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党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典范

时间:2024-03-25 12:00:03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典范,供大家参考。

党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典范

党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典范

  ******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的事业、新的实践推动着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认识—解释、价值—信仰、目标—策略、表述—话语等四个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已然成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典范样本,有效避免了“意识形态漂浮”现象出现。

  一、在认识—解释层面聚焦“四问”的深刻解答具有强大的科学性真理性

  从结构主义角度看,意识形态包括质料和形式两个层面,质料涵盖认识—解释、价值—信仰、目标—策略三方面,形式是指表述—话语。意识形态创新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其中,认识—解释层面作为意识形态最为内核的层次,是指意识形态对客观世界的理论解释力,是意识形态发挥现实改造力的前提和基础。以改变世界为鹄的意识形态,首先需要解释世界。只有科学地解释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现存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解释力和现实改造力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划时代革命,卓尔不群。胡格韦尔特认为:“‘意识形态’这个词现在只意味着能促使人们行动起来并证明他们的行动的正确性的一套思想、信仰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作为通透彻底、大公无私的科学理论,其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六个坚持”,既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忘老祖宗”,同时又着眼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说了很多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坚持问题导向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就在于其对于时代主题和问题的科学判断和回答。“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立时代之潮头,应时代之变迁,发时代之新声,不断回答“四问”,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体现了抓题、破题和解题的科学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对“四问”的科学回答为突破口,胸怀内在深刻互动、同步交织的“两个大局”,从时空、主体等角度全面抓住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仅**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提供了“怎么办”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

  科学回答中国之问是回答“四问”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理论必须首先回答中国自己的问题。而中国之问的核心无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或所处的历史方位问题,这是认识我国一切问题的总依据。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用“五个是”和“三个意味着”精准概括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同时指出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学回答世界之问是回答“四问”的内在要求。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是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只有立足中国看世界,从世界发展中看中国,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与世界。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正在酝酿调整和变革,这是世界发展的基本态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围绕经济、科技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斗争也日益激烈。世界经济重心出现东升西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力量不断上升、在国际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扩大。中国日益成为推动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使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转变。

  科学回答人民之问是回答“四问”的核心和归宿。无论是中国之问、世界之问,还是时代之问的回答,最终都要落实到回应和回答人民需求、人民问题上。针对人民之问,我们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进入新时代,在我国生产力长足发展、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一方面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
另一方面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要求,需要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科学回答时代之问是回答“四问”的必然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对时代主题和问题的回应程度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着思想家的地位及其思想的科学性。******精准判断时代主题,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现象不时出现,地区冲突、大国博弈日益加剧,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处于一个最好和最坏交相叠加的时代,处于一个希望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各国只有携手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各有侧重,但本质上均是“实践之问”,是对变化着的实践的一种正确认识和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了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二、在价值—信仰层面对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价值—信仰层面作为意识形态中间层次,是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及其信仰成分,带有明确指向性。价值—信仰不同,则意识形态不同。这里体现为党的初心使命的“四为四谋”,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面对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之变,我们识势、谋势、顺势,以“四为四谋”答好“四问”,彰显百年大党强烈的历史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可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价值—信仰上有其独到特色。恩格斯曾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而且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的首要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十个明确”中所强调的“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立场;
“十四个坚持”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三个坚持均直接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话语洋溢着人民情怀,深刻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实施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扫黑除恶、反腐倡廉等行动,其根本目的都在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为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在此之后,******多次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也就越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其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牺牲和不懈奋斗,反映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因此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第三,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特质之一,也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体现了******的世界眼光、宏大格局和宽广胸怀,饱含了其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深度思考,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广泛凝聚价值共识是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当代意识形态的第二次转型就是由政治化转向文化化、学术化和日常生活化,这种转型的背后,就是东西方异质性意识形态之间的论争从一般的思想理论之争转型为核心价值观之争,核心价值观之争是当代意识形态领域争论的焦点”。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出现了诸多新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深度调整,引发了价值观念多样化。同时,在国际上,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国内,我们必须以中国梦为目标引领,深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社会价值共识,汇出最大同心圆;
在国际上,我们必须积极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我国可信、可爱、可敬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三、在目标—策略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具有强大的引领力

  目标—策略层面作为意识形态外围层次,是指意识形态通过一些手段和途径能够把纯粹思想转化为现实目标,因此要求意识形态的目标既要深深地植根于现实,同时又要高于现实,且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可以实现。如果目标过高、脱离现实或者有目标而无路径,美好梦想就只能成为南柯一梦、镜花水月和空中楼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产生,其理论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它提出的很多构想和美好目标通过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是可以实现的。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聚焦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理论和实践良性互动,既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又注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党的20D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和必须坚持的原则进行了系统性阐发,是一篇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献。首先,******从五个方面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特征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区别于各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阐明了我国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涉及政治保障和道路方向,关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通中国与世界,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全方位指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定我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前进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涵盖了我国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要求和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我国现代化的全球性视野和世界性意义。再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还必须坚持五大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根本推动力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战略蓝图等都需要党和政府的规划;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道路,舍此别无他途,否则就会迷途或者成为他国的附庸;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国现代化优越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所在;
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化解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开放与世界增加互动;
发扬斗争精神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高扬的精神状态,这是由我国面临的复杂内外部环境决定的,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越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蹴而就,没有科学的理论引领是难以实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清晰的目标蓝图,确定了方针原则,明晰了本质要求,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引领。

  四、在表述—话语层面做到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大众性

  表述—话语层面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层次,本质上不是关涉思想自身,是指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意识形态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话语形式才能有效表达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同时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话语作为意识形态内容传递和表达的方式,是一种积极的、无形的、灵活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意识形态话语只有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大众性,才能口口相传,代代相继,影响广泛。

  意识形态染乎世情,系乎时序。意识形态的受众是处于时代风云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必须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能够反映时代声音的“群众语言”,避免使用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玄而又玄的“书斋语言”,否则,即使接了“天线”,也接不了“地气”。******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志的系列讲话精神,体现了理论的逻辑魅力和语言的神奇力量的统一,一方面深刻回答了治国理政和全球治理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创造性转化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化、日常生活化。******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熟知广大老百姓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善于将语言生活化、生动化、形象化,以打比方、说金句、引名言、用警句、讲故事等方式来表达其治国理政的深邃思想。诸如“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撸起袖子加油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金句俯拾即是,彰显了“平语近人”语言魅力,富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和生命力。这些形象生动、幽默风趣、鲜明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解答了时代之问、回应了人民关切、代表了人民心声,且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使老百姓能够听得懂、讲得清、传得开,真实地架构了一条深奥理论和普通大众之间的桥梁,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意识形态在表述—话语层面上的大众性,是增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扩容并提质增效,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内核的前提下将其扩展到文化、文明、精神、价值观和学科体系等方面,由高高在上、敬而远之的“上层建筑”领域逐步扩展到哲学社会科学和日常文化生活等“下层建筑”领域,其目的就在于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时代性,以发挥其“成风化人”“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但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统治权,因此意识形态领域话语创新和大众化的前提是坚守其核心理念和基本话语,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只能适得其反,必将产生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话语的另一作用机制就在于它有十分坚硬的内核,即核心理念和一整套话语体系,并借此支配人们的思维甚至是情感,从而使人产生认同感”,“构成一定话语方式的基本语汇、基本结构必须是稳定的,是任何话语转换或语言创新不可逾越的底线。否则,就是‘思想颠覆’,后果就是亡党亡国”。苏联和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垮台,就与其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话语,提出所谓“全民国家全民党”“三和理论”,实施“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有很大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只能是操作性意识形态的创新,只能是对其非核心理念和非基本话语的创新,而其核心意识形态、基本话语必须保持稳定,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起着保证社会团结统一的“水泥功能”和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作用”,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卓越典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建立健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支点和根本着力点。

推荐访问:党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典范 党课 意识形态 凝聚力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dangkexiazai/11617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