了老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武昌、汉口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较大,武昌汉口的空巢老人大多退休金较高,生活水平较高,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大都退休金较低,且医保也较低,生活大都只处于温饱水平。

在生活开支和经济压力方面

图 2 图3

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为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自己不愿意住在那里,因为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

(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52.7%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另外36.4%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5.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8.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

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

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

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6

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情况下,许多年轻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明显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目的

调查人:刘x

调查时间:20**年7月6日至7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龙凤乡红旗村

调查对象及人数:红旗村村民;60人

调查方式:交流访谈

调查前工作准备:

在下乡调查前,从带领我们的团委老师那儿了解了当地情况,熟悉了调查路线;

认真分析了活动期间需要了解的知识;

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好调查的内容;

另外还上网搜索了有关其他省市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调查时不仅能完成调查任务,而且还能及时帮助他们排解遇到的困难。

当地情况

红旗村概况:红旗村地属衡阳市龙凤乡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虽然位于南岳区,但是交通条件却很差。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这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调查结果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在经济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下面就从经济,教育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儿童大幅增加。红旗村的生活还算好,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但是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调查过程

组织学生到农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为当地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为当地村民量血压、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和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式。

调查分析

针对有些问题的具体的调查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曾经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XX最新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XX最新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红旗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红旗村那片山下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导作为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致使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此外,还有40%的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身努力不够,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最后还有少数人认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绩不理想,如教育体系不完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目前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认为:1.家长应该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家长教育方面出现盲区。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2.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3.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关于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性格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与监护人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摩擦。有34%的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过多的考虑这些问题。

对此我希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3.学校能尽量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开展体谅父母活动。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心理问题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原因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2%的人认为是经济发展和工作需求造成农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43%的人认为是现在青年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愿留在家里,致使这一现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认为是因为老年人自愿独居导致这一现象。由于在乡镇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作单位少,收入不高,导致青年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建议:1.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给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另外,村委会也应大力寻找致富道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3.已经发家致富的人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致富经验,帮助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时也尽可能地缓解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的人认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很多外出务工者与老人的联系不够;24%的人认为是日常生活无人照顾,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有20%的人认为生活贫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根据这一情况,我建议:1.当地政府或村委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文娱活动,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减轻儿女们不在身边的孤独感;2.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定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一定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希望他们的儿女们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67%的人希望这些老人的儿女能多与老人经常联系,有31%的人认为让外出打工的人找离家比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离家近比较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长期外出打工与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阂,只有2%的人认为应该给老人钱保证父母的经济。所以,心里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要时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如果情况允许也可以就近找合适的工作,如果情况特殊需要外出的,给父母一定的物质抚慰也是必要的,一定要保证父母的生活状况。

关于村民的中国梦

这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了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国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这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居多,在调查过程中我问到许多孩子的中国梦,这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他们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学梦。他们中许多有着潜力的孩子还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平等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展现自我,发掘自我,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也有许多孩子的梦想就是希望父母在身边,陪伴自己。一些老人们的梦想也是希望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在自己身边。当问到他们的中国梦时,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讲到希望村子发展起来,生活更好一点,希望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状,我们向村民调查了很多问题,并和一些这样的老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及时向他们介绍在平常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和处理。

调查结论

经过本次对红旗村的调查,收获颇丰,村民也是极其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村民积极主动地询问我要调查的内容,其中很多村民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已经对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有所了解,这给我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关注农村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我不仅顺利完成此次调查,而且更让我为之欣喜,这说明现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富足,他们已经学会多渠道的了解时事,关注三农,关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能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这个村庄的发展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虽然村子已经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国家政策可以说为教育事业添加了一份催化剂。只有在的国家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事半功倍。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帮助与护理,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出贡献。当这些都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农村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青春与时代同行,责任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敢于有梦,也让我们大学生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7

1、精神慰籍问题。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这些还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见到儿女。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确实是很孤单寂寞。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比如博兴县博昌办东伏村,有老俩口已经80多岁,女儿外嫁,唯一的儿子与儿媳在东营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条件又不允许将老人带在身边,平日里老俩口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处境堪忧。

3、劳务负担问题。除去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劳务负担比较重。因为子女外出务工,不能常回家,老人要耕种农田,自己做家务,有的还要帮助儿女照顾下一代,生活的担子要重一些。在农村,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体没病,大都参加生产劳动,并且成为农村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8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显示,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据了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报记者带着一份关注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虚大于物质匮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许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觉得无所事事,要么在家静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要么在养老院里等待吃饭的时间。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独居生活了x年的黄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样,无法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只有闲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开玩笑逗逗乐,才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住在清宁坊的梁秀霞说,自己今年七十七岁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来可观的退休金足以支撑日常的生活,但是儿子下岗,儿媳妇又身患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致使家里生计困难,后来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来自己独自生活。平常打扫自己门前的街道和摘晒鸡蛋花是唯一的乐趣。随后,记者走进梁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旧的瓦片屋顶,窄小的客厅里摆放着掉了漆的破旧的桌椅,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梁秀霞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围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区有亲戚也很少走动,因为他们一个人生活惯了,没有什么事,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生活依靠】★★★

热心乡邻及时相帮

由于没有电话,梁秀霞基本上联系不了自己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只能去邻居家里‘借打’。”梁秀霞说,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么事情,也是邻里互相帮助。

邻里的帮助也许是空巢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了。 (范文网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的上班时间,许多事情居委会可以帮老人家解决,但是晚上或者周末就很难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在夜晚,邻里间及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对于黄伯昌老人来说,邻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乡里,倔强好强的他说:“认识的一个乡里住得离我家不近,偶尔他会问我要不要帮忙,有没有困难,但真是有困难了打电话过去,等他赶过来,恐怕也不及了。”

【问卷调查】★★★

过半空巢老人孤独感强烈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对家中老人的关心不够,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独,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即使再忙,也应该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尽孝要及时。”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道。

在记者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独或非常孤独,精神缺乏慰籍;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为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达50.6%。由于与子女来往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访几位“三无”空巢老人时了解到,端州区政府雇请专人每天为其提供免费上门搞卫生、买菜等服务。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目前仅限于“三无”老人,绝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难“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该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未能全面铺开。

【外地游子】★★★

儿女不在家,健康是牵挂

“高中时候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大学,越远越好。结果就在这个地方扎根了,结果远离父母了”,x年来到肇庆学院念书的陈女士,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了,来自山东的她乡音未改,却已经离开家乡x年了,每逢佳节,陈女士总会在电话里给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因为现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过年的时候回家看望二老,陈女士的孩子已经5岁了,可每次见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妈菜都少吃了几个,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来肇庆工作有3年了,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牵挂特别强烈,经常打电话要他回家,“现在父母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出来想多赚点钱。”李永生说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给父母,让他们生病了也能够放心去看病,因为不能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时最大的牵挂。

【机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养”的根本

高龄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进一步凸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市老龄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黄学武在《x—x年度肇庆市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情况汇报》中提到,如今全市总人口422万人中,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2.9%;到x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8万人,约占常住总人口的13.8%;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5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经超过30%。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老龄事业”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x年,全市共投入老龄工作经费104万元。全市城乡贫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x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200元的农村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全市城乡人均月低保标准273元、226元;人均月补差173元、108元,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级共投入老年福利事业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全市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51个、门球场48个、敬老院110间、星光老年之家118间、光荣院6间、老年公寓1间,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复中心,设置床位有100张,对缓解城区养老床位紧缺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认为,建立健全关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9

一、调研时间:

20**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近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0

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情况下,许多年轻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明显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目的

调查人:刘x

调查时间:20**年7月6日至7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龙凤乡红旗村

调查对象及人数:红旗村村民;60人

调查方式:交流访谈

调查前工作准备:

在下乡调查前,从带领我们的团委老师那儿了解了当地情况,熟悉了调查路线;

认真分析了活动期间需要了解的知识;

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好调查的内容;

另外还上网搜索了有关其他省市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调查时不仅能完成调查任务,而且还能及时帮助他们排解遇到的困难。

当地情况

红旗村概况:红旗村地属衡阳市龙凤乡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虽然位于南岳区,但是交通条件却很差。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这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调查结果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在经济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下面就从经济,教育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儿童大幅增加。红旗村的生活还算好,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但是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调查过程

组织学生到农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为当地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为当地村民量血压、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和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式。

调查分析

针对有些问题的具体的调查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曾经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XX最新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XX最新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红旗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红旗村那片山下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导作为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致使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此外,还有40%的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身努力不够,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最后还有少数人认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绩不理想,如教育体系不完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目前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认为:1.家长应该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家长教育方面出现盲区。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2.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3.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关于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性格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与监护人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摩擦。有34%的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过多的考虑这些问题。

对此我希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3.学校能尽量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开展体谅父母活动。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心理问题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原因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2%的人认为是经济发展和工作需求造成农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43%的人认为是现在青年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愿留在家里,致使这一现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认为是因为老年人自愿独居导致这一现象。由于在乡镇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作单位少,收入不高,导致青年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建议:1.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给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另外,村委会也应大力寻找致富道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3.已经发家致富的人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致富经验,帮助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时也尽可能地缓解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的人认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很多外出务工者与老人的联系不够;24%的人认为是日常生活无人照顾,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有20%的人认为生活贫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根据这一情况,我建议:1.当地政府或村委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文娱活动,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减轻儿女们不在身边的孤独感;2.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定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一定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希望他们的儿女们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67%的人希望这些老人的儿女能多与老人经常联系,有31%的人认为让外出打工的人找离家比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离家近比较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长期外出打工与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阂,只有2%的人认为应该给老人钱保证父母的经济。所以,心里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要时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如果情况允许也可以就近找合适的工作,如果情况特殊需要外出的,给父母一定的物质抚慰也是必要的,一定要保证父母的生活状况。

关于村民的中国梦

这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了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国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这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居多,在调查过程中我问到许多孩子的中国梦,这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他们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学梦。他们中许多有着潜力的孩子还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平等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展现自我,发掘自我,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也有许多孩子的梦想就是希望父母在身边,陪伴自己。一些老人们的梦想也是希望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在自己身边。当问到他们的中国梦时,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讲到希望村子发展起来,生活更好一点,希望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状,我们向村民调查了很多问题,并和一些这样的老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及时向他们介绍在平常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和处理。

调查结论

经过本次对红旗村的调查,收获颇丰,村民也是极其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村民积极主动地询问我要调查的内容,其中很多村民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已经对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有所了解,这给我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关注农村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我不仅顺利完成此次调查,而且更让我为之欣喜,这说明现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富足,他们已经学会多渠道的了解时事,关注三农,关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能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这个村庄的发展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虽然村子已经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国家政策可以说为教育事业添加了一份催化剂。只有在的国家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事半功倍。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帮助与护理,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出贡献。当这些都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农村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青春与时代同行,责任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敢于有梦,也让我们大学生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1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2

7月7日下午,嘉兴学院商学院关爱空巢老人志愿队22名成员前往嘉兴万达广场,举行了一场以“情系夕阳,爱满空巢”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关爱空巢老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次活动得到了万达集团的鼎力相助。

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前期,团队经过充分讨论与准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宣传单的发放与讲解、倡议板签字与留言、祝福视频的录制和小游戏四块活动内容。还在活动前进行了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为活动进行预热。

活动半小时,志愿者们就成功发放了100余份宣传单,不少市民主动扫码关注了团队开设的宣传平台,并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志愿者赵凯雯深有感触得说:“我们也没想到,现场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停下脚步,细心听我们的讲解,甚至还有志同道合的人希望加入我们的队伍,这让我们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开开心心”一声稚嫩的声音传来,只见活动场地中间,一位可爱的小女孩站在鲜花和气球之间,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出她的祝福语。稚嫩的祝福,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好像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曾经为这个时代付出一生的那一代人的寄语。在祝福视频录制场地,有像这样幼年的,也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年过半百的老年人。他们有的是为父母,为爷爷奶奶祝福,也有的是为了同龄的却比自己更需要关爱的独守空巢的老人送上一份祝福。一位参与者说,自己是在孩子的鼓励下来拍视频的,小孩子都有这份心,作为大人,更应为关爱空巢老人做出一份努力。显然,关爱空巢老人,需要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的努力与付出。

整场活动下来,团队宣传平台的关注量翻了好几倍,团队的负责人也接到了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电话。作为一支由大一学生组成的公益团队,能够获得这样的支持,既是对团队的肯定,也是一种莫大的动力。这充分显示了社会各界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也预示着国家老龄化事业的可持续性。团队成员希望经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关爱空巢老人,让空巢老人不再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3

一、调研时间:

20**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近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4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据其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17年5月,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并且随着独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预见,武汉市老年人家庭的 空巢化 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 结对子 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今后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方面,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

调查方法及过程

调查目的

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我们走访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圆、广八路、仪表厂、四眼井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口的荣东、荣西、荣华、玉带、集贤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阳的自立、青石桥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共获得有效问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1.7%,其中60-70岁的占39.7%,70-80岁的占44.8%,80-90岁的占22.4%,其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2.1%。信息缺失1.7%;在B部分针对18岁以上不同群体的调查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1%,初中及以下的占49.3%,高中的占26.8%,大学及以上的占23.2%,信息缺失0.7%,而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的占22.5%,25-35岁的占18.3%,35-45岁的占14.1%,45-60岁的占36.6%,60岁以上的非空巢老人占8.5%。

调查方式

调查限制

数据分析与调查个案

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由表1得知,因为武汉市的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1200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2017-3000左右。且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块钱;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整个情况上来看,武汉市的养老措施实行得较好,基本上满足了老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武昌、汉口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较大,武昌汉口的空巢老人大多退休金较高,生活水平较高,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大都退休金较低,且医保也较低,生活大都只处于温饱水平。

在生活开支和经济压力方面

图 2 图3

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为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自己不愿意住在那里,因为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

(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52.7%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另外36.4%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5.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8.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老人 空巢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3000字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300字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000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摘要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参考文献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引言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摘要怎么写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结尾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diaochabaogao/795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